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的《戰國策》(4)—被取消的國事訪問


楚國人昭獻入仕韓國,做了韓相,手握重權,風光無限。東周國的國君為了邦國利益,能夠依附強國庇護,打算派遣相國前去韓國國都陽翟(今河南禹州市)迎接昭獻來東周進行國事訪問。東周相國一臉的不情願。為什麼不情願呢?是因為先秦時期,人們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時,首先考慮合不合禮制。雖然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到了禮崩樂壞的狀態,但這種狀態是一個逐步形成的過程,而非突如一夜春風來、諸侯百姓皆忘禮。既然講禮制,邀請他國相國進行國事訪問,應該由相對應的官員前往,而不是本國相國親自去。

東周相國因不合禮制,不願去韓國執行邀約任務,但是他也很奇怪,不向自己的國君陳明緣由,玩起了冷暴力,不理東周君。很多時候,做下屬的都是這個樣子,工作中遇到問題或困難,不去和上司溝通解決,就這樣不哼不哈、默默無聞的。職場中上下級溝通不暢,一方面是下級不會向上管理,採取合適的方式、策略與上級交流;另一方面也是上級不願意聽反對意見、排斥建議,且性格強勢,導致下屬為求自身利益,而不願意去溝通。反正你是領導,你怎麼說都行,但做不做,做到什麼程度,那就是我自己的事情了,大不了你催一下,我動一下,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職場寫照。

作為下屬,要明白一個道理,很多職場上的機會,其實就是你自己親手為別人創造的,你還整天一臉懵懂和苦惱,搞不清為什麼別人爬的比你快。東周的相國不願意和國君溝通,就把溝通的機會讓給了蘇厲。蘇厲何許人也,大名鼎鼎的蘇秦之弟。歷史上的老蘇家,有兩個很有意思的「三蘇」組合,戰國時代的「蘇家三傑」:老大蘇秦、老二蘇代、老三蘇厲,弟兄三個都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和謀略家,只不過蘇厲名氣最小。(其實蘇家的關係有很多種說法,畢竟2000多年前的事情,精確起來也不是很容易);另一個「三蘇」組合是北宋散文家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蘇東坡)、蘇轍。北宋「三蘇」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清代宰相張鵬翮稱讚北宋三蘇:「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我們回過頭來繼續說蘇厲。蘇厲見相國不吭聲,就替相國與東周君溝通。其實做下屬的想要與上級愉快而富有成效的溝通,取決於兩個因素:第一,有沒有溝通的意願和勇氣。不要唯唯諾諾的,更不能軟對抗。第二,話有三說,巧者為妙。溝通的內容能不能打動上級,這就要求下屬能抓住問題的本質和培養溝通的技巧。

蘇厲的溝通技巧就是採取類比的方式,用事實印證觀點,並讓東周君自己做出選擇。蘇厲慢悠悠的對東周君說:「之前楚王與魏王在我國會面時,主君曾派陳封到楚國去迎接楚王、派向公到魏國去迎接魏王。您還記得吧?」,東周君說:「記得,是有這麼檔子事。」蘇厲接著說:「再後來楚王與韓王相會時,主君也曾派許公到楚國去迎接楚王,派向公到韓國去迎接韓王。對吧?」,東周君只是略略的「嗯」了一聲,顯然他已經知道蘇厲想表達什麼了。蘇厲繼續說道:「現在昭獻並非君主,而您卻派相國前往迎接;如果楚國的君主來到陽翟,那麼您將派誰去迎接呢?」蘇厲話音剛落,東周君馬上接道:「對,你說的沒錯。那就別讓相國去了。」國事訪問邀約計劃就這樣被取消了。

《戰國策》中《東周策·昭獻在陽翟》這則故事,給予職場中的啟發在於兩點:第一點,上下級溝通的重要性。尤其是下級怎樣與上司有效的溝通。意願、技巧、方式、內容四個因素缺一不可,在前文中已經做了闡述,只需要再強調一點,對上司提意見和建議的時候,要客觀、理智。假如還是用蘇厲的理由去說服東周君,但是語氣強硬、表情僵硬、面泛紅暈、激動而激烈,只會讓上司被你的情緒所影響和感染,而忽略了溝通的實質性內容。人都不願意在被教訓的情形下接受意見和建議,即便是小孩子也有這樣的心態,更何況是做領導的。很多人覺得自己說的有道理,仗理勢強,咄咄逼人,還老是埋怨自己的領導不採納。可能你都沒搞清楚,在對你言行已經產生反感和抵觸的情況下,還怎麼去接受你的意見和建議。

第二點,規範的重要性。什麼是規範,就是按照適當的程序、做出適當的行為、得到理想的結果。東周相國不願意去韓國邀請昭獻,是因為不合規範;蘇厲說服東周君的核心內容是在講規範;東周君正是考慮到了規範,才取消了原定計劃。一切的一切都是圍繞著規範而來。企業的管理行為,是以各種書面的資料為載體,構建起標準和體系,更構建起了企業的管理權威。無論是企業的決策者,還是基層員工,都要對規範懷有敬畏之心,尤其是管理者的遵守示範效應更為明顯。如果制定出來的規範得不到遵守,可以因權力和職位、因個人喜好隨意逾越,將會導致權威喪失、標準不在、體系崩渙。



推薦閱讀:

刑法修改取消10個死刑經濟罪名 媒體指吳英罪不必死
【解局】特朗普為何突然取消了「特金會」?
剛取消了2名辱華議員資格 這4名議員的席位也懸了(圖)
驚呆!中國取消5萬美元外匯管制?!重磅新政來襲?然而...

TAG:職場 | 訪問 | 取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