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會迴向嗎?------後行迴向殊勝(索達吉堪布尊貴開示) - 『僧伽吒經共修』 - 『地...
06-12
您會迴向嗎?------後行迴向殊勝(索達吉堪布尊貴開示)您會迴向嗎?------後行迴向殊勝後行迴向殊勝: 以前的高僧大德們說,善根如果沒有迴向,通過四種因可以摧毀:1、嗔恨煩惱。比如你做了善法而沒有迴向,後來生起嗔恨心,即使只有一剎那,也能將百劫或千劫所積累的善根毀壞無餘。2、在別人面前宣揚。到處說自己做過什麼功德、積累過什麼善根、念了多少佛號、捐款做了什麼佛事,這樣炫耀功德,善根就會逐漸毀壞。現在有些人行善特別喜歡給別人講:「我今天做了什麼,前天做了什麼,十年前做了什麼功德……」當然,你迴向完了以後,怎麼樣宣傳都沒事,但如果沒有迴向,這個善根很容易摧毀。3、對行善生起後悔心。比如你供養寺院一些錢,當時的發心很清凈,但事後覺得這樣不合理,產生一種後悔心,也會毀壞以前的善根。如果迴向了以後,就不會摧毀。4、顛倒迴向。自己所積累的善根,本來應為利益一切眾生而迴向,但有些人卻迴向讓某某怨敵多得病,以三寶的加持使他馬上離開人間。這種迴向不符合善法,是顛倒的迴向。因此,正確的迴向不可缺少。如果沒有作迴向,凡夫人的善根不可靠,相續中經常出現顛倒分別念、嗔恨心、後悔心等,很容易被這些惡念摧毀。所迴向的善根是什麼呢?《俱舍論》中說,有一種善根叫勝義善(又名真如善。勝義善是指解脫,它遠離一切痛苦,最為安樂),這無法迴向給眾生,因為它是常有之法。這裡的善根,是指自他三世的一切善根。《華嚴經》中云:「眾生一切善,過去現未來,迴向普賢地,願皆獲善妙。」《華嚴經》中的三世一切善根,需要具足四種善妙:1、所緣善妙:應緣一切眾生,並不是緣某個眾生;2、所依善妙:獲得的並不是暫時的快樂,而是斷證圓滿的究竟佛果;3、方便善妙:這種善根不是一般的善根,一定要以智慧和方便攝持;4、行為善妙:佛菩薩利益眾生的行為,在世間中極為善妙,我們也應隨著諸佛菩薩的妙行而積累善根。據《華嚴經》的觀點,所迴向的善根應具備四種善妙,這種善根是最好的,若迴向給眾生,就能成為成佛之因。迴向的目的,是讓一切眾生獲得佛果。《迴向經》中云:「此等諸善根,迴向成佛因。」意思是說,我們所造的一切善根,迴向於無邊眾生,願他們獲得如來果位。這種迴向是成佛之因,故迴向的善根也叫隨解脫分善。那麼,該如何迴向呢?迴向的方法非常多,譬如念《入行論》的迴向品、《普賢行願品》等,但歸納而言,上師如意寶以前講過,可全部包含在願一切眾生快樂、佛法興盛於世這兩條中。我們平時行持善法時,也要作這樣的迴向。若將善根迴向給眾生,他們能獲得真實的利益,這類公案是非常多的。以前也講過,廣嚴城的餓鬼通過佛陀的迴向,最後都轉生到了三十三天,因此迴向的力量和功德相當大。依靠個人的修行做善事,然後進行迴向,也能讓眾生獲得成就。虛雲和尚剛生下來時,是一個大肉團,他母親見後大驚,當下悶厥而死。第二天有個賣葯翁來,用刀破開肉團,裡面抱出來一個男孩,家人大喜。虛雲和尚畢生沒有見過母親,每每思之,心痛如絞。後前往阿育王寺禮拜舍利,發願燃指供佛,超度慈親。有一天,在似夢非夢的境界中,他見到空中出現一條長數丈的金龍,龍騰空飛到一個地方。那裡山清水秀、花木清幽,樓閣宮殿莊嚴奇妙,他母親正站在樓閣上眺望。他大叫:「母親,請您騎上金龍,往西方去吧。」龍即緩緩下降,夢也遂之驚醒,醒後覺得身心清爽。從此之後,他再也沒有挂念母親。虛雲和尚以燃指供佛的功德迴向,令母親脫離了輪迴,應該往生到了極樂世界。但有些情況,依靠個人的力量無法超度,必須以眾人的力量才能救拔。《盂蘭盆經》中記載,目犍連的母親去世之後,目犍連用神通觀察,發現母親已轉為餓鬼,餓渴無食。目犍連拿飯菜去給她吃,哪知食物到口邊就化為猛火。目犍連回來告訴佛陀,佛陀說:「你母親生前業力深重,不是你一個人就可以改變她的業報的,一定要藉十方出家眾的功德力。七月十五日這天,你供養僧眾,請十方僧眾對她迴向,這樣才能獲得解脫。」於是目犍連遵照佛陀的教言,供養十方僧眾作迴向,依靠僧眾的力量,他母親馬上脫離餓鬼道,生於天上享受福樂。此習俗也得以流傳萬世,在漢傳佛教中,每年七月十五日都要舉行「盂蘭盆會」,以拔濟自己累世的父母六親。我們行持善法作迴向時,應斷除自私自利。當然,有時候專門超度一個眾生也可以,比如你夢見死人後,把他的名字寫下來,交給僧眾念經迴向,對他肯定有利益。如果找不到僧眾,那自己給他念一些《金剛經》、作一些佛事,然後進行迴向,也是有幫助的。所謂的迴向,上師如意寶曾說,就是把善根賜給眾生,讓眾生分享。正如剛才兩個公案中所述,迴向的時候,有些憑自己的能力就能解決問題,有些不一定是這樣。但不管怎麼樣,行持善法最後務必要以迴向來攝持,這樣的話,一方面善根不會被煩惱違緣摧毀,另一方面,善根也能不斷增長,就像錢存在銀行里一樣,不但本錢不會丟失,利息也一直隨時間增加。原來有個人就說:「我現在很富,天天吃利息,這輩子也不會餓死。」你如果以迴向來攝持,就算天天用利息,善根也不會窮盡的。所以,行善必須要有一種方便法,如果不懂得這一點,有些人已經學佛十年二十年了,每天只想「求阿彌陀佛加持,讓我往生極樂世界,我的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圓圓滿滿」,總在一個小範圍內轉來轉去,意義不是很大。當然,這並不是我的分別念,而是諸佛菩薩的教言。我也學了很長時間的佛法,對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不敢說特別精通,但也算比較了解,諸佛菩薩、傳承上師是怎麼說的,應該能夠分得清楚。上師如意寶曾慈悲開示:「無論出家人、在家人,行持善法務必要具足三殊勝,若連這個都不具足,行持的根本算不上大乘佛法。」做善事如果開頭沒有發心,中間心不在焉,最後也沒有迴向,即使有迴向,也是顛倒迴向或世間的迴向,希望自己即生快樂,吃得好、穿得好,這是非常可笑的。《華嚴經》中說:「一個人若有了利他的菩提心,遠離一切違緣、具足一切順緣的威力自然會具足。」只有時時想到眾生,所有的功德、威力、悉地無勤就會擁有,倘若沒有這一顆心,外面的建築再壯觀,舉辦的法會再隆重,也不一定有非常大的利益。所以,形象並不重要,心態才最重要。學佛的人一定要把心態擺正,如果你是小乘心態,它有它的一套調整方法;如果你是密宗或大乘的心態,必須要以這種方便來攝持,只有這樣,功德才會非常圓滿。因此,希望各位在行持善法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忘記三殊勝。若能具足這一點,縱然你造的善根微不足道,功德也是無法想像。試問,誰會不願意這樣呢?-------------------------------索達吉堪布的開示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超殊勝的觀光旅遊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第十九集)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第六集)
※殊勝開示:念佛要怎樣念才最有把握?
TAG:殊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