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在人體的重要作用
鐵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種。成人體內含鐵量為4~5克,其中72%以血紅蛋白,3%以肌紅蛋白,0.2%以其他化合物形式存在,其餘則為貯備鐵,即鐵蛋白形式。鐵的吸收主要在小腸上部。貯備鐵以鐵蛋白形式存在於肝臟、脾臟和骨髓中。鐵在體內可被機體反覆利用。
食物中存在兩種類型的鐵,主要在動物食品中的血紅素鐵和主要在植物食品中的非血紅素鐵,膳食中鐵一般>85%為非血紅素鐵。
鐵在體內吸收很複雜,影響鐵吸收利用主要有以下因素:膳食中動物肉類、肝臟等可促進鐵吸收,故暈素搭配食物有利於鐵吸收;維生素C在一定劑量時可促進鐵吸收,故含有維生素C的橘汁及其他含維生素C的飲料會增加非血紅素鐵的吸收,如鐵與維生素C重量比為1∶5或1∶10時鐵吸收率提高3~6倍;糧谷和蔬菜中含有植酸、草酸,茶葉和咖啡中多酚類可阻礙鐵吸收,茶葉降低約60%,咖啡降低約40%;胃酸缺乏或常服制酸制時,可降低鐵的吸收,故慢性萎縮性胃炎、胃大部切除的患者,胃酸缺乏會影響鐵的吸收;體內鐵貯存量降低或需要量增加時,均能提高食物中鐵的吸收率。
(1)主要生理功能
構成血紅細胞中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的重要成分,血紅蛋白能攜帶氧,參與組織呼吸,鐵攝入長期不足或機體損失過多,影響血紅蛋白的生成,造成缺鐵性貧血。
推動氧化還原反應的一些酶系統,如細胞色素酶、過氧化氫酶等。
鐵還參與促進β-胡蘿蔔素轉化為維生素A,並有助於膠原的形成,抗體的產生及藥物在肝臟內的解毒等。
鐵缺乏不僅發生缺鐵性貧血,還會影響消化系統,出現厭食、口腔炎、舌炎、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有的患兒會出現「異食癖」,喜食泥土等。近來還發現鐵缺乏會影響神經系統,表現為煩躁不安、反應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多動,在嬰幼兒期鐵缺乏可能是以後出現多動症的原因。
(2)需要量與供給量
世界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估計膳食中的鐵平均吸收率為10% ~20%,因此成年男性每日供給5~10毫克,即可滿足生理需要,婦女比男子應稍多些。我國膳食中植物性食物比重較大,膳食的鐵吸收率較低,據測定混合膳食的鐵吸收率為10%,故規定男性為12毫克,婦女18毫克,孕婦和乳母為28毫克。兒童和青少年正值組織、器官發育,血液容積在不斷增加,要求有較多的鐵供應,1~10歲為10毫克,10~13歲為12毫克,13~成年男子為15毫克,女子為20毫克。
(3)食物來源
動物的肝臟、血,畜、禽、魚肉是膳食中鐵的良好來源。蔬菜一般含鐵量不高,生物利用率也低,但黑木耳、芝麻醬含鐵量甚高。
疾病食療
推薦閱讀:
※干支和在命理的作用
※三元風水學:先天八卦水方位和作用
※五行相輔相成的作用
※地支藏乾的作用
※地支間的生克作用表現沖、刑、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