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堅持的堅持,該順應的順應
該堅持的堅持,該順應的順應
「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是孟子宣揚的保持生命中可貴品質的一種精神,要求人們堅持在高尚的境界里不能隨便動搖。
「深淘灘,低做堰」,是蜀郡太守李冰留在都江堰工程現場的一塊匾額,六個字的治水原則,字裡行間滲透著一種順應的理念。
孟子和李冰都是浩若繁星的歷史長河中的耀眼明星,因為他們的堅持和順應,曾改變過主觀和客觀兩個世界。面對芸芸眾生和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以及層出不窮花樣不斷翻新的各種價值觀念,我們的心中是不是充滿了困惑呢?是啊,在這個世界上,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有著太多太多的不得已,有著越來越多的我們無法左右的事情。每個人都會在這個世界上遭遇危險,每個人都會面臨一些困境,每個人都會在一些突如其來的變故中遇到一種內心的挑戰。如果我們的心理不夠堅強,如果我們的頭腦不夠睿智,如果我們不懂得如何去堅持如何去順應。那麼,我們生命之樹的枝葉便會得不到儘可能地伸張,我們的生存本身也將會遭遇這樣那樣的尷尬。
所以,我們必須知道如何理解堅持和順應,也必須懂得如何去做到堅持和順應。
家喻戶曉的《空城計》的故事,就是堅持和順應有機結合的有力典範。深諳用兵之道的諸葛亮正是順應了人的正常思維模式和兵不厭詐的兵法思想,才能將斷識機巧的司馬懿玩弄於股掌之間,僅用區區千餘老弱殘兵退卻了他的幾十萬大軍。如果,諸葛亮按常規思路,一面深溝高壘將老弱殘兵眾志成城,一面去調動距離最近的有生力量前來決戰。如果司馬懿不是疑心太重,過於堅信兵不厭詐的話。那麼,這種結局是不是就不會發生?所以說,這是個堅持與順應有機結合、合理統一的成功典範。諸葛亮順應了司馬懿的過於精明,司馬懿堅持了兵不厭詐的兵法思想,以諸葛亮的成功運用順應和司馬懿的錯誤堅持,書寫了這一傳誦千古的歷史故事。
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勇敢,一個人在水中穿行不避蛟龍,一個人在陸地行走不避犀牛猛獸,一個人在白刃相交之時能夠視死若生,這都是堅持勇敢的行為。因為司馬懿的過於計較成敗得失而導致了他勇敢的缺失,這就是一種錯誤的堅持。如果不避蛟龍猛獸的勇士,最終依靠自己的勇氣,擊敗猛獸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這就是成功地順應了勇氣的力量。《亮劍》中的李雲龍,不恰恰正是這樣的角色嗎?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同時也是社會中的一員。我們應當認為,在人的內心裡應該堅持自己的秉性,而不是像司馬懿那樣去堅持一種假設。如此,則能客觀面對外在的世界,則能更加合理地去選擇堅持還是順應。孔子曾說過「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今之人,內化而外不化」。「外化而內不化」,字面上的意思是說,外表隨物變化,而內在有所堅持。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需要順應規則,遵從法度,這一切都是我們可以叫做外化的東西。一個人在表面上可以非常隨和,一切可以放下來,與人通融,這就是一種化境。但是,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他自己,有他獨特的價值觀和風格,有一個人內心的秉承,就在於他的內心真正有他的「不化」。這還是說,生命應該有所堅持,而生存且可以隨遇而安。「外化而內不化」的意思是說,面對外在的世界,則應該通達和順應,而人的內心應該堅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隨波逐流。這一點,于謙在他的詩里就曾堅決表達過,「咬定青山不放鬆,仁爾東南西北風」。我們要做到像于謙筆下松樹一樣的品格,做到秉承自己內心的「內不化」,也要學會融會貫通的「外化」,從而來順應千變萬化的信息時代和紛繁複雜的各色人群中的各種價值觀,如此才能達到堅持與順應有機統一的至高境界。
聽人講過這麼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使者去考察天堂和地獄,到地獄時發現,這裡的人一個個面黃肌瘦,都像餓死鬼一樣,非常痛苦。他們沒吃的嗎?有,問題是他們吃飯用的勺子太難用了。每個人手裡都拿著把
我們所面臨的最大困惑,其實還是如何面對千變萬化的外在世界而內心不變。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內心定力,就會隨波逐流,喪失自我。但如果濫于堅持,又會我行我素,桀驁不馴,又會被社會所不容。那麼,我們又如何才能做到內心的安定呢?
我們要儘可能把心中的雜念逐漸排除,讓自己心底里的順應有了足夠的依據,本著內心的寬容和洞察的清明,隨遇而安,與世不爭。這樣的話,我們就會把每一個當下活好,就會把整個的人生以一種從容的姿態安詳地走過。少去很多紛爭,少了很多矛盾。而我們最終也將獲得一個圓融的合乎道的合乎理的自然的自我的生命境界。
推薦閱讀:
※「不忘初心」,就是合乎性情的堅持 | 還談《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女生會不會因為一個男生的堅持或者死纏爛打而感動?
※堅持去做這十種善事 好報必來
※【勵志文章】我始終相信堅持的意義
※人物閱讀素材:為什麼堅持想一想當初
TAG: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