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創】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26首

【原創】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26首

[明]羅洪先 /原韻

後學樂樵山人 /步韻

樂樵山人 /編輯

詩詞顧問 /紫菩提

主 辦 /中華佛學院詩社、中華好詩好詞好文章總群、中華詩詞主群、中華詩詞1—13群、玉蝴蝶詩文總匯

文中圖片 /均來源於網路,在此特地鳴謝!

【原 序】

羅念庵狀元《醒世詩》跋

[明]/ 非家叟

羅公洪先,江西吉水人。嘉靖八年狀元。天下之士,望中狀元如望登仙,而不可得。公中狀元,極榮顯矣。又能乘機休官,遊方學道。此中境量,豈世人所得而知之乎。中狀元,花世人之眼目。休卻官,了自己之性命。蓋由智眼精明,徹底看破世上功名富貴、是非榮辱,與夫死生夢幻,一毫瞞他不得。譬諸鶴出樊籠,翱翔雲表,月離薄蝕,圓照無方。故其所作《醒世詩》,字字針砭,句句痛切。若能默識心通、豁然醒寤,不惟解世桎梏,亦可以洗心瑕疵。古德云:「只知朱紫貴,辜負本來人。」嗚呼!公可謂不辜負矣。茲因重鐫梓流布,乃發其意如此。

?【自 序】

世傳羅狀元《醒世詩》有二十首或二十三首,經網上查找,見諸多版本,大致相同,然因年久傳抄有誤,字句頗有不同。嘗記多年之前,曾從白蓮寺先師釋了凡禪師處,借得清末、民國年間,由福州進德印書館刊行的《勸戒詩文集》善本,內有羅狀元《醒世詩》二十首。今謹依原本,並參照《羅狀元醒世詩話》等各家版本,共集齊二十六首(內含羅夫人答夫君一首),步韻敬和一過,以饗諸君!時維二〇一七年五月五日,後學樂樵山人盥手謹序於龜山故里。

?【1】《醒世詩》(其一)

[明]/ 羅洪先

富貴從來未許求,幾人騎鶴上揚州。

與其十事九如夢,不若三平兩半休。

能自得時還自樂,到無心處便無憂。

於今看破循環理,笑倚欄杆暗點頭。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其一)

文 / 樂樵山人

浮生若夢莫強求,何必稱雄百二州。

寄興登高愁不解,憑欄邀月醉方休。

紅塵煩惱難尋樂,往事雲煙但忘憂。

大夢覺來誰獨醒?我今歸去好回頭。

【2】《醒世詩》(其二)

[明]/ 羅洪先

戈盾隨身已有年,閑非閑是萬千千。

一家飽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象簡金魚渾已矣,芒鞋竹杖興悠然。

有人問我修行事,雲在深山月在天。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其二)

文 / 樂樵山人

紅塵寄跡幾多年,煩惱無邊萬萬千。

堪嘆仁人多抱屈,惟求志士少含愆。

等閑獨坐圖清靜,遇興高歌任自然。

莫說人間無大道,誰知覓取地中天?

?【3】《醒世詩》(其三)

[明]/ 羅洪先

為人不必苦張羅,聽得仙家說也么。

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錦衣玉食風中燭,紫綬金章海上波。

富貴欲求求不得,縱然求得待如何。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其三)

文 / 樂樵山人

四大一身似網羅,何須苦問為什麼。

爭先徑路機關惡,退後語言滋味多。

哪個為人無懊悔,幾人處世笑風波。

浮生似夢誰先醒,貴比王侯又若何?

【4】《醒世詩》(其四)

[明]/ 羅洪先

新命傳宣墨未乾,櫛風沐雨上長安。

低頭慚進三公府,跣足欣登萬善壇。

聞戒固多持戒少,承恩容易報恩難。

何如及早回頭看,松柏青青耐歲寒。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洪先狀元《醒世詩》(其四)

文 / 樂樵山人

問道終南汗未乾,閑來靜坐覓心安。

一塵不染朝玄府,五蘊皆空上戒壇。

蓬島無舟行不易,靈山有路到非難。

於今會得西來意,好伴松梅度歲寒。

?【5】《醒世詩》(其五)

[明]/ 羅洪先

要無煩惱要無愁,本分隨緣莫強求。

無益語言休著口,非干己事少當頭。

人間富貴花間露,紙上功名水上漚。

勘破世情天理趣,人生何用苦營謀。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其五)

文 / 樂樵山人

問君何故許多愁,萬事由天莫苦求。

世事還如雲過眼,人生幾見月當頭。

百年寵辱猶朝露,千載功勛若幻漚。

得失榮枯終有數,何須機變與權謀。

【6】《醒世詩》(其六)

[明]/ 羅洪先

塵世紛紛一筆勾,林泉樂道任遨遊。

蓋間茅屋牽蘿補,開個柴門對水流。

得隙閑眠真可樂,吃些淡飯自忘憂。

眼前多少英雄輩,為甚來由不轉頭。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其六)

文 / 樂樵山人

世事如棋一筆勾,心無掛礙任優遊。

俗情斷處安禪定,塵趣淡時遠俗流。

坐看雲山堪遣興,行吟星月且舒憂。

茫茫苦海誰人醒,依舊痴迷不轉頭。

【7】《醒世詩》(其七)

[明]/ 羅洪先

有有無無且耐煩,勞勞碌碌幾時閑。

人心曲曲彎彎水,世事重重疊疊山。

古古今今多變改,貧貧富富有循環。

將將就就隨時過,苦苦甜甜命一般。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其七)

文 / 樂樵山人

擬效謙沖學耐煩,幾人肯似白雲閑。

常思夫子觀流水,每憶愚公要移山。

花謝花開無變改,月圓月缺任循環。

人生何用機關巧,富貴窮通命一般。

【8】《醒世詩》(其八)

[明]/ 羅洪先

獨對青山一舉觴,醒來歌舞醉來狂。

黃金不是千年業,紅日難消兩鬢霜。

身後碑銘空自好,眼前傀儡為誰忙。

得些生意隨時過,光景無多易散場。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其八)

文 / 樂樵山人

欲遣閑愁把酒觴,憑他冷眼笑輕狂。

功名恰似花間露,利祿猶如草上霜。

得失難量何必較,榮枯有數不須忙。

粗衣淡飯隨緣過,誰解古今夢一場。

?【9】《醒世詩》(九)

[明]/ 羅洪先

得失榮枯總在天,機關用盡也徒然。

人心不足蛇吞象,事到頭來螂捕蟬。

無葯可延卿相壽,有錢難買子孫賢。

得過一日過一日,一日清閑一日仙。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其九)

文 / 樂樵山人

凈掃靈台覓性天,日思夜想枉徒然。

貪心猶似蛇呑象,逐利還如螂捕蟬。

世上多求添福壽,人間難見效忠賢。

何如學取收心法,夢穩神怡不羨仙。

【10】《醒世詩》(其十)

[明]/ 羅洪先

逐利貪名滿世間,不如破衲道人閑。

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

富貴百年難保守,輪迴六道易循環。

勸君早辦修行路,一失人身萬劫難。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其十)

文 / 樂樵山人

競短爭長滿世間,浮雲過眼自清閑。

閑觀青史胸懷遠,笑看紅塵眼界寬。

春去秋來頻往複,寒來暑往任循環。

百年光景無多日,斬斷塵緣難上難。

【11】《醒世詩》(十一)

[明]/ 羅洪先

自古為人要見機,見機終久得便宜。

物非干己休招惹,事若虧心且莫為。

得勝勝中饒一著,用乖乖里放些痴。

聰明漫把聰明使,來日陰晴未可知。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十一)

文 / 樂樵山人

為人且莫用心機,枉費心機總失宜。

分外錢財休妄取,事關家國理當為。

行於險處宜收手,理到窮時莫笑痴。

但得靈台無一事,清風明月兩相知。

【12】《醒世詩》(十二)

[明]/ 羅洪先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

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

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十二)

文 / 樂樵山人

守分隨緣莫妄求,酸甜苦辣度春秋。

曾聞赤子傳青史,但見朱顏換白頭。

世事如棋何日了,浮生若夢幾時休。

勸君莫話神仙事,試問人間誰肯修?

?【13】《醒世詩》(十三)

[明]/ 羅洪先

人情相見不如初,多少賢良困在途。

錦上添花天下有,雪中送炭世間無。

時來易得金千兩,運去難賒酒一壺。

堪嘆眼前親族友,誰人肯濟急時無。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十三)

文 / 樂樵山人

心體澄明性復初,何人回首識歸途?

貪名逐利人間有,取義捨生世上無。

自古賢臣堪濟世,由來志士肯懸壺。

請君試看紅塵眾,世態炎涼莫嘆無。

【14】《醒世詩》(十四)

[明]/ 羅洪先

別卻家園出外游,常將冷眼看公侯。

文章蓋世終黃土,武略超群總白頭。

不如靜坐蒲團上,莫惹凡間半點愁。

一日三餐充飽腹,得休休處且休休。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十四)

文 / 樂樵山人

擬向桃源汗漫遊,而今不再覓封侯。

塵緣斷處知回首,道意堅時識掉頭。

勘破浮生休眷戀,拋開世網莫憂愁。

煙波一棹歸蓬島,跳岀紅塵萬事休。

【15】《醒世詩》(十五)

[明]/ 羅洪先

紅塵看破待如何,新燕由來補舊窩。

辛苦到頭又辛苦,奔波一世枉奔波。

金堆萬兩空思慮,名到三公盡折磨。

算起百般渾是夢,無如急早念彌陀。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十五)

文 / 樂樵山人

紅塵紛擾又如何,我自棲身安樂窩。

願伴梅朋經雨雪,欣同竹友笑風波。

浮生幻夢空謀畫,世事滄桑半折磨。

過眼雲煙猶泡影,何如養性禮彌陀。

【16】《醒世詩》(十六)

[明]/ 羅洪先

榮辱紛紛滿眼前,不如安分且隨緣。

身貧少慮為清福,名重如山長孽冤。

淡飯盡堪充一飽,錦衣哪得著千年。

世間最大惟生死,白玉黃金盡枉然。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十六)

文 / 樂樵山人

大道分明在眼前,世人誰肯了塵緣。

息心退步培清福,競短爭長助孽冤。

紙上功名原一夢,風中富貴怎千年。

何如守分隨緣過,費盡心機總枉然。

?【17】《醒世詩》(十七)

寬性寬懷過幾年,人生人死在眼前。

隨高隨下隨時過,或短或長莫怨愆。

家富家貧休嘆息,自無自有總由天。

平生衣食隨緣過,才得清閑便是仙。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十七)

文 / 樂樵山人

誤入紅塵幾許年,何須想後又思前。

聽天由命休煩惱,隨遇而安莫怨愆。

富貴窮通安若素,榮枯得失但憑天。

自從了悟真如性,半佛半儒半是仙。

【18】《醒世詩》(十八)

[明]/ 羅洪先

為人不可不回頭,名利英雄有日休。

千種情懷千種恨,一分榮辱一分憂。

紅塵大廈千年計,白骨荒郊一土丘。

開口對人閑借問,為誰不了為誰愁。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十八)

文 / 樂樵山人

苦海無邊好掉頭,蓬門凈掃且歸休。

浮華過眼休煩惱,世網攖人但忘憂。

塵世難聞朝玉闕,故人多見喪荒丘。

於今會得玄中意,忘卻紅塵萬斛愁。

?【19】《醒世詩》(十九)

[明]/ 羅洪先

終日忙忙無了期,不如退步隱山居。

布衣遮體同綾貴,野菜充腸勝肉肥。

世事紛紛如電閃,輪迴滾滾似雲飛。

今朝不識明朝事,哪有功夫管是非。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十九)

文 / 樂樵山人

世事紛紛無了期,何如鄉野隱山居。

嘗聞達士懶爭利,幾見雄才肯遁肥?

伴月征鴻猶振翅,歸巢弱羽已停飛。

門前好種先生柳,莫管人間是與非。

【20】《醒世詩》(二十)

[明]/ 羅洪先

衣食無虧便好休,人生世上一蜉蝣。

石崇不享千年富,韓信空成十面謀。

花落三春鶯帶恨,菊開九月雁含愁。

山林幽靜多清樂,何必榮封萬戶侯。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二十)

文 / 樂樵山人

一息停來萬事休,紅塵萬丈似蜉蝣。

才高枉負安邦策,智廣空懷治國謀。

幾見琴書堪寄興,未聞詩酒可消愁。

鵷鴻自有江湖樂,難比神仙也勝侯。

?【21】《醒世詩》(廿一)

[明]/ 羅洪先

身在公門好積功,莫施巧計害貧窮。

爐中有火休添炭,雪裡生寒莫助風。

船到江心牢把舵,箭安弦上慢開弓。

當權若不行方便,念盡彌陀總是空。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廿一)

文 / 樂樵山人

善念存心好積功,不分富貴與貧窮。

忠君報國賢臣志,濟世為民義士風。

天上哀鴻休放箭,枝頭啼鳥莫彎弓。

為人須得行方便,念佛方能不落空。

長憶當年苦用功,何曾抱怨嘆途窮?

修心還羨高人韻,煉性常懷雅士風。

養晦猶如雞抱卵,韜光但效月彎弓。

休言世上無大道,欲到靈山須悟空。

但行好事莫邀功,愧己無能濟困窮。

惟願天公施惠雨,莫求箕伯借東風。

榮枯恰似花滿樹,消長還如月半弓。

算起百般渾似夢,悠悠今古一場空。

紅塵寄跡莫圖功,慣看人間富與窮。

對月須斟千盞酒,行船但使半帆風。

塵緣未了宜揮劍,世網拋開好挽弓。

堪嘆無人知此意,躊躇滿志欲騰空。

但問耕耘莫論功,幾人富貴幾貧窮。

平生每嘆摧花雨,世事常愁撒酒風。

方外曾聞藏慧劍,寰中怎得覓良弓?

百年光景須臾日,一夢黃粱總是空。

少年豪氣不誇功,仗劍從軍志未窮。

萬里巡疆星伴月,千山守土雨兼風。

豪情報國一腔血,劍膽酬懷兩石弓。

自古神州多壯士,揮戈縱馬欲凌空。

【作者注】兩石弓:用兩石的力量,才能拉開的弓。石(音「但」),古代重量單位,亦泛指弓。《新唐書·張弘靖傳》:「天下無事,而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22】《醒世詩》(廿二)

[明]/ 羅洪先

為人且莫逞英雄,凡事無過一理通。

虎豹常愁逢獬豸,蛟龍又怕遇蜈蚣。

小人行險終須險,君子固窮未必窮。

萬斛樓船沉海底,只因使盡一帆風。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廿二)

文 / 樂樵山人

勸君莫要逞豪雄,世事紛紜會變通。

狡兔常愁逢獵犬,雄雞未見怕蜈蚣。

小人見短識還短,君子身窮志未窮。

否極泰臨時運至,孔明猶可借東風。

?【23】《醒世詩》(廿三)

[明]/ 羅洪先

萬事由天莫苦求,何須苦苦用機謀。

飽三餐飯常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身看後頭。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廿三)

文 / 樂樵山人

得失隨緣莫妄求,人生何用苦營謀。

尋常衣食當知足,分外錢財戒妄收。

世事紛紛何日了,紅塵滾滾幾時休。

生前枉費心千萬,誰料此身有盡頭。

【24】《醒世詩》(廿四)

[明]/ 羅洪先

堪嘆人心毒似蛇,誰知天道轉如車。

去年妄取東鄰物,今日還歸北舍家。

分外錢財湯潑雪,騙來田地水推沙。

若將狡譎為生計,恰似朝開暮落花。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廿四)

文 / 樂樵山人

勸君莫斗地頭蛇,世事如棋轉似車。

哪個終朝無對手,誰人一世是贏家?

修心恍若衣除垢,積善還如童聚沙。

但得靈台無妄念,纖塵不染似蓮花。

?【25】《醒世詩》(廿五)

[明]/ 羅洪先

為官終日細沉吟,紫綬無心懶整襟。

陽業案前由我造,陰司地府有誰親。

願將官職為仙職,除卻凡心即佛心。

寄語賢妻休再會,從今不必問來音。

【和曰】步韻敬和明·羅狀元《醒世詩》(廿五)

文 / 樂樵山人

羅公醒世作閑吟,讀罷奇文慰素襟。

舉世皆從忙裡老,何人肯向佛前親。

一塵不染尋真性,萬念皆空去妄心。

擬覓慈航登彼岸,茫茫苦海幾知音。

【26】《答羅狀元》(廿六)

文 / 羅夫人

箴書一到即開吟,讀罷兒童淚滿襟。

烈女不堪重改適,賢夫休得再相親。

君今既悟為仙去,奴也隨修舍色身。

但願西方同善會,九蓮台畔禮觀音。

【和曰】步韻敬和羅夫人《答羅狀元》(廿六)

讀罷家書也泣吟,詩成一首淚沾襟。

從今豈可花前聚,此後惟求夢裡親。

君既離家修大道,妾須育子暫容身。

靈山此去無多路,但願同參觀世音。

?【羅狀元簡介】

羅狀元(1504年—1564年),名洪先,字達夫,號念庵,江西吉水人。生於明弘治十七年,卒於明嘉靖四十三年。明嘉靖八年己丑科狀元,《明史·卷二八三》有傳。南嶽高台寺住持楚石和尚,是其方外好友,他二人共同植下一棵黃山松,至今仍矗立在碧蘿峰右側的山坡上。其曾撰有《醒世詩》二十餘首,勸導世人。

?【羅狀元出家的故事】

羅狀元名洪先,字達夫,族譜稱彥明公。生於明代嘉靖年間(一說為嘉靖八年中狀元),江西吉水人。岀生未及兩月,父親就死了。母四十多歲,生了子,亡了夫,禍福相連。家庭生活,勉強過得。其母始終於苦難中,養育他成人。洪先很聰明,讀書過目不忘,二十多歲時,就考中了頭名進士。

他為人正直,人格高尚,辦理公事,忠直勤懇。因看到官場黑暗腐敗,又感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於是辭官隱遁,斷然投於福州鼓山出家。在寺院出家後,甘心在廚房承擔劈柴挑水、燒火煮飯等雜役,無所不做,以此來磨練自己的心性。如是十三年,假裝愚鈍,其實內秘菩薩心,外現凡夫相,相仿於寒山、拾得。

?羅狀元出家之前,原有妻室,並有一子。十三年後,其子又高中狀元,父子同科,世間稀有,一時傳為佳話。此時,妻兒很想念他,無奈他出家後音訊全無,根本無從尋起。大概是親人思念真切的緣故,有一天,狀元和尚忽然起了回家探親的念頭,於是返回家鄉。及至狀元府,站在門前,不願進去。僕人以為是和尚化緣,入稟夫人。夫人生性善良,僕人岀告貧僧云:「夫人慈悲,施米一斗。」他不受,希望求見主人。僕人認為和尚貪心,復返稟告。夫人又讓僕人出來施錢一貫,他還是不收,即索紙筆,題詩一首:

斗米千錢我不收,十三年返故鄉游。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僕人將詩稿入呈夫人,夫人見後驚訝萬分,懊悔不已,急速跑出門外,但和尚已經離去,夫人即刻派人四處尋找,再也不見其蹤影。探知僧由福州方向而來,即令其子到處探訪,每逢僧人,即以羅漢鞋結緣,因為洪先腳底有痣可驗。結果在鼓山認得,即迎回家,朝暮款待如王侯。

?可是,正在修行中的洪先,對錦衣玉食已了無興趣。兒子向他說:「生活上的事,不算什麼,倘有需要,願皆遵命。」答曰:「余住鼓山多年,打壞常住碗碟七塊,常念在心,要你償還。」即命江西磁船滿載,賠補鼓山。

後半年,只因世道無味,洪先又離家潛逃而去,即投福建龍褲國師,朝禪暮凈,親近了多年。龍褲國師法號樵雲,乃明代高僧,洪先受了他的指點後,終於大徹大悟,而證得道果。又,洪先圓寂後,受贈「光祿少卿」,追謚「文庄」。他感念世人迷妄,曾作《醒世詩偈》,廣為流傳。

【編者注】原稿版本岀處:羅陳湘記書局《金剛經口訣》附錄——羅狀元《醒世詩》。

【附 錄】

《龍褲國師傳》序一

念西法師,今之閩南高僧也。專弘凈業,著作甚富。近以所撰《龍褲國師傳》見示,披卷諷讀,嘆為希有。文筆樸拙,不假修飾,彌益古趣。豐德性常律師,擬以付刊流布,而資亡母冥福。孝思肫誠,由足貴焉。為題卷端,以志歡贊。歲次乙亥(1935年)十月,惠安凈峰沙門一音。

【編者注】沙門一音:即弘一法師李叔同。

《龍褲國師傳》序二

漳東三峰閑雲石室,明高僧樵雲國師開闢道場也。因有巨石,覆下一窩,不施片瓦,便成為室。漳州府志以師苦行卓絕,名石室岩。民國癸酉年(1933)年,僧念西隱此二年,搜其事迹,復詢故老,作為傳偈。弘一大師且為之序。一段聖跡,遂著人間。丙戍(1946)冬,偶游到岩,適傳澤師經營祖堂。詢以龍褲國師事,笑而不答。乃謂住持此間,有古迹可傳,不可使之泯滅。授以此冊,囑其重刊,俾來者知師涯略。

余昔在俗,慕國師之風,故投是寺剃落,奉祀香燈。凡此耳聞者,多從故老相傳,乃愛筆而志之,以補僧傳之闕。是為序。

《龍褲國師傳》

[明]/ 漳州三峰閑雲石室

師號龍褲,法號樵雲。姓郭,漳之東鄉霞州人也。神宗朝得度,抽簪於本郡山頭社橋下庵。幼無讀書,世耕作。出家後,習經遲鈍,忘前落後,無讀誦性,相類特伽之誦帚。其剃度和尚,以其難於教化,惟日課以運水採薪,而供師僧。閱四、五年,一句彌陀,猶念不調,故常勞役。每禮參師道,競不獲教。但聞師言:「可作作苦行,以消業障,余非汝所學。」如是數次,含受師詞,都不生恨。

師念欲修行,既乏師教,又日無暇,正太息間,適運水師來焉。乃夜私造室恭叩,以請法益。彼嘉其意虔,探問來歷,藉悉原為生死心切,但根性不聰,而道志彌堅,器之。即為說古德操行,穴處岩居,澗飲木食,以樂吾道,乃至說:「道之一字,理極難明。總之,躬行實踐,道必達焉。師果自真實修道,為念佛一門,為橫超之捷徑,較行參禪為易,且保無魔業嬈。苟能以信入門者,須法古人,則將來念佛三昧,可計日而待證矣。」

師聞之,心遂感悟,擬入三峰石窟修行。復作是念:此事萬不可令人知之,知恐不成。曾一度預啟師友曰:「某不日,當有他適修道。」人皆不信,謂是戲言,故置不究問。然師志已決。從此每往該處,伐木誅茅,而作棲身之所。人亦不知所作所為,見日仍以負薪歸,不介其意。迨所作已辦,有休焉之志。竟于越晨,將諸用具,而詣石窟。自是棲身凈土,勤念彌陀。當初住時,惟煎米湯以止饑渴。只因乞化山麓,路有難行。自說既然僻隱,不惹游塵。乃種薯芋,以自果腹。誠哉,居天地之別有,友麋鹿而相鄰,嗒然方外,不雜人間。

詎料未及一載,師友訪樵問路,被知住處,來勸歸庵,師竟不移清修矢志。有姊子聞舅氏出家,隱居山林,清苦自若。即邀庵中諸伴,攜布一匹,惠彼衣服之需。再三勸回本庵,師不以為聽。勸既不歸,而布又弗受。渠強投下,捫淚而去。師不視不顧,亦不移動,念佛如故。是布一投,十有三年。塵坌寸厚,眼亦不以物為礙。此可見其念佛,已念到無心用處,真得功夫矣。復聞師住山時久,所著布褲破裂,膝肉現赤,忽動心念。而即善自安慰曰:「此時能度且暫度。待我他日受國師禮,與汝著龍褲,」其安心有訣類此。何則?布者自布,堆作塵土。褲者自褲,破而不補。其大放下人,不過亦為爾爾。

一日,山下賣雜貨者,生意不幸,絕無他(貝+古)。正歸造飯,值天降雨。途次經于山隈,避雨其舍,腹枵索食。師曰:「善。但為我此坑下,拾些小石卵來,然後相餉。」即令其滌凈。師自親手,散之小鍋,加少許水,教他燒煮。是人不知,疑何所作。未幾,師喚芋熟矣。去蓋視之,果然芋卵滿盛,個個如初所拾者,形無有異。吃之,其味香美。兩人同食,猶尚不盡。師因密誡:「切勿漏謠。今後可常來此食。」竊以石卵能作芋,此等神變,實難臆測。

爾後,師念自利既獲,當複利人。利人者,莫若奉茶,廣結眾緣。便於鄰處,萬松關官路八腳亭,距離二里有奇,以一味之茶,供奉三年,曾不告疲。

迨萬曆皇太后崩,託夢於帝,囑請有德高僧為拔幽苦。帝命通天監占,今天下德僧,出於何地。監奏曰:「臣每觀閩省,常蓋祥雲一道,聖將毋出是耶?」帝以為然,即頒詔書:凡閩地之僧,普請為國太夫人薦拔冥途。時,次第延六和之僧,應漳郡諸剎。同門昆季住南山寺,善懺事,亦預受請之一數。既動身赴京,途經是亭,休憩喝茶。師問欲何所趣,同門為如實說。師曰:「我生來未見京都如何,伴遊可否」?答曰:「汝既不能懺事,去之何用」?曰:「若是,隨意」。於是以後,如小說之沙僧。

沿途至燕京,通告聖意。帝命守門人,凡閩僧來者,一一從新門入進。入者,必發川資,配船令返。若不入者,可詰其故,即來稟報。同時去者,莫不進其門。唯師一人,不敢擅進,而獨跪向門前,作喃喃聲。守者怪其不入,前而問之曰:「何故不入」?師答:「地下有金剛」。再三而問,都無別語。遂奏上。上聞之喜,曰:「得道高僧,將斯人歟」?乃駕出而迎之。上曰:「何不進乎」?答亦如前。上言:「何不倒行而入」?曰:「敬奉來教」。即翻頭作足,躍身而入。上贊曰:「善哉,入是也」。遂命左右,而取門下所藏《金剛經》。又言「聯為試事驗理,故作此方便法。非真高德之僧,焉知是地下有經者哉」?

帝回顧師而言之曰:「聯欲報劬勞之恩,而拔國太幽趣之苦。應作何等經懺,願見示教」。師曰:「經懺某不會,惟念佛可乎?」帝思少頃。報曰:「既能念佛。亦是超度。不諗壇事如何安置」?師曰:「可結壇如台式,高丈許,以安靈位。並制一招魂幡」。帝問於何日用。對曰:「就於來朝」。帝思之,何以簡略過甚?不知云何所為。

上一面命創壇事,一面瞻視師容。乃呼:「吾師欲浴身否」?曰:「浴身不會」。帝笑之曰:「不會,令諸娥女巾浴」。師默默不報。帝請師入內安息。然後囑諸女曰:「汝等可為聖師澡身,而密視其人,於受浴時,戒定力能持否,方來報明」。諸宮女以承宸命,便為之浴。浴及下身,多不摩擦。師知故問曰:「此肉不是肉耶?何必妄分別?」諸女強以巾澡之。浴畢,將著下衣,而見其男根不現,但看如一堆旋螺形,因是奏上。贊此師真聖僧,寂然不動情慾,甚為稀有。帝聞益嘉其梵行,疑必聖果位中人,乃以國師之禮待之。

迄明早,上臨壇,見師執幡,召請國母魂,而向靈位說偈曰:

我本不來,是汝故愛。

連根撥起,超升天界。

說畢,復以幡三招,稱南無阿彌陀佛者三。謂上言:「已超拔矣」。上猶懷疑:「超拔一何速耶」。才生是念,跪正欲起,忽聞空中有聲曰:「蒙聖僧法力,今獲上升天上。可為我禮謝三寶及聖師恩」。帝瞻望聖母,忽見立雲端,心乃不疑。一時欲問所以,咽悲情塞無語。便為聖師頂禮。未舉頭頃,不得見矣。

法事告滿,帝攜師手下壇。以百千金珠寶物,盛盤奉師。一皆不受。又賜紫衣法具,亦不納。惟瞻帝所著龍褲,似依依不捨,目不暫瞬,帝始會意曰:「若喜此服,可相贍」。師哂之。為說往昔修行時事,具如上。帝深然其意,欲將新制者與,師曰:「但此可矣。不過著消個念頭,豈真樂心哉」?帝愈佩德欽風,即持所著龍褲賜與。更賜龍褲國師號焉。是午,設太僧齋,滿朝文武官員臨門拜賀。師厭冗忙,止其免禮。

頃之,帝邀同游御花園。園中有石塔,鐫七佛名字,書是梵書,師從來罕見者,問:此是何物?帝曰:「塔。汝豈不知耶」?師嘿然不對,但眼瞻仰,無任歡喜。帝知彼意,曰:「若喜此塔,聯可命工運去,如何」?對曰:「但可與我,不勞工運」。帝曰:「汝便持去」。師曰:「謝恩」。即出大神通手,而收落袖中,無異桐城飛來之塔。身隨涌空,辭別欲歸。帝目擊其現大神足,藉知是聖非凡,即叩首留其駐錫。三番禮請,師皆不受,亦不下地。帝復問曰:「聖人今欲何之」答:「福建三峰石窟去」。言畢,足步虛空,還本所住處。

爾時,帝慕聖僧情切,派使者諧福建,處處尋求。大頒聖旨。設尋得國師,為聯禮請來京供奉。又私密敕曰:「肯來者大善。不來者,亦當隨所住處,興建道場,以達罔極之恩。」侍者奉教,一入閩省,分發多人,覓師所在。便於漳東二十里外,而得見之,說及奉旨來山禮請事。師稱疾不起,遂免之。使官見其高卓之志,對世聲利,大有淡冷。乃囑府縣,為帝創建梵宇,以養國師。及道場建就,額曰「閑雲石室」。四方衲子聞名參道,絡繹而來。宰官居士,望風歸化者不少。

有江西羅狀元奉先,捐榮學道,法名念庵。曾來親近國師三載,授以念佛三昧法門。又,師以不識字故,唯口宣化。凡所開示,都無記錄,其法語世無傳焉。僅有四句超升之偈,並《漳州府志》載三峰石室開創事。

當帝遣使請師後,未及使還,白雲遽駕。又同門者,歸途之次亦病亡。後,師垂化二十餘年。至崇禎末,正月十八日,自知生西時至,告眾說法。屆時沐浴,念佛遷化。

其俗家郭氏,先以師出世無後,為之乞嗣。於師在日,已盛傳千有餘人。聞訃西歸,急來爭取真身。曾訟官庭。官為調和緇素,即作二棺。一以盛師真身,一以盛龍褲並遺像。壘眾平均,漆色一樣,難以分別。而彼俗裔,爭先挑賤揀,竟獲龍褲等物而回,於真身者,幸歸釋門而荼毗之,獲舍利無數,葬於本山岩後之東。

厥後年代久遠,梵剎頹落,乏人掌持,而國師爪發之塔廢矣,今遺基尚在,靈骨不存。復有國師遺像,木所雕者,與羅念庵像並在,列峙殿之西東。又攜來時塔,至今仍在岩之坑底,高約丈余。


推薦閱讀:

中國歷代狀元考18——狀元的發展空間
狀元的樂與悲
「零分狀元」夢斷上海灘:欲學比爾.蓋茨反成階下囚
崇禎親點的狀元親選的首輔,卻帶頭投降了起義軍,最後還是死於非命
唐岱:文不成武不就?還可以當「畫狀元」啊

TAG:原創 | 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