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金牌與民意雙贏

金牌意義的變遷

金牌觀的變遷:從「唯金牌論」到「讓體育回歸體育」

為中國獲得首枚奧運金牌的許海峰從1984年許海峰為中國奪得第一枚奧運金牌開始,人們對奧運金牌榜的熱情甚至超過了比賽本身。「唯金牌論」的觀念下,不少人將奧運選手視為奪金機器,贏則歌頌,輸則貶斥,李寧的遭遇便是最鮮活的例子。洛杉磯凱旋後,他坐著敞篷的吉普車揮手進了南寧城;而漢城失利,竟有情緒過激的國人給李寧寄來了刀片和繩子——那個年代,收到類似物品的絕不止他一個人。

隨著2004年中國拿到奧運第100金,再到如今第200金的出爐,金牌對大部分人的意義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北京奧運會史無前例的51枚金牌終於使國人能走出靠金牌提升民族自信心的年代了。「讓體育回歸體育」,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這一點。[詳細]

金牌運動員身份變遷:從「國家英雄」到「全民偶像」

倫敦奧運會上,奪得羽毛球男單金牌的林丹受到了極大的關注,網上網下都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然而,與女排、許海峰、劉翔等獲得奧運冠軍被視為「國家英雄」相比,此時的林丹頂多算是「全民偶像」。

在許海峰、李寧甚至更早的容國團時代,運動員的成績與國家榮譽、民族自尊緊緊地綁在一起。如今,當在奧運會等世界大賽上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人們對金牌的寄託和新鮮感已經不那麼強烈。林丹們之所以受到關注更多的是源自運動和他們個人的魅力。[詳細]

奧運200金背後是國力和競技體育水平的飛躍金牌背後是中國國力的顯著提高

漢城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高敏 國家實力的強大,使得發展更多競技體育項目成為可能。不但乒羽、舉重、跳水等優勢項目能夠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一些亞洲人處於弱勢的項目也得以開展起來。在倫敦奧運會上,徐莉佳獲得了女子激光鐳迪爾級帆船金牌。如果沒有國家在這種冷門項目上的投入,很難想像中國選手能夠站到被歐美壟斷的帆船帆板項目的最高領獎台。

經濟的發展使得運動員們能夠拿到較為豐厚的物質獎勵。倫敦奧運會的金牌選手都將獲得國家體育總局50萬元的獎勵,而各省市對本地金牌選手的獎勵甚至更多。

時至今日,競技體育的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高水平的訓練保障才是取得成績的基礎。而這一切都需要國家持續的投入。當中國的運動員們在奧運會頻頻站上最高領獎台,他們的背後往往是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服務團隊。從訓練、康復、後勤保障到科學研究,每一個環節都有國家長期的投入在裡面。

競技體育水平飛躍

倫敦奧運會上,儘管乒羽、舉重、跳水、體操等依然在摘金奪銀,但是更多的驚喜在這些傳統優勢項目之外。孫楊和葉詩文在泳池裡創下的傲人成績引起了更多的討論;更早的時候,劉翔110米欄冠軍、孟關良/楊文軍皮划艇奪冠都是難得的突破……在不知不覺之中,中國軍團已經將觸角伸向了更多的奧運項目,也打破了歐美在游泳等項目上的壟斷。

不僅如此,在奧運200金的背後,還有很多金牌是在破世紀紀錄的情況下獲得的。舉重運動員劉春紅就在雅典和北京奧運會上兩次打破女子69公斤級抓舉、挺舉、總成績的世界紀錄。而在歐美壟斷的泳池,破世界記錄更加令人激動:2008年奧運會上,劉子歌打破女子200米蝶泳世界記錄;2012年的倫敦,孫楊和葉詩文屢破世界紀錄更是中國競技體育水平提高的佐證。

奧運200金隱患:優勢項目隱患多、熱門項目競爭力差

優勢項目隱患多

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奪金的張山 在奧運「瘦身計劃」的威脅下,中國乒乓球隊和羽毛球隊還是兵不血刃地包攬了全部金牌。一邊是中國隊在歡呼,一邊卻是對手的嘆息:想贏一局都難。在乒羽等優勢項目上,中國隊的壟斷危機越來越明顯,這也使得別的國家幾乎放棄了這些原本就比較小眾的項目。而一旦某個項目淪為少數幾個國家的運動,那麼就很有可能被踢出奧運大家庭。

此外,一些優勢項目的隱患還在於群眾參與度太低。在國際大賽上每每囊括金牌的跳水項目,全國卻只有約一千名註冊運動員。舉重、體操、射擊等優勢項目的群眾基礎更幾乎為零。

中國夏季奧運會200金分布 跳水領銜六大夢之隊熱門項目競爭力差

「得田徑者得天下」,這是世界公認的說法。而在舉國關注劉翔的背後,是中國田徑項目羸弱的尷尬現實。截至目前,中國田徑隊倫敦奧運會只依靠陳定在男子20公里競走中收穫一枚金牌,另有兩枚銅牌。這與中國「體育大國」的身份並不相符。「中國田徑界歷來有一人成績出色,其他人立刻改行的陋習。所以,我們的優勢項目總是斷層。這是全運會定位造成的,與其爭世界第二,不如當國內第一。劉翔之後,中國田壇很可能黯淡10年。 」

集體項目差

與六大優勢項目大包大攬獎牌不同,足籃排等集體項目以及田徑項目一直都是中國的弱項。三大球項目中,中國只有女排在1984和2004兩屆奧運會上染指金牌,女足、女籃近些年已展露頹勢,女足甚至連倫敦奧運會的門票也沒有獲得。男足除了2008年以東道主身份參加奧運外,幾乎每次都倒在了預選賽上。男排曾經連續16年無緣奧運會,2012年再次倒在奧運大門外。男籃雖然多次打進奧運會八強,但是在姚明等老隊員退役之後,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在倫敦,他們吞下了5連敗的苦果,鎩羽而歸。

人們為什麼越來越不重視金牌?中國國力增強,已經無需用金牌來證明

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伏明霞奪金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對金牌的迷戀是大部分國家不能比擬的。建國初,體育肩負起向世界展示自信和實力的重任。1959年,容國團首次在世錦賽上戰勝了各國強手問鼎冠軍。國內媒體喊出了「把『東亞病夫』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口號。到了改革開放初期,體育承載起「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重任。女排、體操、跳水等都成為那個年代裡為國爭光的主力軍。而現在,中國的GDP已經高居世界第二位,在各個領域的成就也是舉世矚目,已經無需用金牌來證明國家的實力和民族的自信。金牌爭奪與實際生活脫節

女排奪冠就能讓大學生們狂歡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儘管人們還是關注金牌,但是寄託的情感已經減淡了很多。與金牌所激起的民族自豪感相比,人們普遍更在乎個人的工作與生活,更關注房價、物價等現實主題。奧運會金牌的爭奪雖然仍然受關注,但是漸漸已經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消遣,贏了高興幾分鐘,輸了一聲嘆息——但都不會佔據生活的太多空間。

自豪感之外,民眾的訴求更加多元化

在倫敦,鄒凱以個人第五枚奧運金牌成為迄今為止拿下奧運金牌最多的中國運動員。然而,現場的中國記者卻並不多,更多的記者跑去圍觀林丹和李宗偉的羽毛球男單決賽了。更多的金牌固然能激起更多的自豪感,但是在訴求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是否關注一個項目跟金牌已經沒有多大關係,比賽的精彩程度、個人愛好、運動員的魅力等都是吸引眼球的關鍵。

公眾視野更開闊對運動要求更高

對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說,運動的魅力早已不是運動員們在賽場上爭金奪銀,而是參與的快樂。以前,一般人只能接觸到乒乓球、羽毛球等比較普及的項目,而現在,更多的人樂於走上網球場,樂於去登山、攀岩、潛水、滑雪。公眾視野的開闊使得他們對運動的要求更高。80後女孩肖曉園就說,如果在乒乓球、羽毛球、網球中讓她選擇一項,她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網球,「我更想嘗試新鮮的運動項目,不希望自己的運動興趣顯得那麼古板和老套。」

如何實現金牌與民意雙贏

加大對群眾體育的投入

羅雪娟獲得雅典奧運會游泳金牌一直以來,與競技體育的亮眼成績相比,群眾體育顯得十分慘淡。健身場所不足、忽視青少年體育都是現實。2000年,16歲以上城鄉居民有35%的人在一年參加過一次或一次以上體育活動;65%的人在一年中沒有參加過體育活動。而人們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依然是公園、街頭巷尾、江河湖畔等非正規體育場所。

倫敦奧運會開始後,一邊是競技體育成績斐然,一邊卻是網友對群眾體育現狀的高度不滿。要想實現金牌和民意的雙贏,就必須在發展競技體育的同時,加大對群眾體育的投入,讓社區、學校有更多的體育運動場所和體育設施。

運動員培養選拔機制調整

倫敦奧運會上,中國體操隊頻頻登上領獎台的同時,國內外媒體卻不約而同地將一個正在進行體操訓練的中國小孩的痛苦表情放到了顯眼的位置。與國外運動員將體操等作為業餘愛好不同,中國的運動員往往從五六歲就開始了專業的訓練,訓練中不乏粗暴、原始的方法。

要進入國家隊,必須要經歷省市的層層選拔,至於獲得奧運會門票,還要經過更嚴格的挑選。其實,選拔制度不透明也是中國多個運動隊的通病。倫敦奧運會上,湖北姑娘周俊舉重成績「交白卷」的事讓人們對奧運選手選拔制度的質疑達到了頂峰。隨著社會的發展,調整運動員的培養和選拔機制使其更加多元化、透明化已經是大勢所趨。

加強運動員退役後保障

曾經的全國舉重冠軍鄒春蘭當「搓澡工」的故事廣為人知。在這背後,是運動員退役後得不到相應保障的殘酷現實。中國的運動員從小時候就開始專業訓練,不但文化知識學得少,其他生存技能也約等於無。因為沒有一技之長,退役運動員雖然基本都包分配,但大多是最底層的簡單勞動。在北京先農壇體校,看大門看自行車棚的,不乏亞洲冠軍、全國冠軍。加強運動員退役後的保障需要國家在退役安置費、醫療保險、就業等多方面有所改善。

熱門項目尋求突破

除了姚明和李娜,中國至今都沒有產生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運動員。而這二人都不是奧運冠軍。當博爾特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當科比、詹姆斯被無數孩子捧為心中偶像,中國在熱門項目上的慘淡成績不免令人尷尬。田徑、游泳、足球、籃球等都是生產明星的地方,也是最受矚目的運動項目。在熱門項目上尋求突破將是中國競技體育接下來要解決的

推薦閱讀:

香港政改「民意戰」怎麼打?
如何看待奧運會羽毛球比賽失利,網友紛紛呼籲讓李永波下課這件事?
中國大眾富裕階層移民意願下降 房產投資不再受寵
特首:不會延遲表決方案 吁議員尊重民意
你如何看待法律與民意的衝突?

TAG:民意 | 金牌 | 雙贏 | 現金 | 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