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明治維新60年

核心提示對20世紀初日本的不滿情緒來說,農村越來越多地被捲入市場經濟這一事實,簡直就是火上澆油。明治維新前,領主們為了長遠利益,至少還保持著讓農民「苟延殘喘」的底線,而維新後的農民卻發現:所謂自由市場和民主國家,比領主老爺更不關心農民死活。作為改革的執行者,「日本皇軍之父」山縣有朋在改革初期就預料到了農民之後的慘狀:「日本農業既無適當的抵押貸款、保險和儲蓄之類的辦法,所以不能應付高額固定的劃一貨幣地稅。因而近年來已有數萬農民破產,……今後數十年內蹈此覆轍者勢將倍蓰。」20年代日本農民:賣兒賣女 逃亡他鄉

1920年日本發生經濟危機,1923年發生關東大地震,農村貧困隨之加劇。許多農民賣兒賣女、遠走他鄉,租佃衝突日益激化。20年代末,日本又連續發生經濟危機,東北和北海道也出現大歉收,農民大量逃亡,甚至全家自殺。【詳細】經濟危機中的日本農村:青年女子1人僅售9元

在20年代末波及全世界的經濟危機中,日本農村也遭受到嚴重的打擊。據山形縣一個村莊的統計,467名15至24歲的青年婦女中,有110名被賣掉;當時,青年婦女的價格十分低廉,每人身價平均只有50至100日元,在青森地區只值9日元。【詳細】農村婦女為何寧可賣身:讓父母放心 鄰居有好評

日本著名人販子村岡伊賓士,在自傳中談到了他在明治中期至昭和十年在新加坡、馬尼拉等地開設妓院的經歷。他說:「她們每月寫信並送錢回家,父母放心,鄰居有好評。村長聽說,來要所得稅。不僅夫家,娘家也富裕起來。」【詳細】

1918年7月23日富山縣婦女暴動,「米騷動」開始。

1918年9月29日原敬被大正天皇任命為首相,領導日本第一屆政黨內閣。

1919年1月5日日本國民偶像松井須磨子自殺。

1919年3月1日朝鮮「三一」獨立運動開始。

1919年12月22日企業領袖與內務省官員組成「和諧會」。

核心提示明治維新之後60年,日本工人的地位發生了巨變:從「富國強兵」的代表者,跌落到遠離大眾視線的社會底層。工人,尤其是技術工人,在明治維新初期地位優越:他們集中在「富國強兵」必需的工廠中,擁有專門技術,在勞資關係中佔盡優勢,熟練工人「在有提高工資的可能時,就能輕鬆去其他工廠。」但在20世紀,儘管經濟發展迅猛,但工人的被剝奪感卻與日俱增,他們嘟噥道:「這個世界是一個奇怪的地方,當我一身臭汗、全身油泥的時候,我覺得我的心都是骯髒的。我在懷疑,我們工人到底是不是有別於其他人類。」一戰後的日本工業大危機:股指17年內下跌31%隨著一戰在1918年的結束,隨之出現的是半年的經濟蕭條。儘管1919年又出現了持續一年左右的「瘋狂繁榮」,但1920年春又出現了真正的戰後經濟危機。危機深重且波及面大:股價暴跌、企業倒閉、銀行擠兌、經濟蕭條,停滯狀態一直持續到三十年代。如果把1914年1月的股票價格指數設定為100的話,那麼1930年6月跌至74,1931年9月再跌至69。【詳細】

20年代日本最大罷工:持續218天仍以失敗告終由於不滿這種現代化過程所帶來的衝擊,加上管理階層減薪措施的影響,野田的工人在1923年及1927年兩度進行罷工。1927年的罷工更是從1927年秋持續到1928年春,共計218天,最後仍以失敗收場。最後的結局是,有關提高工資的訴求被棄置一旁,工會解散,大部分被開除的員工則未能重回工廠上班。【詳細】

處處出錯的日本政府:提振經濟卻未能解決工人就業問題在社會動蕩經濟危機的情況下。日本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力圖恢復國內經濟。這些措施卻加速了壟斷資本和金融資本的形成。20年代末,美國爆發經濟大危機,並迅速席捲世界。持續蕭條的日本經濟,遭受到更加嚴重的打擊。出口額驟減,企業紛紛破產,失業隊伍越發龐大,失業工人連同半失業者,共達到300萬人。【詳細】

1920年3月15日米價、絲價暴跌,戰後經濟衰退開始。

1920年11月15日日本成為國聯常任理事國。

1920年12月17日國聯授權日本統治卡羅林、馬里亞納和馬紹爾群島。

1921年4月4日信仰社會主義的婦女成立「赤瀾會」。

1921年6月29日神戶的川崎和三菱造船廠工人開始為期50天的大罷工。

1921年11月12日華盛頓和會開幕。

1921年11月在日朝鮮學生組成革命組織「黑浪會」。

1921年12月13日日本簽訂《四國協定》,確定日本在太平洋地區地位。

1922年2月6日日本在華盛頓和會最後一天簽訂《海軍條約》和《九國公約》,確立世界第三海軍地位,同意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及領土之完整。

核心提示中等階級出現是20年代日本現代化的體現。在東京,中等階級集中在銀座、霞關或丸之內等地:銀座保持著數百年來的零售業和銀行業中心地位,法院、警視廳等國家機關則集中在霞關,大公司則紛紛將丸之內定為總部所在。當時大眾媒體在談論中等階級時,不厭其煩地提到「高尚」一詞:中等階級應該在市內擁有高尚住宅,欣賞西洋藝術,和家人在公園休閑……這一切都預示著日本光明的未來。或許沒人會料到——十多年後,他們的家人將死在海外戰場,而銀座、霞關、丸之內的高尚生活,也會被美國的燃燒彈化為灰燼。大正時代的中層群體:20年代已被稱為「白領」

「最早使用薪水族這一表達是在大正(1912~1926)時期,薪金生活者、知識階級、新中間階級、腦力勞動者等詞並用,後來逐漸集中到薪水族、白領、新中間層等詞上。」其中中上層的群體擁有一定財產並形成了獨特的「中流」生活方式。【詳細】中產階級的大眾偶像:紅顏總是薄命

1918年某日,松井須磨子的情人島村抱月患流感死去。失去愛的支撐的她選擇了自殺,並希望與島村合葬。人們非常重視她的遺言,所以,將她的棺槨和島村抱月埋在一起。當時的《都新聞》上報道標題是「在恩愛的手臂擁抱下安息吧!」【詳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燃燒彈毀滅日本中產

1945年3月10日晨,人們在東京電台的報道中得知了這場毀滅銀座和丸之內的災難:「火紅的天空映襯著黑暗中的議會大廈塔樓,整個城市亮如旭日, 上空瀰漫著濃煙、灰燼和大風吹起的火焰。那天晚上, 我們感到整個東京都在化為灰燼。」【詳細】

1922年4月20日日本國會修改《治安警察法》,取消婦女加入政治社團之禁令。

1922年7月15日日本知識分子和激進分子建立日本共產黨。

1922年12月2日日本從中國山東撤軍。

1923年2月2日丸之內大廈開業。

1923年9月1日關東大地震。

核心提示伴隨著現代化而來的社會混亂——市場化帶來的收入差距擴大,全新生活方式造成的社會分化,以及國際衝突加劇而產生的壓力——一直在不斷挑戰著20年代的日本政府。20世紀20年代的混亂局面,使許多日本政府官員和上層社會人士都深感震驚,一直以來他們都在試圖控制那些所謂危害國家和政權穩定的敵對者,卻沒意識到毀滅這個國家的,恰好也是領取政府薪水的人。日本政府緩解階層矛盾的努力:建立半官方組織推動「勞資和諧」為了緩和勞資雙方的緊張狀態,內務省官員開始遊說大公司提高工人工資,擴大各種福利措施。1919年,日本政府成立了「和諧會」,這是一個半官方組織,由各大公司的領導和內務部官員主管,目的是促進勞資雙方的合作與諒解。這個組織的成立宣言是:「和諧」意味著尊重他人的權利,為了全社會的利益而相互謙讓,通過互相合作以促進產業發展。【詳細】

對大正民主的反思:經濟結構與社會情況為何不利於政黨政治當經濟危機來臨時,日本農村屢遭打擊,農民處於極端苦難之中。對於農村危機,政黨內閣總試圖用技術手段予以解決,但這又讓農村危機進一步加深,激發了天皇制在農村中的主要支持者地主階層以及廣大中小農對政黨政治的不滿。而日本軍隊中農村出身的士兵和中下級軍官占多數,他們著手密謀採取措施改變現狀,這些都成為反政黨政治的力量。【詳細】

1921年財閥安田善次郎暗殺事件:激進分子再度抬頭安田善次郎是日本四大財閥之一的「安田財閥」首腦。1921年9月28日,安田在其別墅內遭到右翼分子朝日平吾割頸殺害。朝日在其遺書《死亡吶喊》中闡述了他的意圖:「奸富安田善次郎雖積巨富,卻不盡富豪責任,無視國家社會……因而清除君側之奸、誅殺奸富乃實現日本繁榮昌盛之手段,乃為大多數國民造福之舉……為此,鄙人願率先垂範,誅殺一奸物。」朝日在殺害安田之後,當場割喉自盡。一周後,其葬禮在東京的一家寺院舉行,參加者達千人以上。【詳細】

1923年9月美濃部達吉闡釋「天皇機關說」,認為天皇並不等同於國家,主權屬於全體國民。

1924年3月日本共產黨宣布解散。

1924年6月1日憲政會首腦加藤高明出任首相,開創了政黨政治時代。

1925年3月29日國會通過成年男子普選權法案。

1925年4月22日《治安維持法》頒布。

1926年3月5日勞動農民黨成立大會在大阪舉行。

1926年8月6日東京、大阪、名古屋的廣播電台合併為日本放送協會(NHK)。

1924年12月4日日本共產黨正式重建。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去世。

1926年12月28日昭和時代開始。

核心提示20年代末,激進軍人發出了日本最強音:他們要像60年前的維新志士一樣,推翻舊政權,建設新日本。當時下級軍官大多是工農出身,家人的困苦對他們影響極大。極右組織「櫻花會」的綱領就是「昭和維新」:「領導道德敗壞,政黨貪污腐化,資本家和貴族對人民漠不關心,農村家庭忍飢挨餓,失業和蕭條愈演愈烈……我人民渴望一個基於民眾利益,以天皇為中心,強力的廉潔政府出現。」但這一以軍制政的思想,反而把日本推上了將國內矛盾外部化的自毀之道,這批軍官也在戰爭中和他們所愛的國家一起走上不歸路。昭和動亂的肇始:大蕭條讓軍人投身激進運動

大蕭條爆發後,數以百計的秘密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當中最有力量的,莫過於被統稱為「皇道派」的青年軍官團,東條英機、橋本欣五郎、山下奉文、岡村寧次、石原莞爾等以後的戰犯赫然在列。他們以高官、黨魁和財閥為對象,發動了一次次的暗殺與政變活動,「昭和的動亂」開幕了……【詳細】濟南慘案震驚中外:日本重回軍國主義

1928年5月3日,正當南京國民政府對北洋軍閥的北伐戰爭節節勝利之際,日本為了保住已從北洋軍閥手中取得的巨大權益,千方百計阻撓北伐軍前進的步伐,甚至不惜在北伐軍隊經過山東濟南時,大肆屠殺了6123名中國軍民及外交官員, 製造了舉世震驚的濟南「五三慘案」,中國軍民死亡6123人。【詳細】少壯派推動下的日本:皇姑屯到「918」僅隔三年

皇姑屯事件不單單炸翻了一個張作霖或垮掉了一個日本內閣。以一個中下層青年軍官策劃一起國際陰謀事件並導致內閣下台為契機,日本昭和軍閥集團在黑煙之中騰空而起。下一個陰謀的出現已經是必然的了,只不過時間或遲或早而已。三年後,它果然來了: 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詳細】

1927年4月22日政府宣布3周內銀行暫停營業。

1927年5月28日日本派軍隊進駐中國青島。

1927年9月16日野田公司大罷工開始。

1928年3月15日警察開始對共產主義者進行大搜捕。

1928年4月19日野田公司大罷工結束;日本派軍前往濟南。

1928年5月3日日軍在中國濟南製造「五三慘案」。

「濟南慘案」標誌著這一個十年的不祥結局:在1918年,即明治維新50周年,日本與統治中國的北洋政府親密合作,國家也已堂堂正正地跨入了列強行列;而到了1928年,即明治維新60周年,中國領導人蔣介石的日記卻篇篇都以「雪恥」兩字開頭,日本經濟也陷入了世界性的經濟衰退;又過了三年,完全失控的日本軍隊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一步步將日本拖入戰爭深淵,直至1945年8月15日蔣介石一雪前恥;而在此時,日本這一曾經的東亞奇蹟,只能在原子彈和燃燒彈造成的廢墟中等待重新崛起。
推薦閱讀:

【最蠻荒也最開化 鹿兒島:日本的斯巴達,明治維新的故鄉】
馮瑋 | 櫻田門外之變:沒有這起刺殺,就沒有明治維新
日本的「明治維新」與中國的「洋務運動」有什麼區別?
明治維新 決心與路徑

TAG:明治維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