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轉載:細解六十四卦易學心得

細解六十四卦總論

易經中每一卦都由卦辭和爻辭兩部分組成。卦辭是對該卦整體的一個演繹。

六十四卦都是非常抽象的東西,世間萬事萬物都可以用六十四卦來表達,但又不是任何一種事物可以完全代表的。一定要用文字來清楚地表述,是一件幾乎無法完成的事情,這就是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內涵太豐富的東西是沒法用文字語言表達清楚的,所以只能從「相同象」中去領悟和意會。

現在流行的易經正文起源於周代,所以又稱「周易」。當然,也有人認為這個「周」有「周而復始」和「周全」等含義,我覺得也可以這麼理解。卦辭就是對卦象、卦義、卦理的整體描述,這種描述是建立在「相同象」的基礎上的。「形而上」一類的東西是少數人的專利,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特別是剛接觸《易經》的人來說,需要的是「形而下」的東西——簡單、直接、清晰、易懂。卦辭起的就是這個作用,我們可以看到,《周易》中幾乎所有的卦辭,有一定閱讀能力的人都能了解個大概——這可是近三千年前的文字表達了。為了怕卦辭仍不足以表達卦的「真實義」,所以又加上了「象曰」。這個「象曰」,就是形象、象徵、比喻、引申等作用的綜合,是為了更清楚、更有針對性地突出卦理的主要部分。

除了「乾」、「坤」兩卦有七個爻辭,其他諸卦都有六個爻辭。爻辭的卦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把它們理解為卦的演變形態——進化過程;也可以把它們當作卦變的軌跡。易理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變」——「物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其實還有就是「久則窮,窮繼續變」等等。爻辭其實就是對爻變的說明和描述,當然,它也有「象曰」作為有機的補充。只不過為卦辭作補充的,可以叫做「卦象」,為爻辭作補充的,叫做「爻象」而已。

對於《易經》我打算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逐卦逐爻的從陰陽五行的角度和其他我認為必要且可行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具體工作分為以下兩步:

第一步,分析卦名和卦辭,從易理配卦開始;

第二步,就具體卦分析爻辭。

由於該項工作非常複雜,所以我並不打算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只能是先寫個大概,再逐步完善。因此,希望廣大易學愛好者能給予指教、提出寶貴批評意見,讓我得以拾遺補缺、增廣見聞,把這項工作做好。

我寫錯的、認識有問題的、原文有誤的、或者應該增加的項目、內容等等都可以提。我會量力而行,逐步改正。

(點擊進入)易經心解之細解六十四卦(66)

對《細解六十四卦》部分問題的回答

第二十七卦頤山雷頤艮上震下

易經心解之《細解六十四卦》的後記

第六十四卦未濟火水未濟離上坎…

第六十三卦既濟水火既濟坎上離…

第六十二卦小過雷山小過震上艮…

第六十一卦中孚風澤中孚巽上兌…

第六十卦節水澤節坎上兌下

第五十九卦渙風水渙巽上坎下

第五十八卦兌兌為澤兌上兌下

第五十七卦巽巽為風巽上巽下

第五十六卦旅火山旅離上艮下

第五十五卦豐雷火豐震上離下

第五十四卦歸妹雷澤歸妹震上兌…

第五十三卦漸風山漸巽上艮下

第五十二卦艮艮為山艮上艮下

第五十一卦震震為雷震上震下

第五十卦鼎火風鼎離上巽下

第四十九卦革澤火革兌上離下

第四十八卦井水風井坎上巽下

第四十七卦困澤水困兌上坎下

第四十六卦升地風升坤上巽下

第四十五卦萃澤地萃兌上坤下

第四十四卦姤天風姤乾上巽下

第四十三卦夬澤天夬兌上乾下

第四十二卦益風雷益巽上震下

第四十一卦損山澤損艮上兌下

第四十卦解雷水解震上坎下

第三十九卦蹇水山蹇坎上艮下

第三十八卦睽火澤睽離上兌下

第三十七卦家人風火家人巽上離…

第三十六卦明夷地火明夷坤上離…

第三十五卦晉火地晉離上坤下

第三十四卦大壯雷天大壯震上乾…

第三十三卦遁天山遁乾上艮下

第三十二卦恆雷風恆震上巽下

第三十一卦咸澤山咸兌上艮下

第三十卦離離為火離上離下

第二十九卦坎坎為水坎上坎下

第二十八卦大過澤風大過兌上巽…

第二十六卦大畜山天大畜艮上乾…

第二十五卦無妄天雷無妄乾上震…

第二十四卦復地雷復坤上震下

第二十三卦剝山地剝艮上坤下

第二十二卦賁山火賁艮上離下

第二十一卦噬嗑火雷噬嗑離上震…

第二十卦觀風地觀巽上坤下

第十九卦臨地澤臨坤上兌下

第十八卦蠱山風蠱艮上巽下

第十七卦隨澤雷隨兌上震下

第十六卦豫雷地豫震上坤下

第十五卦謙地山謙坤上艮下

第十四卦大有火天大有離上乾下

第十三卦同人天火同人乾上離下

第十二卦否天地否乾上坤下

第十一卦泰地天泰坤上乾下

第十卦履天澤履乾上兌下

第九卦小畜風天小畜巽上乾下

第八卦比水地比坎上坤下

第七卦師地水師坤上坎下

第六卦訟天水訟乾上坎下

第五卦需水天需坎上乾下

第四卦蒙山水蒙艮上坎下

第三卦屯水雷屯坎上震下

第二卦坤坤為地坤上坤下

第一卦乾乾為天乾上乾下

------------------

談卦象的「錯、綜、復、雜」關係

錯綜複雜,這個成語來源於易經中的卦象關係。其實是指四種卦象的關係:「錯卦」、「綜卦」、「復卦」和「雜卦」。

從上古聖人伏羲創立八卦體系,就有了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四組對卦。

這四組對卦的關係就是互為「錯卦」的。所謂「錯卦」關係,就是兩個卦相對應的每一爻陰陽屬性都是相反的。如坎卦初、上爻為陰爻,中爻為陽爻;而與它形成「錯卦」關係的離卦初、上爻為陽爻,中爻為陰爻。

「錯卦」關係,在其他一些古籍里又被稱為「反卦」關係,或者「正對體」關係。由於陰陽結構組成上相對的原因,所以互為「錯卦」的卦在卦性和卦氣上也是完全相對的。

乾性健,卦氣向上——坤性順,卦氣向下;

震性動,卦氣向上——巽性入,卦氣向下;

坎性陷,卦氣向下——離性附,卦氣向上;

艮性止,卦氣向上——兌性悅,卦氣向下。

在先天八卦圖上(前面的博文里有),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相對的關係。除了以上介紹的其實錯卦關係配合天時、地氣、節令還有很多實際的應用,在以後介紹到相關內容時再另行說明。

在八卦的層次上,錯卦關係是基本關係,除了錯卦關係以外,還有一種關係叫「綜卦」關係。綜卦關係就是把一個卦完全顛倒過來所形成的新卦,新舊兩卦之間的關係。當然,我們可以看到,乾、坤、坎、離這四卦的綜卦就是本身,所以它們是沒有綜卦的,因此它們又稱為八卦中的「四正卦」——或者叫先天四極。

「四正卦」代表的是宇宙層次的四個方向。以「玄(天)道」為主線的兩個方向「乾、坤」和以「黃(地)道」為主線的兩個方向「離、坎」。

剩下的四卦又稱「四隅卦」,其中震卦和艮卦形成綜卦關係;巽卦和兌卦形成綜卦關係。綜卦關係是同中有異的關係,相當於同功異位的「同位素」。

順便說一句,「四正四隅」是有先天和後天的區別的,後天是地球的層次。四正指東、西、南、北四個主方向,分別對應「震、兌、離、坎」四卦;而「後天四隅」則是指乾——西北;坤——西南;艮——東北;巽——東南。

周易——文王易共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由八卦兩兩相疊而成的。「復卦」和「雜卦」是針對六十四卦體系來說的。

復卦的第一層意思,首先是與八個單卦相區別的。三爻的卦稱單卦,由兩個單卦組成的六爻的卦稱復卦。從這個意義上說,六十四卦體系的卦都是復卦。

復卦的第二層意思,就是「重複」。是指上下卦由同一個單卦組成的復卦。為了方便區別,所以這樣的卦,也叫「純卦」。因為這樣的卦只有八個,所以又叫「八純」。

與「純卦」相對的當然就是「雜卦」,其他五十六個卦都是雜卦。「純卦」秉承的是上一層次八卦的主要特性,所以「純卦」自然就是統領雜卦的「祖宗卦」、「宗主卦」,所以又有了以「八純」為主體建立的「八宮」卦象體系。這也是宇宙規則「氣純則貴,氣雜則賤」的體現。

周易的六十四卦體系是由三十二對卦組成。那麼這些對卦的組成原則是怎樣的呢?

每組首先是考慮「綜卦」的情況。這裡所謂「綜卦」關係,就是將一個六爻的「復卦」的上爻和初爻互換;五爻和二爻互換;四爻和三爻互換所形成的新卦。

「綜卦」的意義是指有著共同基礎上的局部不同,錯卦則意味著絕對的對立。六十四卦體系中大多數的對卦關係,都是「綜卦」關係,說明了所有的矛盾中,大多數都是「同中求異」的矛盾,是「人民內部」矛盾。

只有「乾為天」和「坤為地」、「坎為水」和「離為火」、「雷山小過」和「風澤中孚」、「澤風大過」和「山雷頤」這四組卦因為各自沒有「綜卦」而以錯卦的關係組成對卦。這是一般規則下的特例。其實真正的錯卦只是前兩組;後兩組屬於「錯綜」結合卦。

從卦象相互之間「錯、綜、復、雜」的組合形式入手,可以不斷地探索卦象之間微妙的關係和深刻的內涵。這也是玩味卦象占辭的一種方法。

關於「錯、綜、復、雜」的卦象關係,這個題目太大,遠不是這區區千把字可以說清的。今天我只能約略地先說這一些,歡迎指教和交流。

易經預測和「心」的關係

今天上街去給LP買禮物,順便去了一次新華書店,習慣性地去看了看有關《道德經》和《易經》類的書籍。有好幾個博友推薦我去讀讀何新大師的《易經新解——天行健》,所以我一定要去讀讀看。

簡單翻了翻以後感覺一般,(不是說寫得不好,而是我沒怎麼找到感覺)還不是能讓我下決心買的書。現在因為電子版太多,而且現在眼界也高,手頭也緊,所以不是精品是我不會考慮買的。反而看到了一個叫熊逸的朋友寫的一本關於易經預測方面的書《周易江湖》。

他這本書很有意思,主題是完全反對易經預測的,而且還自己親自用科學的方法實踐、考據、分析、總結,最後托出主題。我花了一個多小時粗粗地看了一遍,為了證偽《易經》能下這樣的功夫,真的很感動於他的認真。

我很欣賞有人能從反面來解讀《易經》,有的時候敵人比朋友更有益,所以我更願意看看別人怎麼來反對。能堂而皇之拿出來反對的當然《易經》體系的所謂漏洞了。單單從易經本身的研究來說,支持和反對的態度是無所謂的,重要的是研究本身,能夠最終證實或者證偽都是很有成績的。

讀他的書幫助我形成了或者說清晰了兩個認識:第一,易經乃至易傳的文字相是要不得的;第二,不懂得易經的精神和方法真的會出大問題。

應該說我之所以能夠站、蹲在書架前看了一個多小時,就是因為他言之有物,他的那些方法我在學易十多年的歷程里幾乎都用過,所以儘管不同意他的結論,但還是有同道相惜的感覺。我們唯一的區別就在於他不懂得用「心」。易經占卜(起卦、斷卦全過程)如果沒有「心」的參與,那麼就是緣木求魚、刻舟求劍。你用的網再好,犯了方向性的錯誤,能在樹上抓到魚嗎?

「心」是最重要的,所以我的專輯叫《易經心解》而不是《易經新解》。隨機取數、取象來起卦不能離開「心」;所有具體的方法都是次要的,過渡性的,「心」的參與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斷卦也一樣,文字是「言」,而易理是「意」;得了「意」就要忘「言」,或者至少不要拘泥於「言」。

我隨便舉我93年給某軍官的一卦作個例子。他一開始來問「財運」,但後來又想問「官運」,之後又想問什麼時候能轉業。我實在推脫不過,就用隨機取數法,得了「同人」卦之九三爻,爻辭是: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當時我的感覺一下子就來了,我解釋:伏戎於莽,戎就是兵,兵主西方金,金就是財,財氣伏藏,近期沒有財運,到了「莽」——草莽、民間才有。回地方工作才有財運。升其高陵,就是陞官可以,而且很快(半年內)。三歲不興,就是轉業的事情,三年內沒希望。幾年後,所預測的事情先後全部應驗。

看起來是不是夠牽強附會的,好象江湖的招搖撞騙的味道也很重,是的,從單從外面來看,我的做法好象和所有江湖騙子沒有兩樣。

一定要更清晰地分析我的解卦套路,不可能。因為當時我很肯定就是這樣的。為什麼?因為我心裡的感覺對著這個人、這個事、在這個時候、這個場合、這個卦就應該這樣解。這純粹就是心的直覺,甚至是先有了結果再有的推理過程。

易經的法則是很神妙的,它有一般通則,那是給入門的人用的,為的是便於上手,但關鍵的環節是要以一定的念力作基礎的。沒有念力的運作,那麼耆草、銅錢、色子就都是一樣;對於念力訓練有素的人來說,也不需要藉助這些外物。斷卦也可以不以常理來看,必須一人一事一時一境,錯一點就不是那回事。

解卦有一般法則,但更講究「權變」、「靈活」,這叫「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同樣的卦象在不同的時空下反映的東西可以千變萬化,但都離不開「心」的映象。機械的認識論就象井底之蛙一樣,不知道有比這個井更大的江河,更加不要說海洋。

易經是不講一般意義上的科學、邏輯、形象或者抽象的思維的。不懂得「心念」力量的人,易經研究就沒有入門。

模糊才是宇宙的硬道理

我學易經、道德經多年,周圍一般的人對我在道德經上修養是看不見的,倒是很有些人很羨慕我在易經上的功夫,更直白些說是易經關於預測方面的內容。因此,十多年裡,我先後同意有十多人跟我學預測(不是易經,而僅僅是預測)。這十多人,資質在我看來都一般,我只是本著「有教無類」和傳播古代文化的想法來教的。

要學易經起卦的方法不難,難的是用「心」;斷卦的方法也不難,難的是對「相同象」的理解。有的朋友不肯下死功夫去自己參悟六十四卦里的玄機,所以我不免畫蛇添足地講一番卦。把六十四卦逐卦略說,讓他們形成一個大概的印象,這樣在將來碰到這樣的卦的時候,會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

但是這樣做往往吃力不討好,有的人問我,你怎麼這次講的和上次和某某講的不一樣?你怎麼沒把上次解卦的東西講進去?你講的不清楚,我聽得不明白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進一步就有人懷疑我是糊弄人,不肯把真功夫相授。

老實說,我是個很世俗的人,也重名利,偶爾也會撒個謊什麼的。但是我還不至於大膽到敢拿易經來騙取什麼、糊弄什麼。真正懂這個的人應該明白「其事好還」的道理。我不想將來被我的老師糊弄,所以我也不會糊弄把我當老師、師傅的人。

現在我正在寫的這個「細解六十四卦」專輯,是我多年前就打算做但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機緣來做的事情。一是沒有時間、精力、場地來做這個事情;二是思想上沒有轉彎——我覺得說不全就不應該說,容易誤導初學者。

現在我開始在做這個工作,並不是說我已經把易經里相關的問題想得非常明白了,而是我覺得可以拿出來和大家探討了。我對易經的具體卦象的認識是否準確並不重要,關鍵是我對易經整體、大局的認識有沒有問題。另外,寫這個也是我在為我將來傳授易學做教材準備,這是我計劃中《易理學》的一部分。

話再說回來,為什麼那些朋友對我的講卦不滿意呢?我認為就是他們不明白易卦的理解越「晦」,實用起來就越「明」的道理。

開始這個話題,首先來說什麼是「晦」和「明」。簡單地說,「晦」就是模模糊糊,就是不求甚解;而「明」就是清楚明白、精確無誤。

道德經上說:「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我在這句話上下了有一年多的功夫,才慢慢明白易經所說的「相同象」就在這個「晦明恍惚」之間。

我學易經、道德經最得意的心得就是「不求甚解」和「得意忘言」。「甚」是什麼意思?「甚」就是過分的意思,也是拘泥不化的意思。易經中你找不到絕對的規則;所有的規則都有例外;所有的規則都受制於並且制約著其他的規則。如果你只是守住某一種規則,那麼你會發現只在局部它是對的,而更多的地方就不是那麼回事。

易經最基礎的結構就象萬花筒里的幾個彩片一樣,經過疊加和組合就會衍生出千奇百怪的現象。如果不懂得彩片是怎樣的,要憑藉已經看到的、聽到的一些現象去認識另一些可能出現的現象,那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八卦和六十四卦最核心的機理不是通常的表達方式可以表達的;也不是通常的接受方式可以接受的。所有可以講出來的東西其實都是糟粕、都是比喻、都是林林總總的相同象。有的學生是很笨的,你可以這次說「5-3=2」;就不能在下次說「7-5=2」。「2」是我說不出的;我只能通過具體地描述引領接近這個「2」;但同時又不希望你把我讓你明白的途徑當作「2」。

事實上宇宙的真相的原態就是「晦」——模糊的。宇宙是有著無數層次的,道德經上把這種層次叫做「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在一個具體的時空上,當你把某一個點看得越清楚的時候,那是以犧牲其他層次的認識作為代價的。徹底的清楚是以其他方面徹底的不清楚作為代價的。如果要兼顧到所有層次的形象,那麼你能看到的當然只能是一片模糊。所以宇宙(包括宇宙萬物)的本來面目是沒有可以描述的形象的——正是所謂「諸相非相」。

換言之,你要問那個是什麼?那麼請告訴我具體的時空坐標、環境,否則,我只能說那什麼都是;什麼也都不是。

越是表現的「清楚無誤」的東西越是需要不斷地改進和修正,因為宇宙不是靜止不變的。宇宙的根本就是「易」——陰陽相推,無窮無盡地衍生、演變、消亡。因此,「晦」——模糊才是宇宙的硬道理。

易學預測學的理論基礎

易學的預測學部分其實就是根據既有的知識、信息來推斷未知的部分。這個理論的前提是建立在宇宙信息全息論的基礎上的。

以我比較喜歡做的一種叫做「數獨」的遊戲來解釋:這種遊戲的目標無非是在9?/span>9的方格中根據已有的數字來推算空白格中的數字,基本規則很簡單,是在每一行、每一列、每一個由粗線框成的3?/span>3的領域裡都必須把1-9的9個數字有且僅出現一次。但是隨著所給出的具體數字的數量和位置的不同,相應的難度也不同。更高級別的難度還有「聯體數獨」和「變形數獨」等等。它的特點就是規則很簡明但是技巧卻很講究,就象我所喜歡的圍棋一樣——入門很容易但要成為高手則非常難。

為什麼我們可以根據已知的數字來推斷出空格的數字?那就是因為有基本規則的存在。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能夠認識到宇宙運作的規則,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瓶水之冰」而推算出「天下之寒」,進一步就可以「運籌帷幄之中」而「決勝千里之外」。

易學看待世界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它的世界觀是普遍聯繫的、整體的、全局性的。它與「現代科學」最大的外在特徵是:它所規範的事物的基本特性都是相對模糊的,不象現代科學那樣精細、準確、絕對。

現代科學往往看起來非常精確,動不動要精確到小數點以後幾位,但卻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能夠適用的時空範圍非常小。正由於這樣狹隘的認識基礎所以造成了現代科學的固步自封——只見一葉而不見泰山。而且自以為是——總覺得自己看到那一小片井口才是最正確的。

現代科學對物質世界的理解與運用也是非常淺薄和片面的,應該說基本上是認識到哪裡就破壞到哪裡;運用到哪裡就毀滅到哪裡。它的主要觀點就是世界的一切都要為人類服務,為人類所用。而且是那種最狹隘的、最破壞性的服務和運用。在現代科學指導下的西方現代文明是與自然世界相對立的,而且由於它不可救藥的自我中心主義,也是人類為了爭奪資源互相殘殺的戰爭根源。

以「天人合一」為根本標誌的易學體系則不是這樣,在這裡人類並沒有成為宇宙理所當然的中心,人類和宇宙中其他的生物和物質一樣都應該無條件地服從宇宙的根本規則。因此,最重要的工作並不是分門別類地去研究各種具體物象;而是整體的研究宇宙所有物質的基本屬性、運動的根本規律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關係。

人和自然的關係也是和諧統一的,人只是自然世界的有機組成之一。任何人沒有權利去破壞自然,更沒有權利去侵略和壓迫自己的同類。易經乾卦用九爻說:「群龍無首,吉。」——宇宙最和諧的狀態就在於各大勢力之間均衡,春夏秋冬四季流轉,誰都有當家作主的時候,又誰都沒有獨裁天下的機會。同樣,「五行無常勝」說的也是一樣的道理。

均衡的狀態才永遠是最有序、最有規則的狀態,也是事物發展的基本態,或者叫常態。均衡被打破就會相對無序、無規則,這就是變態。變態是從一種常態向下一種常態過渡的過程,是不穩定的狀態。但是這種臨時性的變態是為了長久的常態——穩定而和諧而存在的。因為常態只有流轉才能保證更大系統的均衡。

所以說宇宙的一切是可知的,只要能夠把握到宇宙有序的規則。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都是相互有著微妙的聯繫的,所以我們可以根據相對明顯和穩定的信號(如四季流轉、歲月更迭、星移斗轉、日升月落)來推算其他潛藏的、不容易被人類把握的事情。

把易學作為人生的指路明燈

人生總是面臨著很多錯綜複雜的抉擇,總是讓人置身於一個又一個十字路口。對於現年39歲的我來說,這前半輩子可以說是顛沛流離、漂泊不定的。總是一次又一次置身於新的環境,與各種不同的人群打交道。

從我18歲考上大學開始,我就長期地離開父母、離開家鄉、離開可以完全依靠和信賴的那些親人。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要不斷地為自己來決定前進的道路,其中不但有很多選擇是避無可避的,而且有些選擇如果你去迴避只是在放棄機會和選擇失敗。

人生最大的痛苦之一就是彷徨和猶豫,從少年時代開始,我就是一個立志高尚的人,不肯屈服於世故圓滑而放棄自己的人生信條,不肯隨波逐流、同流合污而去做有愧於良心的事情。而在我19歲上開始學習《道德經》以後,更加明確了這樣基本信念,逐步調整了以往過於偏激的思想和行為。

但是,在人生中的很多選擇,諸如學業、戀愛、工作、婚姻、搬遷等等並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的,總是要有所取捨的,不存在完美的、理想的選擇。這個時候往往沒有人可以給你做最深徹的分析,因為沒有人能夠完全理解你的處境,哪怕是父母之親。自己的情況只有自己知道,更多的個人隱私也不希望隨便拿出來向人諮詢,因此只有依靠自己來做決定。

我從21歲上開始學習易學以及相關邊緣學科以來,每逢重大疑難問題,我都習慣性的先請教一下易學這位老師。最初,對於易學的啟示我總是半信半疑,不怎麼肯完全相信,總覺得有些實際上已經不能做的事情還有人力爭取的餘地,而另一些應該做的事情似乎已經山窮水盡。沒有及時地把心力投注在應該有所成就的地方,而在那些明顯無望的地方做了太多的浪費。比如,我應該早至少十年就開始系統地整理我學習的道德經和易經的心得體會,使之系統化、規範化,那樣我今天在這方面的成就肯定不會是象現在那麼鄙陋。但我當時想法很多,總是不肯踏踏實實地靜下心來做功夫,反而浪費了很多時間(四年)和幾乎是全部業餘精力去追逐其實根本不適合我的初戀對象。

我第一次問易經的問題就是我和她有沒有可能?而易經用「歸妹」卦——意思的女子的歸宿,明確地告訴我:「征凶,無攸利。」——出征、追逐兇險,沒有任何利益。而且還指出她的等待並非是為了我,而是另有心儀的對象。但是我得到這樣明確的指示居然還不知道適可而止,仍然盲目地又追逐了兩、三年,用最大的熱情和精力去投入這場毫無意義的追愛之旅,最後身心俱疲、創傷累累、淚落如雨、黯然神傷。

多年以後,在我對易經的理解不斷深化之後。我終於意識到:其實,人能夠做什麼和應該做什麼,自己都應該能分析的很清楚。問題是知道這是應該做的,能不能下定決心克服自己的惰性去做;而不能做的事情,能不能及時止步,不被慣性帶著自己衝下時空的深淵。

人的意念是很奇怪的東西,如果你很想做一件事情,你就會只看這件事情的益處而看不到這件事情的害處;而你不想做哪件事情,你就會只看到這件事情的害處而看不到這件事情的益處。這樣就會更深地加重自我的自以為是。

我向易經請教,總是先入靜,讓自己的心靈平和、寧靜以後再虔誠、敬信地求教,因此多年以來,易經也從來沒有給過我顛覆性的錯誤指示。充其量是在一些細節上有出入,那也許只是我自己人為的理解有偏差罷了。

入靜,是道德經介紹的一種好方法。老子說:靜曰復命。入靜就是回歸到我生命最本原的那個狀態。是居高臨下地、統攬全局地審視我目前所處的位置並做出下一步最應該行動的方向。這樣就不會被一向蒙蔽於眼前的虛名浮利所障礙,不會在意一時一地的攻守得失。以一個清醒的旁觀者的身份來客觀地評價自己。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仁就是愛,愛就是害。我們首先要知道不要太愛自己,太愛自己、太在乎自己只會讓你活得非常狹隘、非常庸俗。所以我就把我自己當芻狗好了。

論學易者的視界

《道德經》第四十七章上說:「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說的就是修道習易者的視界。兵家說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同樣也是在說這個特別的視界。

這個視界套用一句廣告詞來形容,就叫做「知未見,觀未明」。現在有很多人一提易學實用,就說預測;其實預測只是易學的一部分功能方向,預測主要是指探測未來,其實易學還可以回搠過去,所以古代的陰陽師、占卜師、卦師一般都有這樣一副招牌對聯,叫:「能知過去未來,善斷陰陽五行」。這不是誇口,而是沒有這個基本功,就沒有資格自稱是陰陽師、占卜師或者卦師的這個「師」字。

唐代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傳道和授業不是一時三刻可以解決的,但至少要能夠給別人解惑才能夠稱「師」。這是題外話。

其實,易學可以了解的不僅有過去和未來的情況,更重要、更急迫的往往是現在的情況。有人說,現在的情況還需要推算嗎?當然。我們生活的現代世界和過去的年代相比,不是信息量不足,而是信息量太多太雜。

現代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帶給每個人的苦惱就是虛假信息太多,真相被層層黑幕籠罩。即使你最親近的人親口、誠懇地對你說的消息也不見得就是真實的情況;即使是你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現場目擊也不一定能夠明白事件的來龍去脈。如何從錯綜複雜的眾多現象之中把握其中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和規律,並且以之作為我們下一步行動的依據,我認識至少有一種方法,就是易學推算。

易學是直接可以和宇宙根本規則進行交流、溝通的大學問。一個易學深湛的易學師應該具備深入洞察事物核心的能力。在沒有其他外在干擾並且自身狀態良好的情況下,理論上是沒有什麼他想知道的事情不能知道的。

儘管這麼說,也不要覺得那有多了不起。其實不過是個宇宙級的電視機罷了。只要這樣的電視機,工作正常而且沒有特別的干擾,那麼你想收看某個時空條件下的具體內容只要選擇對合適的頻道就夠了。問題只在於電視機本身的接收能力和信號處理的能力。

有些易學者或修道者偶爾接觸到了一些易學的皮毛,有了比普通人稍遠一點點的視界,就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是什麼神、什麼仙下凡,甚至自封為佛,都屬於心態不正確,沒有擺正自己位置的表現。

真正的易學師不僅可以做到想知道什麼就能夠知道什麼,而且能夠找出最方便、最直接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除此以外,只要是和他關係非常密切的人和事出現了問題,他都能夠在合適的時間裡發現並及時採用合於道德的處理方法。當然易學師的能力還遠不止此,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易學師是貫通天地的,是天人合一的。學易者或者修道者就是在向易學師或者道法師的境界前進的人。在學易、修道的過程中,必須去拒絕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慾望和享受,克服大多數人熟視無睹的缺陷和惡習,不斷地把自己的生命以及生命附屬的一切融合到宇宙大道中來,這樣你就能夠獲得嶄新的視界,進一步成就生命中真正的輝煌。


推薦閱讀:

易學,分哪幾大流派?
易學研究:《連山易》第五卷(實戰篇 2 )
泰國女神因達農前後場步法簡單易學,速來獲取重點
隱景藏形與世殊:《黃庭經》的易學意蘊發秘
炎黃土地預測實例4:各種易學預測例

TAG:轉載 | 易學 | 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