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安塞腰鼓》教學斷想(原創)

《安塞腰鼓》教學斷想

初中教材出了一篇劉成章的《安塞腰鼓》,說是散文,卻有詩的神韻,語言激越高亢,自然是依著腰鼓的舞蹈特徵而寫的。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老師好像不大喜歡這樣的文章,學生自然也不怎麼入戲。原來是地域文化的差異,南方的學生,甚至老師本來就不怎麼了解西北高原的腰鼓文化,所以每當碰到這樣的課文,大多數的做法也就教本宣科,多朗讀幾遍就過去了。說實話,文化有地域的差異,對於一篇文章,理解有差異,感受有深淺,那是正常的,但是,對於文學的探究,不應該繞過這個彎,放棄了對文章深層次的解讀。長期以來,我對教學就有這麼一根筋。

這一天,我又要上這篇《安塞腰鼓》了,問問學生,知道他們在小學就學過,奇怪嗎,原本連我們的初中老師都有些不感興趣的一篇美文,怎麼就放到小學的教材里去讓小學生們去感悟了?看來語文教學這個東西很值得商榷,如果純粹的為了考試,按部就班,那簡直是氣死人。我開玩笑問學生:「你們說,在小學已經學過了,那麼今天我們再來溫習溫習,也領教一下,你們現在的老師與小學時老師對這篇文章的理解有什麼不同。」朗讀開始了,一聽,果然是與往時的不同,整齊劃一的節奏,高亢有力的聲音,而且是越來越緊湊高昂——「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真的是痛快淋漓,他們把最最雄壯激昂高亢的聲音都釋放出來了,而且許多同學將頭仰起,搖著,向後拗過去,拗過去。真是的,這就是一種享受,一種收穫,一種激情,一種內化……但是,這就夠了嗎?安塞腰鼓是這樣的一種充滿了力量和爆發力的舞蹈形式,那種偉大、雄渾、激昂、粗獷的震撼力,觀看的人肯定是接受感染的,然則這樣的舞蹈,在這個古老的土地上還能給人們什麼思考呢?又有多少人真正去思考了呢?思考什麼呢?擊鼓的後生們思考了嗎?我們的老師思考了嗎?學生們又如何去思考呢?作者肯定是經過思考了才寫出的這篇美文的,那麼,我們又是如何去領受他的心路歷程呢?你敢肯定完完全全的感受到了作者的審美心路了嗎?我想我是不得而知的。

試著去查閱資料,關於安塞腰鼓是怎麼回事呢?

「腰鼓」是陝北各地廣泛流傳的一種民間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區的安塞縣、榆林地區的橫山、米脂、榆林等地最為盛行,是陝西民間舞蹈中具有較大影響的舞種之一。陝北腰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悠久的發展歷史。在一些主要流傳地區,幾乎是村村有鼓隊,家家有鼓手。而且世代傳承,經久不衰。正由於它流傳的時間長、範圍廣,參加的人數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動律雖然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風格和習俗。安塞腰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

安塞腰鼓享譽中外,聞名於世,被譽為「中華鼓王」「東方神鼓」、「東方第一鼓」「中華民族之鼓魂」之美譽。打遍神州。曾參加了第十一屆亞運會、全國城市運動會國慶50周年慶典、香港回歸慶典、澳門回歸慶典等50餘次大型活動表演。

在我看來,《安塞腰鼓》絕不僅僅是一篇簡簡單單觀舞后感,作為一篇散文詩,一篇能促成安塞腰鼓登上中國第一鼓,乃至天下第一鼓的散文名篇,他的深沉內涵,教化深意,影響之深遠,也許連作者本身在當時都是難以想像的。不知是因為安塞的腰鼓促成了散文的造化意義,抑或是散文《安塞腰鼓》讓世人更加的認識了安塞呢?這個我不得而知,也沒有去深入的考究,但是,有一點必須明白,「腰鼓」這一舞蹈形式其實是西北高原特有的民間舞蹈,主要流行於延安地區的安塞縣,還有榆林地區的橫山米脂榆林等地。

總之,這樣的一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章,我們又如何去解讀呢?請看好了——

  「一群茂騰騰的後生。

  他們的身後是一片高粱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

   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粱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

  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獃獃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

這是捶鼓之前的態勢,是蓄勢待發的力量,是亘古以來期待挖掘的礦石,是生生不息蟄伏於土地里的頑強生命。春天來了,他們就要噴薄而出了。在這裡,作者採用了電影的全方位的特寫鏡頭,把這樣的一股生機勃勃的倔強勇武的生命力展示在讀者面前。請接著看好了——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毋庸置疑,這腰鼓聲,這舞蹈,震撼了整座山谷,也感染了作者和所有的觀眾。這樣一股 奔騰的生命力量,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它是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的生命的流露。它會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讓生命宣洩在天地間,而不必計較功名利祿,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蒼白憔悴,讓人「遺落了一切冗雜」,「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為人,生命之所以為生命。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這三個「想起」最有分量,也許最不好解讀,資料是可以查尋的。「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一句出自杜甫詩《後出塞》,《詩經?小雅?車攻》更是寫得明白「蕭蕭馬鳴,悠悠旆旌」,都是表現行軍打仗的場面。接著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那是「信天游」陝北民歌《王貴與李香香》里的句子。也許讀書不必處處咬文嚼字,也許好讀書,可以不求甚解,因為讀死書,死讀書,害人不淺早就有了定論,但是在這裡,這樣一篇意義深遠的腰鼓文章,卻讓我聯想到了很久以前看過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具體的情節早已淡忘,但是那段「商洛整軍」的悲壯場面,那個敢愛敢恨的郝搖旗,那群因為什麼而自發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軍就出現在腦海里來了。自然地,陝北民歌「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難道就不會讓人聯想到當年的革命聖地延安,這裡也有許許多多千千萬萬的西北黃土地漢子,一面唱起了「山丹丹花開紅艷艷」,一面拿起了紅纓槍大刀跟著共產黨打江山來了。至於最後的「想起」,我實在無法解讀,也許還是用那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來糊弄學生了,但不知擊鼓的後生們是否想到很多很多,我更是不得而知,作者想到了什麼,具體而言,也更是不便去問了!


推薦閱讀:

【原創攝影】冬日鮮花港4。。。其他花卉
【原創】欲辨梅雪且聞香
【原創】權衡定數法延伸之一
原創散文:紅塵一場虛如夢
【原創】狗覓食被砍掉下半身 咋引發全城公憤

TAG:原創 | 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