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講記·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54)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前面無盡意向佛請法: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眾生結的這個緣是怎麼回事?這裡進一步請法,觀世音菩薩怎樣以他的神通道力、法力來幫助教化眾生。在前面的十四無畏與其講利他,還不如講自利,是觀世音菩薩通過觀照,修「如來藏」之法成就自己。這裡是講觀世音菩薩行利他功德。相對而言,利他功德是不是還是自利啊?那麼前面的自利是不是還是利他?自他不二,他是不妨分別,我們總要分別,有個側重而已。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

第一個問題,觀世音菩薩怎麼能示現佛身呢?這是不是打妄語啊?不是。觀世音菩薩本身就是古佛再來;即使初住位的菩薩都能現佛相,現無量的色身三昧;而且,心正,即行邪法也是正法。佛身有多種,藏教菩薩的佛身、通教佛身、別教的佛身、圓教的佛身。《金剛經》的佛相當於圓頓住位菩薩,別教《大方廣佛華嚴經》那種佛相當於圓教二行位的菩薩;那麼《法華經》圓頓的佛位,從初住位到妙覺位有四十二個等級,這四十二個等級明心見性的菩薩都叫「諸佛」,叫「分真即佛」。聽經聞法當下成佛,是指「分真即佛」,是明心見性的菩薩。即現佛身說法,對藏教就說藏教,對通教說通教,對別教說別教,對圓教說圓教,根據對方的根機和等級。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辟支佛,是指緣覺修行人通過十二因緣而證果。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聲聞身,是修證阿羅漢果位,修苦集滅道四聖諦。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梵王」是指有色界天,修四禪八定的功夫。在印度教里,把梵王作為佛祖,作為印度人的上帝,然後修一種梵行,叫「離欲行」。離欲行就是不過男女生活。他們認為不過男女生活就能成佛,據說從五六歲的小孩子就要受戒,不準亂搞男女關係。大概十來歲就出家修行,不管是男女。腰上圍一個薄薄的鐵片,將薄鐵片做成圍裙,然後往那裡一罩。這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這個鐵片一圍就是不允許動我,否則會有國家制裁;然後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出於人倫道德,回去生兒育女,後再出家。所以他這個心是清凈的,叫「離欲行」。那麼這種法最多能升天,不能成佛,這也是外道法。修大乘法對男女生活也特彆強調,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帝釋,是玉皇大帝,第二層天的天主。通過修行「十善」,就是《十善業道經》講的身不犯殺盜淫,口不犯綺言、妄語、惡口、兩舌,意不犯貪嗔痴。想當天王呢,要修上品。

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自在天身,指第六層波旬魔王的天界。雖然是魔,他們前世也是行善斷惡,拚命修人天福報,加上品十善和禪定功夫。這種禪定功夫叫「未到地定」,他沒有達到初禪天的功夫;若達到了,他又進入第七天往上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大自在天,是有色界最高天,屬於四禪天的境界。這個「大自在天」叫作「摩醯首羅天」,三頭六臂,手裡拿著一個白拂,騎著大白牛,悠悠哉哉。他可以在十方世界自在地參學、遊玩。所以對於這一類的眾生,觀世音菩薩要給他們講四禪八定啊,四無量心啊,更加拓寬他們的心量。

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天大將軍,一般說為第二層天的一些軍事領導人,專門統領鬼神大眾,他們的責任主要是保護國土,韋馱菩薩就是天大將軍之一,護持佛法。其他一些大將軍是保衛國土安全等等,直接受玉皇大帝的領導,防止阿修羅、妖魔鬼怪等破壞國土。對於這樣的修行人,除了講五戒十善,還要告訴他們一些秘密神咒,也通過神咒可以召喚鬼神之類。

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毗沙門,在四大天王里是北方天王。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這個「小王」包括須彌山山腳四大部洲,從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到鐵輪王,以及各個國家的皇帝、國王、總統,都叫小王。這些王呢,相當於人王之類。對這些人說法,無非也是些安邦定國、施行仁政。為什麼?因為有的國王還不信佛呢。不信佛那就給你講怎樣愛護民眾,要公正廉明。

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這個「長者」一般地是在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家族、一個村這一片範圍之內,那些德高望重、有一定地位權威、有一定學問、比較正直公平、能得到大家共同信賴的人,稱為長者。出現家庭矛盾、社會矛盾,不需要通過官府,長者幾句話就擺平。對於這些人,一般講講怎樣地好善樂施啊、愛護文明啊、仁慈公平吶,傳這些法。

大家注意,往往今生今世的長者過去生生世世都是做長者。在中陰身期間,你檢查一下你自己,你生生世世做的行業都是差不多的,都是習氣而來。懂得這個道理是不是很重要啊?我們要學會當老師,特別是當這個菩薩的老師,我們生生世世就是菩薩的老師。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我上次講的太原那個楊秉書記,他岳父四歲就給人家當裁縫師傅,他自己大剪刀拿不動,還可以指揮人家裁衣服。講這個法你們明白嗎?你今生今世發願講經說法,把經聽懂了,今世今生開始登台,意味著你生生世世都是弘揚佛法。我們要發這個大心啊!現在大家開始準備啊!凡是準備登台的人提前告訴我,我都安排,給大家一個平台來亮亮相。

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這裡的「居士」不是在家佛弟子;是指那些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財產、學識,但是他不願意經商也不願意做官,只願意清閑的人,修身養性啊!茶杯一捧,談古論今。對那些人(名聞利養心很重)傳一些清心寡欲、潔身自好之法。這些人很好面子,以自己與世無爭來自我標榜。現在也有這樣的人,把這個名利看得很淡,他只要求得心理的平衡、清凈自在。

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宰官」泛指官吏。就是對想當官的人,就現官身為他說法——仁政愛民啊、做事公道啊……等等。

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婆羅門」是古印度最勝種姓。他們壟斷了古印度一切知識,包括醫學啊、種種宗教方面的、傳統文化方面的學問。婆羅門由於職責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許多特權。比如不得被處以死刑,佔有大量地產等等。除了祭司外,他們也擔任宮廷文士、科學家(星象家,數學家),教師和公務員。印度宗教上的權力完全掌握在此一階層之中。印度以婆羅門階級最具勢力,故該國又有婆羅門國之別稱。其民眾所奉之宗教,稱之為婆羅門教。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優婆塞、優婆夷」就是男居士、女居士,是修行人。那麼對於這些人主要講的三皈五戒、三學——三學就是戒定慧三學,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等等。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這種「婦女」就是特定於長者的夫人、居士的夫人、當官的夫人、婆羅門的夫人。過去女人的天職就是「相夫教子」。丈夫在外面要成就事業,他也離不開妻子的幫助。但「相夫」,你不能去束縛他,你只能成就他;「教子」,特別是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什麼現在小孩子們很難教啊?一方面父母搞名聞利養,鬥爭很厲害,直接污染了孩子;同時,父母對教育孩子缺乏耐心,把他推給學校的老師。這在全世界是個普遍性的問題。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童男童女」是沒有受過男女生活染污之人。這種人容易成就,他妄想少。那麼對於這一類人說法,一般地就是講怎樣潔身自好,保養自己的真氣元氣,保護自己的清凈心。

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這是天龍八部,主要是給他們講四禪八定、修上品十善。

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金剛神」都是護法神,這一類神是以惡相示現。凡是對那些剛強的眾生,金剛神可以通過惡法來懲罰——惡相懲罰就是可以打、可以殺。在後面〈陀羅尼品第二十六〉就涉及到這方面的內容。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如是功德」就是「方便」,「方」就是「如」,「便」就是「是」。菩薩教化眾生,無分別不妨分別。對個別的劣性眾生講大法,他接受不了,就通過世間善法慢慢引導。而妙音菩薩不管在什麼時候對什麼人,都是講《妙法蓮華經》。游諸國土:不光是娑婆世界,十方佛土都有觀世音菩薩和妙音菩薩教化眾生。

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想一想,觀世音菩薩需要不需要我們供養啊?不需要。「應當」,「應」是道交感應,「當」是正當名分。明白了什麼是「觀世音」,你就是「應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就是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萬法。再觀照前面的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我們明白了「觀世音菩薩」,明白了「如來藏」道理,明白了「阿彌陀佛」,是不是就成就了「如是功德」?「如」也是你,「是」也是你,一切萬法都是你。你以此心觀照世界,即是以此心加持世界,即是以此心成就自己,這就是「應當供養」。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明白了「阿彌陀佛」,我們就是「阿彌陀佛」;明白了「觀世音」,我們就是「觀世音」;明白了十方三世一切萬法皆是「我」,那就是我;明白了是我,就是我。這就是《法華經》講「我獨無所畏」。凡是明白了一心三藏道理的人,都是「施無畏」。明白了萬法都是你,你就是布施了一切萬法;明白這個道理,你沒有任何的恐懼心。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直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

無盡意菩薩節外生枝,來供養觀世音。要知道佛菩薩的良苦用心,你看怎麼樣供養。「即解」就是前面講的「應當供養」,「解」就是心開意解。明白了觀世音菩薩的法理,他當下即是觀世音菩薩,叫「即解」;心開意解的人左右逢源,頭頭是道。「解」什麼?頸在這裡,這是不是咽喉之地啊?這個地方卡住了,我們就完蛋了。所以這裡是表中道了義。如果沒有中道,我們對一切的問題的看法都是邪知邪見。所以「頸」至關緊要。不解決這個問題,一切修行都不能成就。明白了「一心三藏」的道理,無量的萬法是不是都是一個念吶?都是無上之寶。眾寶珠瓔珞,是比喻我們的無量的智慧德能。價值百千兩金,「百千」是表無量。

所以這段表法,無盡意菩薩明白了「觀世音」名號真實義,當下知道自己就是觀世音,當下知道自己就是無量的珍寶,無量的萬法都是自己。

而以與之:「與之」這是請觀世音菩薩印證。用我這個心來供養你,看我們這個心是不是一樣的?「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財產供養叫「財施」,他故意講這個「法施」,話中有話。在佛法里有「三輪體空」的布施。三輪體空,張三供養李四,張三的心沒有認為「我是張三,我是能供養者;你是李四,你是受供養者;我供養你一個西瓜,這是西瓜」,張三沒有這三個念,他是一種自性的流露,就是通過這種布施供養來成就我們這種清凈心。

珍寶瓔珞,是表這種法的殊勝,這是三輪體空的布施。仁者的「仁」,前面解釋了,單人旁加一個「二」字,「二人」。他講這個「仁者」也是求觀世音菩薩印證,把你一個人看成這種仁,在前面是彌勒菩薩稱文殊菩薩也是稱「仁者」,「仁」表明心見性。兩個人是不是一個真人一個假人吶?真人就是「如」,假人就是「是」。這就是「如是我聞」,你「聞」了沒有。

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雖然無盡意菩薩講的是法施,是三輪體空的布施;那麼觀世音菩薩不肯受,又在表法,這叫不受三昧,一切不受。為什麼不受啊?菩薩是受而不受,不受而受。怎麼「受而不受」呢?他受過來也是為別人受,他不受也是受,別人受了是不是他自己受啊?自他不二,都是在表法。

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無盡意菩薩求觀音菩薩哀憫他,為什麼?我是代表一切的眾生來供養你,得到聖者的加持。所以我們在救災、在供養三寶、在放生的時候,不能有貢高我慢心。能夠給我們提供一個布施供養的機會,我們應該感恩,你是在種福田。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于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游於娑婆世界。

佛在這裡勸觀世音菩薩:你怎麼可以不受啊?所以出家人沒有權利拒絕眾生的供養;但是不可以找種種的借口去化緣,乃至詐騙眾生的錢財。

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于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觀世音菩薩「借花獻佛」。佛菩薩已經破除了我執,受與不受並沒有什麼區別。受在這裡也是為了給大家用,不受放在他那裡,他也還是我。

我出家以後上的當可多了。幾百、幾千、幾萬都給人家騙,但是我從來不後悔,誰都騙不了三寶的錢。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沾光,沒有一個人吃虧,何況三寶還吃得了虧?該我的誰都拿不走,不是我的我也搞不到。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你如果被人家騙了,是因為你前世騙了人家的,還債了。你前世沒有騙人家,他今生騙你的,來世還是你的。所以我們大可不必為這些事情去生煩惱。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游於娑婆世界:「如是自在神力」,注意啊。在見道位、證道位都明白了「如來藏」,你即有如是自在神力。在見道位的人仍然受六根之束縛,不能發揮。

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

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

侍多千億佛,發大清凈願。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世尊妙相具,這是對佛的讚歎。佛啊!你具足了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具足了無量的智慧德相。「重問」,由於前面長行無盡意已向佛請法,這裡以偈頌的方式再問一下。「彼」呢,還是涉及到觀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所以佛也以偈頌的形式來回答無盡意菩薩的請法。

汝聽觀音行:你應該明白觀音菩薩的行持法門。善應諸方所:以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遍入十方國土來比喻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不動道場遍十方界,三十二應是表無量的色身三昧。「諸方所」是十方世界,這就是這個普門神力。弘誓深如海:「弘」是大、廣之義,這是從橫向空間上來看;「深」是從縱向,從時間上來看,也就是弘誓深誓像大海。觀世音之「弘誓」是遍十方三世一切萬法。這是表我們真心本來面目。明白了真心本來面目這個本體,弘誓大願發也發,不發也發。有道無道,自己知道。如果你還沒有發起這個心來,你就檢點一下自己明白了沒有?歷劫不思議:觀世音菩薩發了大願以後生生世世無量劫去踐行。侍多千億佛,發大清凈願:無分別不妨有分別,觀世音菩薩在因地修行,在千萬億佛法中成就自己,成就了「大清凈願」。這個「清凈願」無非是視十方三世一切萬法皆是「我」。怎樣才能在十方三世一切萬法中成就自己?以成就別人來作為成就自己,自他不二。

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這四句偈是總講。總講必然要略講啊。「聞名」是表見道,你懂不懂「觀世音」?「見身」是表證道,在歷事練心的過程中體會到法味,你就見到了身,嘗到了法味。心念不空過:見道,證道,得到了智慧利用。時時事事處處都會用心觀照,身口意三業隨智慧行,這是「不空過」。能滅諸有苦:「諸有苦」通小通大——下至三界六道二十五有,上至等覺菩薩生相無明,都要通過見聞修證「一心三藏」來解決這些問題。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或在須彌峯,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

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

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然,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

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假使興害意:「興害意」既是自己的心魔,六根、六種意識起煩惱心,也是外塵色聲香味觸法、外面的鬼魔、冤親債主傷害我們的法身慧命。推落大火坑:我們的法身慧命葬送在煩惱習氣之中叫墜大火坑。觀照「如來藏」,觀照觀世音菩薩,當下清涼自在。

設想一下,如果我們為了某一樁事正在發雷霆之怒的時候,正在心慌意亂的時候,你想一想,誰是誰啊?當下清涼自在。就怕你想不起來,就怕你不願意想。你只要一想:哎呀!有什麼好煩惱?這個肉團都是假的,有什麼好煩惱的?所以對世間人,老勸人你想開一點哦、想開一點哦!你越勸他還越想不開,唯有這個「如來藏」的道理,你自己去想吧。他自然而然就能想得開。真理是不可戰勝的。火坑變成的這個池是指清涼池,使我們這個熱惱的心變得清涼自在。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這是指我們的人很貪心,貪心很大很亂,像大海那樣,總是不能飽滿。「龍魚諸鬼難」,「諸」是表由我們貪心所遭受的種種煩惱,特別是為名聞利養所糾纏,就跟那個惡龍、惡魚、惡鬼一樣纏住了我們。這個時候想一想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波浪不能沒」,這個貪心之水就不會傷害我們的法身慧命,要從第一義諦上來觀照。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須彌峰」是表貢高我慢心,總是好佔上風。所以人家必然想辦法來排斥你,叫「為人所推墮」。那你明白了「如來藏」,那個推墮你的人是誰啊?心裡自然平衡。「如日虛空住」,「虛空住」就是前面講的「如來座」,太陽是不是智慧啊?是不是住在虛空啊?所以你把這一點看破放下了,有了智慧是不是太陽啊?放下是不是空了?像太陽住在虛空,住而不住。這個心不可思議啊!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這個「惡人」是指我們的無明風動、妄想分別。聽說這幾天太原刮大風,有些人在樓房上給吹下來了,還有的廣告牌吹得把人砸死了;而我們自己的無明痴風比那些狂風還要厲害,不知不覺地把我們的法身慧命吹得無量劫在六道里輪迴。墮落金剛山:「落」到高處去了。說明我們的無明妄想啊,總是飛揚浮躁,沒有哪個無明妄想非要往低處走,都是往高處走。你盲目地自高自大。所以這句話如果世間的語文老師來改的話,他肯定判成病句,只能墮落大海中,哪還「墮落金剛山」?這就是妙法。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明白了「如來藏」,我們的無明妄想轉為智慧,我們見到的一切萬法都是「我」,沒有一法不是「我」,叫「不能損一毛」,這是表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一根毫毛都不能損。大光明藏中不漏一人,不舍一法——這裡可以再加一句:「不損一毛」。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怨賊,這都是我執。六根、六識是內賊;六塵是外賊,內賊外賊是不是都是自己啊?都是自己的煩惱。這個「刀」就是我執之刀。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這個「王難」這是指我們所造的種種的罪業,是我們種種的業障。臨刑欲壽終,觀照為「臨命終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當一切的業障向我們襲來的時候,以「如來藏」而觀照,這一個個的業障自行地土崩瓦解,轉煩惱為菩提,轉苦為樂。即使你在監獄中,在街頭流浪,你仍然得自在。這個「臨刑欲壽終」,按照分別法說為我們臨死的時候,這個「刀尋段段壞」也可以觀照為變三途惡道為佛土。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囚禁,這裡是比喻家庭;枷鎖,是表父母;杻,是表夫妻;械,是表兒女。夫妻、父母、兒女可以講為三把枷鎖。合起來呢,家庭就是個牢籠,牢籠加三把枷鎖。你聽得害怕不害怕?我們現在家庭里有個小別墅、有個小轎車,丈夫有個七品芝麻官、手裡有個百二八十萬,這些人可能想不到修行。這樣的家庭很痛苦啊!因為你這個人天福報享完轉眼你就往下掉啊!「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就再也不會被這種情執所束縛。心裡清凈了,他就想辦法來改造家庭。

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這段經文主要是指外魔、冤親債主、想傷害受持《法華經》的人。那麼「念彼觀音力」,見道之人,一定是得到天龍八部的護持,千真萬確。邪鬼邪神就是背後念咒都不能傷害你。他想害你眼睛都睜不開;同時只要你認真持戒,鬼神都會護持你。這個「還著於本人」是不是也叫「應供」?他想傷害別人,最後必然傷害他自己。比如說我一念善心,首先得到供養的是不是自己啊?近水樓台先得月。其次人家得到心電感應以後,仍然會反饋給我,這是雙重功德。那如果我一念噁心,首先傷害的還是我,只要起心動念,你就是應供。當你起了惡念,人家感到不舒服,那個不舒服的念是不是馬上反饋給你?他沒有辦法不「還著於本人」。這叫平等法,好念、壞念都是「還著於本人」。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這也是一些外魔。惡人看到正氣凜然的人,他要想下手,心裡都嚇得直抖。如果你是個壞人,他要害你的話,不管三七二十一,他把自己當成個英雄。因為心與心之間有一種力量的抗衡,每個人都還有自己的護法。

若惡獸圍遶,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這個「惡獸」也是些外魔或者險惡的環境。南昌起義以後,劉伯承帶著兩個警衛員逃難到山裡,來了一隻大老虎,劉伯承講:沒有關係,我們就坐在這裡,老虎不會傷害我們。果然,老虎就是不理他們。你如果很緊張,老虎一定向你撲過來。為什麼過去出家人在山裡能夠降龍伏虎啊?大蟒蛇可以在你茅草棚旁邊陪你睡覺,它不惹你的。老虎還給你讓道。因為你已經把一切生死都看破放下了,沒有任何緊張的氣氛,所以老虎對你感到信賴。人是萬物之靈,豺狼虎豹都知道恭敬,它要咬你是因為你這種懼怕的心造成一種氣氛。它是為了保命來才跟你拚命的。特別是修行人與世無爭、吃齋,他發出的氣氛非常和平。這個「疾走無邊方」呢,就趕快逃跑了,逃得無影無蹤。

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燃。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蚖蛇蝮蠍」是四種毒蟲、蛇蟲之類。它們嗔恨心很強,「氣毒煙火燃」是形容他們的氣氛。「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對明白「如來藏」道理的人啊,他的心力很大,速度極快,所以在各種不同境界中的眾生能夠感受到這種力量。

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風雲雨霧都有靈知性,都有見聞覺知,更何況修行人還有諸天神明在護持。出家人穿著僧服,是人天師表,如果不檢點自己,現世報就很重,更別說來世的果報。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困厄」是無量苦——從欲界苦、有色界苦、無色界苦乃至到菩薩界分段生死之苦、變易生死之苦,那無量的苦簡直沒有辦法想像,但好在我們有解決無量苦的一個總法門,就是以「一心三智」這個「能觀之智」來觀照到「一心三諦」我們的本來面目。把這個法明白了,一救一切救,真正能救我們一切苦的只有自己,自己就是觀世音。

就是觀世音菩薩來救苦,他救了誰的一切苦了?我保證你升官發財、無病無惱,有沒有這樣一個人吶?沒有。觀世音菩薩也不會這樣無聊,他來給你當保姆啊?古今中外沒有這樣一個人,更不用說救世間一切苦。誰救誰啊?只有調整了我們的心態,我們自己救了我們生生世世的一切苦,否則你解這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就是歪魔邪說,你造謠惑眾。古今中外這是明擺的事實,誰能救一切人、誰又能救這個人的一切的苦?沒有這回事。就是那些祖師大德——蓮池大師這一生中就大病三次,連釋迦牟尼佛出世都還頭疼腦熱、被提婆達多砸破了腳趾頭。這是講到位了,否則你這就變成迷信——我念一下觀世音菩薩就什麼事情都沒有啊!世界大戰也沒有了,洪水也沒有了,地震也沒有了——有沒有用啊?不要去打妄想。是表我們自己明心見性、調整心態,我們自己這個肉身就是國土,是通過我們的心來對這個世界加持,加持多少就算多少,因為佛不度無緣之人吶!所以「念彼觀音力」,「彼」是誰?都是自己。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真觀清凈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無垢清凈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

廣修智方便:無非是「一心三智」——空智、有智、中智。

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你想到哪裡,是不是就在哪裡現身?那就是你的真身啊!你現在想到揚州火車站,你就在揚州火車站現身了,這個身沒去,那個身去了沒有啊?那是你的真身。我們不是講無量壽嗎?從縱向上來看,過去、現在、未來都是「我」;從橫向上來看,東南西北、上下十方無處不是「我」。你一念十法界,十法界都在現身。那麼作為觀世音也好,阿彌陀也好,你念他現身,你不念,他現身了沒有啊?哪裡不是他現的身?明白這個道理,就是你在現身。

無剎不現身:所以你念也好,不念也好,他都現在這裡,你自己是不是觀世音現在這裡?你明白了你現在就是觀世音,在這裡現身;你如果執著名聞利養,那你就是牛魔王在這現身。心裡想什麼,你就是什麼。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對照我們的觀照的功夫,明白了萬法都是「我」,你這個心就是佛土的氣氛。雖然是佛土的氣氛,對於還沒有圓滿成佛的人,是不是還有種種的習氣?所以需要加功用行。生老病死、地獄鬼畜生,種種的業報慢慢消除,塵沙煩惱、無明微細煩惱漸漸地消除。「地獄鬼畜生」並不一定就是指那個色身形相,是指那種心。見道以後還要認真破我執,轉煩惱為菩提。

真觀清凈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這是我們自己的觀照。

真觀,是觀空、看破。凈觀,是觀假、要放下。廣大智慧觀,是圓中,是圓滿的中道,不是別教的但中。圓教的圓中,一切當下就是一,一當下就是一切,當下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東南西北、上下十方,你當下就是十法界萬法,這是「圓中」。悲觀,是同體大悲。這是前面的「三觀」,是造成的利用,這個利用就是用悲心度眾生利他。慈觀,是無緣之慈,「悲觀」和「慈觀」就是大慈大悲。菩薩利他。常願常瞻仰:願,是原來的心;常,是時時事事處處念念在道,叫「常願」。常瞻仰,是要利他。對別人恭敬了,這是從根本上用心來幫助人。

無垢清凈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無垢清凈光,是對上面幾種觀的總結。能做到這幾種觀,你清凈了,沒有污染了。心凈光通達,你看一切的萬法轉識成智,心態徹底調整。慧日破諸暗:像太陽一樣不為黑暗所迷惑。過去看它是個茶杯,現在看這個茶杯是阿彌陀佛;過去看他是個冤親債主,現在看他是個老佛爺,他就是「我」,叫「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災風火」是指我們受到種種外在的苦報,六道輪迴啊、頭疼腦熱啊。普明照世間:內無惑、外無障,身心輕安光明。照世間,首先從你這個肉身世間「照」起,然後涉及到整個盡虛空遍法界。這個「世間」是世間出世間。一個明心見性的人知道萬法都是「我」,這就是「普明照世間」。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你成就了大悲心,明白了一切萬法都是「我」,就成就了「同體大悲」。「戒」帶有保持覆護之義。那種保護的力量像「雷震」一樣,力大無窮。所以成就了大悲心之人,他護持眾生之力量像雷霆那樣不可抗拒。慈意妙大云:給眾生以快樂。前面的「戒」是保護眾生,不受痛苦,免苦予樂。「妙大雲」,奇妙得像大雲一樣,能夠普覆一切。這是「無緣大慈」。澍甘露法雨:天上下雨有沒有分別心啊?這是表以平等心待人接物。滅除煩惱焰:這個「煩惱焰」滅也滅,不滅也滅,他沒有辦法生煩惱。

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這裡是指好打官司、好鬥諍的人,只要明白了「如來藏」的道理:算了,官司不打了;算了,仗也不打嘍,罷戰。這是比喻沒有爭奪名利之心。修行人就是與世無爭,你爭什麼?你今生今世受委屈、受冤枉,是因為你前世冤枉人家受委屈;你今生今世受到人家傷害,是因為你前世傷害了人家。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凈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這個「妙音觀世音」就回到觀世音修行的法門,他通過音聲而旋妄歸真,那麼在《楞嚴經》講的,叫「一解六解」。打個比方來講,我們在這兒什麼也不想的時候,眼睛能不能看到啊?到了高度靜止的時候,耳朵能不能聽到?舌頭能不能嘗到味道?所以這個妙音就是一轉六轉,妙在這裡。通過聞在聲音上來修證,同時得到色香味觸法,統統轉過來,叫「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梵音」是表清凈,「海潮音」是表講信用。「勝彼世間音」,「世間音」是種種的分別執著,那個「妙音」是由分別而進入無分別。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凈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念念觀照「如來藏」,念念觀照「阿彌陀」,這是救命的法寶。「依怙」就跟小兒離不開父母一樣。

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仍然是講「一心三藏、一心三智」。明白了萬法皆是一念,是一切功德,我們以慈眼、法眼、慧眼看待一切的萬法。「福聚」,聚在你這一念,一念包羅萬相。「海無量」,一即是無量,無量即是一。是故應頂禮:應該受持《法華經》,受持《普門品》,受持「阿彌陀」。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

持地菩薩請法,為什麼在這裡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來印證啊?這是印證《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印證「如來藏」。這個法不可思議啊!持地菩薩在《楞嚴經》講:凡是有人講《法華經》,我第一個來證明《法華經》不可思議。持地菩薩為什麼要證明吶?他過去著相,修了無量劫修橋補路,直到毗舍浮佛出世——「哎呀!你怎麼這麼笨吶?心平世界就平了嘛!」他當下開智慧。一語點破夢中人。

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裡有沒有講佛說《普門品》以後,法會大眾們又出去兜了三個月,參學了八年,然後證到了什麼什麼……有沒有啊?當下、當時就證果,反反覆復講這個法。為什麼幾千年以來很少有人成就啊?就是自以為是,抱殘守缺,固執己見,不敢信大法。眾中八萬四千:這個「眾」不一定是八萬四千,也可能九千九萬九億,也可能是一個人。這「八萬四千眾生」是指我們身上無量的煩惱習氣而轉變成菩提。

法華論壇網址:http://www.fahua123.com/


推薦閱讀:

修行菩薩道[大圓滿法論壇]
【恭祝韋馱菩薩聖誕】海外館藏明代銅鍍金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像 賞析
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虛空孕菩薩經卷下
觀音菩薩二十寶相,見者增慧得福! 大慈大悲的南無觀世音菩薩!

TAG:菩薩 | 觀世音菩薩 | 法華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