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豬場養豬技術規範

規模化豬場養豬技術規範

前 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和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人民群眾逐步擺脫貧窮走向富裕,人們對物質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如何致富以土地收入為主的群眾,是擺在我們面前最緊迫的任務,而畜牧業是一個能有效地轉化低收入種植業產品的重要行業之一。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農牧區經濟發展,通過《規模化豬場養豬技術規範》,使大家對現代養豬技術有一定了解,以期更好地服務於師市畜牧業。

第一章 現代化豬場的建設

第一節 豬場場址選擇

場址選擇應根據豬場的性質、規模和任務,考慮場地的地形、地勢、水源、土壤、當地氣候等自然條件,同時應考慮飼料及能源供應、交通運輸、產品銷售、與周圍工廠、居民點及其它畜牧場的距離、當地農業生產、豬場糞污處理等社會條件,進行全面調查,綜合分析後再作決定。

一、地形地勢

豬場地形要求開闊整齊,有足夠面積。豬場生產區面積一般可按繁殖母豬每頭45~50㎡或上市商品育肥豬每頭3~4㎡考慮,並須留有發展餘地。豬場地勢要求較高、乾燥、平坦、背風向陽、有緩坡(但坡度以不大於25°為宜)。

一般年出欄萬頭育肥豬的大豬場佔地面積30000㎡為宜。

二、水源水質和土壤特性

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易於凈化和消毒。盡量在砂壤土上建圈,應避免在舊豬場場址或其他畜牧場場地上重建或改建。

豬群 需 水 標 准

類別

總需水量 (L/頭.天)

飲用量(L/頭.天)

種公豬

空懷及妊娠母豬帶仔母豬

斷奶仔豬

育成豬

育肥豬

25-40

25-40

60-75

5

15

15-25

10

12

20

2

6

6

三、周圍環境

交通方便,供電穩定,有利於防疫.一般來說,豬場距鐵路、國家一、二級公路應不少於300-500m,距三級公路應不少於150-200m,距四級公路不少於50-l00m。與居民點間的距離,一般豬場應不少於300-500m,大型豬場(如萬頭豬場)則應不少於1000m。豬場應處在居民點的下風向和地勢較低處。與其他畜禽場間距離,一般畜禽場應不少於150-300m,大型畜禽場間應不少於1000-1500m。

四、豬場場地規劃和建築物布局

應根據有利防疫、改善場區小氣候、方便飼養管理、節約用地等原則進行場地規劃。

豬場一般可分為四個功能區,即生產區、生產管理區、隔離區、生活區;為便於防疫和安全生產,應根據當地全年主風向和場址地勢,順序安排以上各區;場內道路應分設凈道、污道,互不交叉;場區綠化植樹時,需考慮其樹榦高低和樹冠大小,防止夏季阻礙通風和冬季遮擋陽光。

1.生活區和生產管理區

宜設在豬場大門附近,門口分設行人和車輛消毒池,兩側設值班室和更衣室。

2.生產區

各豬舍的位置需考慮配種、轉群等方便,並注意衛生防疫,種豬、仔豬應置於上風向和地勢高處。妊娠豬舍、分娩豬舍應放到較好的位置,分娩豬舍要靠近妊娠豬舍,又要接近仔豬培育舍,育成豬舍靠近育肥豬舍,育肥豬舍設在下風向。商品豬置於離場門或圍牆近處,圍牆內側設裝豬台,運輸車輛停在圍牆外裝車。

3.隔離區

病豬和糞污處理應置於全場最下風向和地勢最低處,距生產區宜保持至少50m的距離。

4.豬舍的間距

豬舍間距一般以3-5H(H為南排豬舍檐高)為宜。

第二節 不同豬舍的要求

一、豬舍

1.公豬舍

公豬舍多採用帶運動場的單圈飼養,給公豬設運動場,保證其充足的運動,可防止公豬過肥。公豬欄要求比母豬和肥豬欄寬,隔欄高度為1.2--1.4米,面積一般為7--9平方米。

2.空懷、妊娠母豬舍

空懷、妊娠母豬舍可為單列式(可帶運動場)、雙列式、多列式等幾種,空懷、妊娠母豬可群養也可單養。欄體多採用限位欄,限位欄按照寬度分為60厘米和65厘米兩種,其中60厘米為初產母豬用,65厘米為經產母豬用。

3.分娩舍及分娩欄

根據分娩舍的特點,設計依據的主要技術參數是:舍溫20-30 ℃,相對濕度為40-80%,調溫風速為0.2-1.5米/秒,換氣率為每分鐘1-1.25個豬舍容積空氣量。

4.保育舍及保育欄

我國現代化豬場多採用高床網上保育欄,網上飼養仔豬,糞尿隨時通過漏縫地板落入糞溝中,保持了網床上乾燥、清潔、使仔豬避免糞便污染,減少疾病發生,大大提高仔豬成活率,是一種較為理想的仔豬保育設備。

二、豬舍採光

分娩舍採光通常採用自然採光方式。一般情況下,妊娠母豬和育成豬窗地比為1:12~15,育肥豬為1:15~20,其他豬群為1:10~12。南北窗面積比,夏熱冬冷地區和寒冷地區為 2~4:1。

三、豬舍的通風

自然通風、機械通風(負壓通風和正壓通風),一般舍長不能大於120米,否則通風效果不好。

第二章 品種特徵特性

第一節 品

一、大白豬

大白豬具有生長快,飼料利用好,胴體瘦肉率高,繁殖性能好和適應性強等特徵,是生產商品瘦肉豬的優良親本。

1.體型外貌

全身被毛白色(允許眼角和尾根有小塊黑斑),頭大小適中,鼻直或微凹,耳豎立,背腰多微弓,體大,後軀發育良好,四肢結實。

2.生產性能

母豬產仔數:初產8~11頭,經產11~13頭;肥育豬日增重700克以上,每千克增重耗料3.0kg以下,胴體瘦肉率62%以上。

二、長白豬

長白豬具有胴體瘦肉率高,生長快,繁殖性能良好等特性,是生產商品瘦肉豬的優良親本。

1.體型外貌

全身被毛白色(允許眼角和尾根部偶有小塊暗斑),頭頸輕,兩耳前傾,體軀長,背微弓或平直,臀部肌肉豐滿,四肢較粗壯。

2.生產性能

母豬產仔數:初胎8~11頭,經產9~12頭,肥育豬日增重720克以上,每千克增重耗料3.0kg以下,胴體瘦肉率62%以上。

三、杜洛克

杜洛克具有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體質健壯、性溫馴、抗應激、胴體瘦肉率高等特性,是生產商品瘦肉豬的優良終端父本。

1.體型外貌

全身被毛棕紅或褐色,頭稍大,面微凹,耳中等大小呈前傾,背腰較長呈拱起,腹線平直,肢粗壯,蹄健實,腿臀肌肉發達。

2.生產性能

日增重750克以上,每千克增重耗料2.6~3.0kg,胴體瘦肉率64%以上。

四、三品種雜交利用

長白×大白、大白×長白,生產後備母豬,在生產中作為父母代母本使用,其雜交優勢明顯,體型強壯;使用壽命長;產仔多,仔豬生活力強;母性好,乳頭髮育好;泌乳力強;飼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且抗應激。

杜洛克×長大、大長(三元雜交)生產商品瘦肉豬可在商品代獲得個體雜種優勢,商品代的生產性能更高於二元雜交體系,商品代達100kg日齡162天,育肥豬日增重820克以上,飼料轉化率2.7,胴體瘦肉率64%。

第二節 種豬的隔離,觀察和檢疫

當購買新種畜時,確保有自己的隔離檢疫區。新環境,新氣候,飼料的變化,運輸,豬只的重新組合和許多其他因素都會給種豬造成應激,使得所引種豬易感染各種疫病,為避免這些問題,在種豬運到後的頭些天,應採取以下措施:

1.不應飼餵太多飼料,保證充足的清潔飲水。

2.最好在動物運到後的頭7天,在料中添加廣譜抗菌素,如土霉素、磺胺類藥物、泰樂菌素等等。

3.隔離區的飼養員使用各自的鞋、衣物和工具。

4.如有可能,經兩周的隔離後,若引進豬表現健康,可在隔離區添加一些老母豬或老公豬,使新豬接觸到本場的微生物,從而對這些細菌或病毒產生特異性的抵抗力。

5.有效隔離期一般約5—6周,如果豬只健康,即可把新種畜引入本場豬群中。

注意兩點:一是不要經常變動引種的地方。二是切忌一引種回來就注射疫苗,一般在隔離的第三周開始就可以注射疫苗了。

在引進種豬穩定適應後,可委託當地畜牧獸醫站或其他科研機構采血等方法進行重大傳染病的抗體檢測,結合本場、當地疫情,確定引進豬群的防免程序。

第三章 母豬的飼養管理

母豬的生產是養豬生產的關鍵環節,其生產的好壞,是以母豬的年生產力,即母豬每年所生產的斷奶仔豬數來衡量的。因此,必須抓好配種、妊娠、分娩、哺乳、斷奶等生產環節的技術措施,力爭達到全配、滿配、多胎、高產的目的,為發展養豬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一節 母豬的發情與配種

性成熟以後的母豬全年發情,四季可配。發情鑒定和適時配種,是提高受胎率和產仔率的關鍵措施之一。

一、發情與適時配種

1. 後備母豬一般在8月齡體重應達110—120㎏開始配種;斷奶後的母豬發情時間,與帶仔數、哺乳時間及母豬膘情有關,一般為3—5天。如延至2周以上的,稱為斷奶後乏情。

2.發情癥狀與鑒定 母豬開始發情時,興奮性逐漸增加,走動,不安,食慾下降,外陰發紅微腫,併流出少量透明粘液,以後性慾旺盛,爬欄、爬跨其它母豬或接受其它母豬爬跨,自動接近公豬。當外陰紅腫達高峰,流出白色濃稠帶絲狀粘液,用力按壓母豬腰部,出現靜立,兩耳聳立,尾向上翹。

實際工作中可歸納為「五看」。一看陰戶,由充血紅腫到紫紅暗淡,腫脹開始消退並出現皺紋;二看粘液,由稀薄到濃稠並帶有絲狀;三看錶情、獃滯,出現「靜立反射」;四看年齡,「老配早,小配晚,不小不老配中間」;五看品種,國外引進品種發情期為3-5天,持續期10-25小時。長白豬比大約克晚1-1.5天,雜種母豬發情3-4天,可以在發情後第二天下午配種。

3. 配種方式與方法 目前多使用二次配種法,即配一次後間隔8—12小時再配一次。商品場可利用雙重配種,即在母豬的一個發情期內用兩頭不同的公豬,先後配兩次,可提高受胎率和產仔數。

配種方法有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自然交配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最好有專門的配種間;二是公母豬應在餵食後2小時再配種,配完種後可以給公豬投喂1-2個雞蛋;三是夏季配種最好是在晚間或清晨配種,注意降溫,切忌不要在公豬剛配完種時沖涼,切忌配種時,讓公豬從母豬背上突然倒下,會產生極厲害的應激。

二、促進母豬發情排卵的措施

1.加強後備母豬營養,改善飼養環境,給予適當的性刺激,以及適當的使用激素等方法,可以起到促進母豬正常發情和排卵的作用。

2.6月齡前的後備母豬應自由採食,6月齡—配種前則應適當限制採食,在配種前10-14日內,在原有飼餵量基礎上增加1千克飼料,不配種並短期優飼至第二次發情配種,配種後立即恢復到常用量。

3.後備母豬初次配種的基本要求:日齡220-230天、體重120kg左右、喂哺乳母豬料2.5-2.8kg/天(不要使用妊娠料);配種時間:第二次或第三次發情;日喂定量標準(見下表):

不同時間後備母豬料量標準 單位:月、kg

月齡

2

3

4

5

6

7

8

體重

15-25

30-40

45-55

65-75

85-95

100-120

120-140

喂量

0.7-1.0

1.2-1.5

1.7-2.0

2.2-2.5

2.5-2.8

2.8-3.0

3.0-3.5

4. 改善飼養環境和性刺激

後備母每欄5-8頭飼養。對於達初情期日齡的豬不發情或斷奶後乏情的母豬,應採取合欄、運動和公豬刺激,注射催情藥物等方式來促進母豬的發情。

(1)合欄:母豬的發情有一種「前移現象」,即對體重達100千克以上和斷奶後的母豬仍不發情,可以採取轉欄或重新合欄,也可以與正在發情的母豬混養,達到促進母豬發情排卵的目的。

(2)公豬刺激:在165日齡以後,每天2-3次接觸成年公豬,每次5-10分鐘。或公豬配種時讓後備豬看見,聞到氣味,誘使發情。

(3)藥物催情:先肌注孕馬血清1000-1500個國際單位1-2次(隔日第二次),3-4天以後再注射小腸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同時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E(每天400mg)。

第二節

妊娠期飼養管理的要點是:保證胎兒在母體內正常發育,防止流產,以獲得大量健壯、生活力強,初生重大的胎兒。

一、妊娠診斷

一般配種3周不再發情,可以推斷已經妊娠。

二、妊娠母豬的飼養方法

妊娠前期的母豬以合成代謝為主,膘情迅速增加.到妊娠中期,由於胎兒迅速生長發育,母豬常分解在妊娠前期沉積的脂肪供給胎兒。在妊娠後期,營養需求水平增加,不僅要增加飼餵量,還要提高能量水平,(可在飼料中添加脂肪,尤其是在夏季高溫季節)。因此,懷孕母豬的基本飼養要求:

配種後:母豬立即分開飼養,頭3周每天限食不超過2公斤,3-12周2.5-2.8公斤;12-15周2.8-3.5公斤;15周至分娩逐漸降至2公斤;分娩當天不喂料。

母豬的飼養方式視體況而定:

要確保母豬七、八成膘,過肥偏瘦對母豬生產都不好,過肥,不發情,發情難排卵,易難產;偏瘦,也不易發情,卵子活力差,受胎率低,易產弱仔,產後奶少,仔豬腹瀉多。

(1)體況瘦弱母豬:高低高法,即配種後20天前加強營養,20-80天降低營養,多喂青粗飼料,80天-110天,再加強營養,加大飼餵量。

(2)初產母豬:步步高法、即隨妊娠期的延伸,逐步提高飼餵量和營養水平。

(3)體況良好的經產母豬:即配種後至80天,降低飼餵量,80天以後再加強營養。

第三節

分娩是養豬生產中最繁忙的生產環節。任務是使母豬安全分娩,產下的仔豬存活率高。

一、預產期的推算

(1)「三三三」推演算法:即114天為三個月三周三日;

(2)月份加4,日期減6.如配種日期為5月6日,則預產期為5+4=9,6-6=0,即為8月31日左右為預產期。

二、分娩階段

1.產房和欄圈消毒:產房在產前2周消毒並保持乾燥,對腹瀉嚴重或有其它病史的產房,應嚴格用1-2%的燒鹼溶液浸泡2小時以上,再用大量清水沖洗,乾燥一周後再噴霧消毒。

2.母豬在產前一周清洗全身後趕入產房,臨產前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乳房和陰部,作好接產的準備。

3.接產:①乳房膨大有光澤,陰部松馳紅腫,用手擠壓最後的兩對奶頭,如有乳汁,說明在2—3小時內要分娩。②仔豬產出後,立即將口鼻粘液掏除擦凈,再把豬全身的粘液擦乾。③斷臍,將臍帶內的血液擠回腹腔,距腹部5厘米處用線紮緊臍帶並剪斷消毒。④斷尾、去齒、填好產仔記錄。⑤固定奶頭,拿走胎衣。⑥對假死豬應迅速除去口鼻粘液,並對準鼻孔吹氣。然後將仔豬四肢朝上,一手托肩,一手托臀,一屈一張反覆進行,直到仔豬叫出聲為止。

三、分娩前後的母豬飼養管理特點

產前一周由3.5公斤逐漸減至1公斤,分娩當天不喂料,此階段應轉變為哺乳料;產後一周應由1公斤逐漸增加,可每天增加0.5公斤。

第四節

母乳是仔豬出生後20-30天內主要的營養物質的來源,保證母豬正常泌乳是提高斷奶仔豬育成率和斷奶重的關鍵。哺乳母豬的飼養,除保證正常的泌乳之外,還需保持適宜的體況,使之泌乳後能及時發情配種。

一、母豬泌乳規律

1.泌乳量的變化:3周齡左右達泌乳高峰,後逐漸下降。

2. 乳腺結構特點:沒有乳池,不能隨時排乳,必須定時排奶。

3. 豬乳成份變化:分初乳和常乳。初乳指分娩後3天內的乳,以後為常乳。初乳維生素C含量高,還含有免疫抗體,又有鎂鹽,有輕瀉性,可促進胎糞的排出,有利於消化道的活動。初乳是仔豬不可替代的食物。

4. 不同乳頭泌乳量不同:一般前面的幾對奶頭比後面的泌乳量高。

5. 泌乳次數:表現為前期多,後期少,白天少於夜間。

二、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特點

其管理的目標是:一是盡量增加泌乳量,以保證仔豬的正常生長發育,二是盡量減少掉膘,保證斷奶後儘早發情,具體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1.注意分娩前後的減料和逐步加料,保證母豬產後泌乳量逐步上升。

2.哺乳期飼料應保證較高的能量和蛋白質水平,注重蛋白質的質量。飼料中應有魚粉,添加5%左右的大豆磷脂等脂肪性飼料。

3.適當飼餵青綠多汁飼料,供應充足的飲水。

4.斷奶前後,母豬應逐漸減少喂量:斷奶前1周由5.0kg以上逐漸減到2公斤甚至1公斤,斷奶當天可不喂,這樣既可促使仔豬多採食所補飼的顆粒料,又可防止斷奶後發生乳房炎。

5.缺乳母豬應分析缺乳原因:①膘情差,消瘦無奶。要加強營養,多喂高蛋白質高能量的飼料。②過肥。多喂多汁青飼料,同時配合一些藥物。③藥物催奶:催產素肌注或選擇中藥性質的催乳散,也可煮魚湯拌飼料喂飼,以鯽魚最佳。

哺乳母豬的飼養要求:從分娩後第7天起,自由採食,一般採食量=1.5-l.0kg+0.5×帶仔豬數,熱天3-4次/天,冬天 2-3次/天。避免飼料中連續使用抗生素。

仔豬應儘早補料,減少母豬的負擔。最理想是在28-35日斷奶。

第四章 仔豬的飼養與管理

仔豬培育是搞好養豬生產的基礎.這個階段是豬一生中生長發育最迅速,物質代謝最旺盛.對營養不全最敏感的階段。仔豬培育效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斷奶育成率高低和斷奶體重的大小,影響母豬年生產力和肥豬的出欄時間。

其目標就是盡量減少哺乳和斷奶階段的死亡率,提高育成率和斷奶重,並使仔豬在斷奶階段平衡過渡。

第一節 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

哺乳仔豬培育的任務是獲得最高的育成率,最大的斷奶重。強調「抓三食」「過三關」和「四防」「三察看」 。三食:乳食、開食、旺食;三關:出生關、補料關、斷奶關;四防:防凍、防餓、防壓、防病;三察看:看糞便(是否健康)、察看睡眠(溫度)、察看行為和叫聲(固定乳頭情況)。

一、提高仔豬育成率的主要措施

1.加強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是獲得較高初生重和泌乳的關鍵。可以在預產前10天至哺乳期,給母豬飼料中添加油脂(如大豆磷脂)可提高仔豬初生重,使母豬在斷奶後儘早發情。

影響初生重的還有品種、雜交及胎次。故應選擇母性好,產仔多,泌乳力高的母豬。

2.加強分娩護理,減少分娩死亡。

分娩每損失一頭豬,就相當於損失60多公斤飼料。母豬的分娩時間大多在5小時內完成,分娩時間越長,發生死亡的比率就越高。故母豬分娩時應盡量避免驚擾,如分娩間距在30分鐘就必須助產了。

在2—3日齡進行斷牙齒,編耳號,斷尾及注射鐵鈷針,以免初生仔豬因疼痛吸食不好初乳。

3.儘早吃上初乳,增強機體免疫力,並幫助仔豬固定奶頭。 仔豬出生2-3天內進行人工輔助固定奶頭,自然選擇奶頭為主,個別調整為輔,最好先弱後強。

4. 加強保溫,防凍,防壓。採用燈照或地板等取暖。

仔豬適宜的環境溫度如下:1-7日齡,溫度30-35℃;7-14天,26-28℃;14-21天,24-26℃;21-28天,22-24℃;28-35天,20-22℃。

5.寄養及注意事項:一頭母豬所能哺乳的仔豬數受其有效奶頭數的限制,同時也受到營養狀態的限制。一般當分娩的仔豬頭數超過母豬的有效奶頭數,或因分娩後母豬死亡,缺乳等,就應實施寄養,寄走的應選取大的寄,且應在母豬分娩後三天內進行。寄養還須注意以下幾點:

(1)初寄養者應吃過初乳,否則不易成活。

(2)同一窩中寄養的仔豬數最好控制為兩頭以內。

(3)把寄養者先與初生豬混關一段時間,混淆氣味,以免母豬咬。

(4) 分娩後三天內的易寄養,應事先讓寄養的仔豬處於飢餓狀態。

二、提高仔豬斷奶重的措施

初生重一兩、斷奶重一斤,要提高仔豬斷奶重,必須抓好仔豬初生重和初生期飼養管理,還要抓好補抖,使仔豬早開食,早進入旺食。

1.鐵的補充:初生時正常含鐵量為50毫克,每天需耗鐵7毫克,而從母乳中每天僅能獲取1毫克,到3周,仔豬缺鐵最少為100毫克,所以仔豬生後必須補鐵。最常用的是肌肉注射,補鐵後2周內若仍有貧血現象,應再補註一次。

2.水的補充:仔豬3-4日即可開飲,必須供給充足的飲水,以免仔豬飲不清潔的水,造成不健康。

3.補料:必須儘早讓仔豬吃料,並逐漸增加飼料採食量,以滿足仔豬快速生長發育的需要,以防止母豬營養和體力過度消耗。同時,仔豬補料可以刺激胃腸道的發育,促進其對植物性飼料的適應和消化酶活性的提高,有利於提高飼料的轉化率。

仔豬5-7日齡活動量顯著增加,愛啃咬探究,7-10日齡出牙,牙齦發癢,故5-7日齡開始誘食,飼餵要勤添少補,由少到多。目前許多生產實踐採用在哺乳時,把乳豬料化成糊狀塗在奶頭上,誘使仔豬更早開食,有的乾脆哺乳時每頭仔豬塞幾粒顆粒料。

第二節 斷奶仔豬的飼養管理

斷奶是仔豬出生後遭受的第二次大的應激。其營養來源由全部或部分依賴液狀的母乳變為全部依賴固態的飼料,胃腸道的消化酶由分解乳蛋白,乳糖與乳脂肪的酶變成要分解玉米、豆粕、魚粉等一般原料的酶,造成營養吸收消化不良,再加上環境、溫度、密度等的變化,極易造成仔豬下痢或生長停滯。

一、斷奶方式

目前多採用去母留仔的方法。即在斷奶前4—6天,逐漸減少母豬的精料和青料的喂量,斷奶的當天可不喂,在夜間把母豬趕走,仔豬留在原欄一個周左右,再進行合群。

二、適宜斷奶日齡的確定

適宜斷奶日齡有利於仔豬生產性能正常,還有利於母豬的繁殖機能恢復。

1.對母豬的發情間隔的影響:分娩-1日齡斷奶,發情間隔為6-7天,但受胎率和產仔數低;2-14日齡,發情間隔為7-11天;21-28日齡,為5-7天。

2.對仔豬的影響:消化系統的發育是有一定時間性的,20日齡前,消化酶還不適應一般的原料(魚粉、玉米等)。故斷奶日齡一般在28-35日齡,斷奶體重在7-8公斤以上為適宜。

三、斷奶豬的飼養管理:

斷奶後豬受飼料、環境等的變化產生應激,故在飼養管理上應盡量減少這些應激,採取:「兩維持」,即維持原圈管理和原飼料飼養;「三過渡」,即飼養制度、飼料類型和環境的過渡。

1.移走母豬,仔豬留在原圈一周,第2周可以按大小、強弱,公母分群飼養;

2.飼餵在補飼階段的飼料2周,再準備過渡;

3.第三周開始過渡到斷奶以後的仔豬料,按1/3替換,每次替換3天,一周換完。

4.在飼養中添加適量的抗生素減少應激引起的細菌性疾病。

5.料換完一周後,進行體內外驅蟲,第6周即可進入肥育階段。

第五章 肉豬生產

肉豬生產既是養豬生產終端環節,又是體現生產效益的重要階段,其主要目的是以儘可能少的飼料和勞動投入,獲得成本少、數量多、質量優的豬肉,增加養豬生產的經濟效益。

第一節 影響肉豬生產的因素

一、品種類型及其雜交利用的影響

採用不同的品種或品系及相應的方式雜交,利用雜種優勢,可提高肥育效果,使雜種後代生活力增加,生長發育快,肥育期短,飼料利用率提高,飼養成本降低,故必須選擇優良的母豬與種公豬。

二、營養和飼料

三、性別的影響

四、仔豬初生重和斷奶重的影響

民間有「初生差一兩,斷奶差一斤,肥豬差十斤」的說法,這就要求我們重視飼養管理,特別是加強對母豬的飼養和仔豬的培育,設法提高仔豬的初生重和斷奶重,為提高肥育豬的肥育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環境條件的影響:

1.溫度濕度。適宜溫度為15-25℃,適宜濕度為60%-80%,過冷則體熱易散失,過熱則導致食慾下降,生長緩慢。

2.密度和通風。育肥圈養密度過大,倉內通風不良,會因小氣候環境惡劣,使豬的呼吸道疾病增多,採食量下降,飼料報酬和日增重下降。通過實踐證明,一般每頭肥育豬以占圈0.8-1㎡,每圈養18-20頭為宜。

必須具備良好的通風,否則空氣中的有毒氣體的含量增加,嚴重影響豬的生長。

第二節 育肥豬生產應注意的問題

一、合理分群

群飼可以提高採食量,加快生長速度,有效地提高豬舍設備利用以及勞動生產率,降低養豬生產成本。一般要根據豬的強弱、大小,公母進行分群,同一群豬,小豬階段不宜超過4-5㎏,中豬階段不宜超過7-10㎏,保持定群後的相對穩定。如果在育肥欄必須要重新合欄,則應留弱不留強,拆多不拆少,夜並晝不並。

二、創造適宜的小氣候環境

育肥豬舍的環境應清潔,乾燥,空氣新鮮,溫度和濕度適宜,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降溫。注意對豬的調教,形成固定地點,使吃食、睡覺、排便三位相對固定,保持豬圈乾燥清潔,生活有序。

三、勤觀察,確定合理的飼餵量

對豬的育肥一般採取自由採食的方式。但為防止飼料的浪費,必須按上次剛剛吃完的量為下次的飼餵量,可以10天或半月一調整飼餵量。這就需要飼養人員細心觀察,確定每次的飼餵量,一般在保育階段,一日4-5次,中豬階段3-4次,大豬階段2次即可。

四、注意對疾病的觀察,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處理。

五、去勢與驅蟲

小公豬一般在7日齡左右去勢。小母豬一般在30日齡左右去勢,最好採用不去勢育肥。整個育肥期最好兩次驅蟲,肥育前第一次驅蟲,體重達50kg左右時再驅蟲一次。可用左旋咪唑或伊維菌素進行體內驅蟲。

六、適時出欄

研究表明90-100kg體重出欄最合適。這一體重出欄的育肥豬,其仔豬成本、飼料報酬、增重速度、屠宰率、瘦肉率、肉質以及市場需求等綜合經濟效益指標最佳。

第六章 公豬的飼養管理

一、公豬合理飼養的作用

營養是維持公豬生命活動,產生精子和保持旺盛配種能力的物質基礎,因此餵給營養豐富、全面的日糧,可促進公豬的健康,提高配種能力。

二、公豬的選擇

1.性慾選擇,所選公豬性慾必須旺盛,會爬跨,一般公豬的眼神凶亮,比較騷動,膘情適中的性慾較旺盛,其陰莖也時常伸出;而眼神溫和,偏肥,嗜睡,這樣的公豬多半性慾差。

2.種用特徵的選擇:(1)具有品種的特徵;(2)睾丸對稱,較顯露,包皮不積尿,不過長;(3)四肢開張有力,特別是後肢要粗壯結實。

3.外型的選擇:公豬的體型往往決定著後代的體型,故選擇的公豬必須具有腮肉少、頭頸清秀、前胛後軀豐滿等優良特徵。

三、公豬的營養需要

為使公豬經常保持種用狀況,體質結實,精力充沛,性慾旺盛,精液品質好,就必須進行合理飼養,特別是日糧中的蛋白質,它對精液的數量和質量影響很大,為此在公豬日糧中應給予優質適量的蛋白質。

在飼餵上應定時定量,每日兩餐,一頭公豬的年飼量不超過1100公斤,在配種繁忙季節應餵雞蛋和胡蘿蔔,以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的吸收。

四、公豬的合理利用

1.適配年齡:公豬配種年齡小於9個月時精液品質較差,而公豬在2~3歲時精液品質最好。過早配種,其使用年限會縮短。

2.利用強度:利用過度會顯著降低公豬的精液品質,影響受胎率,但若長期不配種,也會致使公豬性慾不旺,精液品質差而造成母豬不受胎。

一般情況下幼齡豬配種宜2天配一頭母豬,兩歲以上的可一天配一頭,但連續配種3-4天後必須休息一天。

在自然交配情況下,一頭公豬可負擔20-25頭母豬的配種任務,在人工授精情況下,可以負擔150-200頭母豬的配種任務。

第七章 母豬常見疾病防治

一、後備母豬不發情

後備母豬達8-10月齡時,由於先天性生殖器官發育不良,飼養管理不當,營養缺乏,體況過肥,都會導致適齡後備母豬不發情。

防治:

對先天性生殖器官發育不良的或畸形豬應予以淘汰。

對營養缺乏的要增加日糧中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並加強運動。

對過肥的豬應減肥減料或增加粗飼料,多喂青綠多汁飼料。在日糧中添加3%的氯化鈣連喂數天,有減肥的效果。

公豬試情法,即每天用公豬試情2-3次,每次5-10分鐘;同時配合加強運動和光照,轉換圈舍(母豬有一個多次遷移衝激發情的現象叫遷移現象)等,加強技術管理,將這些後備母豬關養在配種間或靠近配種舍,以便儘可能聽到、聞到、見到和接觸到成年公豬。

二、斷奶母豬不發情

斷奶後20天仍不發情或發情不明顯的。主要是哺乳期營養不良和患病所致。

飼餵全價足量飼料:一般自由採食,但由於在部分不容易讓母豬達到自由採食目的,所以必須預計投喂量:哺乳母豬喂量=1.5公斤+0.5公斤×仔豬頭數(因初產母豬仍在生長發育,應適當多喂一些)。特別注意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添加,有條件的應補充青飼料。總之依據:母豬體況、胎次、窩產仔數、豬舍環境、飼料營養水平、季節等來調節喂料量。

對體況差的母豬應提早斷奶:在夏天,在飼料中添加5-10%的植物油或大豆卵磷脂,以提高能量的濃度,避免仔豬缺乳及斷奶後母豬體況過瘦,以致影響正常的發情配種。

如屬疾病所致,應對症治療;非病或體況過差,採用飢餓療法,以及群養在一個大欄等,靠刺激打架和喧叫來增加應激,促進發情。

三、配種後不受孕

母豬在正常發情時允許公豬爬跨配種,但經過三次交配後仍不受孕的則可疑為此病,也叫屢配不孕。

對屢配不孕的豬,可在預計發情的前3天,每次喂VE200-300毫克,日喂兩次,3天一療程,發情後可配種。

在配種的當天肌肉注射黃體酮30-40毫克或已烯雌酚6-8毫克。

四、母豬產前不食和產後不食

1.產前不食:

多喂青綠多汁飼料,少喂勤添。嚴禁飼餵霉變腐敗冰凍飼料。

減少應激,增加運動。

妊娠母豬不宜喂棉籽餅,因含棉酚對母仔不宜。

2.產後不食或食欲不振:

飼料多樣化,營養全價,忌突然更換,注意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補充,以增強母豬的體質。

懷孕母豬飼料應保持一定的粗纖維的含量,適當飼餵青綠飼料;

做好產房產具消毒工作防止產道感染。產後注射1-2次青鏈黴素。

五、母豬產後少乳

母豬產後泌乳障礙綜合症通常是由豬舍環境不良,飼養管理不當等誘發,常生於高溫潮濕季節,特別是6-9月份。

通過飼料的增減,使母豬在配種前達到既不過肥又不過瘦的體況(可參照飼養資料),分娩前3-5天和分娩後的3-5天,要減少母豬的飼餵量,分娩的當天停料。

對上一胎出現這種現象的母豬,在分娩前7天,飼料中添加鈣製劑,如碳酸鈣400克/噸及維生素AD3粉,在夏季尤為重要,因為天氣炎熱,母豬體內的鈣會因呼吸急促而大量消耗,造成分娩困難及分娩過程延長。

改善環境,加強改善環境,加強飼養管理,早發現早治療。

師市農林牧局

二0一一年一月


推薦閱讀:

泰國史上最大規模科幻動作巨片《哥魯達》
刺刀對刺刀,中日兩軍最大規模白刃戰誰贏了?
解讀豐田與雷克薩斯6年產品可靠第一:利潤來自服務而非規模丨汽車預言家
中國流動人口規模超2.4億 平均月收入超4500元
北京交管今夜開展節前最大規模夜查

TAG:技術 | 規範 | 養豬 | 規模化 | 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