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漢服有哪些類型?

漢文化博大精深,漢服也是多種多樣,下面來簡單介紹一下漢服~

1.漢服單件體系

2.常見漢服類型

3.常見漢服介紹

【襦裙】

襦裙是漢服的一種,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稱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長度較短,一般長不過膝,下身則叫「裙」。可見,「襦裙」其實是兩種衣物的合稱。襦裙出現在戰國時期,興起於魏晉南北朝。以裙腰之高低,將襦裙分為齊腰襦裙,高腰襦裙,齊胸襦裙。以領子的式樣之分,將襦裙分為交領襦裙和直領襦裙。按是否夾里的區別,將襦裙分為單襦和復襦,單襦近於衫,復襦則近於襖。襦裙直到明末清朝前都是普通百姓(女性)的日常穿著服飾。

【曲裾】

曲裾是漢服的一種款式。按照《禮記》記載,深衣一大特點是「續衽鉤邊」,也就是說「這種服式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一幅向後交掩的曲裾。」(孫機)。

出乎意外的是,普通的短曲裾不是在膝前交叉,而是繞到背後,參考洛陽金村出土的銀人像。在膝前交叉的那種款式是今天人們的一種創造發明,或者說是受了十二單影響的一種設計,「入」字底的小曲是否是漢服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古代深衣之裳計有十二幅,皆寬頭在下,狹頭在上,通稱為衽,接續其衽而鉤其旁邊者為「曲裾」。

【褙子】

褙子,又名背子、綽子,綉?。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一種。其樣式以直領對襟為主,腋下開胯,腰間用勒帛系束,下長過膝,逐漸成為後世女子的一種常禮服。

寬袖褙子,只在衣襟上,以花邊作裝飾,並且領子一直通到下擺。窄袖褙子,則袖口及領子都有裝飾花邊,領子花邊僅到胸部。

宋代受程朱理學的影響,人們的審美觀追求質樸,宋代男子的褙子常襯於公服內,很少外穿。女子的褙子則外穿,並成為典型的常服款式。

【襖裙】

襖裙,是對中國古代女子上身穿襖,下身穿裙的統稱。裙襖著裝,從唐代開始就有衣物疏記錄,一直到民國。現代一般談論襖裙時候指的是明代的裙襖著裝。有人對於襖裙定義為上衣穿裙子外為襖裙,實際是比較錯誤模糊的定義,因為有明一代,衫子也照樣外穿,東晉十六國陶俑也顯示此時代襦是穿於裙外的。所以不能以是否外穿定義襖裙,而應該以上身穿襖,下身穿裙的基本語境來定義襖裙一詞。

李朝初,朝鮮也依照明朝的襖裙,現發展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並演變成現代朝鮮服常見的赤古里裙樣式。

漢服中的襖裙指的是明代襖裙。因清代襖裙逐漸滿化,漢服體系不包括清代襖裙

【圓領袍】

圓領袍最早出現在商代,漢代隨著服飾逐漸統一,圓領袍主要作為內衣穿著,魏晉南北朝後,鮮卑人建立的北魏開始作為正裝穿著於外,流行於隋唐至明末。王國維《胡服考》記載南北朝之世,北朝以胡服定為常服,南朝系漢族,仍為戎服,比及隋唐,帝王定為田獵之服,或上下公服,民間則為時服流風最盛。溯其由傳人以至興盛,由軍用以至民服,歷史悠長,變化複雜,圓領亦稱團領,實為無領型領式。衣領形似圓形,內覆硬襯,領口釘有紐扣。圓領袍是圓領子的窄袖袍,據引《唐書-輿服志》記載,天子的常服有穿赤黃袍杉,戴折上巾,系九環帶,穿六合靴。

【道袍】

中國古代漢服「褶」(相傳周武王親制),在明代演變為道袍;是古人居家時的外衣,也可以作為襯袍或平民男子婚服。

【直裾】

直裾,即襜褕,語出《說文解字》,是華夏衣冠體系中的一種,其短者謂之裋褕,衣襟裾為方直,區別於曲裾。(有同袍習慣性的把直裾與直裾深衣劃等號實際上是錯誤的。)裾就是指衣服的大襟。直裾下擺部份剪裁為垂直,衣裾在身側或側後方,沒有縫在衣上的系帶,由布質或皮革制的腰帶固定。

漢代以後,由於內衣的改進,盛行於先秦及西漢前期的繞襟曲裾已屬多餘,本著經濟勝過美觀的歷史發展原則,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成為深衣的主要模式。

【朱子深衣】

朱子深衣,漢服中深衣的一種,為禮服,多用於祭祀等場合。指根據宋代著名學者朱熹所著《朱子家禮》記載考證的深衣,是朱熹對《禮記》深衣篇所記載的的深衣的自我認識和研究的產物。

【短褐】

用獸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指平民的衣著。

以上只是詳細介紹了部分漢服的形式,漢服的很行還有許多種~ 8評論

那時花開5683 03-18 11:50 127贊

漢服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漢服定型於周朝,傳承於秦朝。

漢代衣冠直接繼承自秦朝,如漢蔡邕《獨斷》卷下:「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漢朝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摺,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即

14評論

什麼值得買 什麼值得買官方賬號 02-15 11:36 428贊

漢服傳承了中華民族的美,是千百來年中國人審美的體現之一。很多朋友簡單地因為「好看」而加入了漢服的大家庭,並不是一件什麼壞事。當然,形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希望更多的人在認識到漢服的美的同時,了解這些漢服背後的故事和文化。我始終覺得衣服是穿在人身上的,大家應該用平常心來對待這些衣服,漢服不是從棺材裡挖出來被束之高閣的「還魂屍」,而是鮮活的服飾文化與藝術體現,最重要的是,它和那些其他的「成衣」並沒有什麼太多的區別,它也是活著的。

什麼值得買的網友中也不乏漢服的愛好者,其中一位名為@全全醬 的什麼值得買SMZDM.COM網友還專門出過以真人秀為形式的漢服展示,一起來看看她帶來的不同類型的漢服真人秀和點評吧!


交領襖裙(明)/改良斗篷

特點是上衣交領且帶有夾層,斗篷方面是改良型的,整套配色粉嫩,炒雞少女心。

曳撒

這個是男裝來的!明朝的特別款,講道理的話已經帶有蒙古元素,屬於士大夫階級的官服,當然是帥氣款。

交領襖裙

和第一款在衣袖上存在不同的點哦,要注意。凸顯可愛的松鼠繡花。當然古代衣服上繡花是有等級之分,不過松鼠並不算在等級制度里,Safe.

明制披風斗篷

與之前的改良短斗篷有了很大的區別,更長更大更鮮艷更喜慶(不

短曲裾

大熱門的曲裾,是非常具有古典美的漢服形制。短曲裾講道理的話是根據漢代形制來二次創造的產物,不能多說

交領襖裙/改良披風

長披風+交領襖裙的搭配,秋冬也扛得住。

衣裳

衣裳,最基本的漢服形制,上衣下裳。

短曲裾

另一種配色和髮型配飾的嘗試。

齊腰半臂襦裙

顧名思義,短袖的上衣搭配襦裙,春夏或者夏秋比較合適。

鶴氅

鶴氅也算是具有代表性的漢服外套了。道教的外衣,也有後期的大量改良元素在內。

長褙子

顧名思義,長款的褙子。是不是很仙女?特點是這樣的衣服並不在胸前繫緊。

交領襦裙

顯得有些憂鬱的一套裝束。

立領衫裙

明制的立領,穿著感相對更早的形制會有很大的優勢。

大袖衫/披帛

內搭不贅述了,主要是大袖衫,滿足小仙女的夢想。

斗篷

改良型的斗篷,但是我很喜歡。夏天可以拿來防晒很不錯。

----------什麼值得買SMZDM.COM溫馨提醒:本回答所有圖片及肖像未經同意不得使用哦----------


想了解更多有關漢服的內容,上@什麼值得買SMZDM.COM,你會收穫更多相關優質內容


本回答來源於@什麼值得買SMZDM.COM|網友 全全醬

72評論

思無邪念小哥 02-17 16:00 31贊

常被漢服復興者們穿著的漢服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圓領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

   曲裾

  流行於秦漢時期,到隋唐基本絕跡,到明朝已屬於「古裝」。

   直裾

  流行於秦漢時期,後來衍生出多種款式,如直裰、直身等。日本和服很大程度上學習於此款。

   襦裙

  作為女子服裝,她幾乎在各個朝代都是基本款式。

   褙子

  宋明時期的流行時裝,宋朝流行大袖褙子,接縫處基本鑲花邊,明朝流行小袖褙子。

  玄端

  中國式燕尾服,傳統大禮服。

   高腰襦裙

  隋唐女子流行時裝,同期流行的貴族釵鈿大禮衣,就是現在日本和服十二單的鼻祖。同時,高腰襦裙的款式,對韓國朝鮮服飾也有深遠的影響。

  圓領袍衫

  自唐起,基本成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有資格穿著的款式,宋明官服基本都是圓領的。並且明朝時期,韓國李氏王朝的朝服幾乎就是照搬明朝。

   朱子深衣

  將傳統的上衣下裳分開剪裁,但縫合成一個整體名為深衣。朱子深衣一般為學者所服。

4評論

逆戰西訣 12-19 15:27 32贊

真實的情況是漢服是對傳統漢民族服飾的一個統稱,不是僅僅是對襟 或是自然色能夠概括的。最可恨的是有些人會把如上圖的唐裝 和服 韓服當作漢服。

漢服是漢民族傳承了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最能體現漢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裝,是華夏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通過四書五經、二十四史輿服志千年不變。漢服的每一個特點都可以在四書五經、二十四史、經史子集里找到依據。每個民族都有屬於特色的民族服裝,漢服體現了漢族的民族特色。

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禮法的繼承,到了漢朝形成完善的衣冠體系並普及至民眾,還通過儒教和中華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漢人、漢服、漢語、漢俗由此得名。日本、朝鮮、越南均曾頒布法律效仿漢衣冠制度。

漢族服飾幾千年來的總體風格是以清淡平易為主。漢族古代的袍服最能體現這一風格,這種袍服的主要特點是寬袍大袖,褒衣博帶,形制雖然簡單,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樣,神采殊異,可塑性很強。袍服充分體現了漢民族柔靜安逸和嫻雅超脫、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審美情趣。

斗篷,又名「蓮蓬衣」、「一口鐘」、「一裹圓」。披用的外衣。用以防風禦寒。短者曾稱帔,長者又稱斗篷。披風通常無袖。中國古代有虛設兩袖的長披風。

深衣,古代上衣、下裳相連綴的一種服裝,又稱長衣、麻衣、中衣。為古代諸侯、大夫等士大夫階層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禮服。

對襟襦裙,對襟襦裙為襦裙的一類,其上襦為直領,衣襟呈對稱狀,故稱對襟襦裙

高腰襦裙(不是韓服),是對隋唐五代時期特有的一種女子襦裙裝的稱呼,在古代,一般女子的襦裙裝裙子束的都不是很高,而隋唐五代時期出現的一種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一些服裝史上多稱之為高腰襦裙,根據現在人們對它的考證,一般改稱之為齊胸襦裙。

交領襦裙(齊腰襦裙)交領襦裙,為襦裙的一類,其上襦為交領。交領襦裙在宋代頗為常見。按風格分,可大致分為唐式交領襦裙,宋式交領襦裙、明式交領襦裙等。按穿著對象分,可分為男式交領襦裙、女式交領襦裙。

褙子,漢服的一種,對襟,兩側從腋下起不縫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著。在宋、明朝時最為盛行。

襕衫,中國漢民族傳統服飾之一,始現於唐,興於宋明,古時多為士人所服。因其於衫下施橫襕為裳,故稱:「襕衫」。是一種裳下擺接一橫襕的男人長衫。多為宋明時期學子所穿著

祭服。古代祭祀時所用的禮服。為各類冠服中最莊嚴的服飾。先人非常重視祭祀,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曲裾。曲裾款式本身的要求。按照《禮記》記載,深衣一大特點是「續衽鉤邊」,也就是說「這種服式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一幅向後交掩的曲裾」(孫機)。出乎意外的是,普通的短曲裾不是在膝前交叉,而是繞到背後,參考洛陽金村出土的銀人像。在膝前交叉的那種款式是今天人們的一種創造發明,或者說是受了十二單影響的一種設計。古代深衣之裳計有十二幅,皆寬頭在下,狹頭在上,通稱為衽,接續其衽而鉤其旁邊者為「曲裾」。

襖裙,早期漢服上衣多稱為「襦」,魏晉以後多用「襖」、「衫」,唐以後「襦」字逐漸被「襖」、「衫」替代。漫長的演變,它們的具體意思和細節都會有差別,目前普遍認同的是「襖」為有襯裡或夾層的上衣,「衫」為單衣。

漢服又不是僅僅指漢代的衣服,漢服從漢代開始到唐宋元明一直到現在都是在發展的。本身就是精華,幾千年的智慧結晶,另外就是漢服在施禮的時候都很好看,很有型,非常莊重,是禮儀之邦的象徵。

服產生於禮,禮之不存,服將焉附呢?

END

2評論

咕嚕嚕136630320 12-20 21:33 55贊

漢服,又稱漢衣冠、華夏衣冠、漢裝、華服,是漢族傳統民族服飾。

【曲裾】

古代深衣之裳計有十二幅,皆寬頭在下,狹頭在上,通稱為衽,接續其衽而鉤其旁邊者為「曲裾」。曲裾深衣有著別樣的風韻,是漢服中最能體現女子婀娜優雅的裝束——不論是下擺寬敞的曲裾,還是楚風濃郁的漢代魚尾式「三繞膝」。

【直裾】

華夏衣冠體系中深衣制的一種,上下連裳。深衣按衣襟繞襟與否分為直裾、曲裾。裾:衣服的大襟。直裾深衣不繞襟,衣裾在身側或側後方。漢代以後,由於內衣的改進,盛行於先秦及西漢前期的繞襟曲裾已屬多餘,本著經濟勝過美觀的歷史發展原則,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成了深衣的主要模式。

【襦裙】

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是古代漢民族的日常衣著之一。襦裙由短上衣加長裙組成,即上襦下裙式,套裝。按裙腰的高低,可分為中腰襦裙、高腰襦裙和齊胸襦裙。

1評論

大白菜愛學習 02-06 11:05 12贊

【漢服科普】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

評論

走進不一樣的世界 03-08 19:31 11贊

漢服,又稱漢衣冠、華夏衣冠、漢裝、華服,是漢族傳統

民族服飾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 ,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摺,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

右衽

衣。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裋、

深衣

。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袖口稱為祛。一些古籍的觀點認為,漢族(及其先民)已有獨特的服裝體系了。例如,《

史記

》認為「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黃帝造屋宇,制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在未有考古實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漢服最早的出現應該是

殷商時期

。約五千年前,中國在

新石器時代

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

紡織業

,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後又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

殷商以後,

冠服制度

初步建立,西周時,服飾制度逐漸形成。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特別是百家學說對服飾的完善有著一定的影響,諸侯國間的衣冠服飾及風俗習慣上都開始有著明顯的不同,並創造了深衣。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範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從此中國的衣冠服制更加詳備。「古時上下通行之衣為深衣,代表時代特徵的服裝亦為深衣,深衣實可為古服之特徵。言古服者,應先及之。何謂深衣,《禮記·深衣》孔氏正義曰:「所以稱深衣者,以余服則,

上衣下裳

不相連,此深衣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衣。」總之,深衣之制,實為古衣之首,深衣之領袖群衣,不獨在其制度形式,且上下通服,在時間上,流行最久。與深衣同時出現的還有胡服,胡服一般由短衣、長褲和靴組成,衣身緊窄,便於游牧和射獵。

趙武靈王

為強化本國軍隊,在中原地區首先採取胡服作為戎裝。由此,穿著胡服一時相沿成風。

秦統一中國以後,建立了各項制度,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漢代秦之初,大體沿襲了秦制。至東

漢明帝

,參照三代和秦的服飾制度,確立了以冠帽為區分等級主要標誌的漢代冠服制度。服飾在整體上呈現凝重、典雅的風格。秦漢時期的男子,主要穿著的是一種寬衣大袖的

袍服

,主要分為

曲裾

袍和

直裾

袍兩類,除了祭祀和朝會以外,其他場合均可穿著。漢代時期的另一個特點是實行配綬制度。漢代女子一般都將頭髮向後梳掠,綰成一個髻。髻式名目繁多,不可勝舉。此外貴族女子頭上還插

步搖

、花釵作裝飾。奴婢則多用巾裹頭。漢代女子的禮服是深衣,與戰國時不同。還有穿襦裙和褲的。漢代對鞋也有嚴格的等級規定。

魏晉南北朝

時期的服飾,受到社會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的影響,由魏晉的仍循秦漢舊制發展到南北朝時期各民族的相互影響、相互吸收、漸趨融合。這一時期的服飾主要以自然洒脫、清秀空疏為特點。用巾帛包頭,是這個時期的主要首服。較為流行的是一種在小冠上加籠巾的「

籠冠

」。這個時期的漢族男子的服裝主要是袖口寬大、不收衣祛約束的衫。漢族女子的髮飾也頗具特點,主要是假髻的風行。漢族女子的服裝,初承秦漢舊制,後有所變化。衣衫多為對襟,下著長裙、腰束帛帶。

唐代服飾

承上啟下,

法服

和常服同時並行。法服是傳統的禮服,包括冠、冕、衣、裳等;常服又稱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場合所著服飾,包括

圓領袍

衫、

襆頭

、革帶、

長筒靴

等。品色衣至唐代已形成制度。平民多著白衣。唐代女子的髻式繁複。還有在髻鬢上插金釵、犀牛

梳篦

的,貴族女子面部化妝成鵝黃、

花鈿

、妝靨等。唐代女服主要為裙、衫、帔。

宋代服飾大體上沿襲了隋唐舊制。但由於宋朝長年處於內憂外患交並之中,加上

程朱理學

等因素的影響,這一時期的服飾崇尚簡樸、嚴謹、含蓄。唐代的軟腳襆頭這時已經演變為了內襯

木骨

、外罩漆紗的襆頭帽子。皇帝和達官顯宦戴展腳襆頭,公差、僕役等戴無腳襆頭,儒生戴頭巾。宋代男子服裝仍以圓領跑為主,官員除祭祀朝會以外都穿袍衫,並以不同的顏色區分等級。宋代女子的髮式以晚唐盛行的高髻為貴,簪插花朵已成風習。宋代的女裙較唐代窄,而且有細褶;衫多為對襟,覆在裙外。

1評論

QIAN32 01-31 20:21 12贊

要想推廣漢服,至少要做到:

1、建立漢服的標準,適宜不同場合穿著,可以分不同系列,而且不只有外衣,還應該有內衣和配飾;有標準才好製作、選擇。

2、加強文化宣傳,穿漢服不是突出漢族的優越感,目的是突出民族特色,恢復民族習俗。要知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3、教國民如何選擇、搭配、穿著得體的漢服,傳統節日的活動鼓勵大家穿漢服。

3評論

楓葉及樂 12-25 12:53 16贊

漢服有很多種,選擇漢服的時候要選擇與自己身形、膚色、容妝和表演時方便為主,因為複雜多樣,其樣式多採用幅寬二尺二寸(也就是50cm左右這樣子的)的布帛剪裁而成,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我列舉幾款吧!

  1. 曲裾:是屬於那種深衣的一種,有長曲裾,短曲裾,小曲裾之分,適合身材中等的人穿著。

  2. 褙子:開始於唐,盛行卻在宋元,不過在明代的時候被稱為披風,宋代男女基本上是都是這一類的服飾,但因使用和時間的不同,它的形式變化多。個人覺得比較合適身材比較瘦的人穿,感覺比較好。

  3. 襦裙(襦裙又分齊胸襦裙、交領襦裙、對襟襦裙等等):它是由短上衣和長裙組成,也就是上襦下裙的套裝。而襦,就是短上衣,不過一般長都不是過膝的。表演古箏的話建議可以採用交領襦裙,這樣好一些。

  4. 襖裙:它是明朝時期所制的一種常服。外衣是那種收袖口的琵琶袖,而且袖口是有緣邊的,領子有加護領,下裙配著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這一款的話也是比較好,但個人而言這一款比較合適舞蹈。

  5. 直裾:它華夏服侍體系中深衣制的一種,上下連裳。這款的話合適吟頌不合適舞蹈也不合適古箏彈奏。

    (註:個人建議可以襦裙或者是襖裙),還有其他的款式,也都可以去看看的。

推薦閱讀:

怎麼配色能穿出漢服的仙氣
等閑識得春風面,綠色漢服這樣穿
漢服的歷史演變
漢服與影樓裝
漢服製作教程,漢服製作圖紙

TAG: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