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名家:胡慥
胡慥,一作胡造,字石公,金陵(今江蘇南京)人。生卒年不詳,公元17世紀在世。工山水、人物、花卉。所作山水蒼莽渾厚,人物形十嫌備。尤擅寫菊,用筆雅雋,獨創一格,備極神妙。說者云:菊乃冷花,經石公手,洗盡鉛華,獨存冰雪,堪稱「真冷」。熟知金陵畫家的周亮工,稱畫家為「石公善啖,腹便便,負大力拳勇」,「惜哉未六十而殪」。
胡慥的作品傳世甚少,國內收藏且多扇面、冊頁。傳世作品有順治十年 (1653)所作《葛洪移居圖》扇面;康熙二十年(1681)所作《迥岩走瀑圖》軸,圖錄於《晉唐宋元明名畫寶鑒》;《山居觀梅圖》冊頁,藏於南京博物院;《山水圖》軸,藏於遼寧省博物館;《花鳥圖》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仿董巨山水》軸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美術館藏。其子胡清、胡濂均能畫。
花鳥圖冊頁 紙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頁寫秋菊及飛蟲。畫法很工細,承宋代工筆花鳥畫傳統,卻又靈動雅緻。秋菊設色淡雅,鉤勒之線略仿釘頭鼠尾描。筆意流暢,工中帶寫,古樸清淡,造型舒展,整個畫面氣韻生動,有裝飾意味。
山光潭影手卷 絹本 甲辰(1664年)作(184萬元,2011年12月中國嘉德)款識:山光潭影。甲辰夏五月寫,胡慥。鈐印:石公(朱文長方印)
引首:光采靈清。蘭陵孫星衍。
題跋:乙卯孟陬月通俗陳人徐衡荻觀於天滌軒。
胡慥,一作胡造,字石公,金陵(今江蘇南京)人。公元17世紀在世。工山水、人物、花卉。所作山水蒼莽渾厚,人物形十嫌備。尤擅寫菊,用筆雅雋,獨創一格,備極神妙。說者云:菊乃冷花,經石公手,洗盡鉛華,獨存冰雪,堪稱「真冷」。熟知金陵畫家的周亮工,稱畫家為「石公善啖,腹便便,負大力拳勇」,「惜哉未六十而殪」。
山中幽思扇片 設色紙本 1641年作
葛洪移居圖扇頁 金箋墨筆 1653年作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款識:葛仙翁移居圖。癸巳秋七月畫為大宗老社長。胡慥。鈐印:胡慥(朱文長方印)。
葛洪是道教史上著名的道士,著有《抱朴子》等著作。他出身道教世家,少時隨祖葛玄的弟子鄭隱學習煉丹術。後葛洪聽說交趾盛產丹砂,求去作句漏令。他帶全家南下廣州,轉而入羅浮山隱居。此扇頁正是描繪葛洪攜帶家移居羅浮山的情景。
《葛洪移居圖》表達了畫家那種不戀浮世功利,願做世外閑人,日與白雲青山為伴的高士風格。扇面因受形制所限,不宜畫王蒙那種崇山峻岭、千岩萬壑的圖景,只能通過截取其近景一段以展現題旨。胡慥深諳此道。他以方硬曲折之筆勾出幾塊突兀而起的巨石,皴擦堅實厚重,具崢嶸之態,平緩坡石附之,雜樹植被掩映,點綴其間,但揖讓巧妙,無喧賓奪主之感。次寫行於山徑中的人物:左前方為騎牛頤盼導行的主角葛洪;配角為懷抱一子、坐木輪車隨行的夫人;次角則是兩個僱用的「行腳工」。值得注意的是,畫家把扇面的中心位置讓給了載有煉丹爐的車和車夫,另一位只傍夫人作挑物狀,顯示出不同的重視程度。煉丹成仙是葛洪的終極目的,故讓操有煉丹工具者緊跟其後,絕不允許掉隊。最後以中淡墨補寫掩遮幽險的山崖一角,略作必要皴染,再用淡花青潑寫隱隱遠山,空靈迢遙之意足矣。寫山石,用筆勾皴蒼勁爽健。寫人物,長細短折線條兼用,以示不同身份、不同服裝、不同體貌的差異:寫葛洪及妻子即用細勾的高古遊絲描;寫車夫則用短促飛動的枯柴描。著色點到為止,多作淡染。寫石兼捲雲、豆瓣等皴法,寫坡用淡掃披麻皴,虛實有致,後以赭石、石青淡染,重石青醒點夾葉,濃墨點苔。此作格調古樸莊重,境幽意遠,情節性強,是比王蒙之作更具動感的遷行佳構,表現主題也更集中、更傳神。
東籬佳色扇面 設色金箋 1656年作(28萬元,2009年10月中貿聖佳)款識:丙申九月似廣翁先生正,鐘山胡慥。印鑒:胡慥(朱文)在金陵八家中,畫菊最負盛名的就是胡慥,用筆雅雋,獨創一格。當時的評論家曾說:「菊乃冷花,經石公(胡慥字石公)手,洗盡鉛華,獨存冰雪,堪稱『真冷』」。觀此扇畫,胡慥以「似工非工」、「似寫非寫」的筆法畫出三朵菊花,極盡陰陽向背,俯仰關係明確,備極香艷之致,堪稱精品佳作
瑤池春曉扇面 設色紙本壬寅(1662年)作
款識:瑤池春曉。壬寅桐華月畫,祝西翁智鎮台。胡慥。印鑒:石公(朱)
山水扇面 紙本
山水圖扇面 金箋 水墨設色南京博物院藏胡慥的作品流傳較少。他的繪畫有著與眾不同的風格。其山水之作,多蒼茫渾厚,古雅而清爽;亦寫人物,筆致簡括而傳神;又擅寫菊,能出上百種之多,用筆用墨非常神妙。
胡慥的這幅《山水圖》是一個扇面。此畫雖不大,但取式平中有起伏,構圖完整,氣韻生動,巧妙地利用金箋的質地描繪了鄉村一隅、晚秋黃昏之際的景象:左邊的山石旁,草木蕭蕭;坡上的老樹參差錯落,有的樹葉已凋零;天上晚歸的烏鴉一群群地飛來,有的已經落在枯枝頭。畫面的右邊,稀疏的綠叢中走來一大一小二人,前面的是位老者,後面跟著的是童僕。讀著畫上:「慈烏陣黑疑雲過,老木聲酣認雨來」的題句,使人有如走進畫境,感受到一種特有的秋韻。想那晚秋的黃昏,斜陽晚照,匆匆趕路回家的畫中人已經看到熟悉的家門。望著空中成群的烏鴉黑黑一片的紛紛而落,聽著秋風吹得古樹葉子發出的呼呼聲,彷彿感覺大雨就要來臨。如此暮色凄迷、豐富變換的景象,怎能不引入發出萬般感慨。作者用得當、生動的筆墨,將在特定自然環境中的細微觀察和瞬間的體悟表現出來,給讀者提供了一種新鮮的審美感受。這一詩畫結合的佳構,顯示了作者的非凡功力。從畫面描寫的情景來看,似乎把畫名取作「晚歸圖」更貼切些。
此畫的用筆靈動豐富,前面山石以重墨勾皴結合寫出,遠山及近坡用淡墨鋪就,房屋僅露一半;而樹榦則用筆勁爽,樹枝勾勒有力,樹葉有各種形態,有的勾成三角形,填以赭色;有的勾成扁葉狀,填以淡綠色;有的乾脆以深淺不一的墨色表現。這些虛虛實實地處理,構成了畫面的豐富性。畫家吳湖帆對此扇面評曰:「胡石公造,『金陵八家』之一,其山水絕無僅見,覯畫中九友之張爾唯尤為罕有。此筆與樊會公頗相近。余亦未之見耳。」進而指出兩家的水墨互為影響,並給予較高評價。
推薦閱讀:
※風水名家、堪輿宗師司馬頭陀著《司馬問答》
※48歲開始學書,名家李逸野兼善諸體,書法沉著博大奇峭俊麗
※名家講步法【轉】
※名家講座視頻
※【名家講座3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