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曾子故事

曾子故事 曾參更席 曾參在70歲時得了重病,卧床不能起了。於是,他把兒子曾元到跟前說:「人生的經驗,不 要花多實少,言多行少。比如飛鳥魚鱉,為了追求食餌而身亡。君子不要以利辱身才是。」 有一天,他的學生孟敬子前來問候病情,曾參又語重心長地說:「鳥到臨死時,叫得極為悲 哀,人到臨死時,言語極為善良。君子生養之道,至死也不會忘掉修養才行。」 又過了幾天,他的弟子樂正子春也來看望老師。樂正子春坐在床前,大兒子曾元、二兒子曾 申都坐在他的足下,跟隨樂正子春的書童坐在墻角的凳子上,手端著一尊明燭。書童突然用 手指著曾參床上正鋪著的席子說:「那華美的竹蓆子是大夫的席子吧?」 曾參在朦朧中聽到書童說話,忽然猛省地說:「這席子是季孫氏大夫送給我的,還未能更換下來。」曾參猛喊曾元:「元兒!快更換席子!」「父親的病重了,不可以更換了!」曾參說 :「你愛我,不如君子愛人,君子是以德愛人。你這樣姑息我,我還求什麼呢?」曾元聽了,無可奈何,知道父親是不願死在季孫氏大夫贈送的席子上,只好遵命更席。曾參起身尚未躺好,便咽了氣。曾參吊黔婁 黔婁是南武城人,與曾參是同窗好友。黔婁病故了,曾參急忙前去弔喪。 曾參到了黔婁家裡,看到黔婁的屍體靜卧於牖榻上,穿著長袍,用塊白布覆蓋著。由於這塊白布短小,蓋頭就露出腳來,蓋上腳則露出頭來。曾參提議說:「把布斜著蓋,不是頭腳都蓋上了嗎?」 黔婁妻說:「斜而有餘,不如正而不足。先生生前不邪,死而邪之,這樣會違背先生的生前意願。」 曾參聽了認為很有道理,於是哭得更為悲傷。並問黔婁妻:「先生終時,何以為謐靜?」 黔婁妻說:「以康樂為謐靜?」 曾參又說:「先生在時,食不充饑,衣不遮體,死則首足不能覆蓋,棺旁也沒祭祀酒肉,這能算是謐靜、康樂嗎?」 黔婁妻回答說:「先生生前,國君常常想授於他正事,任為國相,但他辭而不為,這算是有餘貴吧!國君還常常要賜與他米粟三千擔,先生還是辭而不受,這也算是有餘貴吧!他願與天地人間共甘苦,寧願為平民百姓,不慼慼於貧賤,而忻忻於富貴,全是為了求仁求義。這樣的謐靜、康樂,不是更好嗎?」 曾參聽了大加讚譽:「有黔婁這樣的先生,才能有黔婁妻這樣的好婦人。」耘瓜受杖 雄雞三唱,太陽從山林冉冉升起,農夫們紛紛荷鋤下地。 曾參的父親曾皙荷鋤走出大門,曾參緊跟在後面,來到山腳下瓜地里。那瓜苗一片蔥綠,十分茁壯,迎風搖擺著。 曾皙以教誨a口吻對曾參說:「參兒,鋤地下鋤要穩,拉鋤要勻,切勿忙手忙腳。」說著便做起示範。 曾參用心學習,小心翼翼地耘瓜。 曾皙老當亦壯,遙遙領先。 曾參初學乍練,手腳生疏,遠遠落在後面,但他不甘落後,奮力追趕。稍一不慎,一棵肥壯 的瓜苗被鋤掉了,於是大驚失色。曾皙回頭一看,十分生氣,聲色俱厲地順手拿起木杖就打 兒子。曾參沒有逃避,反而順從地趴倒在地,任憑父親責打。 曾母聽說兒了挨打,急忙跑到田間,抱住兒子痛哭:「參兒受苦了!參兒受苦了!」 曾參忍住疼痛,勸說母親:「請母親不要難過,爹爹是在對我教訓。惹爹爹生氣了。」 曾皙漸漸息怒,回家之後,擔心打傷了兒子,便悄悄到書房門窺視。曾參知道父親走過來了 ,忍住肉體劇痛,撫琴而歌。  曾皙看後,才放下心來,緩步又走回屋去。奉事爭異 曾參27歲時,正是魯哀公十六年,孔子病故了。 孔子死後,曾參、子夏、子張、子游、有 若等弟子們沉痛守喪三年。在滿三年時,共同行了大禮,失聲痛哭而歸。此時,子夏、子張、子游三個人提出:有若的長相酷似老師,想把有若當作孔子,以對老師的誠意和禮節來 事奉有若,表示對尊師的敬意。 曾參聽後,非常生氣,立即起來反對,嚴正陳詞:「這可不行,夫子的盛德好象純潔的江水沖洗過,又象秋天陽光的照耀過,還象廣闊無邊的天地一 樣聖潔,這是任何人都無可比擬的。」 曾參一番言語,眾人聽後不禁嘆服不已,深為曾參敬重老師的真誠所感動。殺豬示信 秋後季節,曾參的妻子懷著豐收喜悅,提著籃子、布袋,告訴曾參說:「夫子,我要去集市 買菜去了!」 曾參的兒子曾元扯住母親的衣衫哭哭涕涕地要求:「母親,我也要去集市,我也要去集市.」 曾妻勸阻說:「元兒,你在家玩耍吧,我去集市買了東西就回來,回來給你殺豬吃好嗎?」 曾元聽了立時不哭了,反而高高興興地說:「母親,我在家好好玩耍,回來可要殺豬吃!」 曾妻滿回答應:「是,好好玩吧,可別出門。」 過了一個時辰,曾參看到妻子從集市回來了,立時挽起衣袖,說:「來,幫個忙,快把豬捆上!」 曾妻急忙上前勸說:「夫子,為何殺豬,我與元兒耳戲,何必當真。」曾參非常嚴肅地說:「你錯啦,言而無信,是最不可取的,身教重於言教,說謊話是欺人也是害自己。這樣怎麼能教育孩子成才呢?」 曾參說罷,隨將豬殺而煮之。曾元高高興興地吃上了豬肉。子夏喪子 曾參在60歲時,與子夏、段干木設教於西河。子夏的兒子不幸病死了,子夏非常悲傷,眼睛 都哭瞎了。 曾參聽說後,趕忙前去看望。子夏哭,曾參也哭。子夏哭著說:「天哪,我有什麼罪過,這樣來懲罰我呢?」曾參聽後有些生氣,並直率地說:「子夏,你為何無罪,過去我與你共同跟著孔夫子學於洙 、泗那個地方,老了又退居於西河之上,可是西河的人都知道你,而不熟悉孔夫子,這是你 的一個罪過吧!當你的父母親去世時,西河人都不知道,這是你的第二個罪過吧!現在你的兒 子死了,你卻哭瞎了眼,沒有不知道的,這是你的第三個罪過了。」 子夏聽了,甚為信服,隨之丟下手中的拐杖,深深拜謝說:「我是有罪的,我是有罪的。」思母吐魚 春天來到了,樹木青枝綠葉,曾參庭院錦團花簇。 曾妻從門外提來了兩條鮮魚。因為曾參 最愛吃生魚。妻子精心泡製,放進大碗里,擺在桌子正當中,並在周圍放好了佐料。 曾參的大兒子曾元,二兒子曾申叭到桌旁,饞涎欲滴。 曾妻斥責說:「孩子們可不能亂動,等你爹爹回來一齊吃魚。」 曾元、曾申拍手叫喊:「爹爹回來吃生魚,爹爹回來吃生魚!」 說話間,曾參從學堂里教學回到家裡。曾元、曾申都迎上前去施禮。 曾參一手抱著書簡,一手提著長袍走進屋來。 妻子高高興興地介紹說:「夫子,今天吃生魚,不知你滿意不滿意?」 曾參回答:「滿意!滿意!」說罷,便居中坐下,兩個兒子坐在兩邊,曾妻來回端菜盛飯,一 家人歡歡樂樂吃起飯來。 曾參首先用筷子夾了一塊生魚,在熱湯里一涮,又沾了沾佐料放進嘴裡,味美可口。接著他的臉上從喜悅又變得臘黃臘黃,隨之,「哇」的一塊全吐了出來。 曾妻大為吃驚,惶恐不安地問道:「夫子,生魚不好吃嗎?」 曾參眼含熱淚說:「我的老母生前不知生魚美味,今天生魚雖然美味,我卻獨自品嘗,真是 不孝啊!」此後,終生不再食生魚。貧而樂道 曾參隨孔子從楚國返回魯國後,繼續學習與研究儒學,鍥而不捨,道傳一貫。他這時沒有什 么任職,仍是在家敝衣躬耕,生活很是窘迫。魯國的國君聽說後,對他非常關心和同情,決 定贈以「食邑」。但曾參以為「食邑」是只拿奉祿不做事,不如自食其力為好。於是曾參固辭不受。 這時,派來的使者好心地勸說曾參:「先生非求於人,為何不受?」 曾參對使者誠肯地說:「我常聽說,受人者畏懼於人;與人者驕傲於人。縱然對我不驕傲, 我能不畏懼嗎?」經過再三推辭,曾參終於沒有接受國君贈給的食邑。 不久,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情,便肯定了曾參的這種言行。 此後,曾參到了楚國被聘為賓師,教一大批學生。但那裡經常有戰亂,就辭去賓師到了衛國 。當時,他的同窗好友子路正在衛國任孔悝的蒲邑大夫,有職有權,顯赫一時。有人勸說曾 參,你到子路那裡走一趟,什麼不用說,也會得到高官厚祿。 曾參卻搖了搖頭說:「我從來不願垂翼求人,寧願在西河教學過著安貧樂道的生活,不圖小利,以仁為己任,直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曾參住在西河岸邊,生活貧困得到了難以維持的程度。面帶 飢色,手足破裂,有時三日不動火,十年沒做過新衣服,帽纓子都斷了,鞋子都露出了腳。儘管如此,他仍然充滿樂觀,怡然自得,還經常散步於西河兩岸,拂著輕風,不禁抒發心懷 ,唱著《商頌》樂曲,如同金鼓玉振,錚錚有聲。尊官悲泣 曾參質孝,不圖高官厚祿,以孝奉父母為本份。在他晚年的時候,聲譽愈來愈高了。由此,齊國聘他為相國、楚國請他為令尹、晉國請他為上卿,但他都沒有接受。因為他認為,父母 健在時能在跟前孝敬侍奉,做不做官以後還有時間。不過,父母的壽命是不能再增加了,應在家好好事奉父母。所以寧願在齊國當個小官吏,雖然吏祿微薄,只有「三釜」,卻能事奉父母。 曾參還說過,殺牛來祭祀先人,還不如父母在世時殺只雞孝敬老人更好。 後來,曾參的父母先後病故了,他便離開家鄉到了楚國做了大官。住的是高堂九仞,出門是 車馬百乘,仕祿「三千鐘」。甚為顯貴,可是此時此刻他反而非常悲傷起來,面向正北涕泣,悲傷不已,時常仰天嘆息,因為這時候沒有雙親奉養了。
推薦閱讀:

寶石承載王室傳奇故事
頓漸之爭與文明之殤 --從「是樹非樹是台非台」的故事說開
帝都-天之涯(27)
如何添一句話使不恐怖的故事變得恐怖?

TAG:故事 | 曾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