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穀雜糧的藥理功效與作用
人離不開糧食,每一粒果實都是由一顆被層層包裹起來的種子構成,這一層包裹著的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和礦物質,胚芽則含有豐富的脂肪酸和蛋白質,因此,相對而言,雜糧比精製的米面更有營養,還能為體提供特別的醫療作用。五穀雜糧的藥性既可防治疾病,又經濟實用,且沒有副作用。 一說到養生,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各種補藥、肉類或山珍海味。其實,我們平常吃的五穀雜糧也是不錯的補藥。中醫有「葯食同源」的說法,五穀雜糧的藥性既可以用來防治疾病,又經濟實用,且沒有副作用。大米:又名粳米,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渴的功效。冬天室內暖氣較熱,空氣乾燥,早晚喝點大米粥,可以遠離口乾舌燥的困擾。特別需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的是,大米不同的烹調方法對血糖的影響不同。研究表明,等量大米煮成的乾飯比稀飯對血糖的影響小。因此,糖尿病患者早餐進食乾飯有利於控制血糖。小米:又名粟米,性涼、味甘咸。歸腎經、胃經、脾經。能滋陰補腎,健脾除濕,和胃安眠等功效。適用於脾胃虛熱、反胃嘔吐、腹瀉及產後、病後體虛者食用。小米熬粥時上面浮的一層細膩的黏稠物,俗稱為「米油」。中醫認為,米油的營養極為豐富,滋補力最強,有「米油可代參湯」的說法。小米中所含的色氨酸為穀物之冠。色氨酸可刺激腦細胞分泌有催眠作用的5-羥色胺。所以晚餐喝些小米粥有利於入睡。僅從營養的角度講,小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的含量甚優。其所含的色氨酸為穀物之冠。色氨酸可刺激腦細胞分泌有催眠作用的5—羥色胺。所以說晚餐喝小米粥,供養產婦、病人或飼餵嬰幼兒,是理想的飲食之一。我國北方許多婦女在生育後,都有用小米加紅糖來調養身體的傳統。玉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濕、開胃益智、寧心活血的作用。富含多種營養素、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據國外醫學資料介紹,以玉米為主食的地區癌症發病率較低。這是因為,玉米富含谷胱甘肽。谷胱甘肽氧化物含有硒,可防止癌症物在人體內蓄積。玉米中還含有豐富的鎂,可與體內維生素A協同作用,阻抑癌組織的發展。玉米油中的亞油酸能防止膽固醇向血管壁沉澱,對防止高血壓、冠心病有積極作用。此外,它還有利尿和降低血糖的功效,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美國科學家還發現,吃玉米能刺激腦細胞,增強人的記憶力。玉米中所含的黃體素和玉米黃質可以預防老年人眼睛黃斑性病變的發生。玉米是世界公認的黃金作物。纖維素比精米、精麵粉高410倍。纖維素可加速腸部蠕動,排除大腸癌的因子,降低膽固醇吸收,預防冠心病。玉米還能吸收人體的一部分葡萄糖,對糖尿病有緩解作用。玉米中的脂肪、磷元素、維生素B2的含量居穀類食物之首,其中脂肪為麵粉、大米的1倍多;玉米中含有亞油酸和維生素E,能使人體內膽固醇水平降低,從而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玉米中鈣、鐵質較多,可防止高血壓、冠心病。現代醫學家研究表明,玉米中的谷胱甘肽,能與多種化學致癌物相結合,使其失去毒性。粗磨的玉米中含有大量的賴氨酸,可抑制腫瘤生長。玉米中的木質素可使人體免疫細胞——巨噬細胞的活性提升2-3倍,能加強吞噬病菌毒素的能力。玉米胚芽中含有豐富的玉米油,這種玉米油中亞油酸含量很高,是一種難得的食用藥物,堅持長期食用玉米油,可降低血中膽固醇,並軟化動脈血管,減少和消除老年斑和色素沉著斑等。因此說,它是不可多得亦需常食的食物。苡米:又叫薏米,其所含蛋白質遠比米、面高,易消化吸收,對減輕胃腸負擔、增強體質有益。中醫認為,苡米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的作用。現代研究證明,苡米有抗腫瘤、增強免疫力、降血糖等功效。將苡米與大米煮粥或加入適量冰糖食用,能使腫瘤患者食慾增加、減低放化療的毒副作用。此外,苡米中含有的薏苡素對橫紋肌有抑制作用,可減少皺紋,愛美的人不妨多吃。糯米:性溫、味甘。歸脾經、胃經、肺經。可補中益氣、健脾養胃、善止虛汗。古代養生家擅長用米煮粥食用,將食粥視為養生保健延年益壽之道。如《醫藥大書藥性總義》記述:「糯米粥為資生化育神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著名南宋詩人陸遊《食粥詩》亦云「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惜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小麥:小麥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腎、養心安神功效。心煩失眠者可用小麥與大米、大棗一起煮粥服食。此外,含有鈣、磷、鐵及幫助消化的澱粉酶、麥芽糖酶等,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麥麩含高膳食纖維,對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痔瘡、老年性便秘、結腸癌都有防治作用。小麥是保護人體血液、心臟、神經等正常功能的必需營養品,常吃小麥還可增強記憶。小麥在藥典中常作為益氣、除熱、養心、安神葯。小兒夜間啼哭,多由於稚童神氣未充、心火上乘所致,可用小麥30克,熬湯取汁,頻頻喂服。小麥30克、甘草9克、大棗4枚(即張仲景的甘麥大棗湯),加水煎湯飲服,對於用腦過度引起的精神恍惚、心情煩躁、睡眠不寧有很好的療效。用浮小麥30克,配合黃芪9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服,每日1劑,治療盜汗、自汗有較滿意的療效。常食小麥麥麩皮對大腸癌、腳氣病、肥胖病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莜麥:性平、味咸。歸脾經、胃經、大腸經。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等。尤其富含亞油酸。就其性味而言,更適宜脾胃氣虛、倦態無力、腹瀉便溏者食用。蛋白質比大米、麵粉高1.6至2.2倍,脂肪則多2至2.5倍,而且莜麥脂肪成分中的亞油酸含量較多,易被人體吸收,有降低人體血液中膽固醇的作用。莜麥含糖成分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主食。莜麥富含亞油酸。日本學者研究認為,亞油酸可降血壓,改善動脈微循環。蕎麥:又稱花麥。含有其它穀物所不具有的葉綠素和蘆丁,其維生素Bl、維生素B2比小麥多2倍、煙酸多3至4倍。蕎麥中所含煙酸和蘆丁都是治療高血壓的藥物。蘆丁可減少動脈壁通透性而有止血作用。煙酸具有擴張微動脈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微循環。經常食用蕎麥對糖尿病有一定預防作用和療效,蕎麥外用還可治療毒瘡腫痛等。磨麵粉,做成挂面、煎餅、麵糊等食用有明顯的消食作用,所以又稱凈腸草。將蕎麥粉炒黃,每次用30克,加水適量煮成糊,加紅糖或鹽進行調味後食用,每日2次,連用3~7天,用於脾虛腹痛泄瀉。據近代研究,蕎麥含有多量蛋白質及其他至敏物質,可以引起或加重過敏反應,故體質敏感之人食之宜慎。大麥:性涼、味甘咸。歸脾、胃經。含澱粉、蛋白質、鈣、磷等。尤其所含的尿囊素有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本草經蔬》記載,大麥益氣補中,實五臟,厚腸胃。凡肝病、食欲不振、傷食後胃滿腹脹以及婦女回奶期發生的乳房脹痛者,適合食用。大麥茶,即:炒制後碾成面,用開水沖飲。其性滑膩,故常與粳米同食,也可磨粉制糕作麵食用,還可煮茶飲服,亦可釀造啤酒,大麥澱粉含量略低於大米、小麥,而蛋白質、鈣、B族維生素等物質遠高於大米,有健脾開胃的功效,大麥芽性甘溫胃,可消食、下氣、回乳。因其性涼,故身體虛寒者應少食或不食。在醫學上,大麥也有較好的實用價值。將炒至焦黃的大麥30克泡茶(或略煮開),取汁頻飲,有清熱消暑作用;取生麥芽60~120克,加水煎湯,每日分3次服下,連用3~5天,有消食、回乳作用。燕麥:性平、味甘。歸脾、肝經。含多種營養素、維生素及酶類。現代研究表明,燕麥的營養價值不低於小麥和大麥。其蛋白質、脂肪的含量和釋放的熱量,在大米、小米、白面、高粱粉、玉米粉等九種糧食中居首位。所含亞油酸極為豐富,約佔全部不飽合脂肪酸的35%—52%。30克燕麥面中亞油酸的含量相當於10粒降血脂藥物益壽靈和脈通。這就足以說明,燕麥不僅僅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理想食物,亦對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症、便秘、浮腫者有輔助效果。燕麥自古入葯,具有補益脾、胃、滑腸催產、止虛汗和止血等功效。營養學家發現,燕麥還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的理想食物。它含豐富的亞油酸,佔全部不飽和脂肪酸的35%~52%,所以有抑制膽固醇升高的作用。對糖尿病、脂肪肝、便秘、浮腫等有輔助療效,對中老年人增進體力、延年益壽大有裨益。用燕麥片與粳米一起煮粥,對病後體虛、食慾缺乏等常食有益。燕麥全草30克、米糠15克,加水煎服,有止汗作用。據研究,燕麥又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的理想食物。中醫認為具有補益脾胃,治汗出不止,降血脂。因燕麥有滑腸催產之功能,故孕婦及泄瀉者忌。苦蕎麥:據《本草綱目》記載,苦蕎麥有益氣力、利耳目、降氣、寬腸、健胃等功效,能治療痢疾,咳嗽、水腫、喘息、燒傷等疾病。近年來科學研究發現,苦蕎麥富含19種氨基酸,另外,還有10多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特別是苦蕎麥所含的蘆丁(黃酮類物質),更是其他糧食作物所不含有的。據醫學研究證明,蘆丁能促進人體體胰島素的分泌,並有軟化血管,改善微循環和降低血管脆性的作用。苦蕎麥的又被稱為降低血壓、血酯、血糖的"三降糧食"。黑小麥:黑小麥以其誘人的營養價值和滋補功能,被稱為"益壽麥",成為市場的新寵。 黑小麥蛋白質含量最高可達20.5%,黑小麥具有防止心血管病,婦女和老人骨質疏鬆症和抑制甲狀腺、腫痛、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功效。高粱:高粱自古有"五穀之精"、"百穀之長"的盛譽。其味甘性溫,有健脾益胃涼血、解毒、止瀉等功效。可用來防治食積、消化不良、濕熱,下痢和小便不利等多種疾病,以高粱米加蔥、鹽、羊肉湯共煮粥食,能治療陽虛盜汗。常吃高粱米粥,可防治積食等消化不良症。小兒消化不良,可取高粱入鍋炒香,去殼磨粉,每次取2—3克調服。但高粱性溫,含有具收斂止瀉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 黃豆:黃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氣寬中和潤燥消水的效用,脾胃虛弱者宜常吃。用黃豆製成的各種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也具有藥性:豆腐可寬中益氣、清熱散血,尤其適宜痰熱咳喘、傷風外感、咽喉腫痛者食用。可輔助治療疳積瀉痢、腹脹瘦弱、妊娠中毒、瘡痛腫毒、外傷出血等症。實驗證明,黃豆及其製品對心血管有特殊的作用。經常食用黃豆食品,可有效的降低血清膽固醇,並幫助解除動脈血管壁已遭受的損害。一些學者研究發現,用醋泡過的黃豆可用於治療高血壓和肥胖症,因為黃豆里的皂素能排除貼在血管壁上的脂肪,並能減少血液里膽固醇的含量。豆製品中的卵磷脂,可「清洗」血管壁,提升神經傳遞物質,增進記憶力,還可降低血中膽固醇,改善脂質代謝,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綠豆: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解渴消暑、利尿消腫功效。《本草綱目》中記載,綠豆能「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諸毒,宜連皮生研水服」。《本草備要》認為其能「清熱解毒、利尿、止消渴、醫瀉痢」。日常生活中,人們有選擇的食用之,可益生健體。綠豆: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毒、解渴消暑、利尿消腫功效。綠豆湯是夏天最常用的消暑飲料。民間由於接觸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和氣體,常服綠豆湯有一定輔助防治效果。豇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利濕、清熱、解毒、止血、消渴的功效。中醫用豇豆作為腎病的食療品,能補五臟、益氣和中、調養經脈。 豌豆:具有和中益氣、利小便、解瘡毒、通乳及消腫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指出,豌豆中含有赤霉素A20和植物凝集素等物質,這些物質有抗菌消炎的作用,還可以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黑豆:性味甘平,是一種清性滋養強壯食品,具有祛風除熱、調和下氣、活血、解毒、利尿、通乳及補血之功效。主治心腎臟器水腫、腮腺炎、痛腫膿血和乳汁不通等症。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赤豆含有皂甙類成分,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腫作用,能解酒、解毒,對於腎臟病和心臟病,均有一定療效。赤小豆:性味甘、酸、平、無毒。含澱粉、脂肪油、蛋白質、維生素(A、B、C)、植物皂素和鋁、銅等礦物質。有利於水消腫、解毒排膿、清熱去濕、健脾止瀉、抗菌消炎等功效。多用作利尿劑,主治心臟病、腎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水腫,外用於瘡毒之症。並用於乳汁不通、黃疸、痢疾、腸痔下血等症。赤小豆葉有去煩熱的功效。甘薯:性溫、味甘。歸脾經、腎經。可補虛、益氣、健脾胃、強腎陰。富含多種營養素、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含大量的粘液蛋白。粘液蛋白具有維持消化道、呼吸道及關節腔滑潤的作用。粘液蛋白尚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消除疲勞的作用。花生:富含優質蛋白,其中的植物油可與橄欖油媲美。花生中所含的卵磷脂具有健腦、養腦作用。在現實中,食源性的疾病很多,而食源性疾病多是海吃胡塞,和不加選擇地吃出來的,更多的是很多人已經身患疾病還不注意忌口,因此,即使服藥也難以痊癒。 由此,世界衛生組織發表聲明,說西醫有不足之處,需要中醫去補充;並且敦促聯合國大會在1980年通過了《阿拉木土宣言》,要求各國政府研究並使用中醫
推薦閱讀:
※糖尿病吃小米有哪些功效?怎麼吃最控糖?
※瑜伽體式分類及其功效
※紅薯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水果蔬菜汁可以達到減肥的功效
※籽粉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