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酬張少府》審美賞析
這是一首贈友詩。「酬」以詩詞酬答。「張少府」指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遭李林甫排擠罷相。「少府」唐人稱縣尉為少府。全詩如下: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詩開頭就說「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晚年」指年老之時。意思是說,人到晚年特別喜好安靜,對人間萬事都漠不關心。這裡,詩人首先描述了晚年唯好清靜、萬事皆不關心的心態。從表面來說,看似達觀,實則表露出詩人遠大抱負無法實現的無奈情緒。詩人說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靜,對什麼事情都漠不關心了。其實,這裡隱含了詩人的消極生活態度。其中,「唯好靜」的「唯」有「只」的意思。為啥好靜?因為不能「動」而「只得」好靜。可以是說,這就是古詩詞中虛詞表意而意蘊更深。接著頷聯寫到:「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自顧」級自念;自視。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詩:「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李善註:「鄭玄《毛詩箋》曰:『顧,念也。』」「長策」就是良計。《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靡斃中國,快心匈奴,非長策也。」意思是說,自思沒有高策可以報國,只要求歸隱家鄉的山林。「空知」即徒然知道。「舊林」指禽鳥往日棲息之所。這裡比喻舊日曾經隱居的園林。晉陶潛《歸園田居》詩之一:「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上句「自顧無長策」,詩人說出了自己的理想破滅,以及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在現實面前,深感無能為力。於是,下一句說「空知返舊林」。詩人是明智的,在他看來,既然理想無法實現,就只好另尋出路——放波山水,歸隱田園。一個「空」字,不但表明了理想的落空,也表明了內心空蕩。在這恬淡好靜的外表下,暗含了無盡的隱痛。頸聯寫的是詩人歸隱「舊林」後的感受。詩人寫到:「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吹解帶」即吹著詩人寬解衣帶時的閑散心情。「解帶」表示熟不拘禮,或表示閑適。意思是說,寬解衣帶對著松風乘涼,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彈琴。理想落空了,而隱居深林中,悲哀卻被「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的閑適所取代。擺脫了仕宦的種種壓力,詩人可以迎著松林清風解帶敞懷,在山間明月的伴照下獨坐彈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然而在這恬淡閑適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詩人內心深處的隱痛和感慨。詩歌中,「松風」、「山月」都含有高潔之意。在王維看來,如今追求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趣,自然比同流合污、隨波逐流好。於是,詩人最後寫道:「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意思是說,君若問窮困通達的道理,請聽水浦深處漁歌聲音。這是勸張少府要達觀,要他像漁樵那樣,不因窮通而有得失之患。「窮」指不能當官。「通」即能當官。「理」即道理。「漁歌」就是隱士的歌。暗用《楚辭·漁父》的典故:「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而言。」「浦深」就是河岸的深處。我們聯繫上文來看,詩人好像說,既然世事如此,為啥還問什麼窮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塊歸隱去吧!其實,這就暗含了詩人與現實不合作的態度。在藝術上,這首詩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含蓄蘊藉,耐人咀嚼。其次,情與景相生,意和境相諧。再次,形象鮮明,注重細節。
推薦閱讀:
※【玉韻】—秦式古玉賞析
※《青玉案·元夕》賞析是什麼?
※險怪渾成的茶歌——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賞析
※中國國學網--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賞析
※精美的清代玉器賞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