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俄切斷天然氣背後的大國利益激烈博弈

深度:解讀俄切斷天然氣背後的大國利益激烈博弈2014年06月18日 11:13觀察者網

  新浪軍事編者:為了更好的為讀者呈現多樣軍事內容,滿足讀者不同閱讀需求,共同探討國內國際戰略動態,新浪軍事獨家推出《深度軍情》版塊,深度解讀軍事新聞背後的隱藏態勢,立體呈現中國面臨的複雜軍事戰略環境,歡迎關注。

  17日,烏克蘭天然氣管道意外發生爆炸。這場尚未搞清楚原因的爆炸,給俄烏天然氣之爭再添戲劇性一幕。此前一天,俄羅斯關閉了對烏克蘭的輸氣管線,從而引發兩國的「第三次天然氣大戰」。「斷氣」後,烏克蘭怎麼辦?烏總理亞采紐克17日要求能源部和司法部制定能源領域進入緊急狀態的法案,做好「進入最複雜局勢的準備」。烏克蘭代表團17日啟程前往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呼籲歐盟國家划出一部分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供烏克蘭「救急」。有媒體分析,正經受內戰危機的烏克蘭能否擺脫困境,恐怕要由大洋彼岸的美國說了算。力挺烏克蘭打內戰的美國呼籲歐盟堅定支持基輔,但歐盟國家擔憂出現天然氣短缺。

  17日,烏克蘭中部一條自俄羅斯通往歐盟的主要天然氣管道突然發生爆炸,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路透社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人士表示,輸歐天然氣並未中斷,而是啟用了另一條平行管道。當地居民認為,天然氣管道不可能自行爆炸,極有可能是破壞行為。而烏緊急情況部表示,是管道漏氣引發的爆炸。報道稱,這段天然氣管道屬於烏克蘭國有天然氣運輸公司Ukrtransgaz負責,其並未立即對爆炸事件作出回應。據悉,該天然氣線路距烏東部暴力衝突地區很遠。

資料圖:俄羅斯對歐洲輸天然氣50%需要過境烏克蘭。

  據俄新社17日報道,俄給烏「斷氣」後,烏總理亞采紐克17日要求能源部和司法部做好「進入最複雜局勢的準備」。他表示:「壞消息是俄天然氣工業公司切斷了天然氣,好消息是烏天然氣地下儲量接近140億立方米,足以滿足到今年12月的需求。烏政府已成立能源危機指揮部,主要任務是平衡能源資源、需求、供應及能源的使用效率。」俄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普什科夫認為,亞采紐克在破壞天然氣談判的同時「正把自己的國家推向經濟深淵」。但烏經濟發展和貿易部長舍列梅特表示,「到冬季還有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足夠找到妥協的方法。」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道,一個烏克蘭代表團周二(17日)啟程前往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呼籲歐盟國家划出一部分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供烏克蘭「救急」。烏克蘭天然氣公司負責人表示,幾家歐洲公司已經準備好以320美元/千立方米的優惠價格向烏供氣,其中包括德國和法國的公司。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警告說,「這種輸送是非法的,歐洲公司沒有權利把從俄羅斯經烏克蘭輸送到歐洲的天然氣,再迴流到烏克蘭」。

  力挺烏克蘭大打內戰的美國呼籲歐盟堅定支持基輔。白宮發言人16日表示,「供應天然氣不應被用於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政府施加壓力」,希望俄歐烏三方繼續就天然氣問題舉行談判。俄方反應冷淡,俄天然氣公司總裁米勒說,談判已毫無意義。只要烏方不還清欠款,俄方是不會重開供氣閥門的。

資料圖:漫畫《俄羅斯切斷對烏克蘭天然氣供應 誰最受傷?》

  歐盟如何支持基輔?儘管俄方做出了保證對歐盟供氣的承諾,但歐洲國家仍擔憂今冬可能面臨供氣短缺問題。據俄新網17日報道,烏克蘭是俄天然氣輸往歐盟的中轉地,對烏中止供氣可能會對歐盟多國產生影響。俄羅斯「資本」諮詢分析公司分析師葉卡捷琳娜·羅季娜表示,歐盟國家最擔心的是俄烏重演2009年的天然氣大戰——俄中斷向烏提供天然氣後,烏克蘭開始抽取俄歐管道中的天然氣,致使俄天然氣工業公司不得不將向歐盟的天然氣出口中斷數天。奧地利經濟部長表示,鑒於烏克蘭目前經濟疲軟,歐盟可以幫烏克蘭清償債務。但為了烏克蘭經濟進一步發展,需要解決政治衝突,為此需要3-4個月的時間。德國《圖片報》17日援引德國經濟研究所專家的呼籲稱,「長期來看,歐盟應該建立一個天然氣儲備」,就像石油戰略儲備一樣;還有,新增輸氣埠,比如挪威、美國等;減少燃氣使用。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專家認為,「德國可以在20—25年後遠離俄羅斯天然氣」。

  除了天然氣領域,俄烏兩國在其他領域也展開較量。據俄羅斯《觀點報》17日報道,烏總統波羅申科17日表示,決定禁止與俄羅斯在國防工業領域進行任何合作。但俄副總理羅戈津表示,俄羅斯已經有進口替代烏克蘭軍工產品的計劃,「俄軍工部門在兩年半時間內,完全可以擺脫對烏克蘭軍工產品的依賴」。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周二(17日)譴責俄駐烏克蘭使館遭襲擊事件。另據俄《觀點報》17日報道,「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新聞局局長表示,全俄國家廣播電視公司記者伊戈爾·科爾涅柳克因在盧甘斯克附近迫擊炮襲擊中受重傷死亡。俄羅斯外交部17日發表聲明稱,要求嚴懲致俄記者在烏死亡事件的責任人。「我們要求烏克蘭政府客觀調查這一悲劇,嚴懲兇手。俄方期待國際輿論果斷堅決譴責又一起烏克蘭軍方的罪行。」

  有學生在評價歐盟的外交政策時說:「一直以來,歐盟在外交上軟弱失聲,因而被稱作『不會叫的狗』。烏克蘭革命後,大家發現歐盟終於會叫了。但誰又想到,當歐洲人在烏克蘭咄咄逼人時,俄羅斯正醞釀著兼并克里米亞!俄國一打克里米亞這張牌,歐盟頓時又軟了,簡直比當初不會叫還要丟人!」

資料圖:歐盟、俄羅斯與烏克蘭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

  相比之下,長期關注俄歐關係的德國學者和官員們則以更加冷靜的態度觀察、解讀歐洲外交政策。他們指出,「俄歐衝突正促使德國人進一步反思歐洲的能源結構和能源政策。德國政府會在這件事後更加努力地發展新能源。」

  針對「歐盟對俄軟弱是因為依賴俄國資源供給」一說,一位資深政府官員表示:「俄羅斯和歐洲誰也離不開誰。媒體總是單向解讀雙邊關係,強調歐洲——尤其是德國——依賴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但他們不應該忘記,俄羅斯也需要歐洲市場,而且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開闢新的市場以取代歐洲。能源輸出涉及大量基礎設施建設,開闢新的路線成本很高。從全局來看,俄歐能源合作不會受到烏克蘭局勢的影響。雙方在能源上相互依存,說不上誰佔了誰的便宜。」

  在中俄天然氣談判接近尾聲時,一位德國教授提出「在俄羅斯與西方關係急劇惡化的今天,中俄天然氣合作不會成為俄國的救命稻草」的論斷。他強調:「中國或許將取代德國成為俄羅斯天然氣的第一大消費國。但俄羅斯能因此放棄歐洲市場嗎?絕不可能。再者說,中國人也不會那麼傻,在油氣供應上過分依賴俄國。」

  對於俄羅斯,儘管西方各國擁有在安全、經濟、價值觀等方面的共同利益,但它們的內部分歧也不容小覷。在這樣的背景下,烏克蘭衝突爆發後,美國、英國、德國和波蘭採取了不盡相同的對策。

  據德國官員透露,美國和英國之所以在烏克蘭問題上表現得如此積極,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們在蘇聯解體後極力要求烏克蘭棄核。「美英以保證烏克蘭主權領土完整為條件,最終說服了烏克蘭將核武器交給俄羅斯。烏克蘭棄核,對於擁有核武器的美英來說當然是好事。既然有保證在先,克里米亞危機發生後美英自然不能食言。更何況,如果烏克蘭當年沒交出核武器,俄羅斯如今或許不敢這麼咄咄逼人,克里米亞危機也許根本不會發生。」「可問題是,美國和英國有能力保衛烏克蘭嗎?尤其是英國,憑藉它的實力想和俄羅斯打一仗,簡直是笑話!不過這也不足為奇,英國人原本就很少信守諾言,他們從來是說一套做一套。」

資料圖:烏克蘭從前蘇聯手中繼承了包括洲際導彈在內的大量武器。

  另有外交官補充說:「和德國相比,英國在俄的商業利益沒那麼重要,它也不依賴俄羅斯供油供氣。因此在烏克蘭問題上,英國絕不會聽從德國勸告,更不會屈從於歐盟的外交政策。事實上,在別的方面它也是如此。英國人的思維方式和我們非常不同!絕大多數德國人都為殖民歷史感到羞恥,英國人卻直到今天還以歷史上的大英帝國為榮。這種自豪感滲透到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說到底不就是以搶劫和犯罪為榮嗎!」

  除英國外,論及波蘭在烏克蘭危機中的積極表現,有官員分析說:「波蘭煤礦資源豐富,因此極力說服西歐國家減少進口俄羅斯天然氣,改用波蘭產的煤。且波蘭與烏克蘭關係密切,它希望歐盟在亞努科維奇下台後加強與烏克蘭的聯繫,這樣波蘭在歐盟中的地位就會得到提升」。這位官員認為:「波蘭想借俄歐衝突坐收漁利。它在烏克蘭問題上表現得異常積極,試圖用國家利益綁架歐盟的整體利益,將個人意志凌駕於全體之上,可自己卻沒那個實力!這樣的做法令人不齒!」

  有的大學生也表露出類似的反感情緒,半開玩笑地表示:「波蘭不要總裝可憐,好像自始至終都夾在俄國(蘇聯)和德國之間任列強宰割。它想拿受害者的無辜身份抬高自己在歐盟中的身價,其實歷史上波蘭也沒少干侵略鄰國的事。」

  如何看待德國的外交政策

  德國處理烏克蘭危機的做法和中國相似,二者都比較務實,力求誰也不得罪。一位德國外交官指出:「事實上也原該如此。無論是中國還是德國,都沒必要得罪俄烏二者中的任何一方。」

  鑒於在俄的經濟利益,德國雖與西方各國一道制裁俄羅斯,但程度僅限於中級。不過默克爾也表示,如果俄羅斯敢在東烏克蘭繼續挑釁,重演克里米亞的情形,德國將提高制裁級別。「其實她心裡明白,普京也不願意讓烏克蘭事態進一步惡化。」

  資料圖:普京飛抵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港出席當地的紀念活動。這是克里米亞入俄以來,普京首次訪問該國。

  從總體上看,德國的外交實踐獲得了公眾的認可。人們贊同默克爾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靈活態度,因為「克里米亞已是潑出去的水,不可能指望俄羅斯把吞進去的東西吐出來」。在這種局面下,「用不著作那些表面上強硬但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的外交表態」。

  與此同時,也有官員提出,「與其說民眾認可默克爾的對俄政策,不如說德國的外交政策總是聽從民意的指揮」。——「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民眾對德國政府的制約力是極強的,政府的自主權卻非常小,這樣的制度設計在西方國家中也是少見。因此德國政府沒什麼戰略可言,一切政策都要隨民意而不斷變化。考察德國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握輿論動態,哪個黨派上台或是哪位總理主政,其實沒那麼重要。」(來源:觀察者網)


推薦閱讀:

夢參老和尚:金剛經解讀10-05
人物||岳飛之死的政治解讀
胎記解讀:從12種胎記的位置看出你有沒有好命
葉子彤解讀《聯律通則》(三)
《道德經》解讀19: 絕聖棄智

TAG:天然氣 | 利益 | 天然 | 解讀 | 背後 | 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