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四)第三集 凈空法師講解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四)  (第三集)  2000/4/12  香港九龍  檔名:12-032-0003

  請看講義第一頁最後一段:

  【疏雲。善知識者。識約明解。知約決了。未知善法。能令人知。未識惡法。能令人識。】

  後面三段是清涼大師《華嚴經》的註解,為我們說明善知識的定義,他的言語簡單明了。『善知識者』,『識』是說他的見識,對於宇宙人生、性相事理、業因果報都能明了,都能夠通達理解,這是善知識必須具備的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是說他的智慧,『知』是講決斷,他有能力決斷是非、善惡、利害。他有這個能力,這才算是善知識。我們知道,這種智慧德能確實不是一樁容易事情。總而言之,智慧是先決的條件,要有真實智慧。

  真實智慧從哪裡來的?從清凈心來,從平等心來,從真誠心來的,從慈悲心來的。如果我們心地沒有真誠、清凈、平等、慈悲,你就沒有真智慧。若非真智慧,許許多多似是而非的事理,我們很容易疑惑,很容易判斷錯誤。這一個錯誤的判斷,對自己造成嚴重的傷害,我們一生修學希求的目的達不到,我們判斷錯誤了。如果要是指導別人,把別人指入歧途,指示一條錯誤的道路,這個罪過就更重,誤己誤人,佛給我們講果報在三途。

  現前世間,佛家常講末法時期,《楞嚴經》裡面尤其講得清楚、講得明白,在這個時代,佛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哪些是邪師?幾乎我們所接觸的都不能夠避免,我們眼見、耳聞、身體所接觸的。邪、正的樣子如何區別?佛給我們說了一個原則,凡是能夠幫助你得清凈心,幫助你得平等心,幫助你減少貪瞋痴慢、增長戒定慧,這是善。如果是相反的,你跟他往來、跟他接觸,他幫助你的是增長貪瞋痴,增長是非人我,增長煩惱習氣,那你就要覺悟,這是惡知識,這不是善知識。楞嚴會上四種清凈明誨,那一大段的經文非常重要,能夠幫助我們辨別邪正、辨別是非、辨別利害。佛真的是非常慈悲,把這個標準給我們說出來。

  如果是經太大了,讀經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我們把佛的教誨歸納到最簡單的、最初的原則,五戒十善,這個大家容易懂。換句話說,能夠幫助我們十善念念增長,十惡減少,這是善知識。如果是助長十惡,減少十善,這個必定是惡知識。從這一點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不難體會。這是讓我們辨別在社會上處事待人接物,哪些是善人、哪些是惡人。交朋友要懂得,要結交善友,對自己有利益的。你們做生意買賣,僱用夥計要用善人,善人有福;不能用不善的人,不善的人沒有福報。所以決定不能夠貪圖眼前的小利,一定眼光要看得深、看得遠,求真實圓滿的大利益,這才是聰明人。真善知識心地一定清凈、一定慈悲,自己心善、念頭善、行為善,亦復以善法教化一切眾生,這是善知識。佛在這一部經上多次的教導我們。後面這一段,從反面來說。

  『未知善法,能令人知』。「未知善法」是指的一切眾生。確實今天社會大眾不知道什麼叫善法。我今天去拜訪永惺法師,老法師告訴我一樁事情,他這個道場有一位廚師做了很多年,他的家在中國大陸,每個月在此地賺的錢都寄回去。現在年歲大了,做不動了,總想回家,有家人照顧,縱然將來死了也希望死在家鄉,落葉歸根。永惺法師跟他家人聯絡,電話接通了,他家裡大概是他的兒女接的電話,頭一句就問他:有沒有錢?你們想想,這是什麼意思?第二句話就說:最少要八千塊錢。數字開出來了。永惺法師說沒有問題,他有錢。聽說那邊講話的口氣就緩和多了,就把他送回去了。送回去過了一個星期,他又回來。問他為什麼?實在受不了。老法師非常感慨:今天父子之情沒有了,夫妻之情也沒有了。社會上要的是什麼?向錢看。這還得了嗎?非常感慨!今天社會上這種現象太多太多了。

  我往年在美國還聽到一樁怪事情,兒子把媽媽賣掉了。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他騙他媽媽,有朋友請客吃飯,吃完飯之後,他說他到洗手間去一趟,就溜了。這個陌生的客人,坐了很久,陌生人說:他把你賣給我了,你跟我回去。他媽媽想想,無可奈何,在那裡人地生疏,只好跟這個人走了。倫常道德完全喪失盡了,所以這個社會怎麼會不亂?天災人禍如何能避免?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沒有人教。今天我們冷靜的觀察,這個世間還有能夠盡孝道,還有能夠愛父母、奉養父母的,多多少少還受到一點教育,尤其是宗教教育,他懂得。知道一些因果的道理,於是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他還能約束自己,還能收斂自己,不敢做惡事。

  這使我們想到清末民初印光大師,在那個時候極力提倡因果的教育,非常有道理。佛法甚深的理事印祖不談,專門講因果的道理。他老人家一生偏重在《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拿這些東西教化世間,這就是看清楚了,這個時代的人不知道善法,能令人知;不知道惡法,也要讓他能夠認識惡法,這三樣東西確實是最好的教材。印祖一生所行的就是這四句話,這四句話他完全落實了,總歸結在「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總歸結到這裡。他老人家教學的宗旨,雖然很簡單,只有幾句話,這幾句話是一服良藥,可以救今天全世界眾生的重病。如果我們不懂這個道理,疏忽了祖師的教誨,我們眼前的災難不但不能避免,決定還要增加,我們要承受難以想像痛苦的結果。

  文殊菩薩在此地教導善財親近善知識,不僅是我們修學成敗的關鍵,也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生活造作、升沉的關鍵所在。我們來生是往下墜落還是往上超升,你想想這關係大了。這不是小事,這是大事。我們至少要有這個智慧,有能力辨別真善知識、假善知識,要有能力辨別。能辨別是智慧,我親近真善知識,遠離假善知識,這是福報。你有福,福慧雙修。不但來生得福報,這一生當中就得福報,就能夠消災免難,這是真實的利益。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條。這一條是清涼大師引經論來說明,說明善知識要具備哪些條件,這說得更清楚了。

  【瑜伽四十四雲。】

  『瑜伽』是講《瑜伽師地論》,這是法相宗的根本論典,裡面對於善知識說了八個條件,具備這八個條件,這是大乘佛法裡面稱善知識。不但幫助我們認識真善知識,更重要的,我們自己要認真努力修學,要成就自我善知識,我們才能真正得到好處。論文裡面說:

  【成就八支。為善友相。】

  『八支』,我們現在的話講八個條件。這八個條件統統具足,這是真善知識,諸佛菩薩之所讚歎的。第一個:

  【戒。】

  要持戒。持戒的意義很廣,我們一般學佛講到持戒,就會想到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薩戒,想到這些。想到這些,能不能符合佛法裡面所說的持戒?給諸位說,不符合。為什麼不符合?佛講的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薩戒是舉例而已,舉幾個例子,你要懂得佛的意思。我們通常講經,我們這個地方算是講演,但是講演的內容完全是《華嚴》。正規講經,在講經之前要念開經偈。開經偈裡頭「願解如來真實義」,這一句話重要,我們能懂佛的意思嗎?佛給我們說的幾句話,意在言外。

  所以佛家講的戒律,用現在的話來說守規矩、守法,這個意思廣,絕對不是講的那幾個戒條。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句句話都是戒條,我們都要遵守,都要認真奉行,哪裡是那幾條。那個幾條不過是很重要的綱領、綱目,你要常常記住。在日常生活當中,形相非常廣泛,除了佛陀的教誡之外,國家的法律,地方上的規約,所謂是「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公司行號裡面的章程,辦事的方法,統統要遵守。出門要遵守交通規則,都包括在持戒裡頭。你不能說走在馬路上亂闖紅綠燈,「這個五戒上沒有,十善上沒有」。你不可以這個說法,全都包括在其中。

  現在世間一般人,我們想想哪一個沒有偷心,偷盜的心?哪一個沒有偷盜的行為?希望鑽法律漏洞,少繳一點稅,這是偷盜。稅收是國家正常收入,你有義務要納稅。想盡辦法少納一點稅,你就犯了偷盜,你已經破戒,你不守規矩。總而言之,為了利益自己,就會損害別人,損害國家,損害社會,這還得了嗎?這不是佛弟子。所以真正善知識決定守法,決定不會違背規矩。

  我們冷靜觀察看這一條。我過去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是個公務員,他每天上班,他是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府的主任秘書。奉祀官是孔德成。他常常跟我們講,他用公家的信紙信封私人寫信,這個事情我們看很平常,哪一個公務員不拿公家信封信紙私人寫信?現在好像很正常。他是個佛弟子,每天講經教學教我們,他自己要做個榜樣。他每次去領信紙信封,都要向孔德成先生報告,那是他的長官:我領的信封信紙,我有時候要私人寫信用。孔德成先生說:你怎麼這麼羅嗦!哪一個人不是這樣的?李老師說:我向你報告,你同意了,我不犯戒。我不向你報告,我偷盜,我犯戒了。這麼一點點小事情,人家做得很周密。

  他那些做法,實在講,給我們看的。我們不知道善惡,他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讓我們明了日常生活當中,絲毫不苟,一定要做到身心清凈。這是公物,這是別人的東西,別人沒有同意,我決定不能取。戒律的精神是不與取,這是有主之物,主人沒有答應你就取用,或者是你給它挪動位置,他將來找不到,全都破了戒。我們看人,先看這個人,用現在的話說,他懂不懂規矩,他守不守規矩。頭一個條件,從這裡看。我們自己修學,也要從這個地方學。

  但是現在難,難在哪裡?沒有人教你。尤其是中年以上,已經養成許多惡習氣,改都改不掉。我們這一生雖然學了佛,能不能往生是個問題。你自己想想有把握嗎?為什麼沒有把握?沒有學得好,沒有遇到好老師,沒有能力辨別善惡,沒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甚至於連利害都不能辨別,這是愚痴。我們到處去參學,學什麼?無非就是學這個本事而已。我有能力辨別善惡是非利害,自自然然在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就會趨吉避凶。人能夠懂得趨吉避凶,前途是一片光明。他怎麼不快樂?怎麼不自在?沒有這個能力,前途一片黑暗。所以我們學佛,學什麼?總得要清楚、要明了,要求開智慧。從哪裡做起?從守規矩、守法做起,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

  【聞。】

  多聞,用現在的話說,好學。我們說『聞』,大家不容易懂,好學,歡喜親近善知識,歡喜正法。佛在楞嚴會上,讓文殊菩薩為我們這個世界同學選擇法門,文殊菩薩為我們選擇的是觀世音耳根圓通的法門。觀音在世間知名度最高,「家家觀世音」,提到觀世音沒有人不曉得,提到其他,釋迦牟尼佛很多人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觀音菩薩所修學的法門,非常適合我們世間的眾生。他修的是什麼法門?耳根圓通,多聽。所謂「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是用音聲做佛事。我在此地說出了三個字,做佛事。現在大家把這個名詞完全搞錯了,什麼叫「做佛事」?給死人念經超度叫「做佛事」。這個名詞怎麼會產生這麼大的誤會?它的本來的意思,事就是你每天的工作,你每天做些什麼事。什麼叫佛事?佛就是覺悟,幫助人覺悟的事叫佛事,幫助人明白善惡的事叫佛事。釋迦牟尼佛是教學,教學叫做佛事。每天講經說法,用現在的話說,天天上課,給大家上課。而且這個老師難得,有教無類,不管什麼人想去親近他、跟他學,他統統都收,沒有拒絕的,比孔老夫子更慈悲。孔老夫子選學生,「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者」,孔老夫子就不收他。釋迦牟尼佛沒有,再笨的人他也收。在佛經裡面諸位看到的故事,周利盤陀伽就很笨,教他東西,教他上一句,他念了,再教他下一句,上一句忘掉了;上一句再提醒他,下一句又忘掉了。這麼笨的人釋迦牟尼佛都不捨棄,非常有耐心的,也把他教成功了,這一點我們就很佩服。為什麼?孔老夫子沒有,釋迦牟尼佛有。

  世出世間的聖人,我們要從這裡來觀察,都是義務。跟釋迦牟尼佛學習,釋迦牟尼佛決定不收學費,完全沒有條件,只要你肯學,他就肯教你,慈悲到極處。「聞」是好學,你不好學,遇到好老師也不行。好老師他要不好學,他的學問不能成就,決定好學。縱然一切法都通達,他的學習依舊不終止,每天還是認真努力在求學。第三個條件:

  【證。】

  什麼叫『證』?用現在的話來講,落實。他把他所學的,全都落實在生活上,變成自己的生活,變成自己工作上的智慧與方法;落實在日常應酬當中,幫助別人開智慧,這叫「證」。我們所學習的有沒有落實?我們學到了釋迦牟尼佛教我們不殺生,我們有沒有落實?不殺生的理論、道理,不殺生的業因果報,我們學得很多,學得不少。可是看到蚊蟲螞蟻爬在你面前,你還是很難過,你就把它殺死了,你沒有落實。螞蟻跑出來不過是為了覓食,它有什麼罪過?我們看到它,它看不到我們,它不知道我們在它身邊。我們沒有慈悲心、沒有憐憫心去布施供養它一點,你還要殺它,這個罪過就很重,決定不可以做的。像這些事情常有,佛教徒也不免。為什麼不能徹底做到?你聞得不夠深,你聞的意思不夠廣。如果到深廣的時候,你必定有所感動,你一定會做到。佛菩薩做到,真正修行人做到,我為什麼做不到?多想想。第四個條件:

  【悲愍。】

  這講慈悲心,特別是對於苦難的眾生,所以佛法裡面講大悲多過大慈。慈悲雖然是連在一起講,重心在悲心。『悲愍』的心,就是孟夫子所講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我們今天外國人講同情心。佛是具足大悲心者,佛看九法界眾生都有業障,都有苦難,生起同情心、憐憫心,幫助他們解決苦難。

  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出生在中國,要出生在印度?古代的中國,老子、孔子、周公,這些聖哲教化這個地區眾生,已經教得很好,很有效果,他們來做這些,釋迦牟尼佛不需要來。佛降生在印度,印度那個時候,要用現在話來講,宗教之國,佛經裡面講九十六種外道。這個「外道」不是罵人的事情,外道的定義,心外求法稱之為外道。這是錯誤的。這些宗教家們,他們很了不起,比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成就高。婆羅門、瑜伽、數論,大的這些學派,他們有相當深的定功,定中的境界,將六道輪迴看得清清楚楚,他們有能力上升到非想非非想天,這是六道裡頭最高層次。在我們中國,在那個時代,沒有人達到這個程度。我們在中國典籍記載裡面去看,我們能夠看得出來,他們達到欲界天,色界天就看不到。印度人能夠達到色界天、達到無色界天,到那個階段不能突破,不能突破就是他的苦處,所以佛必須要示現在那個地方,幫助他們突破。

  而在中國,我們還沒有想到色界天。升天都想到欲界,天上的五欲六塵享受比我們這裡更好、更豐富。我們沒有離開欲,所以佛不到我們這兒來。老子、孔子他們來就夠了,幫助我們生欲界天。欲界天也有六層,道家講的層次就比儒家講得高。從哪裡看?從減少慾望上看。慾望愈低,升天的層次愈高;慾望還重的話,升天的層次不高。一般人升天,絕大多數是四王天跟忉利天,這是五欲六塵相當濃厚,比我們人間淡一點,比一般凡夫淡一點,還是相當重。可是在印度修禪定的人,五欲六塵真的他都舍掉,心地清凈,這得禪定。但是禪定,世間禪定有八個等級,四禪八定。八定包括四禪,不是四禪之外另外有八定,八定就包括四禪。達到第八定的時候,他就不能突破。佛出現在世間幫助他,突破第八定,成就第九定,《楞嚴經》上講的「九次第定」。這是什麼人?阿羅漢,超出三界了。超出三界要第九定成就,才能超出。修第九定,第九定沒有成就,這些人多半在四禪五不還天,在大乘經裡面也稱它作凈居天。他們是在修第九定而沒有修成功,修成功就超越了,不在三界。

  我們想想,非想非非想天人還有苦難,還不能超越。佛看到他們生大悲心、生憐憫心。超越之後有沒有苦難?還是有。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雖然有能力超越三界,超越六道了,沒有能明心見性。換句話說,他們的無明、塵沙沒有斷盡。無明、塵沙是佛學的名詞,用現在的話來說,無明就是妄想,塵沙就是分別,他們的妄想分別沒有斷盡。我們跟他在一塊兒的時候,我們覺得他妄想分別完全沒有了,其實他有微細的妄想分別,他自己都不知道。這是他的煩惱,這是他的苦處,佛見到生慈悲心幫助他。

  這個事情,我們從比喻當中能知道。我們自己有習氣、有煩惱自己不知道。遇到善知識,善知識給我們指出來,想想沒錯,是有煩惱,心量是很小,是天天在造罪業,不但言語造作與善法不相應,起心動念都不善。沒有人教我們怎麼會發現?所以到阿羅漢、到辟支佛、到菩薩,還要有人教;沒有人教,他自己還是發現不了。大悲心!這麼高的境界的人都有苦難,我們這個地球上世間人,哪個沒有苦難!窮人有窮人的苦難,富人有富人的苦難,作國王、作總統也有他的苦難,苦難多了。所以我學佛之後我明了,不要說是去競選作總統,你請我去作總統,我也不幹。為什麼?太苦了。苦在哪裡?不說別的苦,天天見人,跟人握手就苦。不喜歡跟人握手也得跟人握手,每天接見那麼多客人,苦不堪言。你以為那個日子好過?不如山野村夫,與大自然為伍,那就真快樂,過神仙生活。

  你一個人細心想通了,所以我為什麼很感謝老師,老師指我這條路,我走出來了,非常非常感激。一生念自己喜歡念的書,做自己喜歡做的工作,你說這個多自在!做得歡喜,身心沒有壓力,不受五欲六塵的干擾,這是自在,這是真正幸福。一定要細心觀察利害得失,我們才有所選擇。我們很認真、很努力自己在修學,悲愍自己,自己智慧德能沒有圓滿。幫助別人,教學相長,我希望這一生成就,也希望每一位同學都成就,希望世界一切眾生各個都成就。這是世間第一等的樂事,沒有比這個更快樂的。第五個條件:

  【無畏。】

  『畏』是畏懼。世間眾生哪個眾生沒有恐怖、沒有畏懼?一切恐怖畏懼裡面,排名第一的是畏死。哪個不怕死?提到死,每個人都恐怖、都畏懼,一切眾生統統都有。畏懼從哪裡來的?不了解事實真相所產生的。事實真相完全明白了,就沒有恐怖、沒有畏懼,了生死。了是什麼?明了。生死是怎麼回事明了了,明了,憂慮恐怖沒有了。這是講恐怖裡面最大的,最嚴重的。

  我們學佛之後,才真正懂得這些事實真相。我們懂得還不夠透徹、還不夠多,但是懂得一點,自己就得受用了。我們曉得,佛在經上講的「諸佛如來,不生不滅」,我們常聽、常常讀到,你有沒有想到,我們每個人也是不生不滅。大經上常講,《華嚴》里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凡夫跟佛其實沒有差別。差別在哪裡?差別在佛是一個明白人,我們是個糊塗人,差別就在此地。糊塗人要變明白了,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無論你明白也好,你糊塗也好,事實真相總沒有改變。事實真相是什麼?不生不滅。這個道理很深很深,在這部《華嚴經》裡面也重複多少遍。我們同學要知道,佛法是教學,它不是文學,它也不是藝術,它是教學。所以佛的經論很羅嗦,有很多話重複幾百遍、幾千遍,乃至於幾萬遍,為什麼這樣重複?加深你的印象。

  所以它不是文學作品,跟中國古時候講的標準不一樣。中國人言語文字標準是四個字,簡要詳明,簡單、扼要、詳細、明白,符合這四個字,好言語,好文章,不羅嗦。但是佛的經典非常羅嗦,不斷在重複。我們在這裡體會到佛為什麼要這樣講法?苦口婆心,加深你的印象,希望你回頭;只要你還沒有回頭,佛就不厭其煩的不斷在重複。從這個地方我們體會到大慈大悲,無盡的慈悲,他不怕麻煩。唯有多次重複,我們慢慢才真正體會到。所以一部經聽一遍你不會開悟,你聽十遍、聽二十遍,一定有悟處。古人學東西不厭其煩,儒家讀書也不例外。一部《四書》,從小就開始念,念到鬍鬚白,天天還在念。你們想想那是什麼道理?不斷的重複,遍遍都有悟處,遍遍都有新的體會。所謂「溫故知新」,知新就是開智慧。

  智慧怎麼開的?智慧從你功夫裡面開。聖人的教誨,跟我們世間人寫的文章不一樣。世間人寫的文章,你看第一遍意思看懂了,不會再有第二個意思出來,所以看一遍就不要了。你們每天看報紙,報紙會不會留下來?看完就丟了,不可能有第二個意思。可是古人聖賢的教誨不一樣,遍遍有新意思。為什麼?這裡頭有一個很深的道理。古人的心是清凈的,心裡頭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所以他的東西是從清凈心裡頭流出來的。清凈心裡頭流出來的東西,說老實話,沒有意思。中國這些古聖先賢他們講的也沒有意思,佛講的更是沒有意思。「沒有意思」這一句話諸位要聽懂,沒有自己的意思。我們凡人寫東西,「我的主張」、「我的意思」,他有「我的意思」在,我的意思就是錯誤,所以人家一看就看穿了。沒有意思的人很厲害,沒有意思的東西,裡頭有無量義。換句話說,你的心愈清凈,你體會的意思愈深愈廣,深廣無盡。為什麼你念一遍會有一遍的體會?念一遍,今天的心比昨天又清凈一些,所以體會又深了。如果你的心要一亂,你再展開去讀,什麼意思也體會不到,你只能看文字的表面,看不出言外之意。

  所以要用清凈心,通常我們講細心體會,粗心大意是不行的。這就是聖賢人的言語文章,它的發源地跟我們凡夫不一樣。我們凡夫的言語文章是從意識裡面流出來的,妄心,假的不是真的。也就是說,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流出來的都不是好東西。有時候我們看到表面好,裡面含著有毒素,決定有副作用。不像聖賢人的這些典籍,決定沒有副作用。儒家講的「止於至善」,這個話我們體會到了,我們明白了,古聖先賢的教誨真的是止於至善。

  具足真實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無畏,你才真正了解決定沒有生死。動物沒有生死,植物也沒有生滅,礦物也沒有成住壞空。可是佛在經上也常講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佛說這些話是隨順凡夫說的,是凡夫眼睛裡面看的境界,佛說出來了,我們很容易懂。佛如果說「一切法不生不滅」,我們就不懂了。「一切法不生不滅」是真話,是實話,是佛菩薩所看到的境界。但是佛家有好處,這很難得,佛說不叫我們勉強相信,要我們去證明。你只要依照這個方法去學習,通過學習,你將來得清凈心,煩惱消失了,清凈心恢復,智慧開了,佛所講的你完全證得,你才曉得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不是叫我們勉強相信他,佛叫我們證實,這是他的高明處,這不是迷信。

  生死是怎麼回事情?從比喻來講,這個比喻總比不到真實,只能比個彷佛,從彷佛裡頭慢慢去體會,而且層次會愈入愈深。我們從最淺的地方來說,人的生死就跟穿衣服、脫衣服一樣。這個身體是個衣服,用的時間久了、用壞了,脫掉,換一個身體。生死就是這麼回事情,並不是生死。我這一生心善、行善,我將來再換個身,比這個身更好,愈換愈殊勝。好像你換衣服一樣,愈換這個衣服愈美,質料愈好,款式愈新,那是你行善。如果你作惡,換的衣服愈換愈差,換的是舊衣服,換的還是骯髒衣服,就這麼個道理。骯髒衣服是畜生、餓鬼、地獄,換的好衣服是人天聖果。捨身受身就跟脫衣服、換衣服一樣,你明白這個道理,生死交關一點恐怖都沒有,換個身體,愈換愈好。自己有信心,自己有把握,愈換愈好。所以你生死不恐怖,死的時候很安詳、很快樂,你換的衣服決定比這一生好。

  有不少念佛的同修,往生之後有一、兩個星期身體都是軟的,面色紅潤,不是化妝的。我親眼看到我們台北華藏圖書館的韓館長,她走了之後兩個星期才入殮,才蓋棺,兩個星期面色永遠保持紅潤,身體柔軟。這是什麼緣故?走的時候很自在,一點恐怖都沒有,身體軟的。為什麼有人走了之後,身體很快僵硬?恐怖,他有恐怖心,人身體就僵硬。心很清凈的時候他身體柔軟。我們從這裡能看到,走的人他有沒有恐怖。明白這個道理不恐怖,不明白這個道理,死不得了,嚇死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恐怖就離開了。所以,歸根究柢是智慧。有智慧,你這八個條件一定統統具足,無論任何場合,決定沒有恐怖,決定沒有畏懼。第六個條件:

  【堪忍。】

  這是講他有忍耐的功夫,菩薩六度裡頭「忍辱波羅蜜」,也是我們一般人講的有度量,能包容。人與人之間必須要容忍,老子所說的「有容乃大,無欲則剛」,這兩句話是真理。無欲則剛,就是無畏;有容乃大,就是此地的『堪忍』。人事環境我們要忍,物質環境也要忍,作學問、修學更要忍,不忍怎麼能成就?

  佛對於這個字非常重視。中國人,許多不學佛的人也喜歡念《金剛經》。現在人少了,中國古人,讀書人,沒有不讀《金剛經》的;他未必是學佛,佛教徒。佛在《金剛經》上教導菩薩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菩薩道是六波羅蜜,六個條件。這六條裡面,佛講布施講得最多,其次講忍辱也講得很多,其他的那些條文講得都少。由此可知,世尊在菩薩行門六條裡面,多麼重視這兩條。特別教導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世出世間一切法成就都在忍耐的功夫。連打仗,打仗勝負打什麼?打兩個統帥的忍耐功夫。哪一個能忍到底,他成功了;他不能忍受,他就失敗了。我們修行,古德常常教給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是忍。你能夠堅定不移,絕不改變,假以時日他怎麼會不成就?這個道理要懂,非常重要。我們親近善知識,善知識教我們什麼?只是教這些原理原則,沒有幾條,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一生得它的利益。

  佛在經上說得很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個話是實話。為什麼?每一個法門,每一部經典,都是如來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哪裡有分別?只是各人根性不相同,無量法門我們只可以選擇一門。你可不能選多了,選多了就麻煩,選多了你就不能成就。為什麼不能成就?你的精神、你的心力、時間分散了,不能集中。這個也跟打仗一樣,兵力集中打一點,容易攻破;兵力分散,你就沒辦法。我們要把時間、精力、精神集中在一點,一部經上下功夫,一個法門上下功夫。功夫深了,就通了。

  古德講「一經通,則一切經通」。這話是真話,一點都不假。現在人不懂這個道理,他學東西要學很多很多法門。像現在學校上課一樣,每天好幾堂課,不同科目,學生接受很苦。頭一個鐘點上這一門課,第二個鐘點又換了一門,那一堂課還沒有印象,又來搞新的,一天下來,不知道學些什麼東西。這是西方人的教學法,西方人沒有人才。西方科技很高明,西方有少數天才,西方沒有人才。西方今天是得力於少數的天才,確實沒有人才。為什麼?教學的方法錯誤。我們要明了,中國自古以來代代出賢人,教學方法正確,那就是一門,決定不准你學兩門。從前念書,私塾的老先生他只教你一門功課。一門功課沒有學會,決定不可以學第二門,這一門裡面成就你的戒定慧。教學的目的是教開悟。不但佛家講開悟,儒家也講開悟,也講悟性。所以它教學的手段跟方法,幫助你得定,幫助你心清凈,幫助你開悟。我們把古老的祖宗教學法丟掉了,去學西方人,糟糕了。將來我們的社會,也要靠少數幾個天才,人才沒有了。

  我記得一九八三年在紐約講經。有一天沈家楨居士請我吃飯,桌上有一些美國人。他們跟我說:現在西方人看中國人跟從前不一樣了。現在我們肯定,全世界的人,一個一個比,中國人最聰明。這他們肯定的。以後在美國住久了,我明白了,中國人是最聰明。美國人你給他一百塊錢叫他去算,他算一個鐘點,他都算不清楚,一定要靠計算機;沒有計算機他不會算帳,什麼事都不能幹。中國,不要給說是一百塊錢,你給他一萬塊錢,幾秒鐘他就給你算得清清楚楚,中國人確實比較聰明。他們現在完全依靠機械、依靠電腦,如果哪一天一停電了,整個就完了。這是實話,我們會看到的現實的現象。

  中國古老的教學,無論是佛家、是儒家都與戒定慧相應。首先教你守規矩,循規蹈矩的學習,這是持戒。一心去讀誦,教你每天去念書,這個書要念一百遍、念兩百遍,古時候教學法好。你要是說不合科學,那你完全是講錯了。中國古老山家村窮秀才教書,他很科學的,他教十幾個學生,學生程度不相等。教書,從前叫上課、上書,資質好的,聰明、記憶力很強的學生,那個書多上幾行。從前講行,一行二十個字,十行兩百個字,聰明程度好的、記憶力好的,大概每天可以讀五百個字。程度很差的給他上五行,五行一百個字。標準是什麼?念十遍就能背,以這個為標準。譬如教你五百個字,你念十遍你能夠背誦;不能完全背出來,至少可以背個八成,行,有這個條件來接受。如果完全不能接受,逐漸減少。老師教學首先試驗學生接受的能力,大概最差的可以能夠記一百個字,五行,念十遍可以記得。十遍能夠記得的,老師要督促他高聲朗誦要念一百遍。不斷的重複,每天還要溫習。道理在哪裡?在修定。你念書,你就不會胡思亂想;你要是不高聲朗誦,你就會打妄想。打妄想是習氣,小孩也會打妄想。所以每天老師來督促,幾個小時在那裡聽著,讓學生高聲朗誦,高聲朗誦他就不能偷懶,老師用這個方法來監督學生。

  第一個是要把經文書本記熟,第二個再修清凈心,把你的妄念斷掉。妄念少,智慧就開了,人就會開智慧。這一套方法好得不得了!可惜沒有人知道。現在人說這個方法落伍,應當淘汰,他不曉得這是最寶貴的方法。我們中國的祖宗聰明絕頂,外國人講現在中國人聰明;現在中國人跟老祖宗比一比,差太遠了,天壤之別。我們老祖宗用的這套方法傳了幾千年,國家從漢朝漢武帝正式建立學校,一直到清朝末年都用這個方法。在歷史上代代有賢人,超出我們現在太多太多了。你怎麼能說古老的教學宗旨方法不好?我們這些受害,都是受害在清朝末年,一般留學生到外國去學了一些東西,否定自己的東西,完全要學外國,全盤西化,把我們搞慘了。我們今天深受其害,一定要覺悟,要恢復民族的自信心,這是我們的大病。

  國家今天遭受這個大難,喪失了民族自信心。如何來恢復?這是我們現前第一樁大事,恢復民族的尊嚴。到處去看看,現在交通便捷,資訊發達,我們到全世界每個地方去仔細觀察,他們的確是有很好的東西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有許多很好的東西,他們應當要學習。不是我們沒有,我們有。我們有許多毛病需要改革的,他們的毛病比我們更多。美國人思想基本上概念,我就非常不贊成;他們的生活方式,我更不贊成。

  所以我在九0年代的時候,是一九八八年還是一九八九年,我記不清楚,我第一次到大連,陪韓館長到她的故鄉。她也是五十年沒有回去了,家鄉兄弟姊妹、親戚朋友聚會在一起歡迎她,我也在座。那個時候我們從美國回國,當地同胞對我們非常羨慕,從美國回來的,都讚歎美國生活好,家家有洋房,有汽車,有電冰箱,電器設備,非常羨慕。我當時看到大家這些說法,我聽到很難過。我說:你們沒有到過美國,不了解美國的環境,美國人的生活不如你們。他們聽了一個個都呆了。問我為什麼?我反過來問他:你們在座三十幾位,你們哪一個是負債過日子?大家彼此看看,一個都沒有。美國人從生下來就負債,死了都還不清。這個日子能過嗎?你們願意過嗎?他們這一種物質享受,賒帳賒來的。銀行借錢賒來的,保險公司賒來的。天天拚命工作,工作是為什麼?還錢。一旦沒有工作,房子汽車統統沒有了。銀行來給你拍賣,保險公司來給你沒收,什麼都沒有了。你們願意過這個生活嗎?所以美國人生活很緊張,很可憐!

  中國人雖然窮,窮得快樂。我看你們放工之後,兩三個人在門口小凳子上下下象棋,喝幾杯酒,剝花生,這種閒情逸緻美國人哪有?比不上你們,差遠了。你們只看到那一面,沒看到這一面。我願意過中國人的生活,我不願意過負債的生活,負債多麼痛苦。付不清,來生還要還債;美國人就是欠的來生債,生生世世還不清。這是真苦,真可憐!這個觀念就是絕大錯誤的觀念。這不是正知正見,是邪知邪見。我們中國人安貧樂道,過的是人的生活,他們過的是機械的生活。我在美國十五年看了,那不是人過的生活,就趕緊走。忍耐,這裡頭有大樂趣。無論做什麼都要有耐心。尤其是善法,一定要有耐心才能成就。第七個條件:

  【無倦。】

  不疲不厭。現在社會上,香港也不例外,你們每天很勤奮的工作。為什麼這樣勤奮?不是為名就是為利。如果名利沒有了,你就懈怠,你什麼事都不想幹了,你馬上就退轉,你就厭倦了。可是真正有德行的人,有學問、有智慧的人,他為社會服務,為大眾服務,永遠沒有疲厭。為什麼?服務當中有樂趣,諺語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人生在世間幹什麼?就是為幫助人而來的。為幫助人,就是得快樂、得自在而來的。人為自己就苦,為別人就樂。

  古人裡面我們有見到,現在人裡面,諸位要是稍稍留意,你也會見到。在新加坡有個典型的人物,許哲居士,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她一生為別人,沒有為自己,活得很幸福、很快樂。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現在林長是李木源居士,生活得很自在、很快樂,為別人,沒有為自己。每天睡眠的時間只有兩、三個小時,念念都是為正法,為服務社會,為服務大眾,怎樣把這個事情做得更好、更圓滿,讓眾生得真實利益?不疲不厭。都是做義工,沒有拿一分錢的待遇,不為名不為利,只是知道工作,知道為別人服務,我們從這些地方去觀察。第八:

  【善語具。】

  『具』,是具足。換句話說,他沒有廢話,句句話都是好話,句句話都是利益眾生的話,無論接觸什麼樣的人,開口決定是利益對方。

  【具上八義。】

  具足上面講的八條。

  【可得名真。】

  真善知識。我們以這八個條件觀察我們交友,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人物,用這八個條件來觀察他是真善還是假善。他的言善,行不善,言行不相符合,他是知識不能叫真善知識;算是善知識,不是真善知識。佛在此地加了一個『真』,這個字很重要。八個條件統統具足,真善知識。八個條件裡頭,只有最後這一條「善語具」,這是善知識,不能叫真。

  隋朝時代天台大師,大家都知道是智者大師,天台宗的祖師。佛門裡面傳說,他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在中國應化。他老人家說了兩句話,說得非常好,他說「能說不能行」,能說的句句是善語,所說的句句都是跟佛法相應,沒有說錯,這個人可以稱為「國師」,他是個好老師,肯定他可以有能力教學,他是能說不能行;如果「能說又能行,這是國寶」,國寶比國師更高,能說又能行是國寶。我們要用智者大師這兩句話,具足這八條,這是國寶。不能具足這八條,能具足末後這個「善語具」,這個人是國師。他做不到沒有關係,他教我,我能做到,我就超過他了。古人常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就是這個道理,學生高過老師。就是說老師所教的,有些地方他沒有做到,學生做到,學生就高過老師。老師歡喜,老師總希望學生的成就超過自己;如果學生的成就超過不了自己,他的教學就失敗。他做老師,那就有愧於心,他對不起自己,一定要幫助學生超過自己。

  所以古時候,實在講教育看得非常重,日常生活當中都能夠顯示到。你們看平劇,看古裝劇,從前作官的人戴的帽子,後面高前面低,像樓梯一樣。這個帽子是什麼?表法的。就是教這個作官的人,你戴上這一頂烏紗帽,你常常想著帽子是什麼意思。前面是我這一代,後面是下一代,下一代要比我這一代好,要超過我這一代,這個帽子代表這個意思,叫「進賢冠」。換句話說,你作官,作官第一個政績,你在政治上要辦的事情是什麼?教學,為國家選拔人才。所以從前也是選舉,不過不是人民普遍來選舉。什麼人選舉?地方官員選舉。選什麼樣的人才?人才有兩個標準:孝、廉。所以作官常常微服去探訪,到處去打聽哪一家有孝子。先著重他孝,他能孝順父母,他有事實表現,然後進一步再觀察廉潔。只要符合這兩個條件,選拔出來,國家來栽培他、來造就他。他要能孝順父母,他決定對國家盡忠,決定不會做壞事情;他能廉潔,他將來決定不貪污。

  從前作帝王選拔他的幹部,幫助他治理國家,人家有一套辦法,不是隨隨便便的。所以一個政權建立,能夠維持幾百年,傳十幾代,他要沒有一套真實學問,做不到。選孝廉是他政績裡頭最重要一條,如果他這兒做地方官、做縣市長,三年不能替國家選拔一個人才,他就撤職,就調走了,他就沒有資格擔任這個職位。擔任職位最重要的是選拔人才。國家最重的賞賜給什麼人?給推薦人才的人。進賢受上賞,國家最高的榮譽給誰?保舉人才的人。

  所以佛法建立在孝道跟師道的基礎上。中國儒家、道家的傳統也是建立在孝道跟師道的基礎上,這個國家民族才能夠幾千年都還存在。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只剩一個中國,其他都成歷史上的名詞。為什麼中國能夠屹立而不會被湮滅?就是中國古聖先賢有這一套的傳統的教學。如果我們能夠把傳統教學發揚光大,我相信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很樂意接受。為什麼?對他有利,有真實的利益。外國人雖然沒講孝道,但是外國的老人看到中國人有三代同堂居住在一起的,非常羨慕。你們為什麼能?我們為什麼不能?常常問。中國人有,日本人有。日本人在美國有三代同堂,兒女跟父母帶著自己小孩住在一起,可是美國人沒有。這是我們東方文化,他們非常羨慕。我們應當要介紹,主動為他介紹,要來推廣。

  所謂「以孝治天下」,要推廣孝道,要推廣師道,這個社會才有救,劫難才能化解。我們今天團結世界上不同的族群、宗教,目的就在此地。希望達成共識,大家都能夠捨己為人,犧牲自己,為這個世間,為這個世界眾生來服務,把宗教教育能夠實現,來補救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之不足。除了宗教之外,我實在想不出第二個方法,所以跟宗教家、宗教的傳教師聯手。這是說明「真」跟「善」有差別。善,可以為師;真,那是國寶。

  【究竟善友。唯是如來。】

  這是講真善達到究竟,達到圓滿了,那是佛。菩薩雖然真善,沒有達到究竟,佛達到究竟。真善是法身大士,這是真善。相似的真善,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十法界裡面的,那是相似,不能說真,他是相似的真善知識,不是純真。法身大士,這是純真,但是不圓滿;到如來,這才究竟圓滿。所以我們的學習沒有止境,不可以得少為足,要認真努力,勇猛精進。

  到這個地方,把什麼叫真,什麼叫善,什麼叫知識,清涼大師為我們解釋,又引用《瑜伽師地論》所說的標準。《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造的,是解釋佛常常說經裡面的精彩的義趣,但是他不是解釋一部經,不是按經文來註解,所以這種解釋是一個概論。佛常說真善知識,他就把真善知識標準給我們列出,為我們說明。這裡面兩重意思,第一教我們有能力選擇善知識,認識善知識;其次是要自己認真努力,依教修行,希望自己達到真善知識,我們才能夠幫助世間一切苦難眾生,這是真實目的之所在。

  下面這一條,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我們要不能夠明白,沒有透徹的認識,往往我們遇到真善知識,會空過了。為什麼?會有人在你面前挑撥是非,說你親近這個善知識,他不是真的,他是假的,他有哪些哪些毛病,在那兒造謠生事。你一聽,信心破壞了,遠離善知識,結果吃虧上當的是自己,不是別人。所以這一段話比什麼都重要。諸位要曉得,今天在世間連釋迦牟尼佛都有人毀謗他,都有人批評他;孔老夫子也變成叫他做孔老二,也沒有多少人尊敬他。那好了,我們師道就沒有了,師道連根都拔掉了,我們永遠愚痴、迷惑、顛倒,那個後果就不堪設想。底下這一段話開示非常重要,今天時間到了,明天跟諸位報告。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華嚴經講述菁華(第139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儒釋道多元文化講堂
凈空法師新加坡學佛答問(21-30集)
聲聲〔南無阿彌陀佛〕,聲聲〔發願迴向〕, 聲聲〔行如來行〕!|慧本法師
慈法法師:依《十住毗婆沙論》——談念佛與般舟三昧修持(3)
聖宇法師:地藏經心地法門 第三十八集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報告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