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衛生巾,女人來姨媽該怎麼辦?

「凹凸·文化」

有一天看電視,

古裝迷老媽突然問我:

古代女人是不是不來姨媽呢?

看了那麼多古裝劇,

都沒見過她們用過姨媽巾~

雌性哺乳動物都具有生理周期,

人當然也不例外,

古代人也會來月經,

沒有衛生巾的漫長歲月里,

從女媧到你姥姥的廣大女性們,

是怎麼解決血流成河的問題?

古人有沒有用衛生巾?

在原始社會,

當時的生存條件非常惡劣,

只能用乾草或樹葉擦拭月經。

那時的人們十分懼怕月經,

因為血腥味會引來各種猛獸。

人們無法解釋「流血不死亡」的現象,

便認為月經是因為魔鬼附體。

無論是經血還是經期的女性,

都會給部落帶來厄運。

因此原始社會的女性,

在經期來臨時都會被隔絕,

在部落之外單獨居住,

就地取材用樹葉、乾草等物品,

輕輕擦拭做簡單清潔,

這些使用過的「污物」必須丟得遠遠的,

以免野獸隨著血氣引來災禍。

直到奴隸社會時期,

女人用獸皮和樹皮來縫製成姨媽巾。

到了封建社會,

紡織物出現,

女性終於不必再用粗糙的樹皮了。

簡簡單單的幾根布條織在一起,

中間塞上填充物,

有錢的人家塞棉花,

沒錢的人家就只能塞草木灰,

塞好之後就墊在私處,

用兩根細繩系在腰部作為固定,

這就是姨媽巾的雛形。

東漢發明造紙術之後,

造紙術漸漸成形,

紙張代替了棉花和草木灰。

條件稍好的人家,

用草紙代替草木灰做填充物,

高門大戶的用昂貴幹凈的祭祀白紙。

至於在普通百姓之間,

依然是廉價易得的草木灰流行度最高。

這種中間塞著吸水材料,

可以反覆清洗使用的布條,

叫做「月事布」、「月事帶」、「月經帶」。

因為一些醫書把陰道稱為「馬眼」,

明清時期便用「騎馬布」,

「陳媽媽」代稱月事布。

現在的「大姨媽」一詞正是起源於此。

雖然經期用品的材質,

與原始社會相比有了改善,

但月經禁忌仍然普遍存在,

甚至更加根深蒂固。

民間觀念中,

不但經期的女性是不潔的,

連與月經有關的一切都非常危險。

禁忌的「大姨媽」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錄到:

「女子入月,惡液腥穢,

故君子遠之,為其不潔,

能損陽生病也。」

人們相信經期交合(「撞紅」),

會讓男性染上惡疾甚至死亡,

即使只是看見經血或者相關用品,

也是非常晦氣的事情。

民間視經血為不祥,

有「騎馬拜堂,家破人亡」的俗語。

忌諱新娘成婚當天來月經,

認為這會給婆家帶來厄運。

月經期間的女性,

不許在婚、產、祭、葬等場合露面,

這些禁忌不僅在古代存在,

現在一些偏遠地區依然流傳。

在種種禁忌之下,

古代女性存放、使用月事布時,

需要極其隱秘小心,

許多男性甚至結婚幾十年,

從不知曉女人月事布的存在。

貴族女性常用面點硃砂、戴戒指等,

隱晦地暗示丈夫自己處在經期。

唐代詩人王建還據此寫過一首詩,

描寫宮女清理月事的《宮詞》:

「御池水色春來好,

處處分流白玉渠。

密奏君王知入月,

喚人相伴洗裙裾。」

古代醫書里關於經血經衣入葯治病,

煉丹、做法事的記載也相當常見。

衛生巾橫空出世!

古代西方人對待月經的態度,

處理月經的方式都和中國差不多。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美國女護士才用紗布加藥棉,

做成了類似現代「棉+無紡布」的組合。

1920年,

美國公司用纖維棉和細薄紗,

批量生產出最早的衛生巾,

要用別針或繩子固定。

從方便程度上來說,

並沒有比月事布強多少,

不過衛生程度大大提高。

現在帶背膠的衛生巾,

要到半個世紀後才被發明出來,

在民國十七年(1928年)傳入中國,

胡適題寫刊名的《常識》雜誌,

曾刊登過一篇《女子月經布之研究》。

其中大力推廣女子使用「上等經布」,

在各大西藥房均有出售,

這種月經布一盒十二隻,

用後可洗可棄,

被作者稱讚「實為經布中最佳者」。

如今最常見的衛生巾,

在中國廣泛使用也只有四十年。

然而在窮苦的民間,

從漢代到改革開放漫長的兩千年,

月事布的形狀和填充物基本不變。

直到七十年代,

大部分女孩第一次月經來潮時,

用的還是母親或姐姐縫製的月事布。

部分資料來源:知乎、新浪科學


推薦閱讀:

「我為什麼沒有男朋友」系列
我沒有娶上媳婦,把你給耽誤了
有沒有生病 看看印堂就知道
人生是一場沒有迴避的遠走
四個月寶寶菜泥怎麼做?寶媽們有沒有什麼好的食譜啊?怎麼做菜泥好吃又簡單呢?

TAG:衛生巾 | 衛生 | 古代 | 沒有 | 怎麼 | 姨媽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