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史歌——紫禁城
金碧輝煌紫禁城,紅牆宮裡萬重門
太和殿大乾清靜,神武樓高養性深
金水橋白寧壽秀,九龍壁彩御花芬
前庭後院皇家地,曠世奇觀罕見聞
這首詩生動描繪了集藝術與權力於一身的紫禁城,紫禁城,也就是現在的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宮。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天上的皇帝住紫微垣,天人對應,地上的皇帝住紫禁城。
公元1406年,明朝永樂皇帝朱棣靠不正當手段當上皇帝後,因為有點心虛所以決定遷都到北京,順便造一座宮殿,據說當時明成祖集中全國匠師,徵調了二、三十萬民工和軍工,花了十四年時間共建房屋9999間半,主要建築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清朝沿用以後,也只是重建或改建一小部分,基本沒什麼變動。
故宮是嚴格地按《周禮 考工記》中 「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宮城以南北分為前朝後寢,中軸線貫穿南北,左右對稱,三路縱列,東西六宮環列,呈眾星拱月之勢,按傳統文獻中的王城規制進行規劃,在功能上也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現存的故宮基本保持了永樂時期奠定的這一平面格局。
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明朝的最後一位崇禎皇帝就弔死在其中一顆歪脖樹上。但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紫禁城宮殿門的門釘通常都是每扇九路,每路九顆。數字在這裡成為衡量等級地位的尺度。作為最高的陽數,「九」在紫禁城的建築中頻繁出現,因諧音為「久」,寓意為江山天長地久、永不變色。午門的左右掖門以及東華門的中門和左右側門只有八路。這似乎是宮殿營造者設下的謎題。
紫禁城不僅在總體規劃、單體建築設計等方面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在建築色彩運用方面也堪稱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代表。
紫禁城的色彩設計中廣泛地應用對比手法,造成了極其鮮明和富麗堂皇的總體色彩效果。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如果經由天安門、午門進入宮城時,沿途呈現的藍天與黃瓦、青綠彩畫與朱紅門窗、白色台基與深色地面都形成了鮮明對比。紫禁城建築的色彩處理既有大面積經營,更不乏細部推敲。
室內色彩則根據功能加以處理,殿堂內天花和梁枋多施青綠彩畫,朱紅門窗,大量使用金色裝飾,以濃墨重彩烘托莊重華貴的氣氛。但在帝後休憩娛樂的寢宮裡,門窗、槅扇、天花通常保持木材本色,內牆為白色粉壁或糊以白紙,裝飾物的風格與色彩偏向素樸淡雅,加上室內的紅木傢具和陳設,整體色調趨向平和寧靜。
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豐富多彩,在故宮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而且明清兩代,磚瓦和琉璃構件的生產,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大大超過以往。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
太和殿屋頂的脊獸排列順序是:龍、鳳、獅子、海馬、天馬、押魚、狻猊、獬豸、鬥牛、行什。多了一個行什,在古代建築上的脊獸,行什僅出現過一次,就是在太和殿上,這又是一個迷。
建成於1420年,居住過24位帝王,歷經時代變遷,依舊保持著中國古典風範,成為中國古代建築的經典之作,在建築史上,它是中國宮殿建築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而對於國人,它更是民族的精神靈魂所在,泱泱大國,文化之源,舍他其誰。
推薦閱讀:
※從《梁思成與林徽因》看中國當代文化藝術之頑疾
※沒有它,你畫的圖都是廢圖!
※OSU建築史 (4):古羅馬建築
※歐洲建築簡史(四):巴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