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薦:劉伯溫的郁離子寓言故事 (白話翻譯)

  • 劉伯溫是中國歷史上智慧與善良幾無出其右者.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超人能力,令後人視為天神.其著作(百戰奇略,郁離子),皆為中國文化的上品. 下面附上"郁離子寓言",作為給大家的節日禮物.很值得細讀.可鍛煉思維能力. 郁離子寓言故事 劉伯溫 千里馬 郁離子的馬產了一匹幼駒,人們說:「這是千里馬呵,一定得送它到皇帝的御馬房去」。郁離子大為高興,遵從人們所說,把這匹千里馬送到了首都。皇帝派太僕去察看後才獻上,太僕說「這馬倒真是一匹難得的好馬,但它不是河北出產的呵!」於是竟把這匹千里馬安置在皇宮外的牧地里。 [提示] 作者以「千里馬」比喻難得的人才,諷刺元朝以種族、按地區分等用人的荒謬可笑。揭露了元朝蒙、漢地主政權對漢人特別是「南人」的民族歧視政策的不合理。 工之僑獻琴 工之僑得到一棵特別好的桐樹,砍削加工後製成一張琴,彈奏起來發出鍾、磐般的金玉之聲,自認為是天下最好的琴了,就去獻給太常(古代掌管禮樂的官員)。太常派有名的樂師審視了一番說:「這張琴不是古物。」便還給了他。工之僑帶著這張琴回到家裡,讓刻工在琴上畫了一些古樸的斷紋,又讓篆工在琴上寫了些甲骨文字,然後裝入匣子,埋進土裡。過了一年,工之僑把它從地里挖出來,抱著它去到市場上。一個顯貴正好經過那兒看見了,立刻用百金買去獻上朝廷。樂官們一一傳觀,異口同聲地讚美道:「這真是世間少有的寶物呵!」工之僑聽說後,不禁嘆息道:「可悲呵,這個世道真偽倒置的現象難道只反映在一張琴上么!整個社會都是如此黑暗呵!如不早作打算,將與它同歸於盡了。」於是便離開塵世隱居於幽深莫測的山中,誰也不知道他的去向。 [提示] 這個故事形象地揭示了元朝當時黑白不分、真偽倒置的腐敗世風,指出了黑暗透頂的王朝即將滅亡的必然性。 巫鬼爭神 楚國人敬鬼而重祭祀,巫與鬼爭奪神靈的地位,便暗中把鬼的偶像放倒在地。鬼不知道這是誰幹的事,就在那個鄉里興妖作害。鄉里的一位老人前往祭祀,看見鬼的偶像倒卧在地上,便虔誠地祭禱一番之後。把它更新扶起來安放在原處。鬼卻說認為這個老人就是把它的偶像放倒在地的人,反而給他一頓捶打,老人倒地而死。 [提示] 以真為假,認假作真,好心遭惡報,是當時社會腐朽沒落的必然反映。 楚太子養梟 楚國的太子用梧桐的果實來飼養貓頭鷹,希望它能象鳳凰一樣叫出美妙的聲音。春申君說:「這是貓頭鷹呵,生來就有其特別的習性,不可更改。即使用梧桐的果實來飼養它,又有什麼用呢?」朱英聽了這番話,對春申君說:「您知道不能用飲食來改變貓頭鷹的習性而使它變成鳳凰的道理,但您門下所養的食客們無非是一些鼠竊狗偷的無賴,您卻寵愛、敬重他們,結他們吃精美的食物,穿綴有明珠的鞋子,期望著他們將來象國士那樣報效於您。依我看來,這與用梧桐的果實飼養貓頭鷹,而希望它叫出鳳凰那樣美妙的聲音又有什麼不同呢?」春申君仍不覺悟。終於被李園殺死,而他門下的食客竟沒有一個能報效於他的。 [提示] 這個故事意在說明:對那些不學無術的人,決不以給以優待,更不能寄以厚望;否則必將自食其果。 芮伯獻馬 周厲王派遣芮伯率領軍隊征伐戎邦,芮伯繳獲了一匹良馬,打算拿來獻給厲王。芮季勸他說「不如把它捨棄了吧。厲王貪慾無厭,而又偏信他人的讒言,你現在由於班師回朝而獻良馬,厲王的大臣們必定認為你不只繳獲一匹,因而都要向你求取。你沒有馬送給他們,他們就要在厲王面前紛紛講你的壞話,厲王必定聽信不疑,你這是自招禍患呵。」芮伯不聽,終於把這匹良馬獻給了厲王。榮夷公果然託人向他求馬,沒能得到,就向厲主大講芮伯的壞話說:「芮伯這小子隱瞞了繳獲的良馬。」厲王勃然大怒,下令驅逐芮伯。君子對此事發表評論說,芮伯也是有錯誤的,你明知厲玉貪財卻去開導他的貪心,這就是你芮伯的不是呵。 [提示] 這個故事抨擊了統治者的貪婪無厭和偏聽讒言,影射當時朝廷的黑暗和腐敗。 燕王愛烏 燕王喜愛烏鴉,庭院里生長的樹木,都讓烏鴉築巢,沒有人敢觸犯它們;因為它們被認為是能知吉凶而且主管禍福的靈物。大凡國家有什麼事,就只管聽烏鴉的鳴叫之聲來取決斷。烏鴉如此得寵,更加狂妄自大,每當賓客來到,眾烏鴉就張開嘴對著他一陣亂叫,百鳥都不敢來這兒棲止,於是舉國上下從大夫到百姓都敬奉烏鴉。烏鴉抓來腐爛腥臭的東西在庭院中吃,使得後來繼位的燕王非常厭惡它們。他的近臣們告誡道,「這是先王所喜愛的靈物呵。」一天傍晚,有一隻鷂鷹飛來,停在院里,眾烏鴉斜視著鷂鷹並隨聲附和,好象它們屬同類似的。鷂鷹一直飛進皇宮大聲呼叫,燕王命令手下亂箭齊射。鷂鷹被射死後,眾烏鴉才張開嘴叫著去啄它,人們無不表示極大的憎惡。 [提示] 烏鴉的醜惡形象是當時朝廷中受到最高統治者信用和寵愛的一班大臣們的生動寫照,作者借這個故事對他們表示了蔑視和憎惡。 蜀商賣葯 有三個四川商人都在市場上賣葯。其中一位專賣好葯,預算實際成本與賣價相近,不少價,也不肯賺錢太多。另一位不管好葯、壞葯都收來賣,價格的高低隨顧客的心意,相應地把好葯或壞葯賣給他。第三位不求好葯,只管多收,價低廉,買的人請求增加一點就多給他一些葯,從不計較,於是人們都爭先恐後地到他那裡去買,以致他家的門檻一月一換,一年多之後他就成了大富翁。那個兼賣好葯與壞葯的商人,上他門的顧客稍少一些,但兩年之後也富起來了。那個專賣好葯的商人,他的店鋪大白天也象夜晚一樣冷清,生意蕭條,以致他有了早餐,沒有夜食。郁離子對此感嘆這「如今當官的人也象這樣呵!從前楚國邊境三縣有三個縣官,其中一個很廉潔但不得上官的歡心,當他離職的時候,連雇船的錢都沒有,人們無不笑他,認為他是傻子。另一位有了機會就貪污,人們並不恨他,反而稱讚他賢明能幹。第三位無所不貪,用來巴結上司。他對待部屬爪牙如兒子,對待富家大戶象貴賓,沒到三年就得到薦舉,提升到管理法制的官府上任,即使者百姓也稱讚他好,這不也是很奇怪的么!」 [提示] 三個商人和三個縣官各是不同的典型,他們的品德各異而結局也不同,總之是好人倒霉,壞人當道。作者用這個故事。深刻地諷刺了當時政治的腐敗和社會的黑暗。 八哥亂叫 在女幾山上喜鵲巢居的地方,有一天,一隻老虎從矮樹叢中奔出,棲息於樹上的鵲兒們驚得齊聲亂叫。八哥聽見後,也跟著亂叫一氣。寒鴉見此情形,便問它們道:「老虎是在地上行走的呵,它對你們有什麼影響呢?你們何必這樣齊聲亂叫呢?」鵲兒回答說:「這虎長聲吼叫就要起大風,我們怕它顛覆了我們的窠,所以齊聲大叫讓它離開這兒。」寒鴉再問八哥,八哥卻無言答對。寒鴉笑著說:「鵲兒築巢於樹頂之上,怕風,因而忌虎;你們是在岩洞里居住的呵,為什麼么也要隨聲亂叫呢?」 [提示] 對虎亂叫的鵲兒猶如亂世驚慌逃難的百姓,瞎起鬨的八哥則是隨聲附和者,作者對它們作了尖刻的諷刺。 壞房子 郁離子到市鎮上去,看見一所破爛的房屋,他傷心地放聲大哭。有人問道:「這爛房子還可以修理嗎?」郁離子答道:「如果有魯般、王爾那樣的高手就可修理,如今卻沒有,去同誰商量呢?我聽說房屋環了但正梁不彎曲的還可以修理,而這所房屋的棟和梁部已腐朽得將要斷了。如果動它一下就要傾覆,已經是不可觸摸的了,不如姑且讓它依舊不動。那麼,尚未裂開的屋脊和桷板,還能有所依附,這樣來等待有能耐的人。如果這時去動它而使它崩垮了,必將歸罪於修理者,這可就擔當不起了。況且修房一定得更新材料,間隔開那些受過蟲蛀的木材,對那些外觀完好而內里潰爛的,應全部拋棄不用。不把椽子集攏來充作楹柱,也不把柱子砍削後改作椽子。選取材料,只要它是好的,不管它出產於什麼地方,楓、楠、松、栝、杉、櫧、柞、檀都可選用。大的用來作棟作梁,小的用來作木條、斗拱,彎曲的用來作柱上的橫木,直的用來作楹柱,長的用來作椽作桷,短的用來作樑上的短柱。只要不是木中已空而木身淌水的,全都選用。如今修造里門的大木全沒了,又無一定的規矩法則,工匠失去了他們的標準,斧、鋸、刀、鑿不知用來剪裁什麼。桂、樟、楠、櫨被砍作柴火。象這種狀態,即使有了魯般、王爾也不能就施展他們的巧藝,更何況還沒有他們呢?這叫我怎麼能不傷悲吶!」 [提示] 搖搖欲墜的「壞房子「是元朝江山的形象反映。作者揭示了元朝統治即將崩潰的形勢並以樹木喻人才,提出了一些關於如何用人的有意義的見解。郁離子的悲傷泣哭,實際上反映了作者對元朝統治即將崩潰的哀痛之心。(劉伯溫曾在元朝末年舉進士,在朝中為官,因感時勢危難,身受排擠,而隱居於深山。) 洛巫起蛟 漢愍帝末年,東都洛陽大旱,野草都枯焦了,昆明池的水也乾涸了。洛陽的巫師對當地的父老說:「南山的深潭中有神物,可以求它顯靈降雨。」父老勸告道,「這是蛟呵,可不能這樣作,即使求它降了而後來必定有災禍臨頭。」人們卻紛紛說道:「如今天幹得要命,大家象坐在爐炭上一樣,活過了早上,就管不了黃昏,哪兒還有閑心去計較後來的憂患呢?」於是便召請這位洛陽巫師一同到那深潭去,向神物祝告祈福,求它顯靈降雨。沒等祭完三杯酒,只見蛟蜿蜒而出,風聲呼呼隨它而來。一時間山鳴谷應。不一會兒,雷聲震天,大雨滂沱,樹木全被拔倒,大雨連下三日不止。伊水、洛河、澗水都泛濫成災。東都洛陽情況危急,人們這才後悔當初沒聽他們的父老的勸告。 [提示] 所謂祈蛟降雨,當時是一種迷信,這個故事是作者杜撰的。但它啟示我們: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干出貽患無窮的事情來。 假老虎 有一個楚國人擔心狐狸為害,想了很多辦法去捕捉狐狸,都沒能捉住。有人提醒他說:老虎是山林中最勇猛的獸王,若天之下的野獸見了它,都怕得喪魂失魄,伏在地上一動不動地等著它來咬吃。」這個楚國人受了啟發,就叫人創作了一隻假老虎,用真的虎皮來蒙在面上。然後把它安放在窗戶下面。這一天,狐狸又竄進他家,撞見了假老虎,果然大叫一聲就倒在地上,乖乖地被捉住了。又一天,野豬跑進田裡為害,這個楚國人派人把假名虎埋伏在草木叢中,然後派他的兒子手持武器在大路上作牽制,人們大聲吆喝,野豬狂奔亂竄,逃入草莽之中,卻撞見了假老虎,只得反身奔上大路,終於被抓獲。這個楚國人心中大喜,認為用假老虎就可以制服天下的野獸了。這一天,野外來了一匹象馬的野獸,這個楚國人又搬出他那假老虎迎上前去。有人勸阻他道:「這是蛟呵,真老虎尚且不能勝過它,你這樣去必將遇到失敗。他根本不聽,依舊上前。只見這象馬的蛟發出雷鳴般的吼聲,朝他迎面奔來,一下子抓住了他,張口就咬,可憐這個執迷不悟的楚國人就這樣腦袋破裂而死了。 [提示] 假的畢竟是假的。雖然在短時間內,假的東西或許也能迷惑一些人,但它終於要露出假象來。誰要是一心迷信假的東西,那就必然會遭到這個楚國人一樣可悲的下場。這就是《假老虎》這一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蟾蜍與蚵蚍 月里的蟾蜍有一天下到微波蕩漾的水澤中游泳。發現與自己相似的蚵蚍(蟾蜍的一種)也出現在那裡,蟾蜍喜歡它與自己是同類,便想把它一起帶到月宮中去。蟾蜍派蝦蟆去叫它,蚵蚍問道,「蟾蜍吃的是什麼東西呢?」蝦蟆答道:「它住在月宮之中,身子停留在桂樹陰里,吃的是陰陽二氣的純粹精英,吸的是金風玉露的精華汁液,其他什麼也不吃。」蚵蚍說:「象這樣我就不能跟隨它去了。我生活在小水微波之中,一日三餐吃得飽飽的,我怎能跟著它去孤孤單單地住在空曠冷清的地方,空著肚皮去喝風吸露呢?」蝦蟆問它到底吃的什麼,它不回答。蝦蟆向蟾蜍回報後,蟾蜍叫它回去窺探一下蚵蚍,卻見蚵蚍正占著廁所吃蛆蟲和糞水,填得肚子滿滿的,然後心滿意足地走出來,一副脹鼓鼓、胖乎乎的樣子。蝦蟆向蟾蜍回報說:「它所吃的東西,原來是廁所里的蛆和糞水。要是一天沒有這些東西,它就活不下去,哪能來跟隨你呢?」蟾蜍不禁皺眉笑道;「可悲啊,我有什麼罪過呢?偏偏生來與如此下賤的東西相似啊!」 [提示] 月宮裡的蟾蜍是作者形象的自吻,蚵蚍的醜惡形象,則是作者對那些貌似清高而實際上貪婪鄙俗的人所畫的一幅肖像。 火燒群蟻 南山的山彎處有一棵大樹,一群螞蟻聚居在那兒。它們打穿了樹身做窩,把泥土堆積在大樹外面。這樣一來,大樹朽爛了,而螞蟻卻日益繁盛起來。眾螞蟻分別居住在大樹的南、北枝幹上,它們的蟻封看起來好象樹癩皮似的。有一天,野火燒來了。那住在南枝上的螞蟻往北枝逃,住在北枝上的螞蟻又向南枝逃,不能逃命的只得漸漸進移到野火暫時沒燒到的所在。後來這群螞蟻全被燒死了,沒有一個活下來的。 [提示] 這則寓言形象地再現了元末的社會現實,反映了農民起義的烈火燃遍大江南北的形勢,刻畫了元朝統治者焦頭爛額、窮途末路的醜態,揭示了他們必然滅亡的命運。 麝之智 荊山出產的麝臍,是東南一帶的名貴物品。那裡的人們有專門追捕麝的,麝一遇見他們就慌忙逃走,當情況危急之時就剔出它的臍來扔到草叢中去。追捕它的人為了得到麝臍就趕緊到草叢中去尋找,麝因而得以逃命。令尹子文聽說這事後大發感慨道:「這種獸阿,連人都有不如它的呢。不少人為了貪財貨而喪命,甚至連累一家子倒霉,為什麼他們的智慧竟連麝都不如呢?」 [提示] 作者以麝的智慧作為反襯,諷刺那些心貪財貨至死不悟的人是連野獸都不如的蠢夫。 鸛之智 子游作武城的長官。有一天,外城門的小土堆上的鸛把它們的窠遷移到墓門的石碑上來。看管墓門的老人把這個情況報告子游道「鸛是能預知天將下雨的一種鳥呵,如今突然遷移它們的窠,莫非我們這個小城將要發大水了么?」子游答道「是的。」於是他命令該城的居民全都準備好船隻以備應急。過了幾天果然洪水暴漲,那外城門的小土堆已被淹沒而大雨仍然下個不住。大水將要淹到墓門的石碑了,鸛的新窠搖搖欲墜,鸛飛來飛去地長聲哀叫,不知道哪兒有他們的住處。予游感嘆道:「可悲呵,這鳥也算是有智慧的了,但可惜它們的眼光太淺了!」 [提示] 這則故事諷刺了那些雖有小聰明但目光短淺的人;提醒我們遇有險兆要提前做好充分的避險準備。 三人墮溷 西郭子僑與公孫詭隨、涉虛三人一道暗中出遊,常常在黑夜裡翻過他們鄰居的牆頭。鄰居非常厭惡他們。便在他們往來的必經道路上挖了一個糞坑。一天夜裡,三人又邀約前往,西郭子僑首先掉進了糞坑裡面,但他卻默不作聲,反而打手勢叫公孫詭隨跟上來。公孫詭隨跟著也掉進了糞坑,正想大聲呼叫,西郭子僑卻用手蒙住了他的聲嘴,並且說:「不要出聲!」一會兒,涉虛走來,也一樣掉進了糞坑;這時候,西郭子僑才說明:「我是想讓大家不致互相笑話呵!」君子對此評論道:西郭子僑真不是人啊,他自己不小心,蒙受了污辱,卻包藏禍心去陷害他的朋友,品質多麼惡劣啊。 [提示] 自已犯錯誤上了當,不甘心,還引朋友一起受污辱,作者對這種人的卑鄙醜惡的內心,停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說明交友重在人品,人品惡劣的小人是不能和他做朋友的。 道士救虎 蒼良山腳,溪水合流匯入大江。那裡有一個道土,在山上建造了一座廟宇,很恭敬,小心地供奉神佛。一天晚上,山洪暴發,奔騰而下,不少房屋被衝倒,順水漂流,塞滿了山溪。人們有的騎著木頭,有的坐上屋頂,求救的呼號,聲聲相連。道士於心不忍,備了一隻大船,身披蓑衣,頭戴笠帽,站在岸邊,親身督促精通水性的人進行搶救。只待有人漂來,使扔去木板、繩索,援救他們,這樣救上了不少人。次日天明,有一隻野獸身子沉沒在滾滾波濤之中,但卻浮出腦袋左右張望,好象求救的樣子。道士見了說道:「這也是一條生命啊,一定要趕快把它救起來。」路上的人遵照他的吩咐,用木頭去把它救了上來,一看,卻原來是一隻老虎。開始,它象睜眼瞎似的,只顧坐著舐它身上的毛,等到上了岸,卻圓睜虎眼瞪著道士,突然躍起身來用爪去抓他,把他按倒在地。人們慌忙奔上前去搶救,道士才得以免於一死,但已經身受重傷了。 [提示] 不分清事物本質,不了解事物差別,喪失警惕,敵我不分,就必然身受其害。這就是《道士救虎》這則故事所給我們的教訓。 以蛇相贈 住在南海島上的人喜歡吃蛇,他們北游到中原的時候,往往隨身帶一些晾乾了的蛇作為食糧。一次,他們到了齊國,齊國人熱情款待他們,食、宿照顧都很不錯。他們非常高興,於是選了一條長花毒蛇送給主人作為酬謝,嚇得主人吐出舌頭來,趕忙逃走。南海人並不理解,還以為是主人嫌禮太菲薄,特別囑咐下人去選一條毒蛇之王來送給主人。 [提示] 這則故事諷刺了那些習慣於以自己作為標準去衡量別人的人,在認識上的局限和片面性。 莊子哀餓人 莊子到齊國。看見很多饑民,於心不忍,對他們表示了同情。饑民們便跟在他的身後,紛紛乞求莊子給他們吃食。莊子說:「我都已經有七天沒吃東西了。」饑民們嘆息道:「我們看見從這兒經過的人可多了,從沒有一個可憐我們的,可憐我們的人只有您先生一個。假使先生不是象這樣七天沒吃東西,那麼您還能可憐我們么?」 [提示] 俗話說「飽漢不知餓漢飢」,這則寓言就是說明了這一道理。它告訴我們。只有經歷過親身的體驗,才能獲得真切的感受。 賈人渡河 濟水的南面,有一個商人,在一次渡濟水時,船被打沉了,他棲身於浮草之上大喊救命。有一個漁民用船去救他,還沒划到他身邊。他急忙喊叫起來「我是濟水一帶有名的富翁,你若能救我—命,我送給你一百兩金子作為酬謝。」當漁民用船把他送到岸上後,商人卻只給他十兩金子。漁民說:「你剛才許諾給—百兩金子。現在卻只給十兩,恐怕不行吧?商人勃然大怒,臉色徒變,大聲呵斥道:「你不過是一個靠打魚為生的人罷了,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此刻你突然間就到手了十兩金子,難道還不知足么? 」漁民大為失望,無精打采地走開了。後來,這個商人從呂梁洪乘船而下,船觸上礁石,船又翻沉了。說來也巧,那個漁民正好也在那裡。有人問他這「你何不去救他呢?」漁民答道:「這是一個答應了給酬金但卻不兌現的人呵!」說罷站在一邊袖手旁觀,這個商人就這樣被淹死了。 [提示] 言而無信,必將失信於民;失信於民,則失人心;失人心,則必失天下。作者用這則故事如此規勸和告誡當時的統治者,其用心可謂良苦。 晉靈公愛狗 晉靈公愛狗,在曲沃專門建造了狗圈,還給狗穿上錦繡的衣服。受晉靈公寵愛的屠岸賈投其所好,常在他面前誇獎狗來討好他,這樣一來,晉靈公更加看重狗了。一天夜裡,狐狸竄進絳宮裡來了,使襄夫人驚恐惱怒。晉靈公放出狗去與狐狸搏鬥,沒能取勝。屠岸賈便叫管理山澤的官員把捕獲的另外的狐狸拿來獻給晉靈公說:「狗真把狐給抓住了。」晉靈公心中大喜,決定按大夫一級的供奉來餵養狗,並向國民發布命令道:「有誰敢侵犯我的狗一律處以砍腳的重刑!」在這種情況下,晉國人民都怕狗了。狗公然跑進市場抓拿羊、豬肉吃,吃飽了就拖回去歸屠岸賈所有。屠岸賈因而大有收穫。大夫中有想談事的。如不依順屠岸賈,狗就成群上前咬他。趙宣子有一次要去規勸晉靈公,狗迎面攔住大門,趙宣子不能進宮。又一天,狗竄進御花園,偷吃了晉靈公的羊,屠岸賈欺騙晉靈公說「那是趙盾的狗吃的。」晉靈公聽了大怒,派人去殺趙盾。趙盾幸得國人數助,逃奔去秦國。趙穿乘此機會把惱怒的民眾組織起來去攻打屠岸賈,殺死了他,並在桃園把晉靈公也殺死了。晉靈公的狗四散奔逃到了民間,這些惡狗被人們一一抓起來而後燒煮來吃了。君子說:「屠岸賈真是一個很壞的小人啊,他別有用心地吹噓狗的本事來蠱惑國君,終於自己丟了命還連累了國君,這說明,憑仗國君的寵愛而胡作非為,畢竟是靠不住的呵。人們常說:『蠹蟲吃樹,樹被啃光了,蠹蟲也就完蛋了』,這就正象晉靈公的狗呵。」 [提示] 晉靈公信用小人,寵愛惡狗,終於遭到亡身的下場。作者用這個故事以古諷今,抨擊當時的最高統治者所用非人,必然招致滅亡的命運。不難看出,他的攻擊矛頭並非指向最高統治者,而主要是針對屠岸賈似的近臣以及惡狗—般的下僚們的。 瓠里子擇舟 瓠里子從吳國回南粵,吳相國派人送他,並說:「由你自己挑選一隻官船(公家的船)擺渡吧。」這時,送行的人還沒來到,停泊在岸邊的船有上千之數。瓠里子想要挑選一隻官船卻苦於不能識別,只好等送他的人到了才問道「這麼多的船,我怎麼挑選呢?」那人回答道:「這太容易了,只要看那篷爛櫓斷而帆破的,就一定是官船呵。」他照此辦理,果然找著了官船。瓠里子不禁仰天嘆息道:「當今的執政者大概也是把人民當作『官民』來對待的吧?那麼真心愛他們的人很少,這就難怪他們要受苦受難了!」 [提示] 由破爛者必為「官船」,說到「官民」的必受苦難,揭示了社會的腐敗和人民生活的痛苦。 楚宣王好安陵君 楚宣王寵愛安陵君,安陵君執政當權。景睢請江乙去向安陵君建議道:「楚國有很多貧窮的人請把雲夢的農田租借給他們耕種為生。不要讓他們流離失所。」安陵群報告楚王后,答應了他的請求。後來,安陵君遇見了景睢,便問他收入有多少數目,景睢回答說「沒有什麼收入。」安陵君驚訝地說道:「我還以為你是為楚王謀利才那樣建議的呢,誰知你卻只是為了給窮人們帶來好處!」景睢聽了心中一驚,臉色大變,趕緊辭別回去,對人們說道:「我們的國家危險了!執政者一心只想謀利卻忘記了人民的利益,這是危險的道路呵!」 [提示] 只顧自身謀利,不顧人民的死活,這是一切反動統治者的本質。作者在這一故事裡對此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 如此走狗 衛靈公惱怒彌子瑕,打著把他趕出宮去。彌子暇心中害怕,三天不敢入官朝見。衛靈公對祝舵說:「彌子瑕會怨恨我嗎?」祝舵回答道「沒有的事。」衛靈公問「為什麼這樣說呢?」祝舵答道:「你沒見過狗么?狗是依靠人給它食物的,若遇主人發怒鞭打它,它就嗥叫著跑開了。等到想要吃東西的時候,它又一副怕葸葸的樣子再回到主人身邊來,忘記了他的鞭打。如今的彌子瑕,也就是君王的一條狗呵,他是靠君王給他食物的呵,倘一天得不到君王的寵愛,那一天的食物也就落空了,他怎麼敢怨恨君王呢?」衛靈公非常高興地說:「你講得對呵!」 [提示] 這個故事把最高封建統治者的幸臣們的走狗般的醜惡本性,痛快淋漓地揭露無遺。 蜈蚣與蝮蛇 蜈蚣與蝮蛇在田台旁的空地上相遇,蝮蛇吊起腦袋慌忙逃走。蜈蚣緊追上前,繞著它旋轉,蝮蛇昏昏迷迷,不知往哪兒逃,只得張開嘴哀叫著等待即且來捕食。蜈蚣抓住蝮蛇的腦袋,一下子就彎曲著身軀象箭那樣射出去,鑽進了蝮蛇的喉嚨,吃掉了它的心肝,又咬它的肚子,然後從它的屁股鑽出來,蝮蛇直到死了還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又一天,蜈蚣在爐灶邊遇見了蛞蝓(鼻涕蟲),也想去捕捉它。蟬勸阻它道:「你別看這東西小,它的毒性可大得很吶,切不可去觸摸它呵,」蜈蚣聽了大怒道:「你真是欺騙我太過分了,誰不知道天下最毒的東西莫過於蛇呢,而蛇中最毒的又莫過於蝮蛇了。蝮蛇咬樹木,樹木死去,咬人和獸類,人和獸類也就活不出來,蝮蛇象火一樣厲害,儘管如此,我卻鑽進它的喉嚨,吃掉它的心肺,咬爛它的肝腸,醉飲它的血漿,飽吃它的腹油,三天才醒過來,其樂融融!這小小的不過一寸長的蛞蝓,哪在我的眼裡呢!」蜈蚣說著就踮起它的足來向蛞蝓進攻,蛞蝓舒展自如,從容不迫,曲直其角,吐著口沫靜待蜈蚣上前。蜈蚣一下子被蛞蝓的口沫粘住,顛倒在地,想要抽身逃走,但它的足和鬚毛全都被拔掉了,支離破碎、渾身解體地躺在那裡,落得個被螞蟻吃掉的下場。 [提示] 被一次勝利沖昏頭腦使目空一切,自認為天下無敵,這樣的結局只能是遭到慘敗。蜈蚣輕敵身亡的教訓便是如此。 狙公與猴 楚國有一個以養獼猴為生的人。楚國人叫他「狙公」。每當天明,他就在院子里分派眾獼猴,命令老猴子率領它們到山裡去採摘果子,並要它們上交十分之一來作為自己的供奉。倘有的猴子不交,狙公就用鞭子抽打,眾獼猴無不既怕又恨,誰也不敢違抗。有一天,一個小猴子對眾獼猴說:「山裡的果實,難道都是狙公栽種的嗎?」眾獼猴答道,「不,都是天生的呵!」小猴子又問:「這些果子除了狙公就誰都不能摘取嗎?」眾獼猴齊聲答道:『不,誰都可以摘取。」小猴子接著說道:「那麼我們幹嘛要依賴他而受他的奴役呢?」話未講完,眾獼猴都已醒悟了過來。那天夜裡,眾獼猴共同行動,大家偵察到狙公去睡覺了,於是打破柵欄,砸爛柜子,把他的積蓄搶得一乾二淨,然後手牽著手逃進密林深處。從此一去不回。這樣一來,狙公終於被餓死了。郁離子說:「現在那些只靠權術來統治入民,而不講道義和法度的人不就與狙公一樣的么?人民只是一時糊塗沒有覺悟罷了,倘若有朝一日受人啟發,那麼統治者的權術也就不頂事了。」 [提示] 這則寓言形象地揭露了當時統治階級對廣大勞苦人民的殘酷壓迫和剝削,深刻地揭示了有壓迫必有反抗這—真理。雖然作者意在告誡當時的封建統治者,要以此為鑒,但卻在客觀上反映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這—事實。 虎食蒙人 有一個蒙地的人身披獅子皮到曠野里去,老虎看見了他,嚇得趕緊遠逃。這人以為老虎真是怕他,心中十分得意。第二天,他穿著狐皮再到曠野里去,又與老虎相遇,老虎站在那兒斜視著他,見他竟不逃走,勃然大怒,向他發威狂吼。這個人終於老虎給吃掉了。 [提示] 以假當真、缺乏自知之明的人,與這則寓言中的「蒙人」一般無二,其結果也必然不妙。 商陵君悅龍 有一個人把穿山甲獻給商陵君,說它是龍,商陵君心中大喜。問它吃什麼東西,那人回答說:「它吃螞蟻。」商陵君收下這條「龍」,命令手下的人好好馴養。有人對他說:「這是穿山甲,不是龍呵?」商陵君聽了大怒,鞭打了這個說真話的人,於是他的手下人等都害伯了,再沒人敢說那不是龍了,都跟著他把穿山甲象神一樣供奉起來。商陵君去觀賞這條「龍」,只見它卷屈著身子象彈丸似的,忽然間又伸直了身軀,他的下人們都假裝吃驚,眾口稱讚這「龍」的神奇。商陵君聽了心中更加高興,便把穿山甲移入宮中馴養。夜裡,穿山甲在磚縫間鑽洞跑掉了,下人們趕忙跑去報告商陵君道「這『龍』果真大有作為,今晚打穿石頭飛去了!」商陵君前去視察了一番穿山甲逃走的痕迹,悲傷、惋惜不止。他特別吩咐養了螞蟻,細心偵候,希望它再飛回。不久,天下大雨,電閃雷鳴,真龍出來了,商陵君以為是他所馴養的那條「龍」回來了,虔誠地陳設著螞蟻來招請它。真龍大怒,雷擊其宮,商陵君也被擊死了。君子說:「商陵君真是愚蠢得很呵,本來不是龍的東西他卻認為是龍,等到他看見真龍來了,還用馴養穿山甲的食物去招待它,終於被雷擊死,這是自取滅亡呵!」 [提示] 商陵君認假作真,以假亂真,終於自取滅亡,這個教訓是深刻的。作者以此說明,真假不分、黑白不辨的現象是社會的一大弊病,執政者倘若執迷不悟,必將自食其果。 夏谷之人 夏谷的人怕太陽,長年累月住在洞穴里。在那陽光照射不到的陰暗地方有蛇出沒,蛇能興起霧氣,別真假所以他們恭敬、小心地供奉蛇,進出全仗蛇的霧氣作憑靠,這樣一來,他們那個地方無論白天、夜晚總是霧氣沉沉的。有一天,巫師欺騙他們說:「我們的神已經把太陽吃掉了,太陽沒有了。」他們竟然信以為真,以為天上果真沒有太陽了。於是他們把所住的洞穴全部廢棄,然後搬到地勢高而乾燥的地方居住。羲和氏的兒子到崦嵫山去,正好經過那裡,使對他們說:「太陽沒有滅亡呵,如今遮蔽著你們的是霧啊,霧氣可以使日光昏暗不明,但它怎能滅亡太陽呢? 太陽是與老天同樣長久存在的呵,怎麼會滅亡呢?我聽說陰不能勝陽,妖不能勝正,蛇是陰妖呵,是鬼神究辦、雷霆轟擊的對象,如今它乘天的功能一時不顯而猖狂作奸,又利用巫師的謠言使人們不能不憑靠它的妖氣,妖氣能夠長久存在么?洞穴是你們慣常居住的所在,如今由於聽信謠言以致廢棄了它們,等到蛇死後,霧氣必定消散,太陽的赫赫光焰你們經受得了么!」夏谷的人聽了這一番話,便去同巫師商議對策。巫師害怕他的謊言露底,竭力加以限止。還沒過上一個月,雷霆擊殺了蛇,蛇死之後,霧氣也稍散了。太陽出來了,陽光燦爛,夏谷的人實在受不了,只好相互吐口沫沾濕,苟延殘喘,不久就都被曬得乾枯而死了。 [提示]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聽信別有用心的話言,而據以作出錯誤的估計,又盲目地採取錯誤的行動,就必然會受到應得的懲罰。 粵人得菌 有一個廣東人在山裡採摘到一株菌,這菌比箱子還大,葉有九層,顏色象黃金,光彩奪目。他帶回家去對老婆、兒子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靈芝呵,吃了它就能成仙。我聽說成仙必定有緣分,老天爺是不會隨便賜與的,人們求都求不到,我今天卻得到了,我就要成仙了呵!」他於是洗了澡,並齋戒三日,然後把菌煮來吃了。誰知剛進咽喉人就死了。他的兒子看著他的屍體說;」我聽說成仙的人一定要脫去他的軀殼,人就是被軀殼連累了,所以成不了仙。如今我的父親已經脫去他的軀殼成仙了,他並不是死了呵!」於是他吃些剩餘的菌子,也死了。隨後全家人都跟他一樣吃了菌子後死去了。 [提示] 「粵人」及其一家因菌而死的悲劇,是由於他們的愚昧、迷信和盲目從事而造成的。這則故事告誡人們,不要被那些「金玉其外」的表面現象所迷惑,以免受騙上當。 梁王嗜果 梁王特別愛吃水果,他派使者去向吳國尋求,吳國人送給他橘子,梁王吃後,覺得味道很美。後來又去那兒索取,吳國人送給他柑子,梁王吃後,覺得味道更美,心想那兒一定還有更好的水果沒送給他,便教使者去吳國訪問並作秘密調查。有一個居住在吳國郊野的農人,在醫院裡種植了枸櫞樹,它的果實象瓜那麼大。使者見了驚訝地讚美道:「多美呵,又光彩,又鮮明,柑子趕不上它。」使者要求送給他枸櫞,可是那人不肯給他。使者回國向梁王作了報告,梁王說:「我本來就知道吳國人是吝嗇(1in se念色)的呵!」於是他再派使者帶了貨幣去求購枸櫞。使者買到手後,在朝拜時送上去,獻給梁王嘗嘗枸櫞的滋味。誰知梁王還沒吃完一瓣就舌頭收縮而不能吞咽,牙齒變軟而不能咀嚼,擤(xing醒)著鼻涕,皺著眉頭責備使者。使者再去責問吳人,吳人回答道:「在我們的國家,水果中最好的就是橘和柑了,既然都已送去滿足君王的需求,再沒有能超過橘和柑的了。可是君王卻沒完沒了地求取,使者又不去請教一下,只是看到枸櫞的外表華美,就買回去奉獻,該當他之所得與其所求大不相稱呵!樹生長在土裡,有土就有樹,有了果樹既能結出果實。水果不只是吳國才有出產,但梁王卻不去各地尋求,而單單向我們吳國來求取。我擔心他將每天都得到枸櫞而始終得不到適合他口味的水果了呵!」 [提示] 梁王貪求無厭,而又目光短淺,終於自討苦吃。這個故事啟示我們,思想狹隘、認識片面的人難免自食苦果。 子余造船 越王派他的大夫子余監造船隻,完工後有一個商人主動請求作船長,子余不願用他。這個商人便離越去吳,靠了王孫率的關係謁見吳王,並且聲言越大夫的不能用人。一天,王孫率同他一道在江邊巡視。忽然間颶風大作,江中的船隻一片混亂。這個商人指點著告訴王孫率:「其一只船將要翻覆,某一隻船不會翻。」結果恰如所指。王孫率對此大為驚奇,特地把他推薦給吳王,吳王便任命他作船長。越國人聽說後,紛紛責怪子余錯失了人才。子余解釋道:「我並非不了解他,我曾經和他相處過,這是一個喜歡自我吹噓而自以為越國第一的人。我聽說凡是喜歡自我吹噓的人,常自封正確而博取人們的奉承;自以為天下第一的人必定精於詳察他人而缺乏自知之明。如今吳國重用他,將來壞吳國大事的人,也一定是他呵!」可是越國人並不相信這一番話。不久,吳國征伐楚國,吳王任命這個商人負責駕駛大戰船,船過五湖,駛出三江,在接近扶胥口的地方就一下沉沒了。越國人這才信服子余的知人之明,並且說:「倘使這個人不經這一番試驗而早死,那麼子余大夫將受到錯失人才的攻擊,即使有咎繇那樣賢明的法官,也不能洗雪他的冤屈呵!」 [提示] 這則故事讚美了子余的知人之明,並且強調了必須讓實踐來作檢驗的重要性。 不韋避兵 越國入侵,不韋躲避兵亂,逃到剡地,窮得無力修建住房,在天姥山下走來走去,終於找到了一棵大他作為蔭庇棲身的所在,安穩地休息了一夜。第二無不韋打算砍去大樹的根來作柴火,他的妻子阻止他道「我們沒有住房,暫時寄住這兒,就靠它安身啊! 我們住在這裡後,夏天炎熱的太陽紅如火燒,我們不會被烈日灼,秋天寒露飄零,我們不會受涼;暴雨風猛吹,我們不因寒冷而發抖;打雷下雨,天昏地暗,我們不會受到震驚。你想想,這一切我們是靠的誰呵? 不就是靠的這棵大樹么! 我們應當象對初生的嬰兒一樣保護它,象對慈愛的母親一樣敬仰它,象對自己的身體一樣保護它,就這樣還擔心它不茂盛、不繁殖呢,何況竟敢擊毀傷它么? 我聽說,泉水消減了,水下的游魚就要驚慌; 秋霜降臨了,巢里的鳥兒就要傷悲。它們擔憂的是水川枯竭、草木零落呵。魚和鳥尚且如此,何況人呢?」郁離子聽說這件事後感嘆道:「可悲呵,這個男人! 他的見識還不如一個婦人! 豈只不如一個婦人呢,就連鳥、魚都不如呵!」 [提示] 作者借這個故事斥責了那些忘思負義之徒是連禽獸都不如的人。不韋之妻的智慧與不韋的愚蠢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郁離子對他倆的一褒一貶,實際上反映了作者的愛憎感情。 「火」與「虎「不分 東甌的人把「火」念作「虎」,他們稱呼「火」與「虎「沒有區別。那個國家沒有陶工和鑄工,都是用茅草蓋房,因而常鬧火災,一國的人都為此苦惱萬分。住在海邊的一個商人到晉國去做生意,聽說晉國有一個名叫馮婦的人,長於與老虎搏鬥。只要有馮婦在,那個地方就沒有老虎為害。商人回來報告了東甌國君。東甌國君聽了大喜,準備了四十匹馬、二雙白玉、十段華美的錦繡用作禮物,並任命這個商人作使者,去晉國聘請馮婦。馮婦應邀來到東甌,東甌國君特地空出車駕的左位親自到國門之外迎接馮婦,又陪同他一道乘車進入國門,請他寓居國中,作為貴賓款待。第二天市鎮上碰巧又發生了火災,人們趕緊跑來報告馮婦,馮婦捋袖伸胳臂,跟隨著人們前去找老虎搏鬥,可哪兒有什麼老虎的影子呢!這時大火熊熊,已經燒到了宮肆附近,人們不由分說,簇擁著馮婦直奔大火燃燒之處,馮婦終於被燒死了。於是商人因其虛妄不實而被問罪,這個馮婦卻直到死也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提示] 由於字音的混淆不清。而鬧出了悲劇。這個教訓是深刻的。它啟示我們,倘若迷惑於似是而非的現象,不能分辨事物的本質,就必然會犯錯誤。 所學無用 婉萌學得一手出色的馴象術,北上到了義渠國,想用馴象之術求得義渠君的賞識。義渠君不予答理,婉萌回到客舍後對義渠君大肆毀謗。客舍中了解情況的人勸他道「不能怪我們的國君不聽您的話,只因為我們這裡沒有象呵。」婉萌聽了這番話,羞愧得面紅耳赤地回去了。 [提示] 這則故事諷刺了那些不作調查研究,盲目行動,碰壁後不作自我反省反而錯怪他人的人。 家有惡狗 楚王向陳軫問道:「我待士也算是盡心盡意的了,可是天下有德有才的人不來為我效勞,這是為什麼呢?」陳軫答道:「我年輕時曾遊歷燕國,寄宿於燕市的賓館裡。燕市上左右都排列著店鋪。但只有東家當推首位。這東家無論蚊帳卧具、起居飲食、用具器皿,都是最好的,但每天上他門的客人卻不過一、二人。有的甚至整天無一人光顧。原因何在呢?原來他家中養有惡狗,一聽見人聲就跳出來咬人,倘沒有他的下人先作關照,誰也不敢踏進他的院子去。如今大王的門下不也有咬人的惡狗么? 這就是有德有才之士所以難來的緣故呵!」 [提示] 作者在這則故事中,借陳軫之口,把當時朝廷的大臣們比喻為咬人的惡狗,表現出對他們恨之入骨的感情,這種諷刺是非常尖刻的。 換梁 有一戶世家大族,他家的屋樑被蟲蛀壞了,將要崩塌,他打算把屋樑換過,於是召請來匠人爾。匠人爾說:「這屋樑確實已敗壞了,不能不換,但一定得預先準備好合適的材料否則決不能換。」這個人覺得實在不能忍受,就去把另外的匠人召請來,用一些小木條捆在一起充作屋樑,去把舊梁換過了。就在那年的冬十一月,天降大雪。屋樑承受不住,一下折斷,這所房屋也就坍塌了。 [提示] 「屋樑」比喻身當大任者,作者用這個故事告誡當時的統治者,倘若用非其人,必將招致政權崩潰的惡果。 趙人患鼠 有一個趙國人憂慮老鼠為害,就到中山國去求貓。中山國的人給了他一隻貓,這貓很會捉老鼠和雞。過了一個多月。老鼠被捉光了,可是他的雞也被貓咬死完了。他的兒子對此深感憂慮,便對父親說:「何不把貓趕走呢?」他的父親卻說:「這個道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呵。我的憂慮在於鼠,而不在於沒有雞。有了老鼠就偷吃我的食物,毀壞我的衣服,打穿我的牆壁,損壞我的器具,我將因此受飢受寒,這不比沒有雞更有害嗎?沒有雞,不吃雞就罷了,離開饑寒還遠,怎可趕走那貓呢?」 [提示] 考慮問題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因小失大,抓了芝麻而丟了西瓜。這則故事對我們的啟示即在於此。 公子成諫魏武侯 賓客中有人在魏武侯面前揭吳起的短處說:「吳起貪財,不能重用。」魏武侯因此疏遠吳起。公子成進見魏武侯,問道「為什麼疏遠吳起呢?」魏武侯答道「有人揭發吳起貪財,我因此不喜歡他。」公子成直言規勸道「君王錯了,吳起的才幹,天下的士沒有能夠超過他的,正由於他貪財,所以前來為君王效勞,不然,君王豈能讓他作您的臣子呢?況且君王自認為與殷湯、周武王比起來誰賢呢? 務光、伯夷是天下的不貪財的人,可是成湯不能以務光為臣,周武王也不能以伯夷為臣,假使現在有象這二人一樣不貪財的人他願意作君王的臣子么?如今君王的國家,東面與齊國對抗,南面與楚國對抗,北面與韓國、趙國對抗,西面還有虎狼一般的秦國,君王獨以四面受敵的國土處於它們的包圍之中,那五國屯駐大軍坐鎮觀望,卻不敢入侵魏國半步,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魏國有吳起作為統兵將領呵。周《詩》中說得好:『雄赳赳的勇士,是公侯的捍衛者』,吳起就是這樣的勇士呵。君王若把國家利益放在心上,只要是吳起所希望、愛好的,就給予他,讓他滿足慾望而無別的需求,這樣不費大力氣就能消滅五國的軍隊,所失去的很小,所得到的卻很大。可是君王卻想讓他吃粗茶淡飯,穿短小的粗麻衣,不乘車而步行供你使喚。這樣作,吳起必定會離開魏國。等他一走,天下象他一樣有才幹的人都往回走而不願進大梁。這樣一來,君王的國家將沒有可用的人才了,我私下裡為君王暗自擔憂呵。」魏武侯聽了這一番規勸後恍然大悟地說:「您講得好呵!」於是他又重新重用吳起了。 [提示] 象吳起那樣名震天下的能人執政者對待他們態度如何,的確事關重大。作者在這則故事中借題發揮的議論,無疑是他主張重視人才、優待才能高卓之士的思想的反映。 蟬落河中 從前,中牟的外城牆坍塌了,有一隻蟬掉進河裡,水泡裹著它在河中打旋,它的翅膀不斷扇動,發出拍拍的聲響。有一隻螻蛄看見後非常可伶它,便游過去把它背在背上,送它上了陸地。蟬得救後感激地對螻蛄說:「我對你的恩德一百年也忘不了呵!」螻蛄振動超膀大笑著說:「你連冬天和春天尚且不知,卻能夠一百年不忘記我么?」 [提示] 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缺乏自知之明而口出狂言的人。 九頭鳥 土山上有一種鳥,一個身體卻長了九隻腦袋。只要有一隻腦袋得到了食物。另外八隻腦袋就都去爭奪,全都張嘴搶食而互相爭鬥,直爭得鮮血飛灑,羽毛飄落食物還沒能吞進咽喉,然而九隻腦袋卻都受傷了。海鳧看見後笑它道:「你為什麼不想一想,九張嘴巴的食物都是同歸於一個肚子呢? 你為什麼要那樣胡搶蠻爭呢?」 [提示] 這則寓言對不顧整體利益而自相爭鬥者,作了尖銳的諷刺。 晉平公作琴 晉平公創作了一張琴,大弦與小弦毫無區別。他叫有名的音樂家師曠來試彈,卻終日彈不出象樣的樂音。晉平公大為驚怪。 師曠對他說;「琴是有規矩的,大弦好比君主,小弦好比臣子,大弦與小弦各有不同的功能,合起來才能成為樂音。二者各安其位,才得陰陽諧和。如今大王把它們等同起來,這就打亂了它們的體例。象這樣,豈是樂師所能調好的呢?」 [提示] 作者用這個故事,是想說明,上下尊卑,不可亂位,意在維護封建的倫理次序。這是我們應該指出並予以批判的。但這個故事也可啟示我們,事物均有其自身的規律,倘不按客觀規律辦事,是一定會碰壁的。 常羊學射 常羊向屠龍子朱學射箭,屠龍子朱說,「你想聽聽關於射箭的道理么? 楚王曾在雲夢打獵,叫管理山澤的官員趕出禽獸來讓他射。禽獸紛紛奔出,鹿出現在楚王的左邊,麋交錯賓士於楚王的右邊。楚王拉開弓正想發射,忽見一隻天鵝掠過他的旃旗飛去,翅膀好象倒掛的白雲。楚王停箭於弓上。不知道他該射什麼才好。養由基上前對楚王說:『我射箭啦,若放一片樹葉於百步之外,射十箭就要中十箭,但若放上十片樹葉,那麼能否射中就不是我所能夠肯定的了。」 [提示] 射箭必須專心致志,否則無所得;這個道理對我們是很有啟發的。不但學射如此,學習文化、科學、技術等知識,都必須專心致志,才能有所得。這個故事的意義就在於此。 越工長於造船 有一個越國的工匠長於造船,越王任用他,確實很好,便命令掌管官倉的人供給他上等待遇,越國所有從事造船的工匠都尊祟他。過了一年多,這位工匠又對越王說:「我不僅能造船,而且還能賀船。」越王聽信了他的話,果然命他負責駕船。不料在雋李之役中,他駕船於五湖遇風,船翻而淹死了。越國人部對他表示同情。郁離子說:「這就是那種畫蛇添足的人呵!」 [提示] 作者意在說明,惟有知足,而不節外生枝,才可「功完而不毀」。但這個故事卻也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倘若避其所長而用其所短,其結果必然不美妙。 虞孚賣漆 虞孚向計然先生求教謀生的方法,學得了種漆樹的技術。三年之後,漆樹長成,虞孚割開皮層,收得漆汁數百斛,將要裝載到吳國去銷售。他的舅兄對他說:「我常在吳國做生意,知道吳國人喜歡裝飾,漆工很多,所以漆在吳國可說是俏貨。我曾見過賣漆的人把漆葉熬成膏,用來與漆攙和,這樣可取得加倍的利潤,人們卻不知不覺。」虞孚聽了後心中大喜,照他所說,拿漆葉來煮成膏,也裝了幾百壇,與真漆一同裝運到吳國去。那時候,吳國與越國關係惡化。互不通商,吳國人正愁難於買到漆。吳國的一個買賣介紹人聽說虞孚運來了漆,欣喜萬分,親自到郊外去迎接,並引導著他進入吳國。特意慰勞一番之後,安排他住宿在客棧里。他還看了一下虞孚的漆,覺得質量確實很好,於是約定很快就來用金幣換漆。虞孚喜出望外,當晚便用漆葉膏與真漆攙和起來,只等對方來提貨。到了約定的回期,那個人來了,他一看那漆壇上的封條標誌是新的,就不免起了疑心,因而提出改變約期,要往後推遲—天。等到約定的日期來臨,虞孚的漆全都壞了。虞孚兩手空空回不了家,只得靠乞討為生,終於死在吳國。 [提示] 一心謀利而弄虛作假,結果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則故事深刻地諷刺了這一類的愚人。 若石防虎 若石隱居於冥山的北面,有一隻老虎總是長久地呆在附近窺視著他家的藩籬。若石率領他的家人們日夜留戎,早晨把鐘敲響,傍晚燃起火炬。夜裡就搖響鐸鈴守望。他還特別栽種了有刺的樹木,築了垣牆,挖了土坑以作防備。這樣,一年過去了,老虎什麼也沒有得到。有一天,若石發現老虎死了,驚喜萬分,自認為老虎已死就再也沒有傷害自己的東西了。於是鬆了弩機,撤了防備,垣牆壞了也不修, 籬笆破了也不補。不久,有一隻熊追趕一隻糜,直追到他家的屋角落裡,聽見了他家的牛、羊、豬的叫聲,就跳進去吃這些家畜。若石不知道這是熊,大聲吆喝它,它卻不逃走;若石便扔土塊去打它。這時,熊象人一樣站立起來,用爪子抓若石,若石倒地而死。君子指責若石只知其一,卻不知其二,該當他落得如此下場。 [提示] 若石只知道老虎吃人,卻不知道其它猛獸也吃人,這種認識的片面性給他帶來了悲劇,其教訓應該說是非常深刻的。 至死不悟 郁離子在山裡住家,一天夜晚,有一隻山貓把他家的雞給咬走了,人們追了一氣,沒有追上。第二天僕從找到了山貓出入的所在,使用雞作誘餌,等山貓又來咬雞的時候就一下把它捉住了。說來也怪,這山貓雖然身子已被捆縛起來,但嘴和足還緊緊咬、夾著雞,邊搶邊奪,一直到死都不肯放鬆。郁離子感嘆道:「那些為貪財圖利而死的人,也就象這隻山貓一樣呵!」 [提示] 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不顧一切而謀私利,心貪財貨至死不悟的人。 人詬狗嗥 有一個齊國人,老愛吃東西時罵人,他每當進食的時候,總是罵他的僕人,甚至打壞器皿,扔勺摔筷,沒有一天不是如此。他所住的賓館的管理人非常厭惡他,但忍耐著不言語,到他將要離開的時候,特意送給他一隻狗,並說:「這狗能追趕禽獸,雖不算厚禮,也是我的一分心意,就用來送給你吧。」這個齊國人帶著狗上路,走過二十里路後停下來休息進食,並把狗喚來一道吃東西。狗先嗥叫了一陣,然後才開始吃,一邊吃又一邊嗥叫。這人也同時罵開了僕人。一時間,主人在上面罵,狗在下面嗥,此後每當進食的時候必定如此。有一天,他的僕人忍不住失笑了,這個齊國人方才覺悟過來。 [提示] 這則故事嘲笑了那些缺乏修養,不知自愛而遭污辱的蠢人。 求雉得蛇 有一個住在句章的農夫,用草來遮蓋他家的籬笆。一天,他聽見草里發出一陣」唏唏」的叫聲,翻開草來居然捉到了一隻野雞。他喜出望外,依然用草把籬笆遮蓋起來,希圖象這樣再捉到野雞。第二天,他去到那裡細叭覺得「唏唏」的叫聲就跟昨天一樣,趕忙翻開草來,卻抓到了一條毒蛇,他被蛇咬傷手而中毒死了。 [提示] 這則故事諷刺了那些頭腦簡單而貪佔小便宜的蠢人。它也啟示我們。一切事物都是隨時間、地點等條件的轉移而發生變化的,如果不了解這種變化,總是照老樣子盲目行動,其結果必然不妙。 犁冥哭寶 犁冥有一次到梁父山去,拾到了一顆瑪瑙,自以為是美玉而想賣高價。有人勸他道「這是瑪瑙呵,是象玉一樣的石頭呵,你若按玉的價格出賣,只不過讓人笑話罷了。況且你最終也不能賣掉它,為什麼不實事求是呢?這樣即使滿足不了你的慾望,但總算可以賣掉它了吧。」犁冥不相信人家的勸告,把瑪瑙小心地藏在懷裡,坐上海船,打算到河北去。不幸碰上大海掀起怪異的波濤,船夫驚恐萬分,向滿船乘客求告說「這一定是船上有誰身上帶有寶物而龍王想要得到它罷了。誰有就請趕快拿出來獻給它吧,不要吝惜,倘若捨不得拿出來,大家就都要被淹死了!」犁冥聽了船夫的話就捶胸痛哭起來,大家問他哭的緣故,他說:「我確實帶有珍貴的寶物,如今要獻出來。不能不傷心呵:」大家請求他拿出來一看,卻原來是並不希奇的瑪瑙。船夫驚訝得一時說不出話來,頓時忘記了心頭的恐懼,然後笑著說道:「龍宮裡邊沒有象你這樣的聰明人,不能認識這種寶物呵!」 [提示] 犁冥自以為是,居然把石頭認作美玉,結果鬧出了大笑話。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也有象他那樣自作聰明而實則淺薄可笑的蠢人么? 吳人養猿 有一個吳國人在籠子里養猿養了十年,產生了同情之心,而在有一天把猿放走了。可是沒想到過了兩晚這隻猿就又回來了。這人心想,大約因為放得不遠吧,於是抬著它走了很遠的路程。然後放它到深山大谷中去。這隻猿由於長年累月關養在籠子里,早巳忘掉了它本來的習性,因而不知到哪裡去找食物,終於哀叫著餓死了。 [提示]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那些長期關在一個小天地里,不勞而食,也不與現實社會接觸的人,一且進入社會,是難免會遭到生存的危機的。 封人割癭 河南開封有一個長肉瘤的人,他的腦袋隱沒在肩胛下面。肉瘤倒象成了他的腦袋。原來的口、眼、鼻、耳都不能起作用了。有一個在郢地掌守封疆的官員非常同情他,想要幫他把肉瘤割掉。有人告誡道,「這肉瘤可割不得呵!」這人不聽,終於把肉瘤結割掉了,然而只過了兩夜,那人就死了。人們紛紛責怪這個割肉瘤的人,他卻拒不承認錯誤,並且說:「我只知道割去他的病害罷了。現在他雖然死了,但肉瘤也沒有了呵!」人們聽了他的話。一個個忍不住用手蒙著嘴巴笑著走開了。 [提示] 只顧割去肉瘤卻不管人的死活,這種人雖有「好心」,也難免辦壞事。這則故事啟示我們,決不能只顧眼前,不顧長遠;只見局部,不見全體,切忌主觀、片面、孤立地看問題。 楚王治巫 楚國的風俗是尊崇鬼的。實際上,鬼並不靈驗。但當地的巫想使鬼顯得很靈,於是與鄉里的惡霸互相勾結,商定獲利後彼此平分,又通過鄉邑的惡霸與都城的惡霸取得了聯繫,因此可以完全打聽到有關官府的消息以及訴訟案件的勝敗,使得他們的預言與事實驗證,象回聲一般準確無誤。倘有人不事先用錢財去求巫,那麼已經很順利的事情也必定變得不順利。這樣一來,楚國人信奉巫遠遠超過了信奉楚王的命令,他們寧肯違抗楚王的禁令而不敢違抗巫說的話。楚王得知後心中大怒,命令司馬帶兵去殺巫燒教堂,楚國人心混亂,大家互相散播謠言。碰巧這時楚國發生了旱災,民眾都以此歸罪於楚王,眾小巫也乘機大肆喧囂,以致楚國到處都在講鬼。楚王與令尹商量把巫全部殺光,他拿這件事去請教熊蟄父。熊蟄父說:「這種行動是激發民怨呵,切不可這麼做。民眾愚昧而沉迷於禍福,當前他們信鬼正在興頭上,我們去迅急地制止他們,他們的願望沒能實現,就說是我們違背了他們的心意,這樣必定會心生怨恨。怨恨往往是從細微處產生而越積越多的呵!十家的鄉邑,一天不可能戶戶無事,何況楚國呢!人們只要有事,就無不假託於鬼,也就無不倚仗鬼來怪罪大王。這樣,大王用什麼來抵禦呢?面具倒不如順著他們的心意,也一樣尊祟鬼。大凡小人們都能預先顧慮到災禍,而處於順境時就都不加防備。用這種欲擒故縱的方式使巫的騙術暴露得更加充分,這就用不著逐戶去宣傳而人們全都明白了。然後再公開判罪處決,誰也不敢再違抗了。」楚王接受了熊蟄父的意見,下令眾巫推舉一名大巫來主持祀鬼之事,並且恢復了他們的祠堂,國家有了事。也去那兒詢問。但同時認真選用縣裡的差役,平息眾多的訴訟。放寬徵發勞沒,杜絕請託求見,罷黜貪官污吏。這樣一來,國部和鄉邑的惡霸都銷聲匿跡了,巫說的話也大多不準了,民眾開始放鬆了對巫的信奉。正好又碰上邊遠的西方有戰事。楚王召集那些國老向巫祈禱,巫未能事先得知這件事,因而說的話句句落了空。楚王以此逼問國老,國老大為驚訝。無言答對。於是將巫處決,用他的屍體示眾,並且將鬼的偶像全部燒掉。從此,再也沒人敢宣揚鬼了。 [提示] 楚王採用欲擒放縱的方法,讓巫充分表演,自我暴露,同時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政治的措施,終於破除了民眾對巫、鬼的迷信。這種作法無疑是行之有效的。不難看出。作者借這個歷史故事表達了自己強調從實際出發,講究鬥爭策略的主張,同時反映了他要求對弊政進行改革的思想。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應該說是具有一定進步意義的。 川人養猴 有—川人精心地馴養了一群猴子。他給猴子們穿上衣服,並且教它們學會跳舞。猴子們經過訓練,可以循規蹈矩地旋轉、彎腰,完全應合音律和節拍,大得川人的歡心。這個川人的一個巴族僕人對比心生忌恨,羞愧自己竟不如猴子,於是想出了如何使猴子們丟醜的方法。在一次宴會賓客時,他袖藏茅栗前往旁觀。酒席開張了,猴子們出場表演,眾賓客凝神觀看,只見左右兩行猴子都踏著節拍跳起舞來,這時,那個巴族僕人不動聲色,暗中把他袖裡的茅栗全拋在地上。猴子們見了茅栗,紛紛剝掉了衣服,爭先恐後地上前搶奪。轉眼之間,打翻了酒壺,推倒了案桌,川人大聲呵斥它們也不能制止,大為沮喪。郁離子說:「如今那些去打仗的不受控制的軍隊,象一群螞蟻似的蠢蠢而動,一見有什麼財物就爭著前去搶奪。這與猴子有什麼不同呢?」 [提示] 作者用這個故事辛辣地諷刺了當時各路軍閥只知搶掠、形同猴子的醜態。 氓山之鷹 氓山的鷹已經變成鳩了,它的羽毛和爪、嘴都與鳩一模一樣。有一天,它在樹林中飛翔,看見各種鳥兒會聚在一起,它們張開翅膀上下翻飛十分得意。它邊走邊看,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身子已經突成了鳩的模樣,於是象雷聲初作似的發出了鷹的叫聲,嚇得眾鳥兒收緊羽毛蜷伏起來。過了很久,有一隻烏鴉隱蔽在茂密的草叢中偷偷地打量它,卻見它的爪、嘴和羽毛都象鳩而不是鷹,於是大膽地飛出來朝它呀呀亂叫。鳩慌慌張張地不知所措。想同烏鴉爭鬥一番吧,可憐爪與嘴都不頂用,只得縱身跳進灌木叢中。烏鴉緊迫不舍,又呼喚它的同夥們都來追趕,弄得這隻鳩狼狽不堪。 [提示] 這則寓言譏嘲了那些地位已變而仍不忘耍昔日威風,結果搞得自己狼狽不堪的人。 各用所長 汪罔國的人長得很高,他們的脛骨長過一丈,專靠捕捉野獸來作食物。當野獸伏地而行,他們就不能俯身去捕捉,因而常常餓肚子。僬僥國的人長得很矮,他們的腳只有三寸長,專靠捕捉蟬來作食物,當蟬飛起來他們就只能眼巴巴地看著,無法去捉。因而也經常餓肚子。他們都去向女媧訴苦,女媧說:「我當初用黃土分別創造出你們來,雖然形體有大有小,但耳、鼻、口、眼、頭、腹、手、足、心、肝、腑、腸、毛孔、骨節,互相併無多少的區別呵。高就該用他高的長處,矮也該用他矮的特點,既不能把高的削短,也不能把短的加長。正如果核中有果仁,儘管微乎其微,但在其中根、干、枝、葉無不具備,又如蛋外有硬殼,看似渾然一體,但在其中羽毛、嘴、爪無不齊備。如今你們是想做核中的果仁呢?還是蛋外的硬殼呢?這就完全取決於你們自己了,而不是我所能夠幫助的呵!」 [提示] 這個故事形象地說明了人各有長、短,必須各自發揮自身的特長才能生存這一道理。它對我們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揚其長而避其短,應該說是有所啟發的。 同歸於盡 一隻老虎追趕一隻麋鹿,麋鹿嚇得飛奔逃命,它望見一座懸崖擋道,倉皇之際便縱身跳了深谷。老虎趕上來撲了個空,也跟著麋鹿跳了下去。結果麋鹿和老虎都被摔得個粉身碎骨。 [提示] 這則寓言中的老虎的形象,是作者對那些貪殘、暴虐而又頭腦簡單的蠢夫的寫照。 性急之人 在晉、鄭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特別性急的人,他倘若射箭不中,就把箭靶砸得粉碎;下圍棋輸了,就把棋子放進嘴裡使勁咬。有人勸他道:「這不是箭靶與棋子的過錯呵,你何不也反身自省一番呢?」他不明白這個道理,終於因急躁病死。 [提示] 有了錯誤或過失,不從主觀上查原因,老是追究客觀的責任。「躁人」的「病根」正在於此。讀了這個故事,想一想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毛病呢? 荊人畏鬼 楚國有一個非常怕鬼的人,他聽見樹葉掉下來以及蛇和老鼠爬行的聲音,都無不認為是鬼。有一個小偷掌握了這個人的心理,於是夜裡翻過他家的牆頭,並且發出鬼一般的怪叫聲,嚇得這個人膽戰心驚,看也不敢看。小偷象這樣幹了四、五次,然後鑽進他家的內室,把他的積蓄偷得一乾二淨。有人騙他說:「你的東西實際上是被鬼拿去了呵!」他內心雖有懷疑,但暗中又認為現實如此。不久,他的住房果真鬧起鬼來。因此,小偷公然把偷去的東西搬出來亮像,他也毫不懷疑,始終認為是鬼拿去後送給他的。根本不相信是這個人偷來的。 [提示] 天下本無鬼,庸人自擾之。這個故事生動而深刻地揭示了誰要是內心有「鬼」,就必然外招禍患這一道理。 取糟漬酒 從前魯國人不會釀酒,只有中山人長於釀製好酒。魯國人向他們討取釀酒的秘方,中山人不肯給。有—個在中山國做官的人,負責主管酒家,偷偷地拿了他的酒糟帶回魯國,放進魯國的酒里浸泡起來,然後向人們炫耀說:「這是中山國的好酒啊!」魯國人嘗過後,都認為真是中山國的酒。有一天,那位中山國的酒家主人來到這裡,聽說有好酒,便請求給一點來唱。他剛剛嘗了一點就趕忙吐了出來,笑著說道:「這是我的糟液呵,哪是什麼好酒呢!」 [提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糟粕就是糟粕,豈能冒充精華!假象雖然也可暫時蒙蔽一些人,但它畢竟是不能持久的,真象總有一天會被揭穿。 趙王之爵 從前趙王得到了一塊于闐出產的美玉,用來雕琢成一隻酒杯,並說:「這酒杯專門用來向有功的人敬酒。」邯鄲之圍解除後,趙王跪在地上,手棒這隻酒杯虔誠地向魏公子敬酒。魏公子拜飲後,大表讚美。因此,在鬱南之役後,趙王沒有什麼用作賞賜的東西,就用他的這隻玉杯向有功將士敬酒,眾將士飲後皆大歡喜。於是趙國人認為,能飲上這隻玉杯盛的酒,比得到四十匹馬、十輛車的俸祿還要貴重。可是到了後來,趙王遷卻用這隻玉杯給為他舔痔瘡的那個受他寵愛的小人飲酒,這一來大失入心。適逢秦國征伐趙國,趙國大將李牧率領軍隊擊退了秦軍。趙王遷又拿那隻玉杯來向有功將土敬酒,將土們都不願欽,一個個怒火中燒。所以儘管同是這一隻玉杯,用它一有不妥,便把好事也變成了壞事。這只是由於不懂得珍惜自己所寶貴的東西罷了。 [提示] 玉杯依舊,子人們對它的感情卻變了,這是因為趙王曾讓「舐痔者」用過它的緣故。這個故事揭示了在一定的條件下,好事也會變成壞事的哲理。 藿之味 鄭子叔逃避盜亂到了郊外,鄉下的農人用豆葉做成的羹湯給他吃,他覺得味道非常甘美。後來回家了,他還念念不忘,於是也去採摘了一些豆葉做成羹來吃,可是味道卻並不甘美了。郁離子對此評論道:「這難道是豆葉的味道有所不同嗎?不是的;只不過是人的精神狀態不同罷了。因此,有人謀得富貴之後就厭棄他的妻子和家族。這都是由於境遇發生了變化因而感情也隨之而變了呵。」 [提示] 這個故事說明,人的思想感情不是一成不變的,隨境遇的不同,思想感情他會相應地發生變化。 黃公竊刀 安期生在之罘山上學得了法術,手握一柄紅色的刀用來驅使老虎,他左右指揮命令老虎前進或後遲,就象驅使小孩一般聽話。東海的黃公見了,對他非常羨慕,以為他的神奇、靈驗全在那柄刀上,於是設法把刀偷來佩戴在自己身上。有一天,他走在路上,碰巧遇見了老虎,立刻抽出刀來與老虎格鬥。沒想到這刀卻一點也不靈,這位黃公終於被老虎吃掉了。 [提示] 黃公迷惑於表面現象看不到事物的本質。因而作出了錯誤的判斷,由此又導致了錯誤的行動,終於使自己送了命。這個教訓對我們是有所啟發的。
    推薦閱讀:

    林中議
    佛塔上的老鼠
    艾德的寂靜海
    劉伯溫寓言:明白真相後的覺醒

    TAG:故事 | 翻譯 | 寓言 | 白話 | 劉伯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