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四小龍的經濟騰飛

2006-09-25 10:10:31 瀏覽次數: 380在80年代,世界各國開始注意到東亞已悄然成為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除日本以外,中國隨著改革開放有了很大發展,中國周邊其他國家和地區在經濟上也都取得了較大進步,特別是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在製造技術等多個工業領域突飛猛進,成為國際市場上強有力的競爭者,它們的經濟指標和社會綜合發展水平高居世界的前列。因此,這些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和地區被人們並稱為「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龍地域面積不大、人口稠密、自然資源並不豐富、經濟底子較薄,那麼它們是靠什麼在短短的時間裡取得了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促使它們經濟增長的共同因素是什麼?在這諸多影響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美國、日本、歐洲的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們在研究,中國、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學者們也在思考。目前,雖然學術界對促進「亞洲四小龍」騰飛的原因仍未完全達成共識,但有一個觀點卻是基本一致的,即是儒家文化是「亞洲四小龍」乃至整個東亞經濟崛起的精神支柱。韓國釜山大學教授金日坤指出:「儒教文化的最大特徵是依賴於家庭集體主義的社會秩序。」這實際上就是重家族、重群體、重社會、重國家和輕個人的倫理觀念,以及忠於國家、尊敬長者、勤勞敬業的道德規範。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致富經國的價值觀,是韓國經濟崛起的原動力。原韓國商工部高級官員朴雲緒曾在一次答記者問時說道:「我們的國家目標是在1990年成為工業國,我們的野心是成為世界第一」。一心想證明「韓國也能」,是促使韓國企業拚命經營的重要精神力量。韓國前總統盧泰愚給公務員的「國政指標」是:一、民族自尊;二、民主和合;三、均衡發展;四、統一繁榮。盧泰愚規定的這些國家價值觀的先後秩序頗具深意。與韓國相比,新加坡是深受「全盤西化」之害但醒悟得很早的國家。早在10年前,時任新加坡政府副總理的吳作棟就尖銳地指出:「新加坡人越來越西化,人民的價值觀也從儒家倫理的克勤克儉和為群體犧牲的精神轉為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這種價值觀的改變,將會削弱我們的國際競爭能力,從而影響國家的繁榮與生存。」那麼,對策是什麼呢?吳作棟建議:「我們應像印尼和馬來西亞一樣,有一套明確的國家意識,以防止社會走入迷途,不知所從」,具體而言是「把儒家基本價值觀升華為國家意識。」隨後在1991年1月4日,新加坡政府發表了白皮書,正式提出了五種新價值觀念:(1)國家先於社會和社會先於個人;(2)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3)尊重個人和社會支持個人;(4)以意見一致取代爭論不休;(5)種族和睦和家教和睦。白皮書指出:「新加坡社會正在迅速發生變化,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都在急劇地演化,這種變化大部分壓力來自講英語的發達世界」。為了對付「全盤西化」的壓力和貫徹新加坡的國家價值觀,新加坡政府在中小學教育中恢復了「儒家倫理」課程,在整個社會中提倡孝道,進一步提高漢語的地位,提倡克勤克儉和重視群體的儒家精神。儒家文化傳統同樣是台灣企業振興的精神動力。台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並不像大陸這樣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衝擊,在繼承和維護中華傳統文化方面是比較注意的。例如,中華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和諧、創新、卓越為經營理念,以「互信互利,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為經營原則,開展「以廠為家、以廠為校」運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對於香港的繁榮,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和不了解歷史的人把原因歸於英國的殖民統治,這是非常荒謬的。事實上,香港從1897年淪為英殖民地後,社會經濟發展十分緩慢,教育文化事業非常落後,直到70年代才真正迎來高速增長。香港的發展,離不開背後強大的祖國,離不開數百萬香港同胞的忍辱負重、勤儉創業。儘管港英當局在民族意識、價值觀念等方面長期實施愚民教育、西化教育,但絕大多數香港同胞卻仍牢記自己是中國人、有一顆中國心,許多香港企業在吸收發達國家技術與管理經驗的同時,仍然保留了很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如義利兩全、誠實經營、勤儉持家等。因此,這種以儒家為主的中華文化是促進香港騰飛的重要因素。
推薦閱讀:

環球財經連線是什麼?
過去一周,「一帶一路」發生了這些大事(04月23日-04月27日)
灰犀牛:這可能是影響你一輩子的一隻牛!
2017全球互聯網經濟大會北京站距離開幕還有4天!附參會指南
通縮!2018年後,中產的生活會越來越痛!

TAG: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