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石拱橋

作者簡介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字唐臣,江蘇鎮江人。中國橋樑學家、水木工程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先世經商,祖父茅謙為舉人,思想進步,傾向革命,曾創辦《南洋官

茅以升

報》,是鎮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遷居南京。6歲讀私塾,7歲就讀於190國內第一所新型小學——思益學堂,1905年入江南商業學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礦學堂。1912年孫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礦學堂講演時,指出開礦山、修鐵路的重要性,堅定了茅以升「工程建國」的信念,使他更加發奮讀書,把建設祖國視為己任。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總平均92.5分,為該學堂歷史上所罕見。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次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土木專業碩士學位。192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橋樑桁架的次應力》被稱為「茅氏定律」,並榮獲康奈爾大學優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質研究獎章。回國後,曾任交通大學唐山學校(唐山交通大學)教授、東南大學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北洋工學院院長、杭州錢塘江橋工程處處長、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院長、國民黨政府交通部橋樑設計工程處處長。建國後,歷任北方交通大學的校長,鐵道部鐵道研究所所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協第二屆副主席、名譽主席,北京市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三屆理事長,九三學社第五至七屆中國際橋樑及結構工程協會高級會員,國際土力學及基礎工程代,茅以升在錢塘江大橋工程技術上的成就曾令國外同行對中國的橋樑建設刮目相看。50年代,在武漢長江大橋建設過程中,茅以升擔任由中外專家組成的技術顧問委員會的主任委員,解決了武漢長江大橋建設中的14個難題。1979年應邀訪問卡利基—梅隆大學母校時,校長授予他「卓越校友」獎章,以表彰他對世界工程技術方面作出的貢獻。 1982年被美國國家科學院授予外籍院士稱號。1933年領導設計、修建的杭州錢塘江大橋,是我國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橋。他還參加了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建造。1959年擔任人民大會堂結構審查組組長,茅以升是中國現代橋樑工程學的重要奠基人。作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二十餘年中當過五所學校的教授、兩個大學的校長、兩個學院的院長,撰寫了《橋話》《中國石拱橋》《橋樑次應力》、《錢塘江橋》、《中國的古橋與新橋》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地理位置  錢塘江大橋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六和塔附近,橫跨錢塘江,北岸在杭州二龍山東麓,南岸在濱江區浦沿街道聯庄村上沙埠,是由我國自行設計和監造的第一座雙層式公路、鐵路兩用特大橋。該橋為上下雙層鋼結構桁梁橋,全長1453米,寬9.1米,高71米。錢塘江大橋介紹建築信息結構  橋長1453米,分引橋和正橋兩個部分。正橋十六孔,橋墩十五座。上層公路橋,寬六點一米,兩側人行道各一點五米。大橋建成未及三個月,日軍鐵蹄踏上北岸橋頭,國民黨軍隊下令炸毀,直至抗戰勝利後修復通車。

錢塘江大橋(11張)時間  錢塘江大橋的設計、建造主持者是當代橋樑專家茅以升博士。為了完成建橋重任,茅以升毅然辭去北洋大學教席,隻身來到杭州。由他主持制訂的建橋方案不但切實可行,而且比美國橋樑專家華德爾提出的方案減少投資約二百萬元,終於被當局採納。  1934年11月11日,錢塘江大橋開工興建。39歲的茅以升受命擔任錢塘江大橋的總設計師、總工程師。當時,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的鐵蹄已經踐踏了我國東北地區,並對華北乃至整個中國虎視眈眈,妄圖亡我中華。茅以升儘管不是政治家,但他熱愛祖國,對時局的憂患使他保持了清醒的頭腦。錢塘江大橋的建成不但極大地方便了錢塘江南北的交通,而且與六和塔一起構成了西湖風景名勝區南線宏偉壯麗的景觀。意義  

錢塘江大橋

該橋由著名橋樑工程師茅以升設計,並主持施工,首次採用氣壓法沉箱掘泥打樁成功。打破了外國人認為此處不可能建橋的預言。為中國人民長了志氣。如今第二座公路、鐵路平行的錢塘江大橋建成並通車。成為浙贛、滬杭鐵路複線的樞紐。雙虹飛彩,宏偉壯觀。  雄偉壯麗的大橋,抒發出中華兒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壯志,而銘刻其中的「殫精竭智千日功,通車之日卻炸橋」的扼腕痛心卻使國人永志難忘。  錢塘江大橋不僅是我國橋樑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國鐵路橋樑史上一個輝煌的里程碑。 建造歷史  時隔大約1200年,歐洲才建成類似的橋。

趙州橋景觀(一)(16張)  趙州橋名稱是以所在地命名的。  我國古代石拱橋的傑出代表是舉世聞名的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又稱安濟橋 該橋在隋大業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為李春所創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圓弧形石拱橋,凈跨37m, 寬9m,拱矢高度7.23m,在拱圈兩肩各設有二個跨度不等的腹 拱,這樣既能減輕橋身自重,節省材料,又便於排洪、增加美觀,趙州橋的設計構思和工藝的精巧,不僅在我國古橋是首屈一指,據世界橋樑的考證,像這樣的敞肩拱橋,歐洲到19世紀中期才出現,比我國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趙州橋的雕刻藝術,包括欄板、望柱和鎖口石等,其上獅象龍獸形態逼真,琢工的精緻秀麗,不愧為文物寶庫中的藝術珍品,我國 石拱橋的建造技術在明朝時曾流傳到日本等國,促進了與世界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並增進了友誼。  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安濟橋選定為第12個「國際歷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並在橋北端東側建造了「國際歷史土木工程古迹」銅牌紀念碑。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宋哲宗賜名,意為「安渡濟民」),位於河北趙縣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橋。趙州橋是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橋,創造了世界之最。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橋長50.82米,跨徑37.02米,券高7.23米,兩端寬9.6米,中間略窄,寬9米。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橋上有很多的東西,類型眾多,豐富多彩。唐朝的張鷟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雲,長虹飲澗」。  趙州橋建於公元605年距今1400多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3月8日邢台發生7.6級地震,趙州橋距離震中只有40多公里,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4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9次。  在主拱券的上邊兩端

李春像

又各加設了二個小拱,一是可節省材料,二是減少橋身自重(減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橋下河水的泄流量。三,使橋身更加美觀。  1979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組等四個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趙州橋的橋基進行了調查,自重為2800噸的趙州橋,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層石條砌成高1.55米的橋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這麼淺的橋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時還認為這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不是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他在報告中寫道:  「為要實測券基,我們在北面券腳下發掘,但在現在河床下約70-80厘米,即發現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層,共高1.58米,每層較上—層稍出台,下面並無堅實的基礎,分明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非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見水,所以除非大規模的發掘,實無法進達我們據學理推測的大座橋基的位置。」  其結構還是沿襲趙州橋,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數量增加到一邊5個,橋上有車輪印,膝蓋印。  上海小學四年級有一篇課文叫《趙州橋》,講的就是趙州橋的三絕。中國橋樑學家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中也提到。盧溝橋介紹簡介  明代自永樂十年(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共修橋6次。6次均無大工程。  清代自康熙元年(1662年)至光第緒年間,共修橋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兩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殯葬於河北省易縣西陵,須通過此橋。由於橋面窄,只好將橋兩旁石欄臨時拆除,在兩側添搭木橋,以便順利通過棺槨。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歷史上有兩個盧溝橋  最初的建於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間毀於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這才有了現在的盧溝橋。因此,通常所說的盧溝橋有八百餘年歷史,是把新舊兩個橋的時間算在一起,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盧溝橋,只有三百餘年的歷史。文革期間的修繕工程  1967年8月,中央「文革領導小組」命北京市革命委員會(市政府)解決盧溝橋交通不暢問題。在這加寬

盧溝橋

400餘米步道、建立59道混凝土挑梁的修繕工程中,由於正值「文革」,原工區主任和老工程師都在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參加勞動),由一名青年工人任施工隊隊長,施工隊中有一名貧農出身的老石工,自己做主大膽地更換望柱91根、欄板9塊。在91根望柱上共雕出石獅164隻。比原有91根望柱上的獅子總數多出5隻。使全橋望柱上的獅子總數達到491隻。興建「盧溝新橋」  1971年,北京市在距盧溝古橋約一公里遠處又興建了「盧溝新橋」。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橋,全長54.99米,寬15.5米。1985年又在旁邊建了一座新橋,舊盧溝橋從此成為文物,不再通車。全面修繕古橋  1986年,北京市政府專門成立了「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全面修繕了古橋。工程籌資355萬元,拆除了1967年加寬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並清除瀝青,中間空出印心,完全恢復了古橋原貌。  1988年9月3日是一個大晴天,一個霹雷將盧溝橋北側東起第68根欄杆望柱擊壞,望柱上的石獅也同時壞損。1997年又對部分被雷電擊壞的石獅和望柱進行了補救。御題漢白玉碑    從1908年至1949年,盧溝橋沒有大的修繕工程,僅個別地方添配了欄杆和石獅。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盧溝橋的橋面加鋪了柏油,修了橋上的碑亭、石欄及柱獅。1967年,加寬了400餘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1986年,北京市政府專門成立了「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發起保護古橋,恢復古橋原貌的活動;統籌規劃,動員各界,組織修繕。工程籌資355萬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寬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欄望柱;清除了瀝青,恢復了橋面;同時修繕了宛平城,復原了城樓。並全面整修橋券橋墩。還對古橋全部望柱、欄板、地袱、橋面、華表、石碑等實施部分風化及防滲漏保護措施。橋面整修時,中間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橋的原狀。1997年6月,對部分被雷擊壞的石獅和望柱進行了修繕補救。為了保護好舊盧溝橋這座聞名中外的古橋,1971年,北京市在距盧溝古橋約一公里遠處又興建了「盧溝新橋」。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橋,全長54.99米,寬15.5米。  橋的東頭是宛平縣城,這是一座建於明末拱衛京都的拱極城。1937年7月7日在這裡爆發的「盧溝橋事變」,點燃了抗日戰爭的熊熊烈火,城牆上至今還留著累累彈痕。現在,宛平縣城已成為一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紀念地。城內北側建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城東側闢為「抗日戰爭烈士陵園」。城樓上有七七事變紀念館和中國古橋陳列館。  盧溝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文化成語:1.過河拆橋: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三折:「你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 2.過橋抽板:比喻目的達到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3.橋歸橋,路歸路:比喻互不相干的事應該嚴格區分開來。 4.修橋補路:修建橋樑,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我賈仁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 5.成算在心:心中早已經算計好了如何應付的辦法。出處:宋·孔平仲《續世說·巧藝》:「李存進欲造浮橋,軍吏曰:『河橋須竹索……今無竹石,竊慮難成。』存進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 6.河梁攜手:河梁:橋。指送別。出處:漢·李陵《與蘇武》詩:「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 7.濠梁之上:濠梁:濠水上的橋。指別有會心,自得其樂的境地。出處:《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8.河梁之誼:河梁:橋,指送別之地。指送別時依依不捨的情誼。出處:漢·李陵《與蘇武》:「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 9.架海金梁:梁:橋樑。架在海上的金橋。比喻能夠身肩重任的棟樑之才。出處: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萬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 10.枕席過師:師:軍隊。軍隊從橋上渡河,如在枕席上通過那樣安穩而容易。出處:《漢書·趙充國傳》:「治湟陿中道橋,令可至鮮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從枕席上過師,十一也。」 詩句:楓橋夜泊(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橋 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 題小橋前新竹招客 (白居易) 雁齒小虹橋,垂檐低白屋。 橋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皮開坼褐錦,節露抽青玉。 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觸。 閑吟聲未已,幽玩心難足。 管領好風煙,輕欺凡草木。 誰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 為君傾一杯,狂歌竹枝曲。 池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 洛橋 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 州橋 (范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 幾時真有六軍來? 題小橋前新竹招客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推薦閱讀:

595.中國結—超寬手鏈系列
中國諺語大全
中國新聞周刊:奧斯卡盛宴如何烹制
弗里德曼:中國是下一個安然?
占豪:三原因導致日本向中國屈服!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