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去其小私而後才能獲得大私,才是稱霸稱王的秘訣
2.去其小私而後才能獲得大私,才是稱霸稱王的秘訣
【原文】夫欲用天下之權者,必先布德諸侯。是故先王有所取,有所與,有所詘1,有所信2,然後能用天下之權。夫兵幸3於權,權增於地。故諸侯之得地利者,權從之;失地利者,權去之。夫爭天下者,必先爭人。明大數者,得人;審小計者,失人。得天下之眾者王4,得其半者霸。是故聖王卑禮以下天下之賢而王之,均分以釣天下之眾而臣之。故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而伐5不謂貪者,其大計存也。以天下之財,利天下之人;以明威之振,合天下之權;以遂德之行,結諸侯之親;以奸佞之罪,刑6天下之心;因天下之威,以廣明王之伐;攻逆亂之國,賞有功之勞;封賢聖之德,明一人之行,而百姓定矣。夫先王取天下也,術術7乎大德哉,物利之謂也。夫使國常無患,而名利並至者,神聖也,國在危亡,而能壽者,明聖也。是故先王之所師者,神聖也;其所賞者,明聖也。夫一言而壽國,不聽而國亡,若此者,大聖之言也。夫明王之所輕者馬與玉,其所重者政與軍。若失主不然,輕予人政,而重予人馬;輕予人軍而重與人玉;重宮門之營而輕四境之守,所以削也。
【譯文】如果想要運用天下的權力,必須先向諸侯施以恩德。因此先王總是有所取得,有所付出,有所屈折,有所伸展,然後才能擁有天下的權力。那軍隊寄希望於權力,權力要靠增加土地。所以諸侯能得到地利的,權力就跟從他;失去地利的,權力就離開他。那爭奪天下的人,必須先爭奪人。懂得大道理的人,能得到人;專搞小計謀的人,會失去人。能得到天下大多數人擁護的就能稱王,能得到天下半數人擁護的就能稱霸。因此聖王謙卑有禮對待天下賢士就能統治天下,均分利祿來吸引天下眾人就能使他們服從。因此至尊的天子,能夠擁有天下財富,而功勞之大也沒有人說他貪婪,是因為他有治理天下的大計。用天下的財富,來為天下人謀利;用明白的威勢振興,來聚合天下的權力;用廣施恩德的行為,來結交諸侯使之親附;用嚴懲奸佞的罪行,來作為典範規範天下的人心;憑藉天下的威勢,來推廣明王的功勞;攻打逆反叛亂的國家,賞賜有功之臣的勞績;冊封聖賢的德行,來彰明聖人的行為,而百姓就安定了。先王取得天下,方法策略具有大功德,這就是以物利人。如果要使國家經常沒有憂患,而名利權收,稱之為神聖,能使國家在危亡之時,而能得以保全長壽,就稱之為明聖。因此先王所效法的,是神聖;所賞識的,是明聖。一句話能保全長壽一個國家,不所它就會滅亡,這句話就是大聖人的話。英
【說明】本節是講稱王稱霸的最佳行為方式,也就是說,不僅僅是富裕了就可以稱霸。要想稱霸,必須還要有所付出,有所屈折,有所伸展,然後才能擁有天下的權力。《霸形》講天時,本節則是地利、人和。有了廣袤的土地,關鍵還是要人去管。如果連一匹駿馬、一塊寶玉都捨不得,怎麼能使別人賣命努力呢?天下的財富,是天下人的財富,一個人擁有再多的財富也是沒有用的。所以,用天下的財富去吸引天下的人才,去其小私而後才能成就大私,去其小我才能成就大我,這才是稱霸稱王的秘訣。
——————————————————
【注釋】1.詘:(qū曲)通「屈」。《管子·五輔》:「整齊撙詘,以辟刑僇。」《荀子·勸學》:「詘五指而頓之。」《荀子·仲尼》:「故君子時詘則詘,時伸則伸也。」《荀子·富國》:「詘要橈腘。」《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夫教歌者,使先呼而詘之。」《廣雅·釋詁一》:「詘,屈也。」這裡用為彎曲、委曲之意。
2.信:(shen伸)古同「伸」。《書·盤庚上》:「起信險膚,予弗知乃所訟。」《周禮·考工記》:「引而信之,欲其直也,信之而直,則取材正也。」《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之神,以致用也。」《孟子·告子上》:「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荀子·天論》:「老子有見於詘,無見於信。」《韓非子·難言》:「殊釋文學,以質信言,則見以為鄙。」《漢書·律曆志》:「丈者,張也。引者,信也。」這裡用為舒展開之意。
3.幸:(xìng杏)《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幸可廣問訊。」唐柳宗元《柳河東集》:「吾子幸觀。」這裡用為希望之意。
4.王:(wáng亡)《詩·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禮記·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孟子·公孫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荀子·解蔽》:「王也者,盡制者也。」《商君書》:「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異勢,而皆可以王。」《史記·項羽本紀》:「欲王關中。」《尚書·大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這裡作動詞解,用為統治天下之意。
5.伐:(fá乏)通「閥」。功勞、功業。《管子·小匡》:「公令官長,期而書伐以告。」《左傳·成公十六年》:「晉侯使卻至獻楚捷於周,與單襄公語,驟稱其伐。」《史記·項羽本紀》:「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史記·魏公子列傳》:「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漢書·車千秋傳》:「千秋無他材能術學,又無伐閱功勞。」
6.刑:(xíng形)通「型」。《易·蒙·初六》:「發矇,利用刑,人用說桎。」《書·堯典》:「女於時,觀厥刑於二女。」《詩·大雅·文王》:「儀刑文王,萬邦作孚。」《詩·周頌·清廟》:「不顯維德,百辟其刑之。」《管子·權修》:「見其不可也,惡之有刑。」《易·旅·象》:「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論語·為政》:「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論語·里仁》:「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孟子·離婁上》:「君子犯義,小人犯刑。」《荀子·王制》:「刑政平,百姓和,國俗節。」這裡用為典範、榜樣之意。
7.術:(shù樹)《戰國策·魏策》:「臣有百勝之術。」《荀子·修身》:「術禮義而情愛人。」《荀子·樂論》:「而人之道,聲音、動靜、性術之變,儘是矣。」《荀子·哀公》:「雖不能盡道術,必有率也。」《韓非子·難三》:「人主之大物,非法則術也。」這裡用為方法、策略之意。
推薦閱讀:
※祖傳盲師算命秘訣
※實現快速賺錢的7大秘訣
※六壬擇曰秘訣與道學開運
※為什麼唱戲曲的人都長壽,有什麼秘訣么?
※六個秘訣讓你人見人愛—如何積累豐富的客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