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名言 - Powered By 91Fei.cN

忠篇一

(一)熱愛祖國

1. [原文]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先秦)《太公六韜》

[譯文]

國家不是一個人的國家,而是所有民眾的國家。

2. [原文]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黃遵憲《贈梁任父同年》

[譯文]

祖國河山秀美如畫,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寸土寸金。

3. [原文]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明)顧炎武《日知錄?正始》

[譯文]

國家的興衰存亡,每個老百姓都是有責任的.

4. [原文]

位卑未敢忘憂國。——(南宋)陸遊《病起懷書》

[譯文]

雖然我地位卑微,也始終不敢忘記為國分憂。

5.[原文]

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轉》

[譯文]

男子漢大丈夫應當為國家戍守四方,死於邊境,並以馬革裹屍為榮耀。

6. [原文]

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南宋)鄭思肖《德佑二年歲旦》

[譯文]

我一心向著朝廷收復失地,統一中華;那萬古傳誦的《下泉》詩中所表現出來的境界,也正是百姓翹首企盼的。

7. [原文]

君子雖在他鄉,不忘父母之國。——(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譯文]

君子即使遠在他鄉,也常思念父母祖先的故居之地。

8. [原文]

疾風知勁草,板當識誠臣。——(唐)李世民《賜蕭瑀》

[譯文]

在大風來臨之時,才能分辨出港進不折的草;在國家動蕩之際,才能顯示出忠誠勇敢的大臣。

9. [原文]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南宋)佚名《名賢集》

[譯文]

在國家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10. [原文]

投死為國,以義滅身。——(三國?魏)曹操《讓縣自名本至今》

[譯文]

為了國家而不惜犧牲,為了正義而不顧生死。

11. [原文]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明)夏完淳《別雲間》

[譯文]

即使自己死了,那不屈的魂魄也要返回故鄉,將在空中注視後繼者高舉義旗,鼓舞他們從事地與外族侵略的大業。

(二)盡忠職守

12. [原文]

處其位而不履其事,則亂也。——(先秦)《禮記?表記》

[譯文]

處在官位上而不負起責任,社會就亂了。

(三)誠實守信

13.[原文]

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

[譯文]

不要把金玉當成寶物,忠誠與信用才是寶。

14. [原文]

不愧於人,不畏於天。——(先秦)《詩經?小雅》

[譯文]

因為自身講求誠心,所以對他人無所愧疚,對上天也是無所畏懼。

15. [原文]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上》

[譯文]

誠是自然規律,追求誠是做人的選擇。

16. [原文]

不忠不信,何立於天地之間?

[譯文]

一個人如果不講求忠義誠信,那麼怎能在世上立足呢?

17.[原文]

凡出信,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清)李毓秀《弟子規》

[譯文]

說話辦事,誠心在先;欺騙與胡說,那怎麼可以呢?

18.[原文]

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先秦)《禮記?表記》

[譯文]口頭上給人以恩惠卻沒有實際行動,那麼怨恨和災禍就會降臨到他的身上。

19.[原文]

立身存篤信,景行勝將金。——(唐)王梵志《全唐詩補逸》卷二

[譯文]為人處事要老實忠厚講信用,品行高尚勝過金銀財富。

20. [原文]

夢中許人,覺且不背.——(漢)賈誼《新書?匈奴》

[譯文]

(人的誠信程度應該達到折中境界:)即使睡夢中答應過別人,醒來後也不失信。

21. [原文]

巧偽不如拙誠。——(北朝?齊)《顏氏家訓?名實篇》

[譯文]機巧虛偽不如質樸真誠。

22.[原文]

巧言令色,鮮矣仁。——(春秋)《論語?學而》

[譯文]言語動聽,面目乖順的人,很少有仁愛之心。

23.[原文]

人之貴樸訥誠篤.——(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惠芳》

[譯文]為人最重要的是樸實忠厚,真誠實在。

24.[原文]

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誠,不足以動。——(明)徐被稷《恥言》

[譯文]說話實在,辦事實在,為人實在,沒有不使人信服的道理。

25. [原文]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春秋)《論語?公治長》

[譯文]起初我對待別人,相信他會說到做到的;現在我對待別人,還會相信他的,但是要看他的行動。

26. [原文]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譯文]孝敬父母是培養道德的開始,敬愛兄弟是培養道德的延伸,信用是道德培養的深度,忠誠是道德培養的表現.曾參恰恰是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

27. [原文]

信,國之寶也,民之所憑也。——(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譯文]誠信,是國家的寶貴財產,也是民眾的依賴。

28. [原文]

言必信,行必果。——(春秋)《論語?子路》

[譯文]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落實。

29. [原文]

與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漢)韓嬰《韓詩外傳》

[譯文]對待別人以誠實的態度,即使原來關係疏遠也會變得親密起來;對待別人以虛偽的態度,及時原來關係密切也會變得疏遠。

30. [原文]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春秋)《論語?為政》

[譯文]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求知態度。不怕別人不了解我,而要怕我不了解別人。


編輯 刪除

發表時間:2009-1-12 10:58:15 

IP: 已記錄

admin

等  級:管理員經 驗 值:798社區金幣:798總發貼數:386註冊時間:2006-3-11狀  態:離線
信息 短訊 郵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No.2

Re:中國傳統文化名言

孝篇二

(一)孝敬父母

1. [原文]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春秋)《論語?學而》

[譯文]

少年弟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外出做事要兄弟和睦。

2. [原文]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清)李毓秀《弟子規》

[譯文]

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3. [原文]

首孝弟,次謹信。——(清)李毓秀《弟子規》

[譯文]

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弟,其次要謹慎,守信用。

4. [原文]

孝於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宋)林逋《省心錄》

[譯文]

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

5. [原文]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清)《增廣賢文》

[譯文]

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餵養老吳亞,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6.[原文]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譯文]

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

7. .[原文]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先秦)《孝經》

[譯文]

孝是天經地義的。

8. .[原文]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上》

[譯文]

(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係相處的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二)以及推人

9.[原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戰國)孟軻《孟子?梁惠上》

[譯文]

孝順自己的老人,並要把這份感情推及別人的身上;養育自己的孩子並要把這份感情推及到別人的孩子身上。

10.[原文]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先秦)《孝經?天子章》

[譯文]

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 。


編輯 刪除

發表時間:2009-1-12 10:59:11 

IP: 已記錄

admin

等  級:管理員經 驗 值:798社區金幣:798總發貼數:386註冊時間:2006-3-11狀  態:離線
信息 短訊 郵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No.3

Re:中國傳統文化名言

智篇三

(一)重教好學

1.[原文]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晉)陳壽《三國志?魏書?王肅傳》

[譯文]

能把一本書讀過百遍,其中的含義自然就能領會。

2.[原文]

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先秦)《禮記?曲禮上》

[譯文]

見聞廣博、學問深廣而又知道禮讓,力行正道而又不知懈怠,這種人可稱得上君子。

3.[原文]

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先秦)《禮記?儒行》

[譯文]

學問淵博而不知滿足,腳踏實地而不知疲倦。

4.[原文]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先秦)《禮記?儒行》

[譯文]

廣泛地學習,周詳地詢問,縝密地思考,清晰地思辯,堅定地履行。

5.[原文]

不僨不啟,不悱不發。——(春秋)《論語?述而》

[譯文]

不到學生急著要弄明白而不能之時,不去點撥他們;不到學生力圖說清而做不到之時,不去啟發他們。

6.[原文]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戰國)荀況《荀子?勸學》

[譯文]

如果不積累起每一小步,就到達不好遙遠的目的地;如果不聚集起每一細流,就不能匯成汪洋大海。

7.[原文]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學不成。——(明)鄭心材《鄭敬中摘語》

[譯文]

沒有才能,宏偉的志向就不能實現;不學習,就不能培養大才能。

8.[原文]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譯文]

不學習便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難以取得學業上的成功。

9.[原文]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南宋)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

[譯文]

古人做學問不遺力餘力,少年時下的功夫到了老年就有成果了。但是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究是不透徹的,必須要親身實踐。

10.[原文]

不師者,廢學之漸也。——《呂衡州文集?與族兄皋請學春秋書》

[譯文]

老師學習,這等於開始漸漸地放棄對學問的追求。

11.[原文]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戰國)荀況《荀子?大略》

[譯文]

國家想要振興,必須尊敬教師,重視專業人才。

12.[原文]

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北朝?齊)《顏氏家訓?勉學》

[譯文]

積累許許多多的財富,不如學習一種小小的技能。

13.[原文]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春秋)《論語?學而》

[譯文]

君子不刻意追求吃得飽、住得好,只是勤敏於事謹慎於言,接近有學問道德的人提高自己,才是真正的好學。

14.[原文]

農商工賈,廝役奴肅,釣魚屠肉,飯牛牧羊,皆有先達,可為師表。

——(北朝?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

[譯文]

農夫工匠,行商坐賈,僕役下人,漁民屠戶,牧人雜役,這些人中間都有前輩專家,可以作為學問品德上的榜樣。

15.[原文]

為學正如撐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緩。——(南宋)朱熹《語錄》

[譯文]

做學問就像撐著逆水的船,連一篙也不能放鬆,不能驕傲不前,而要持之以恆。

16.[原文]

為學之道,必本于思。思則得知,不思則不得也。

——(宋)晃說之《晃氏客語》

[譯文]

學習必須以思考為根本,思考就能得知識,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識。

17.[原文]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唐)韓愈《師說》

[譯文]

無論貴賤老少,只要掌握了真理,就是老師了。

18.[原文]

學問藏之身,身在則有餘。——(唐)韓愈《符讀書城南》

[譯文]

學問會對人有所補益的,只要人還活著,學問就會用處無窮。

19.[原文]

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先秦)《周易?乾?文言》

[譯文]

用刻苦學習來集聚增長知識,用互相提問來明辯洞察真理。

20.[原文]

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

——(先秦)《禮記?中庸》

[譯文]

要麼就不學,學起來有一點不會就絕不罷休;要麼就不問,問起來有一點不明白也不罷休。

21.[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先秦)《禮記?學記》

[譯文]

對玉不進行雕琢它就成不了美器,人不學習就不知道道理。

22.[原文]

智足以周知,仁足以自愛。——(北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

[譯文]

智慧多的人才能遍知事物的基本規律,仁愛深的人才能做到自尊自愛。

23.[原文]

自古聖賢,盛德大業,未有不由學而成者也。

——(明)黃宗羲《明儒學案》

[譯文]

自古以來,聖人賢人的盛德大業,沒有不是通過學習而成就事業的。

24.[原文]

坐破寒氈,磨穿鐵硯。——(元)范子安《竹葉舟》第一折

[譯文]

把氈子都坐破了,把鐵鑄的硯台都磨穿了。發憤讀就該這樣,持久不懈。

(二)追求真理

25.[原文]

仁莫大於愛人,知莫大於知人。——(漢)劉安《淮南子?泰族訓》

[譯文]

仁愛,莫過於愛眾人;智慧,莫過於了解人。

26.[原文]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春秋)《論語?述而》

[譯文]

「仁」很遙遠嗎?如果我真想要得到它,它就會來的。

27.[原文]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強仁。——(先秦)《禮記?表記》

[譯文]

仁愛的人享受仁義帶來的快樂,智慧的人發揚仁義,怕遭報應的人勉強履行仁義。

28、[原文]

視遠惟明,聽德惟聰。——(先秦)《尚書?太甲中》

[譯文]

能看得長遠就是眼明,能聽進善言就是是耳聰。

29.[原文]

相馬須相骨,探水須探源。——(宋)張九成《橫浦詩鈔辛未問四尺即事》

[譯文]

看一匹馬的優劣要看它的骨骼的好壞,要知道事物的真相,就要追本溯源。

30.[原文]

一時之強弱在力,千古之勝負在理。——(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譯文]

分出一時的強弱在於武力,決出長久的勝負需賴道理。

31.[原文]

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先秦)《禮記?中庸》

[譯文]

智慧是用來修養自我身心的,如果做到了,也可以用來教化民眾。


編輯 刪除

發表時間:2009-1-12 11:01:04 

IP: 已記錄

admin

等  級:管理員經 驗 值:798社區金幣:798總發貼數:386註冊時間:2006-3-11狀  態:離線
信息 短訊 郵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No.4

Re:中國傳統文化名言

(三)明辨是非

32.[原文]

不能盡其心,則不能盡其力;不能盡其力,則不能成其功。

——(漢)班固《漢書?賈山傳》

[譯文]

不能夠盡竭慮,就不能全力以赴;不能全力以赴,就不能成就事業。

33.[原文]

諂諛苟免其身者,國之賊也;直言不避重誅者,國之福也。

——(北朝?周)王明廣《上書宣帝請重興佛法》

[譯文]

巴結奉承、苟且偷生的人,是國家的奸賊;敢於直言、不畏打擊的人,才是國家的福氣。

34.[原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先秦)《楚辭?卜居》

[譯文]

尺比寸長,但是與更長的比就短了;寸比尺短,但是與更短的比就長了。

35、[原文]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先秦)《禮記?中庸》

[譯文]

凡事只要提早準備就會獲得成功,不提前準備就會遭到失敗。

36.[原文]

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

——(唐)吳兢《貞觀政要?慎終》

[譯文]

懂得道理相對容易,困難的是按照道理去做;做事情相對容易,困難的是能堅持到底。

37.[原文]

貴遠而賤近者,常人之用情也;信耳而遺目者,古今之所患也。

——(晉)葛洪《抱朴子?廣譬》

[譯文]

重視遠處的而輕視身邊的,是常人的心理;相信耳聞的而忽略親眼看見的,是古今人們的通病。

38.[原文]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北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譯文]

災禍往往由長期疏忽的小隱患積累而成,而智勇之人常常被平日寵幸的小人所困。

39.[原文]

將欲毀之,必重累之;將欲踣之,必高舉之。——(戰國)《呂氏春秋?侍君》

[譯文]

想要毀掉一個人,必定先讓他承受重壓;要想讓他重重摔倒,必定先要把他高高捧起。

40.[原文]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戰國)《呂氏春秋?義賞》

[譯文]

排干水池裡的水去捕魚,怎能捕撈不到呢?但是第二年水池裡就沒有魚了。

41.[原文]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先秦)《左傳?襄公十一年》

[譯文]

處在平安之時要考慮到危險來臨時的情況;這麼想了就會有準備,有準備就沒有禍患了。

42.[原文]

君子慎始而無後憂。——(北宋)蘇洵《上文丞相書》

[譯文]

君子在事情的起始階段就小心謹慎,所以沒有後來的憂慮。

43.[原文]

君子之去小人,惟能盡去,乃無後患。——(北宋)蘇洵《上皇帝書》

[譯文]

君子一定要去除小人,只有全部去除乾淨,將來才沒有禍患。

44.[原文]

狂夫之樂,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賢者戚焉。

——(漢)劉向《戰國策?趙二》

[譯文]

粗野人快樂的事,會導致智慧人的悲哀;愚昧人笑的事,會招致賢達人的傷痛。

45.[原文]

親極反疏。——(清)曹雪芹《紅樓夢》

[譯文]

親密過了頭就開始漸漸疏遠。

46.[原文]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春秋)《論語?衛靈公》

[譯文]

人若沒有長遠的考慮,不久就會有擔憂之事。

47.[原文]

始之易,終之難。——(漢)劉向《戰國策?秦四》

[譯文]

事情都是開頭容易,堅持到底則很困難。

48.[原文]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戰國)孟軻《孟子?公孫丑上》

[譯文]

即使有足夠的智慧做事情,也不如順應時勢。

49.[原文]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春秋)老子《道德經》

[譯文]

世上困難的事,肯定要從容易的事上做起;世上偉大的事,肯定要從點滴做起。

50.[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上》

[譯文]

真實的話不一定好聽,好聽的話不一定真實。

51.[原文]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漢)劉向《戰國策?秦五》

[譯文]

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這時切不可掉以輕心,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52.[原文]

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清)金纓《格言聯壁?學問類》

[譯文]

學習貴在懂得提出疑問。有小疑問得到解決,就能有小進步;有大疑問得到解決,就能有大進步。

53.[原文]

學問尚精專,研摩貴純一。——(清)曾世霖《論學問》

[譯文]

學問貴在專心一意,研究切磋貴在純粹。

54.[原文]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唐)韓愈《進學解》

[譯文]

學業的精深在於勤刻苦,荒廢在於嬉戲遊樂;道德行為的成功在於深思熟慮,敗毀在於因循苟且。

55.[原文]

予其懲,而毖後患。——(先秦)《詩經?周頌》

[譯文]

我要以過去受到過的傷害為懲戒,慎防日後出現的禍患。

56.[原文]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

——(漢)司馬遷《史記?外戚世家》

[譯文]

洗浴不定要到大江大海里,重要的是能洗耳恭聽掉污垢;馬不一定要日行千里的良駒,重要的是善於奔跑。

57.[原文]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亦有一得。

——(漢)班固《漢書?韓信傳》

[譯文]

智慧的人思考得再縝密,也會偶爾有失誤的時候,遲鈍的人思考得多了,也會偶爾有想對的時候。

(四)重視人才

58.[原文]

人不可以不就師矣。——(漢)王符《潛夫論?贊學》

[譯文]

人不能不去接近老師。

59.[原文]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唐)韓俞《師說》

[譯文]

人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誰還能沒有疑惑呢?有了疑問不老師請教,最後還是弄不明白。

60.[原文]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先秦)《禮記?學記》

[譯文]

善於學習的人,不用老師費大勁就能收到雙倍的效果,並感老師的功勞;不善於學習的人,老師辛勤地教,結果卻事倍功半,他不檢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師。

61.[原文]

師以質疑,友以析疑。師友者,學問之資也。

——(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補》

[譯文]

老師求教解答疑難,和朋友辯論辯析疑難,老師和學友對做學問很有幫助。

62.[原文]

賢人之業,須賢之人達之;賢人之才,須賢人用之。

——(唐)陳子昂《答制問事?明必得賢科》

[譯文]

賢明人的事業,需要眾多同樣賢明的人才能完成;賢明人的才華,也需要同樣賢明人的任用。


編輯 刪除

發表時間:2009-1-12 11:01:27 

IP: 已記錄

admin

等  級:管理員經 驗 值:798社區金幣:798總發貼數:386註冊時間:2006-3-11狀  態:離線
信息 短訊 郵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No.5

Re:中國傳統文化名言

勇篇四

(一) 自強不息

1.[原文]

不患不知,患在不行。——(唐)張九齡《敕處分十道朝集使》

[譯文]

不怕不知道道理,就怕知道了不去做。

2.[原文]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引?朱熹小簡》

[譯文]

人要有所成就,必須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想輕輕鬆鬆的,就不會有成就的。

3.[原文]

大丈夫所守者,道;所侍者,時。——(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譯文]

大丈夫所固守的,是真理;所等待的,是機遇。

4.[原文]

登山不以艱險而止,則必臻乎嶺矣。——(晉)葛洪《抱朴子?廣譬》

[譯文]

登山不因為遇到艱險就停步不前,就必然能登上高山峻岭。

5.[原文]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陶淵明《雜詩十二首》

[譯文]

趁著現在還能做就要努力,時光是不等人。

6.[原文]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春秋)屈原《離騷》

[譯文]

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為了實現理想,我將向各方面學習、探索。

7.[原文]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南宋)岳飛《滿江紅》

[譯文]

不要虛度年華,不然到了滿頭白髮之時,只有徒嘆奈何了。

8.[原文]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戰國)荀況《荀子?勸學》

[譯文]

刻東西如果半途而廢,就是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刻個不停,即使是全石也可以雕刻成功。

9.[原文]

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遇險即欲避,安得皆通達?

——(元)元好問《臨汾李氏任遠堂二首》

[譯文]

人生在世,所走的道路必然艱險曲折。如果一遇到困難就唯恐避之不遠,世上還有哪條路可以走得通呢?

10.[原文]

仁義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春秋)《論語?泰伯》

[譯文]

以弘揚仁愛精神自身的責任,這種責任難道不重大嗎?死了才停止事業。這種目標難道不遠大嗎?

11.[原文]

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明)曹學佺《蜀中廣記?上川南道彭山縣》

[譯文]

只要時間長,功夫到家,鐵棍也能磨成繡花針。

12.[原文]

山積而高,澤積而長。

——(唐)劉禹錫《唐故監察御史贈尚書右僕射王公神道碑銘》

[譯文]

山是由土石日積月累而高聳起來的,長江大河是由點滴之水長期積聚而成的。

13.[原文]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戰國)孟軻《孟子?告子下》

[原文]

上天要降重任給這個人承擔,就肯定會先磨勵他的雄心,鍛煉他的筋骨,使他忍飢挨餓,身上一無所有,讓他做事找不到頭緒,這是為了激勵他的雄心,養成艱忍不屈的意志,讓以前本沒有的本領、品質具備並增長。

14.[原文]

天雖高而聽卑,人苟有志,無必從人願身。——《唐宋傳奇集?流紅記》

[譯文]

天雖然高不可攀,但假如人決心做某事件事情,它也會服從人的意志的。

15.[原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先秦)《易經?乾傳?乾》

[譯文]

大自然運行從不懈怠停止,君子也應該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鬆懈。

16.[原文]

微事不通,粗事不能者,粗事不能者,必勞;大事不得,小事不為者,必貧。——(春秋)《晏子春秋?外篇?重而異者》

[譯文]

細密的工作不會做、粗重的活計又做不來的人,必定受苦;大事不會做、小事不去做的人,必定貧窮。

17.[原文]

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上》

[譯文]

築造高台一定要憑藉山丘才好,挖掘深池一定要憑藉河澤才好。

18.[原文]

轉禍而為福,敗而為功。——(漢)劉向《戰國策?燕一》

[譯文]

消轉災禍本身就是培植福分,扭轉敗局本身就是立功。

19.[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春秋)《論語?子罕》

[譯文]

孔子在大河邊上說:「那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條河,晝夜不息,滾滾向前。」

20.[原文]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上》

[譯文]

對自暴自棄之人,不能與他們講道理和共享。

(二) 修身立德

21.[原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先秦)《禮記?大學》

[譯文]

《大學》的主旨,在於彰顯美德,在於讓民眾在道德修養上不斷進步,在於藉助道德的力量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22.[原文]

百人譽之不加密,百人毀之不加疏。——(北宋)蘇洵《遠慮》

[譯文]

即使很多人讚揚自己,自己也不會無原則地親近他們;即使很多人毀謗自己,自己也不會無原則地疏遠他們。

23.[原文]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先秦)《尚書?旅獒》

[譯文]

小事上不謹慎,終究會妨礙高尚品德的養成。

24.[原文]

不能正身,如正人何?——(春秋)《論語?子路》

[譯文]

不能端正自己的身心,怎麼能使別人端正呢?

25.[原文]

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先秦)《禮記?表記》

[譯文]

在別人面前不要失禮,不要失態,不要失言。

26.[原文]

德不孤,必有鄰。——(春秋)《論語?里仁》

[譯文]

有道德的人不會真正地孤獨,總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親近的。

27.[原文]

惡語不出口,苟言不留耳。——(先秦)《鄧析子?轉辭》

[譯文]

自己不惡語傷人,也不聽不負責的傳言。

28.[原文]

服民以道德,漸民以教化。——(北宋)歐陽修《三皇設言民不違論》

[譯文]

(執政者應該)用自身的道德修養民眾服膺,用言傳身教漸漸提高民眾的素質。

29.[原文]

古之君子,其責已也重以周,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

——(唐)韓翕《原毀》

[譯文]

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嚴格而全面,對待別人寬厚而平易。嚴格而全面要求自己,所以他就不會懈怠;寬厚而平易對待別人,所以人們就願意親近他。

30.[原文]

敬人者,非敬人也,自敬也;貴人者,非貴人也,自貴也。

——(漢)劉向《說苑?敬慎》

[譯文]

尊敬別人,不僅是尊敬別人,也是一種自尊;重視別人,不僅是重別人,也是一種自重。

31.[原文]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春秋)《論語?顏淵》

[譯文]

君子幫助別人成就好事,不幫助別人達成壞事。

32.[原文]

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春秋)《論語?子張》

[譯文]

君子有三種表現:望著他時他的神情莊重威嚴,接近他時他的態度溫和親切,跟他說話時他的話堅定明確。

33.[原文]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哀,戒之在得。——(春秋)《論語?季氏》

[譯文]

君子有三件需要警戒之事:年輕時,身體還沒有完全成熟,要警戒色慾;到了壯年,身體已經強壯,要警戒衝動爭鬥;到晚年,身體已經哀弱了,要警戒食貪慾。

34.[原文]

人必其自愛也,然後人愛講;人必其自敬也,然後人敬語。

——(漢)揚雄《法言?君子》

[譯文]

人必先自愛,然後別人才會愛他;人必先自我尊重,然後別人會尊重他。

35.[原文]

人一能之,已百之; 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弱,必強。——(先秦)《禮記?中庸》

[譯文]

人家做一次就行,自己就做一百次,人家做十次才行,自己就做一千次。如果真能這麼下去,即使遲鈍,也會變得聰明;即使弱小,也會變得強大。

36.[原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

[譯文]

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言語,但是以其花朵的美麗全吸引人們,來觀看的人多了,地上就踩出了一條小路。

37.[原文]

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唐)白居易《種桃杏》

[譯文]

無論身處天涯海角,只要內心平靜就能安然地把所在地當做家鄉。

38.[原文]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譯文]

品德高尚之人,在國家民眾還沒有憂慮之前,就已經憂慮了,在國家民從快樂之後,他才感到快樂。

39.[原文]

言忠信,行篤敬。——(春秋)《論語?衛靈公》

[譯文]

說話要誠懇實在,行為要嚴肅厚道。

40.[原文]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先秦)《禮記?中庸》

[譯文]

智慧、仁愛、勇敢,是受世人普遍推崇的美德。

(三) 志向遠大

41.[原文]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三首》

[譯文]

有抱負的人終究全成功,就像大海船有一天高掛雲帆,乘風破浪,橫渡滄海成功。

42.[原文]

富貴不能淫,貧踐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戰國)孟軻《孟子?騰文公下》

[譯文]

富貴不能讓他驕奢淫逸,貧窮困苦不能讓他改變志向,武力威逼不能讓他意志屈服,這種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43.[原文]

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北宋)蘇軾《留侯論》

[譯文]

有大作為的人,必定有超過常人的節操。

44.[原文]

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譯文]

拋棄燕雀的草樹間撲騰的小志向,效仿大雁的高飛在天。

45.[原文]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春秋)《論語?子罕》

[譯文]

三軍的統帥可以被俘獲,但即使是不高貴的平民的志向也不會改變。

46.[原文]

學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繼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踐之耳。

——《薛方山記述?上篇》

[譯文]

作學問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恆;不怕作品裡的話說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著做。

47.[原文]

志當存高遠。——(三國?蜀)諸葛亮《誡外甥書》

[譯文]

人應當有遠大的志向。

48.[原文]

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

——(唐)陸贄《奉天論敕書事條狀》

[譯文]

知道錯誤不困難,改正錯誤才困難;說得好不困難,做得好才困難。


編輯 刪除

發表時間:2009-1-12 11:02:22 

IP: 已記錄

admin

等  級:管理員經 驗 值:798社區金幣:798總發貼數:386註冊時間:2006-3-11狀  態:離線
信息 短訊 郵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No.6

Re:中國傳統文化名言

禮篇五

(一) 依禮而立

1.[原文]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先秦)《禮記?曲禮上》

[譯文]

人與人有禮儀規範就會和諧,沒有禮儀規範就會緊張。

2.[原文]

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

——(晉)葛洪《抱朴子?刺驕》

[譯文]

謙虛待人,必有很多人親近你;驕傲自大,必有很多人離開你。

3.[原文]

滿招損,謙受益。——(先秦)《尚書?大禹漠》

[譯文]

驕傲自滿會招來損失,謙虛謹慎會得到益處。

4.[原文]

聞其聲而知其風,察其風而知其態,觀其態而知德。

——(戰國)《呂氏春秋?音初》

[譯文]

聽到他的演奏之音就能了解他的風采,觀察他的風采就可了解他的常態,觀察他的常態就可以了解他的品德。

5.[原文]

澤之身則榮,去之身則辱。——(春秋)管仲《管子?小稱》

[譯文]

如果一個人能夠恭遜、自愛,就受人歡迎稱讚。否則,就要被人鄙棄。

6.[原文]

毀人者,自毀之。譽人者,自譽之。夫毀人者,人亦毀之,不曰自毀乎?譽人者,人亦譽之,不曰自譽乎。——(唐)皮日休《鹿門隱書六十篇》

[譯文]

底毀別人,實際上是自毀;稱許別人,實際上是自許。你詆毀別人,人家也詆毀你,這難道不是自毀嗎?你稱許別人,人家也稱許你,這難道不是自許嗎?

7.[原文]

器滿則傾,志滿則覆。——(先秦)《大公六韜》

[譯文]

容器裝得太滿就要翻倒,人得意過頭就要摔跤。

(二) 重視規範

8.[原文]

恭德慎行,為世師範。——《北史?楊播傳記》

[譯文]

人能謙虛慎行,就可以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

9.[原文]

寬於大事,急於小事,臨時責怒,未免愛憎之心,不可以為政。

——(唐)吳兢《貞觀政要?鑒戒》

[譯文]

大事上疏忽,小事上急切,身處不順時就發脾氣,不能消除偏愛之心,這樣的人不能執政。

10.[原文]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漢)韓嬰《韓詩外經》

[譯文]

人沒有禮節就不能叫人,做事不講禮儀就不會成功,國家沒有禮制就不能和諧安寧。

11.[原文]

治家非一寶,富國非一道。——(漢)桓寬《鹽鐵論?力耕》

[譯文]

治家,不能靠一種財寶;治國,不能靠一種方法。

(三) 和同眾人

12.[原文]

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舊唐書?文苑傳》

[譯文]

不尊敬別人,就是自己不尊敬自己。

13.[原文]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春秋)管仲《管子?牧民》

[譯文]

國家物質充足了,就應該讓百姓知道禮節了;溫飽問題解決了,就應該讓百姓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了。

14.[原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春秋)《論語?子路》

君子能和諧眾人又能保持人格獨立,小人混同於眾人中卻不和諧。

15.[原文]

小人溺於水,君子溺於口,大人溺於民。——(先秦)《禮記?淄衣》

[譯文]

百姓溺亡於水,知識分工協作子溺身於不慎之言,君溺命於民怨。

16.[原文]

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怨,則民有所懲。

——(先秦)《禮記?表記》

[譯文]

用思德報答恩德,這樣做好事的人就會到鼓勵;以仇恨答仇恨,這樣做壞事的人就會受到懲戒。


編輯 刪除

發表時間:2009-1-12 11:03:36 

IP: 已記錄

admin

等  級:管理員經 驗 值:798社區金幣:798總發貼數:386註冊時間:2006-3-11狀  態:離線
信息 短訊 郵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No.7

Re:中國傳統文化名言

義篇六

(一)維護正義

1.[原文]

愛惡親疏,廢興窮達,皆可以成義。——(先秦)《屍子?勸學》

[譯文]

一個人無論面對愛恨親疏的情感,還是處在興順窮困的處境,都可以成就一番道義。

2.[原文]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漢)司馬遷《報任少安書》

[譯文]

人本來就有一死,有的重於泰山,有的卻輕於大雁的羽毛。

3.[原文]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譯文]

自古有誰能夠長生不死,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死後被史書記下這顆赤膽忠心。

4.[原文]

若義重於生,捨生可也;生重於義,全生可也。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杜喬傳》

[譯文]

如果大義重過生命,舍掉生命好;如果生命重過小義,保全生命為好。

5.[原文]

知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滅名。——(漢)《戰國策?齊六》

[譯文]

智慧的人不會違背農時而放棄地上的收成的,勇敢的人不會害怕死亡而使名聲泯死滅的。

6.[原文]

愛出者愛反,福往者福來。——(唐)魏徵《群書治要?賈子》

[譯文]

你熱愛別人,別人就會熱愛你,你為別人的幸福出過力,別人就會為你的幸福創造條件。

7.[原文]

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

——(漢)劉向《戰國策?魏四》

[譯文]

別人對自己有恩德,不能忘記;自己對別人有恩情,不能不忘。

8.[原文]

投我以木挑,報之以瓊瑤。——(先秦)《詩經?衛風?木瓜》

[譯文]

別人在我困難時哪怕給了我一個木瓜,我也要以美玉來報答。

9.[原文]

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宋)林逋《省心錄》

[譯文]

用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就能保全友誼。

10.[原文]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春秋)《論語?泰伯》

[譯文]

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要對那個職位上的事務指手畫腳。

11.[原文]

積之涓涓而泄之浩浩。——(北宋)王安石《風俗》

[譯文]

積攢起來是一點一滴很不容易,花費起來就像浩蕩的大水難以遏制。

12.[原文]

同心合意,庶幾有成。——《漢書?匡衡傳》

[譯文]

齊心協力,事情就能成協。

13.[原文]

小不忍,則亂大謀。——(春秋)《論語?衛靈公》

[譯文]

小處不能忍耐,就會打亂全盤計劃。

14.[原文]

兄弟鬩於牆,外御其務。——(先秦)《詩經?小雅》

[譯文]

兄弟雖然在家門內爭鬥,但是一旦有外侮相加,就應該共同抗敵。

15.[原文]

眾志成城,眾品鑠金。——《國語?周語》

[譯文]

萬眾一心,像堅固的城堡一樣不可摧毀;眾口詞,足能熔化金屬(比喻大家團結一致,力量就比強大;遙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16.[原文]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先秦)《周易?繫辭上》

[譯文]

兩人思想一致,就像利刃可以削斷金屬一樣,無事不成。

17.[原文]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譯文]

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就是遠在天邊,也如近鄰似的並不很遠。

18.[原文]

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先秦)《禮記?表記》

[譯文]

君子之交雖然平淡如水,但是牢不可破;小人之交雖然表面香甜,但是容易破裂。

19.[原文]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漢)李陵《答蘇武書》

[譯文]

人們相交,最重要的在於了解彼此的心靈。

20.[原文]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先秦)《詩經?小雅?伐木》

[譯文]

小鳥唧唧喳喳,是為了結交朋友。(人也不能離開朋友。)

21.[原文]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春秋)《論語?學而》

[譯文]

有志趣相投的朋友從遠方來看我,這難道不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嗎?


編輯 刪除

發表時間:2009-1-12 11:04:05 

IP: 已記錄

admin

等  級:管理員經 驗 值:798社區金幣:798總發貼數:386註冊時間:2006-3-11狀  態:離線
信息 短訊 郵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No.8

Re:中國傳統文化名言

廉篇七

(一) 正直無私

1.[原文]

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上》

[譯文]

國家的根本在於各家的和諧,家庭的根本在於家庭成員的自身素質。

2.[原文]

好道者多姿,好樂者多迷。——(漢)劉向《說苑?正諫》

[譯文]

喜歡道義的人多會得到眾人幫助,喜歡享樂的人多會心智迷亂。

3.[原文]

在上不驕,在下不諂。——(北宋)王安石《上龔舍人書》

[譯文]

居高位不驕慢,在低位不諂媚。

(二) 廉潔奉公

4.[原文]

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先秦)《左傳?桓公二年》

[譯文]

國家的衰敗,是官員風氣正引起的。

5.[原文]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北宋)包拯《乞不用贓吏》

[譯文]

廉潔的官員,是民眾的表率;貪腐的官員,是民眾的盜賊。

6.[原文]

民之治亂在於吏,國這安危在於政。——(漢)賈誼《新書?大政下》

[譯文]

民眾管理得好不好在於官員的水平,國家的確平安危亡取決於政治體制。

7.[原文]

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春秋)管仲《管子?治國》

[譯文]

安定的國家常常富裕,動蕩的國家常常貧困。


編輯 刪除

發表時間:2009-1-12 11:05:22 

IP: 已記錄

admin

等  級:管理員經 驗 值:798社區金幣:798總發貼數:386註冊時間:2006-3-11狀  態:離線
信息 短訊 郵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No.9

Re:中國傳統文化名言

恥篇八

(一)有所不為

1.[原文]

不汲汲於榮名,不戚戚於卑位。——(唐)駱賓王《上吏部裴侍朗書》

[譯文]

不熱衷於榮祿名位,不計較於卑下地位。

2.[原文]

德無細,怨無小。——(漢)劉向《說苑?復恩》

[譯文]

修德無小事,招怨莫輕視。

3.[原文]

福來有由,禍來有漸。——(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孫奮傳》

[譯文]

福與禍,都是有原因並漸漸積累而來的。

4.[原文]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春秋)老子《道德經》

[譯文]

禍害,莫大於知足,過錯,莫大於貪得無厭。

5.[原文]

痛莫大於不聞過,辱莫大於不知恥。——(隋)王通《文中子?關朗》

[譯文]

最痛心的在於不知道錯在哪裡,最羞恥的在於不知道什麼叫羞恥。

6.[原文]

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

[譯文]

想讓人聽不到,不如不說;想讓人不知道,不如不做。

7.[原文]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先秦)《詩經?小雅?小旻》

[譯文]

戰戰兢兢,就像下臨深潭,就像踩著薄冰。

推薦閱讀:

助人為樂需要體制保障
練氣士
王陽明的快樂之道:保持快樂是一種能力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禮尚往來」!
【傳統文化】古代的飲食禮儀文化(上)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傳統 | 名言 | 傳統文化 | 傳統 | 中國傳統文化 | Pow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