右腦教育培訓常見誤區
06-12
右腦教育到底可以令孩子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將這個問題拋給諸多家長時,得到這樣一串回饋:「讓孩子比其他同齡人更聰明」、「讓他們大腦平衡發展,不要被將來死記硬背的教育方式給害了」、「右腦不是主管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嗎」,可見家長們的「起跑線」思想仍是投資「右腦教育」的主要動力,但他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右腦教育」的效果未必如他想像的那樣神奇。 令6歲小孩玉玉(化名,下同)的家長A thena至今仍然費解的一件事是,從3歲起就從未中斷「右腦」培訓的孩子,到了學齡階段,智力居然跟不上同齡兒童。「很簡單的生字,王、禾、木、每之類的,別的小孩看一眼就能記住,他背誦好多次還是會忘,對著字帖一個勁搖頭……」她很詫異,「右腦教育」不是能讓孩子具備「過目不忘」的本領嗎,為什麼耗資數萬的「右腦培訓」反而令孩子的智力水平低於平均值? 如此困惑,在深圳家長中十分普遍,「右腦教育」的成效,未能在學齡階段轉化為學業、分數上的優勢,這樣的案例並不罕見。又如剛升二年級的7歲學生林昱,從一個動手能力很強的「小發明家」,變成了每門功課都是「80分」出頭的平庸學生,家長如是吐槽:「讀幼兒園的時候就給他上『右腦班』,當時他的手工作業完成得相當不錯,一些簡單的器械、玩具他都能自行修理,口頭表達能力也比較好,可現在,他的學習成績居然淪落到『中下』水平了。」 可見,「右腦教育」並不是令孩子智力飛躍的一針「雞血」,它也充滿了局限性和不確定性。從教育規律的層面分析,「右腦教育」也只是早教領域中的一個分支門派,並無過分特別之處。右腦教育的發展,源於大腦生理科學的進步,最先由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羅傑·斯佩里教授提出「左右腦分工模型理論」,並由此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此後,這一「模型」被西方早教理論充分吸收,傳入中國後,「左腦負責邏輯、判斷、分析、線性、語言、符號、選擇;右腦負責空間、節奏、圖像、想像力、色彩、音樂、直覺等功能」逐漸成為一種公認的早教常識,被眾多機構及家長所信奉。 目前,活躍於早教市場的「右腦教育」主要可分為以下門類:一是按照「蒙特利梭」(簡稱蒙氏教育)理論施行的感知、感統早教課程,二是源自日本等國,以「親情、愛意」為核心的東方右腦早教課程。根據年齡段、教材、性格特點、家庭構成、訓練項目的不同,又可以細化為「感知班」、「遊戲班」、「記憶教學班」、「閃卡班」、「想像力班」等。 不少家長對「右腦教育」似懂非懂、道聽途說的理解,使某些「偽右腦機構」得以乘虛而入。家長對右腦教育的理解,目前存在兩種極端,一種是對右腦教育完全不理會、不認可,對其科學性持懷疑態度,一種是對右腦教育過度迷信,以為右腦教育可以把孩子變成天才,教給孩子特異功能,這些都是對右腦教育的曲解。 擺在家長和早教工作者面前的還有另一個悖論——如何評估「右腦教育」的成效?我們可以從什麼指標,看出孩子的右腦有了真正的發展?這個量化問題,同樣是眾多家長的困惑所在。 凡是音樂、美術優異者,大多缺乏較好的數學的學習能力,在各類高考錄取成績中,音樂、美術類考生數學成績均為最低。這再清楚不過地告訴我們,哪怕是通過專門化的開發右腦 的音樂、美術訓練也達不到。教育工作中,注意學生右腦的開發與訓練,使他們在左半球得到迅速發展的同時,右半球也得到充分發展,成為一個大腦兩半球和諧發展、既善於直覺思維又善於分析思維、既善於發散思維又善於集中思維、既善於抽象邏輯思維又善於具體形象思維的人的境界。更何況我們學校為兒童開展的開發右腦訓練的強度和力度遠不能與此相比。 右腦機構的優劣甄別其實並不困難,需以常識為準繩:「首先,家長選擇右腦機構,不能違背常識——比如蒙眼看牌之類的特異功能,稍加判斷便知是無稽之談,為什麼還有家長上當?這說明家長本身也有問題……正牌的右腦機構收費大多在1000 -2000元/月這個區間上,只要涉及到天價收費、天價換天才之類的承諾,家長們就應該保持警惕了。 當然,右腦教育也並非一無是處。右腦教育的評估,可以通過想像力、記憶力、創造力等幾個指標來判斷。孩子的右腦發展與否,我們可以從孩子的日常言行中看出端倪。比如,孩子的語言系統變得豐富了,同樣一個事物,他可以用不同的辭彙進行描述,可以根據事物發散聯想到其他領域(比如飛機一詞,想像力貧瘠的孩子只能想到在天上飛這個答案,但是右腦發達的孩子就可以給出電腦遊戲的道具、前兩天新聞報道說它出事、沒有起飛就摔下來了等等之類的答案),他所能描述的合理答案會越多。 此外,右腦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嬰幼兒在3歲之前接受了不錯的右腦教育,已經初見成效,但在學齡前這個階段並沒有及時把右腦教育的成果與左腦教育有機聯繫起來,以至於一進入學校,反而變笨了。正確的、科學的早教方法,一定是根據兒童的生心理特點,不偏不倚地兼顧左右腦發展,並且根據兒童的年齡變化調整方案和手段的 右腦教育誤區一覽 誤區一「右腦教育」優於「左腦教育」? 澄清:有些「右腦」理論這樣描述——「記憶在右腦的東西是一輩子的,永遠不會忘記;記憶在左腦的東西是短暫的,時間一長就會忘記」,這樣的說法,其實並沒有充分的科學根據。事實上,人的左腦和右腦的功能差異是相對的,左腦和右腦是以各種不同的信息處理水平相互聯繫、協同活動著的。不管什麼科目,既與左腦有關,也與右腦有關。只用左腦或右腦就能學習的科目是沒有的。而一些右腦機構批評「現在的學校教育只是使用左腦,而忽視右腦」,認為「要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必須開展右腦教育」,這種說法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誤區二「左手左腳」可以鍛煉右腦? 澄清:有些早教機構推出所謂「右腦增智」或「右腦開發」的訓練,無視「左利手」、「右利手」的自然習慣,強行要求孩子用左手左腳,稱之謂開發右腦提高形象思維的基本訓練。這樣不僅打亂了正常發育的進程,可能會造成某些孩子口吃,嚴重者會導致兒童性精神症。因此,要澄清對有關大腦功能的認識,正確認識右腦教育的弊端,以免走火入魔。 誤區三用「壓抑性」手段推行右腦教育? 澄清:不少家庭進行右腦教育的手段比較粗暴,給孩子安排了很多「右腦練習題」,這等於又把家庭變成了學校。這種「強迫手段」,違背了教育社會化的一般進程,教育效果亦不見佳。有些父母則埋怨孩子不聰明,不自覺地使用語言暴力,這些家庭教育中的粗暴習慣都是會令「右腦教育」的成果打折扣的。 誤區四右腦教育=放任孩子亂塗亂寫? 澄清:有家長認為,右腦教育就是「釋放孩子的天性」,因此放任孩子們的任何習慣和言行,比如,孩子喜歡亂塗亂寫,就認為他在畫畫和文學上有天賦,所以採取放任態度,置之不理。其實,「釋放天性」並不是指家長可以撒手不管,即使是正在施行「右腦教育」的階段,家長仍然要對孩子進行合理的約束,告訴他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培養他們的紀律性和社會性意識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業務員培訓
※麻醉藥品臨床使用與規範化管理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
※美媒:約會也有培訓處
※集體無意識應用之道
※英國大學醫學專業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