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中國大陸供范蠡當財神很有道理;台灣供關公當財神很沒道理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7-11-03 09:23:15 關鍵字:財神,供財神,范蠡,吝嗇,財布施,貧窮,布施,供養,大象掛瓔珞,羅漢托空缽,福慧雙修,關公 【 點擊數:279 】 【字體: 大 中 小 】 【 收藏 】【 列印文章 】

摘自凈空法師講《金剛經》第39集 1998/5 講於 新加坡

點擊此處觀看視頻

佛說「自家眷屬」有五種因緣,不是這五種緣決定不會成眷屬

  再看底下的一段經文:

  【如但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

  假如你所修的這些善,前面所講的「布施供養、修補塔寺」、經理這些典籍,你做的這些善業如果是只為自己做,或者是你為一家,這個果報小了,果報就「三生受樂」,不是三十生作小國王,這是講你是為自己、為你一家。

  「舍一得萬報。」這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你得來生福報。

  註解裡面引用《五苦章句經》的幾句話,提醒你自家眷屬的真相是什麼。這一段文在第二十八面倒數第三行,從當中看,它這裡有「自家眷屬者」,這是給你解釋什麼叫「自家眷屬」。

  「《五苦章句經》雲」(這佛說的話):「父子、夫婦、兄弟、家室、知識、奴婢。」這是講家,「自家眷屬」,佛說有五個因緣,如果不是這五種緣,決定不會成為一家人、不會成為一家眷屬。「眷屬」裡面有朋友,知識就是朋友,你的好朋友。

  五種因緣:

  第一個是「怨家」。小注說「父子互相殺害」,怨家;

  第二是「債主」。「父母財子散用。」生了一個敗家子,父母辛辛苦苦慘淡經營置的這些產業,到他手上幾天就敗光,債主!父母欠他的債,他來是討債的。

  第三種「償債」。還債,那就是父母是債主,兒女是來還債,所以兒女他在外面賺錢,賺了供養父母,這是還債的。對父母並沒有什麼「孝敬」的心,對父母沒有恭敬,但是在物質的受用不會給他缺乏,他會供養得很周到。這裡面也看欠債多少,如果兒女前生欠得多,對父母的奉養就很厚;如果欠得少對父母供養就很薄,在現在社會我們都能看到。

  第四個是「本願」。乘願再來,這裡面就有恩德,我們講報恩,這一類的兒女對父母有孝順心,有「孝敬」之心,這是本願。

  第五種是「真友」。過去生中是同參道友,志同道合,這一生又遇到了,這是真正善知識。前面裡面講「知識」,就是這種因緣,真的同參道友。這是說明自家眷屬包括的範圍。如果我們一切修學的功德是希望自己得利益,希望我一家人得利益,這個心量很小,果報也就有限,只能夠「三生受樂」,這就叫「舍一得萬報」。

  所以我們修學、修善、修福,心量一定要大、用心一定要真實。有很多人,譬如中國大陸這些水災,有很多人聽到這個消息還是不肯發心,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們救濟的錢,他們是不是真的會得到?是不是會被當中的人剝削去?他常常有這個憂慮,把行善中斷掉,這個機會錯過了。一定要曉得各人有各人的因果,人人都怕被當中的人剝削,這些苦難人沒人救濟了;即使被剝削也不在乎,我們也要做。你自己不能親手去布施,必須要通過第三者,不能不做。

  「布施供養」當中,佛法更是重要,為什麼?懂得佛法的人、相信因果的人,我們託付他,他就一定會做得圓圓滿滿。

常常捐助做慈善、做好事而自己的命運沒轉過來的原因

  請看最後這一段:

  【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佛在此地總結,意思無有窮盡。這一句話說明,你所修的「因」跟所得的果報,就如經上所說的。

  註解裡面有幾句話非常感嘆,我們看註解的第一行,從下面看起:

  「總指王臣男女等,所修之因,所得之果,故云其事如是。」其事如是就是指前面所說的業因果報。

  「無奈世人,信者施不儘力,不信者全不能行。」這兩句話說盡了眾生相。社會大眾相信佛說的人做了,沒有盡心儘力去做,所以得福不如經上所講的果報。為什麼?你沒儘力。我們看到有很多修福的人,看到他有業障,他業障轉不過來,於是就讓別人懷疑。他常常做慈善善業、常常做好事,他自己的業障沒轉過來,佛菩薩沒保佑他,反而引起社會大眾對佛法修學喪失了信心。他修福為什麼轉不過來?沒有儘力,他有十分的力量,只用一分的力量去修福,那怎麼能轉得過來?!

財神范蠡的「三聚三散」就是很好的布施例子

  我們看到現在世間許多富貴人家,在社會上大企業家、富商巨子。過去我在台灣,有一段時期台灣的瑞三煤礦的董事長請我講經,在他家裡講,他把家裡一個廳布置一個講堂,大概可以容納一百多人。李建興居士在台灣很有名,晚年的時候得老人痴呆症,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大概拖了十幾年才走。為什麼他轉不過來?福報太大、財富太多,做這一點小事對他來講九牛之一毛,何況做得沒有真誠恭敬心,所以業力轉不過來。如果是如佛在經上所說的,你要盡心儘力的布施供養,什麼樣的業障都消掉了。你想想你財富是不是真的統統舍掉?舍不掉的!愈舍愈多,世間人不相信。我有一千萬財產,我舍一萬就了不起,我今天做一萬的功德,千分之一,他就覺得很值得驕傲,比別人都做得多,怎麼能轉他的業?!他要拿全部財產統統舍掉去修福,後面的財富立刻就來。

  你要問,這個話有沒有事實來做證明?有,春秋時候的范蠡就是個好例子。這是越王勾踐的大臣,是絕頂聰明的人,他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復興自己的國家。他深深明了勾踐之為人,這個人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國家有難的時候密切合作,沒有災難的時候他有嫉妒心,不能容人,他了解。所以國家一恢復,他就偷偷的跑掉了,改名換姓,他改名叫「陶朱公」,做生意、做買賣。

  從小生意做起,沒有幾年發大財,發了財之後全部救濟貧苦,全部捐掉了;從小本生意再做起,沒幾年又發了。「三聚三散」。從這個事實證明佛所講的話沒有錯,你命裡頭有多少財富怎麼丟都丟不掉,你丟乾淨了沒幾天它又來了,命裡頭有的,哪裡會丟得掉?

  今天世間人不相信佛的話,認為我這麼多財富丟掉之後,明天吃飯誰給我吃?我明天日子怎麼過?想到明天、明年,想到還有一輩子、還有子子孫孫,就一毛都不肯拔了。這是個錯誤的思想!不肯舍,福報很快就享完,享完之後後續沒有了,那才叫「真苦」,他不懂得愈施愈多。

  世間人信佛的人,實在講信佛的人很差勁。為什麼這麼差?佛法的道理了解得不夠透徹、不夠深入,信心沒建立起來。這個原因還是我們這些出家弘法的人沒有盡到責任,沒講清楚、講明白。一個沒有清楚、沒有明白的人聽到法師講就相信,那個難!有,不是沒有,那是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雖然不了解,老師父給我講的我相信,我相信他,他肯真干,這個人少,不多!多數人都是「信者施不儘力,不信者全不能行」,兩句說盡了世間眾生相。

  下面他是引「事證」,《譬喻經》上說兩個故事,這兩個故事諸位自己去看就行,我們在此地不必多說。

中國大陸供范蠡當財神很有道理;台灣供關公當財神很沒道理

  我們舉范蠡這個故事,這是中國人、讀書人都知道的。在過去中國大陸供財神,供財神供誰?供范蠡,很有道理。現在供財神,我不曉得供誰?也許財神換了人。在台灣是把關公當作財神,很沒有道理。關公跟發財有什麼關係?沒道理。關公是講義氣,確實義薄雲天,是個知恩報恩的人,這一方面值得提倡,值得人尊敬;說拜關公會發財則未必。因為在歷史上去看的時候,讀他的書,他與發財好像沒什麼關聯,請關老爺去當財政部長,人請錯了!請他當國防部長可以,請他當財政部長就錯了,他不是個理財的人;請范蠡作財神爺非常有道理,他真的是發財有道,他有方法,他那個方法跟佛講的沒有兩樣,一個道理。

  我們學佛要把理搞透徹、搞清楚,然後信心建立,真正肯干,自求多福。所以你要圓滿的福報,只要如理如法的修學,「財布施」你的財用不會缺乏,也就是你物質享受即使在大災大難當中你也不會缺乏;「法布施」得聰明智慧,有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

  「無畏布施」裡面,第一採取素食,素食是「無畏布施」。絕不傷害一切有情眾生,不食眾生肉,培養慈悲心,這是「無畏布施」。心地慈悲,小動物看到你都很歡喜,不會傷害你,會跟你很親近。

  第二要常常存心,全心全力幫助一些苦難的人,這都是屬於「無畏布施」。他沒得吃,我們供養他飲食,他離開恐怖、離開憂慮;他沒有衣服穿,我們送他衣服穿,使他能夠保暖,不怕挨凍,這也是「無畏布施」。凡是幫助眾生得到身心安穩,都是屬於「無畏布施」,果報是自己健康長壽。今天大陸同胞遭受這麼大的苦難,我們應當全心全力去做,不怕舍,知道捨得愈多得福愈多。

吝財得貧窮果報;吝法得愚痴果報;吝惜無畏布施得病苦災難果報

  註解裡面在末後的倒數第五行,最後一句:

  「行道之人,不但持戒禪誦,亦當布施作福。」這是佛在經上說的。教導後世的弟子學生,你們在行道修行,不但是要持戒、參禪、讀誦大乘,這是你日常的功課;「亦當布施作福」,你要懂得「常行布施」,「財、法、無畏」三種布施都要做。

  接著我們看:「《大愛道經》雲,今世滅罪,後世得申。」「申」是伸張。

  「有財不施,世世受貧。」這是什麼?吝嗇。「吝財」就得貧窮的果報;「吝法」就得愚痴的果報;「吝惜無畏布施」就得病苦災難的果報。這個世間人所有的一切受用怎麼來的?你相不相信?信不信佛說的?果然要相信,我現在貧窮趕快要修布施,為什麼?才能夠脫離貧窮。貧窮,我沒有東西施,你再想想有沒有?我今天吃都吃不飽,吃不飽我願意餓一餐,把我這一餐省下來布施給別人,你也行了布施,哪有不能施的?!真正有「布施、供養」的心,前面講「一塵一毛、一沙一渧」,布施供養的事很少,心廣大、心真實,果報就不可思議。佛給我們開的道路,貧賤之人也能修布施得大福報,這個天道才公平。

入道必以智慧為本,智慧必以福德為基

  接著說:「故入道必以智慧為本,智慧必以福德為基。」這兩句話講得好,不能夠偏在一邊。偏在一邊,佛經上有兩個故事,修行人一個人偏重在修智慧,一個人偏重在修布施。這兩個人來生果報現前。

  偏重修智慧的這個,修禪定、修智慧的,證得阿羅漢果,這不錯了。雖然證得阿羅漢果,沒福報,常常到外面去托缽沒有人供養,「羅漢托空缽」,挨餓,很苦!誰知道你證阿羅漢?人家看到你就討厭,沒有緣分,沒人供養他。

  修福的人倒是不錯,但是落在畜生道,變成一個大象,投胎投個大象。這個大象有福報,是國王最心愛的乘騎,國王出去都乘這個象,這個象那當然供養得好,多少人伺候它、喂它,出門滿身披著瓔珞,珠寶披了一身,「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福報大了。

  佛教給我們「福慧雙修」,所以成佛,佛稱「二足尊」。「足」就是滿足、圓滿;「二」是兩種,一個是智慧圓滿,一個是福報也圓滿,所以佛是福慧雙修。佛沒有教我們不修福,你要認為佛教我們不修福,你就完全錯了,那佛怎麼能稱為「二足尊」?!

  但是佛常常警惕我們、警告我們:修福不要享福,怕享福迷了;如果你享福而不迷,行!那佛也贊成你享福。

  所以到什麼時候可以享福?明心見性之後可以享福,為什麼?見性了,不會迷了。這是大乘跟小乘不一樣,大乘菩薩可以享福;小乘聖者不可以享福,享福他會迷。

  所以小乘,佛讚歎苦行。我們在佛的弟子當中可以看到,大迦葉尊者修苦行,「頭陀行第一」,而迦葉尊者出身是大富長者,他不是貧窮之人,出家之後修苦行,吃人不能吃的苦頭,他歡喜、樂意,給初學人做個榜樣。

  在《華嚴經》裡面我們看到善財童子,那是代表大乘的,享福的。善財童子出生,他家裡面、院子裡面,樹、草都變成金銀琉璃七寶,那是表大乘法。大乘是可以享受的,他不迷,大、小乘的境界不相同。

  我們是什麼樣的根機?雖然學的是大乘法,實在說連小乘的根機都不如,我們完全是凡夫,這個要知道。凡夫要不念佛求生凈土,沒路可走,千萬不要以為學了大乘法,以菩薩自居、以菩薩自豪,到處驕傲,那就必墮惡道,這是自己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自己確實是凡夫。大乘經我們讀了、聽了,增長不少的見聞,如果真聽懂、真覺悟了,應當發心認真努力去修學,這就對了。

  本經「正宗分」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兩個女人一台戲,婆媳究竟怎樣擺道理
什麼叫內心的感受比外在的大道理更重要?
如何評價並反駁下面這段話?如何評價《蠱真人》這部小說?如何評價其主角?
有哪些道理是你長大了才懂的?
梁振英上京述職平起平坐變靠邊坐 評:讓港人明白一個道理|香

TAG:中國 | 台灣 | 范蠡 | 道理 | 凈空法師 | 大陸 | 中國大陸 | 有道理 | 法師 | 財神 | 有道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