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佗為什麼固守五十萬大軍,而親眼看著自己最忠實的大秦帝國滅亡

導讀:……老夫身定百邑之地,東西南北數千萬里,帶甲百萬有餘,然北面而臣事漢,何也?不敢背先人之故。老夫處粵四十九年,於今抱孫焉!然夙興夜寐,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視靡曼之色,耳不聞鐘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漢也……老夫死骨不腐,改號不敢為帝矣!」南越王趙佗在面對漢文帝使者陸賈的迴文書中述。一句「不敢背先人之故」感慨多少人人事事!

趙佗是始皇帝一掃六合之前,有名的十大將軍之一,深受始皇帝器重和提拔,對於秦的感情應該很深,而那五十萬王者之師更是關中老秦人,怎麼也是無動於衷的,家鄉的父老鄉親都要滅亡了啊,怎麼就不動呢?項羽不可怕,那是什麼可怕?他們發現了什麼?難道始皇帝有什麼密詔?密詔內容是什麼?

秦始皇在平定統一中原後,先後安排蒙恬將軍領兵30萬精兵北上驅逐匈奴,修築萬里長城以御外患。公元前219年,派50萬大秦軍隊南下平定嶺南,在後來的主將任囂副將趙佗帶領下經過4年的奮戰在公元前214年將嶺南納入到大秦國版圖,秦王設南海郡。我們來看下當時秦軍進攻嶺南的路線,都是丘陵盆地,在當時行軍有多難,可想而知!

在秦二世時期中原叛亂起,陳勝吳廣率先起義而後項羽、劉邦傭兵叛秦,很快逼近首都咸陽。直到大秦帝國的覆滅,南方50萬南下的老秦將士和北方30萬北防駐軍為何終究沒有到中原救大秦故土?

我們分析一下當時秦軍全國的布防:秦朝末年,秦軍主力分三部分。

1、50萬戎守南越,在嶺南一帶,就是今天的湖南、廣東、廣西、雲貴、福建一帶,另人奇怪的是,直到大秦滅亡,這隻部隊也沒有派兵救援,也許是趙駝有私心,也許是大秦以為不需要,沒有求援。總之是一歷史迷團。

2、30萬北守匈奴,在巨鹿之戰時,王離帶其中的20萬來援,結果被項羽攻破主營,王離被擒。

3、關中,5萬精銳騎兵、10萬精銳步射兵和70萬驪山勞工(一說20萬)。吳廣當年攻如關中時,秦二世為保咸陽,拒絕給大將章邯精銳部隊,章邯只得解放秦始皇驪山陵勞工與叛軍開戰,最後投降項羽。而守衛咸陽的軍隊根本就沒有與攻入關中的劉邦開戰,一是趙高當時已經想講和,二是趙高死後,秦王子纓只做了46天秦王就直接投降劉邦,最後被項羽所殺,因此守衛咸陽的精銳部隊根本沒有打仗!

看看末世的戰亂情況!

第一,秦國歷史上能臣良將數不勝數,趙佗只是其中一個,單就秦始皇時期就有王翦王賁父子,蒙恬蒙毅兄弟,李信章邯等大將能力都在趙佗之上;第二,趙佗的五十萬嶺南大軍只是秦國當時軍隊的一半,秦國滅亡時在北方由王翦的孫子王離率領的鎮守匈奴的三十萬鐵騎同樣沒有南下保衛關中(這三十萬鐵騎才是秦國最精銳的部隊,在秦始皇死之前曾在蒙恬率領下一戰滅掉匈奴六十萬騎兵,以至於在其後的幾十年時間,即使楚漢相爭,中原內戰,匈奴都不敢再進犯中原,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中原內亂而匈奴沒有南下入侵的。

第二,秦國在內亂之時,百萬大軍紋絲不動。在亂軍進犯關中之時才有秦國建設部長章邯僅僅一個月時間將三十萬罪犯訓練成軍,出關中抵禦叛軍,這是個歷史謎題,眾多史學家一直在研究秦國軍隊當時的動向。但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的是,秦國當時平亂的軍隊竟然是三十萬罪犯(到底是什麼樣的政治體制可以讓三十萬罪犯心甘情願的戰死沙場,難道是大家所傳說的秦國暴政?)。

更可怕的是,當時由僅僅擔任過秦國器械營將軍的章邯率領的三十萬罪犯竟然所向披靡,先是在函谷關擊潰周文的百萬烏合之眾,然後出函谷在三門峽消滅叫囂著要復仇的周文三十萬殘部,接著東出洛陽,打下堅固的洛陽城,殺死吳廣和他的三十萬精銳。緊接著在安陽消滅了魏國勢力,在新鄭消滅了韓國勢力,最後在商丘和狂妄的項羽項梁率領的三十萬江東精銳決一死戰,僅僅一個下午,三十萬江東精銳全軍覆沒,項羽的叔叔項梁戰死,項羽帶著殘部逃回江東。僅僅半年的時間,章邯就消滅的幾乎所有的叛軍,這也是秦國軍隊被史學界公認為戰鬥力最強的軍隊的一大原因。

秦二世胡亥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繼位,由於他的暴政激起了前209年的陳勝吳廣起義,接著就是劉邦和項羽的「楚漢相爭 」,中原陷入了一片混亂狀態。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囂病重,他臨死前把時任龍川縣令的趙佗召來,向他闡述了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險可據的有利地形來建立國家,以抵抗中原各起義軍隊的侵犯;併當即向趙佗頒布任命文書,讓趙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職務。

任囂病亡後,趙佗向南嶺各關口的軍隊傳達了據險防守的指令,防止中原的起義軍隊進犯,並藉機殺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們,換上自己的親信。秦朝滅亡後,前203年[2],趙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嶺南地區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 南越國的疆土,北至南嶺(今廣東北部、廣西北部和江西南部一帶),西至夜郎(今廣西,雲南的大部),南至海(今越南的中部和北部),東至閩越(今福建南部)。都城在番禺,今廣州市。

經過多年征戰,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並平定了中原包括項羽在內的其餘軍事勢力。而此時的中原,已經兵亂多年,百姓生活勞頓困苦,所以劉邦決定不用軍事剿滅的方式來對付南越國。前196年,漢高祖劉邦派遣大夫陸賈出使南越,勸趙佗歸漢。在陸賈勸說下,趙佗接受了漢高祖賜給的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使南越國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此後,南越國和漢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劉邦成功的通過和平的方式,使得趙佗歸順,沒有成為漢朝南邊的敵對勢力。

南越稱帝

漢高祖劉邦去世後,呂后臨朝,開始和趙佗交惡。她發布了和南越交界的地區禁止向南越國出售鐵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趙佗覺得呂后可能會通過長沙國(漢朝的另一個藩屬國,位於南越國北部,現湖南省境內)來吞併他,於是趙佗宣布脫離漢朝,自稱「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長沙國,並在打敗長沙國的邊境一隅數縣後撤回。

呂后隨即派遣大將隆慮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趙佗,但由於中原的士兵不適應南越一帶炎熱和潮濕的氣候,紛紛得病,連南嶺一個關隘都沒有越過。一年後,呂后死去,漢朝的軍隊停止了進攻。

這時的趙佗憑藉著他的軍隊揚威於南越一帶,並通過財物賄賂的方式,使得閩越、西甌和駱越都紛紛歸屬南越,領地範圍擴張至頂峰。趙佗也開始以皇帝的身份發號施令,與漢朝對立起來。前179年,呂后死後,漢文帝劉恆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趙佗先人的墓地,設置守墓人每年按時祭祀,並給趙佗的堂兄弟們賞賜了官職和財物。接著漢文帝在丞相陳平的推薦下,任命漢高祖時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陸賈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說服趙佗歸漢。

陸賈到了南越後,向趙佗曉以利害關係,趙佗被再次說服,決定去除帝號歸復漢朝,仍稱「南越王」。一直到漢景帝時代,趙佗都向漢朝稱臣,每年在春秋兩季派人到長安朝見漢朝皇帝,象諸侯王一樣接受漢朝皇帝的命令。但是在南越國內,趙佗仍然繼續用著皇帝的名號。

漢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趙佗去世,享年約一百餘歲,葬於番禺(今廣州)。趙佗死後,其後代續任了四代南越王。一直到前111年,南越國被漢朝所滅。

趙佗從前219年作為秦始皇平定南越的50萬大軍的副帥,一直到漢武帝劉徹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去世,一共治理嶺南81年。其間由於他一直實行「和輯百越」的政策,促進了漢越民族的融合,並把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帶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最近幾年隨著考古的不斷發現,特別是嶺南王趙佗曾經寫給劉邦的一封信,史學界得出的一種結論,認為當時秦國在四面危機之時,眾多有威信的老臣拒絕調兵保衛關中,而堅持支持章邯一個月用三十萬罪犯成軍的主要原因,

一是他們對秦國軍事政治體制的自信,認為不需要大軍一樣可以平定叛亂;

二是他們深受秦始皇一統論的影響,認為防範匈奴和讓華夏文明儘快融入嶺南,實現南北大一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甚至要大過秦國的興衰榮辱。

秦始皇曾經說過:如果因為中原內戰而讓匈奴入侵中原,塗炭生靈,那我即使統一中原也愧對百姓,愧對祖先,事實上秦始皇也確實是這麼做的。(不得不佩服始皇帝的大一統思想)

在秦國大將李信狂妄的揚言二十萬大軍滅出國,幾乎全軍覆沒之後,王翦提出沒有六十萬大軍,滅不了楚國,當時的秦始皇同意了王翦的建議,但是他寧可用兩年的時間重新徵兵,訓練部隊,也不肯把北方鎮守匈奴的三十萬大軍調給王翦滅楚。在秦國發動滅國大戰的過程中,秦始皇始終堅持把秦國最精銳的三十萬鐵騎放在北方,以防匈奴南下,就是他大一統思想最好的實踐。

嶺南一抔土,秦人萬古魂。

雖然趙陀的秦軍只有10萬眾,但是,這10萬人,絕對不會是章邯所率領的那30萬囚徒秦軍的素質.既然秦始皇會選擇這10萬人南下到南越那種當時還是絕對的不毛之地.就已經能說明,這支秦軍隊伍,肯定是參加過秦兼并六國的精銳中的精銳.拋開當時的地理背景來說,如果這隻秦軍與20萬的項羽劉邦軍作戰,勝利也不會困難.只是由於初占嶺南地區,無暇他顧,沒有北上而已.否則,就算出於趙陀的私人目的,北上中原與農民軍搶棋盤,也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我認為,趙陀沒有北上救秦,主要就是以上2點原因.

1,從前209年爆發陳勝吳廣起義到前206劉邦攻入咸陽,一共只有3年時間.決定秦命運的當屬前208年的巨鹿之戰,這時間就更短了,才2年,沒有記載說2世沒有詔令趙陀率嶺南秦軍北上救援,就算2世在看見巨鹿戰敗之後,急下令趙陀增援,從當時的交通水平,命令從咸陽到廣州,在在趙陀準備好出發北上到達關中地區救援,2年的時間根本就不夠。

2.秦從前219年開始起10萬秦軍對南越地區進行征服戰爭,直到214年才基本平定南越,在前208年,只有短短六年時間,我想,秦軍在南越都尚未站住腳,如果此時將秦軍主力調回北上,可能連南越地盤都沒了,能自保都不錯了。

只有10萬軍隊也敢和項羽劉邦之流爭長短? 我覺得說的不對.從後來高祖,文,景帝都主動與趙陀妥協,高後出擊南越連一個關隘都過不了來看, 自保是絕對的沒有問題的. 雖然趙陀的秦軍只有10萬眾,但是,這10萬人,絕對不會是章邯所率領的那30萬囚徒秦軍的素質.既然秦始皇會選擇這10萬人南下到南越那種當時還是絕對的不毛之地.就已經能說明,這支秦軍隊伍,肯定是參加過秦兼并六國的精銳中的精銳.拋開當時的地理背景來說,如果這隻秦軍與20萬的項羽劉邦軍作戰,勝利也不會困難.只是由於初占嶺南地區,無暇他顧,沒有北上而已.否則,就算出於趙陀的私人目的,北上中原與農民軍搶棋盤,也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我認為,趙陀沒有北上救秦,主要就是以上2點原因。

秦為平定南粵,特意修建溝通湘江和灕江的靈渠,做為運輸糧食的通道,再根據司馬錯論伐蜀一文,糧草可能還是主要來自四川,沒有充足的糧草趙佗肯定不敢發兵。地理因素,蠻荒煙瘴之地,防守足夠,進攻則失去了地理優勢,是否有把握。

趙佗能否及時收到來自中原的消息也是疑問,能否收到來自秦廷的軍令也是疑問。

胡亥荒庸無道,趙高把持朝政,大家都知道儘管幫了秦朝,也可能遇害的下場,更何況川趙佗呢,加上他一心只想著建立自己的國家,兵權拿出去幫助無道君主,還不如自己留著自保呢。

而王離呢,你也有說了,他跟章邯會師,這是命令,只能遵守,他肯遵守代表已經算很忠心了。再說了,扶蘇、蒙恬被趙高秦二世害死,北方軍隊失去主帥,對朝廷已經失去信心,軍人唯一的想法就是服從上級命令。史記有載,當時項梁被殺後,楚地之亂均已平定,比較大的勢力只剩趙王歇而已,哪知後來冒出一個項羽。

嶺南秦軍是10萬還是50萬?

50萬是虛數,且遠隔千里中間無道路相同,他們按兵不動是對的,否則必敗無疑。他們選擇了一條極為正確的道路,佔領嶺南按兵不動。這時,擁兵數十萬的趙佗與北方的冒頓並稱「北強、南勁」。趙佗按照任囂關於「秦為無道,天下苦之……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里,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的臨終囑咐,封關,絕道,築起了三道防線,聚兵自衛。

也就是說,趙佗自己當皇帝了,自立啦,建立南越國!

既保存實力,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又最大限度地穩定了嶺南地方平安,歷史地講也為中華版圖的南面延伸做出了極大貢獻。

【野史記載】秦始皇死前預感到天下將大亂便下了兩道密旨分別給了南越秦軍和北方長城秦軍,命令他們堅守國土,直至秦朝滅亡。因為秦始皇對趙佗說固守南海三郡,即使中原內亂也不要起兵北上,如果把南海三郡的兵力調動到平復戰亂中,華夏就會徹底失去南海這片土地。之後趙佗和劉邦的書信中提到過說不敢負先人之故,這個先人應該指的就是秦始皇!

而今的嶺南人,血脈里一定流淌著古老秦人的熱血。他們柔韌強毅,每每在時代轉折時求變圖存,尤其在近現代史上更是光華燦爛,令人無限感慨。作為中國人,讓我們記住趙佗這個老秦人的名字,記住那支不遠萬里跋山涉水到嶺南的秦國大軍,記住那群中原移民,記住我們的文明足跡。

關注頭條號【歷史工坊】每天學點歷史學!


推薦閱讀:

《帝國的興衰》
李嘉誠4千億港元地產帝國誕生
回到《資治通鑒》,看大秦帝國崛起的百年戰略
帝國巨貪和珅:嘉慶為何隱忍三年才幹掉他?
 當普金的帝國夢遇到霸權

TAG:自己 | 帝國 | 趙佗 | 大秦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