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知識點梳理

單元

知識點

課題

知識點情況

梳理人

1.重點詞語積累。

2.文學常識簡介。

3.能知道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在表現同一題材內容的方法,進而感悟人生、把握人生,領悟人生的價值

4.提高朗讀能力,做到語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1.在山的那邊

第一課時:

1.字詞:

痴想、隱秘、誘惑、喧騰、一瞬間、凝成、鐵青

2.作者簡介

王家新 出版的詩集有《紀念》、《遊動懸崖》等。

3.文章體裁:

詩歌,文學的一類,與小說、散文、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富於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具有節奏韻律,一般分行排列。可以歌詠、朗誦。

3.文章內容:

「山」和「海」兩個形象是有象徵意義的,這首詩抒寫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啟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鬥。

4.詩歌結構:

痴想——沮喪——誘惑——堅信

5.寫作特色

(1) 語言樸實凝練。

如「誘惑」、「枯乾」、「鐵青」、等詞語意蘊豐富。

(2) 運用多種修辭。

如設問、比喻、反覆等,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使詩人的情感得以真實再現。

(3) 象徵手法的運用

象徵是用具體事物表現某種抽象概念的思想感情。

6.重點語句理解。

(1)「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在明白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幻想全部落空。

(2)「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

比喻一個信念,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媽媽是由「我」的痴想、疑問而說起這話的,這話也許並非確指理想,所以說是「飄來的」。

(3)「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

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的,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蕩,鼓舞著「我」不懈地奮鬥。「枯乾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毋青玲

1

2.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一課時:

1.字詞:

訓誡 聳立 迂迴 凝視 啜泣 納罕 瘦骨嶙峋 心驚肉跳 頭暈目眩

2.作者簡介

莫頓·亨特,美國作家。

3.文章體裁:

記敘文(六個要素)

4.文章思想內容:

文章寫了作者童年時的一次「脫險」經歷,使我們感受到了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在人生道路上會有很多困難,甚至是巨大的困難,面對困難不要害怕,而要把它分解為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容易戰勝。

5.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13,冒險:爬上石架,上下不得

第二部分14-22,脫險:父親鼓勵,順利脫險。

第三部分23,感悟:分解困難,逐步戰勝

第二課時.

1、人物形象塑造:

(1)父親:;教「我」脫險,並對「我」的一生產生了重要影響。

(2)傑利:傑利去把父親找來,說明他富有友情。

(3)我:身體孱弱,在父親鼓勵下應對危險,克服困難。刻畫方法:心理描寫。

(4)其他孩子:在「我」陷入困境時,把「我」丟那兒不管,還無情嘲笑,說明他們不講情義。

2.領悟生活哲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預示著在人生道路上會有很多困難,甚至是巨大的困難,面對困難不要害怕,而要把它分解為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容易戰勝。

3.語言特點:

全文以記敘為主,描寫生動、形象,篇末議論點題。人物語言描寫符合人物身份和處境。尤其是心理描寫的詞語精當傳神,富有表現力。如:「冷汗直冒」「咚咚直跳」「頭暈目眩」「全身麻木」等,突出了「我」害怕恐懼的心理。

趙盼

3.短文兩篇

第一課時:

1、字詞:

收斂 脆弱 顫動 斷續 寬恕 零落 聒聒

2、作者簡介

小思,1939年生,香港作家,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盧颿等,祖籍廣東番禺。課文選自其作品散文集《承教小記》,除此,她的出版作品還有《路上談》《不遷》《彤雲箋》《香港文縱》《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3、文章體裁:

哲理散文。

4、文章思想內容:

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文雖短而理深厚,言有盡而意無窮。它提示著我們,不管生命短暫還是長久,都應該積極面對,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5、 寫作特點

(1)先抑後揚的手法

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並生髮感悟,產生了對生命的思考。

(2)前後照應的寫法

結尾作者寫自己被這蟬的生命意義感動著,「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又照應到文章開頭的「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的「煩」字上,但已經從開頭的「煩」變成現在的寬恕,形成一個首尾照應又有變化的完整結構。

(3)隱喻的表達方式:

作者對於生命的態度隱喻在對蟬的生命意義的闡發中,並沒有直接表白;

第二課時.

1、字詞:

卑微 一絲不苟 色澤

2、作者簡介

席慕蓉,台灣作家、畫家,另有筆名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蒙古語,即大江河)等。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所著有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 》,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長的痕迹》《生命的滋味 》等。

3、文章體裁:

哲理散文。

4、文章內容及哲理:

作者在描述了貝殼的精美之後,想到了貝殼裡那曾經的小小柔軟的生命,想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是那樣用心地營造了它的居所——精緻的貝殼。並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有限,但總比貝殼裡的生命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更應該好好面對它,創造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

5.主題表達方式:

明確提出了自己要認真做事的想法,表達了要給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驚嘆的東西的願望。

5、寫作特點

「物」的描寫細緻入微,筆調清新而自然。

劉霞

4.紫藤蘿瀑布

第一課時:

1.字詞:

璞 藤蘿 翩 瀑 迸濺 嚷嚷 苞 禁 瓊 佇 槐 伶仃 虯 釀 籠

2.作者簡介

宗璞,當代女作家,原名馮鍾璞。著名哲學家馮友蘭之女,自幼生長於清華園,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她的小說刻意求新,語言明麗而含蓄,流暢而有餘韻。她的散文情深意長,雋永如水。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說《知音》、《弦上的夢》、《紅豆》 ,散文集《丁香結》 。中篇小說《三生石》,獲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說散文選》。後又抱病奮力創作反映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命運的長篇小說《野葫蘆引》,其第一部《南渡記》已於1987年問世,獲得了好評。

3、文章體裁:

借景抒情散文。

4、文章思想內容:

由紫藤蘿瀑布的輝煌、藤蘿的命運,感悟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一時的不幸,個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應該是豁達的,樂觀的,奮發的進取的。

5、文章結構:

全文11個自然段,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獨句成段,既是作者內心的反應,又為全文埋了懸念伏筆。

第二部分(2—9),描繪了紫藤蘿的花形、花色和花香

第三部分:(10--11)由觀花而生情,由情而生志

第二課時.

1、托物言志、寫景狀物的寫法

托物言志:就是假託一種事物,賦以某種象徵意義,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寫景狀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礎。要求學生認真地觀察景物,細膩地描繪景物。

3、比喻、比擬的修辭手法:

比喻: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通常的說就是把什麼比作什麼。

比擬:就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

如:(1)「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來,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比喻:把整片垂下來的紫藤蘿花比作瀑布。)(2)「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比擬)(把花的顏色寫成人的動作行為,生動形象地寫出花的神態,賦於了紫藤蘿花的動態美。一派生機勃勃的樣子。)

4、景物描寫:

先寫整體,後寫局部。

5、通感修辭運用

通感:是把人們的各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等)通過比喻或形容溝通起來的一種修辭方式。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各種感覺相通。

如::「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

劉霞

5.童趣

第一課時:

一、文學常識

①沈復:字三白,號梅逸,清代文學家。

②《浮生六記》:系沈復在嘉慶年間所寫的一部回憶錄。共六卷,依次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全書真實的 記錄了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情。

三、.重點詞句

1、理解詞義

私 素 徐 鞭 以…為 項 興 果 林

方 驅 或

2、通假字:強通僵,僵硬

3、音同字不同

唳—礫 鶴—壑 項—向

4、義同字不同

察—視—觀—見 唳—鳴 素—白

5、一詞多義

觀 ①昂首觀之(看)②作青雲白鶴觀(景象、景觀)

察 ①明察秋毫(看到、看清)②必細察其紋理(觀察)

神 ①定神細視(精神、注意力)②神遊其中(感受、想像)

時 ①余憶童稚時(時候)②故時有物外之趣(經常)

以 ①徐噴以煙(用)②以叢草為林(把)

為 ①項為之強(因為)②以叢草為林(當作)③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被)

之 ①昂首觀之(代夏蚊)②使之沖煙而飛鳴(代蚊子)③觀之,興正濃(代二蟲)④驅之別院(代蝦蟆)⑤故時有物外之趣(的)⑥項為之強(代指「昂首觀之」)

其 ①必細察其紋理(代藐小之物)②蹲其身(代自己)

6、成語

明察秋毫 龐然大物 怡然自得 夏蚊成雷

7、意義相對相反的字詞

藐小之物—龐然大物 凹—凸

8、省略句

「鞭數十」應為「鞭之數十」

「使與台齊」應為「余使目與台齊」

9、重點句子含義

①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②蹲其身,使與台齊。

③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④見二蟲鬥草間。

⑤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第二課時:

一、文章內容

本文主旨是寫兒時的「物外之趣」。作者生動的描述了觀蚊如鶴、神遊山林、鞭打蝦蟆的趣事,表現幼年的審美情趣。

二、品味作者寫作和語言風格

1.仔細觀察

2.聯想、想像豐富

3.充滿童心童稚

田志娟

第二單元

1.初步了解各種文體,如詩歌,寓言、散文等的基本常識。

2.了解重要作家、作品。

3.能夠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正確斷句,讀出感情,培養朗讀能力。

4.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5.聯繫自己的人生體驗,深入思考,反覆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含義。

6.理解關鍵詞語的意義及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6.理想

第一課時:

1.字詞:

蛻、倔強、洗濯、玷污、詛咒、怨恨、碌碌終生、絕處逢生

2.作者簡介

流沙河,1931年生,原名余勛坦。四川金堂人。詩集《流沙河詩集》《故園別》、《遊蹤》等。

3.體裁:哲理詩。

4.主題思想:

作者用種種意象,闡述了理想之於人生的重大意義。理想使人積極樂觀;理想使人鬥志頑強;理想使人永遠年青;理想使人充滿活力。

5. 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

採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

6、重點語句的含義

「珍珠鏈」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對 「獲得」與「犧牲」 的理解。

邵偉峰

7.短文兩篇

第一課時

一、生字

墮落,點綴,苦熬,貪婪,姊妹,冉冉,雛形。

二、作家簡介: 張曉風,台灣著名女作家。

三、文章的思想內容

作者借行道樹的自白,書寫了奉獻者的胸襟,讚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四、象徵的寫作手法

文中的行道樹象徵著無私奉獻的人。

五、重點語句理解

「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這是文章的中心句,寫得非常含蓄。為神聖的事業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他們為自己的奉獻而自豪快樂,這種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第二課時

一、生字詞的積累

玲瓏剔透、具體而微、不可磨滅、回味無窮 多姿多彩

二、文章內容

文章通過寫兩個事例書寫人生的一種體驗。第一次的感覺很奇妙,新鮮而刺激,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就愈多姿多彩。

三、寫作方法

1.詳略恰當安排。

2.由生活經歷感悟到人生哲理。

四、重點語句理解

「第一次真好」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

五、品味語言風格

清新含蓄,富有韻味

邵偉峰

8.人生寓言

第一課時

1.字詞:

皎潔 慷慨 金窖 厄運 心曠神怡 撤銷 行乞

慧心:聰慧的心思。

風韻:風度、韻致,形容儀態優美。後多用以指婦女的美好姿態

慷慨:情緒激昂;性格豪爽;大方,不吝嗇。

厄運:艱難困苦的遭遇。

心曠神怡:心境開闊,精神愉悅。

得失之患:生怕得不到,得到後又怕失去。

天災人禍:自然的災害和人為的禍患。

2.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主要著作有《蘇聯當代哲學》(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人與永恆》、《尼采與形而上學》、《憂傷的情慾》等。

3. 體裁: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於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4. 寓言寓意的理解

1)《白兔和月亮》白兔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明白了,擁有月亮並不能給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惱,那就不如沒有。

2)《落難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懼厄運,王子那樣脆弱的人都挺過來了,誰又不能呢,厄運可以使人堅強。

5.文章寫法

《白兔和月亮》:曲折起伏,前後對比中表現出寓意。

《落難的王子》:首先在編寫上採用極端例子的寫法表達厄運讓人堅強的道理。其次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給人真實可信之感。第三,反覆的手法,意蘊深遠。

6.語言特色

精美,生動。

鮑小偉

9.我的信念

1.字詞:

1)問心無愧(kuì)渲染(xuàn)閑暇(xiá)奢望(shē)呵責(hē)蹂躪(róulìn)

猝然(cù)眺望(tiào)

2)解釋詞語:

問心無愧:問心:問問自己。捫心自問,毫無愧色。致力:儘力;竭力。專心致志:致:盡,極;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盛名:很大的名聲。蹂躪:1.踩踏;踐踏輾壓。2.侵擾;侵略。3.欺凌;糟蹋。

呵責:呵斥。逆來順受:指對惡劣的環境或無禮的待遇採取順從和忍受的態度。

2.作者簡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种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

3.本文內容:

本文內容的把握需要經過一番梳理,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理解:

(一)科學工作者的宗旨是探討真理,而不是「謀求物質上的利益」。

(二)科學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寧靜,需要時間。

(1)科學研究需要自由。

(2)科學研究需要安靜。

(3)科學研究需要時間。

(三)科學研究需要獻身精神。

(1)目標要始終如一。

(2)要有信心。

(3)要堅忍不拔。

(4)要勤奮努力。

4.重點語句理解

「一位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不僅是一個技術人員,而且是一個小孩兒,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於神話故事一般。」

明確:因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對科學產生興趣,才能沉醉於當中,有探求的慾望,才有可能產生新的科研成果。

5.人物形象理解

堅忍不拔的精神和堅強的信心,頑強的意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淡泊名利,甘於寧靜和簡單,不為世俗所誘惑的品格,科學研究的極度興趣和極大熱情,構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

鮑小偉

10.《論文》十則

第一課時:

1.文學常識:

①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我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始人,封建社會中被尊稱為「聖人」。晚年致力於教育,整理〈詩〉、〈書〉,刪修〈春秋〉,注釋〈周易〉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②〈〈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我國現存最早用語錄體記錄的古籍。〈〈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封建社會讀書人的必讀之書。

2.重點字詞:

讀音:慍、省、罔、殆、傳、恕

通假字:「樂」通「悅」,愉快。

「女」通「汝」,你。 「知」通「智」,智慧。

古今異義:

傳 古義:老師傳授的知識

今義:傳授

三 古義:非確切數「幾個」

今義:確數「三」

一詞多義

而: 順接連詞,可譯為「並且」。如:「學而時習之」

轉折連詞,可譯為「卻」。如:「學而不思則罔」知 了解,如:「人不知而不慍」

知: 知道,如:「溫故而知新」

明白,如:「知之為知之」

智慧,如:通「智」「是智也」

3.涉及的成語:

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

任重道遠:比喻擔負的責任很艱巨。

死而後已:到死才停止。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鬥終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於別人。

4.重點句子含義: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過呢?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有陷入邪說的危險。

(4)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任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使命,路程有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6)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第二課時

5.文章內容:

第一則講了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啟發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

第二則講人的品德修養

第三則講學習方法,講知識的繼承和創新。

第四則講學習方法,闡明「學」與「思」的辨證關係,強調了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必要性。

第五則講學習態度,強調不要不懂裝懂。

第六則講學習態度,不僅要學習別人長處,也要借鑒別人短處反省自己。

第七則講學習態度和個人修養,強調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第八則講個人修養,既要胸懷寬廣,又要意志堅定。

第九則講人的品質要如松柏堅強不屈。

第十則講個人的處世之道。

6.文章主題:

本文言簡意深,富有哲理,有的談求知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有的談修身做人。具有借鑒意義。

劉麗霞

第三單元

1.積累常用詞語。

2.了解重要作家作品。

3.領悟課文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探究體味作品的內涵意蘊。

4. 品味詩文的優美意境和深邃哲理。積累名句名段,培養語文素養。

5.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11.春

第一課時:

1.字詞:

朗潤,醞釀,賣弄,婉轉,烘托,趕趟兒,欣欣然,舒活,花枝招展,抖擻精神,黃暈,嘹亮

2.作者簡介

朱自清 字佩弦 江蘇人 我國著名詩人 學者 民主戰士 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3.文章體裁:

抒情散文。

4.文章思想內容:

文章描繪了生機勃發,花木爭榮的春天圖畫。讚美抒唱了春天的朝氣與活力,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奮然前行。

4.文章結構:

全文10個自然段,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寫盼春

第二部分2-7,寫繪春

2段總寫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情態

3-7分寫了春草圖 春花圖 春風圖 春雨圖 迎春圖 稱為「春之五圖」

第三部分8-10,寫贊春

第二課時.

1.文章結構

嚴謹精美。先總寫春天,然後從幾個方面細細描繪,最後又總寫,收束全文 ,畫龍點睛。

2.修辭手法的運用

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

3.寫景特點:

(1)描寫細膩,生動傳神。如對「春風」的描寫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4 語言特點

精美、生動、準確、樸實,雋永,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如動詞的運用、句式的多變、口語的穿插等等.

王樂

12.濟南的冬天

第一課時:

1.字詞: 鑲 響晴 溫晴 安適 肌膚 秀氣 綠萍 水藻 貯蓄 澄清 空靈 水墨畫 藍汪汪

2.作者簡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

3.文章體裁:寫景散文

4.文章思想內容:文章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濟南的冬天氣候溫和、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知情。

5.文章結構:

全文共5段,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特徵:「溫情」色彩。

第二部分(2-5段):寫濟南的城、山、水,無不塗上「溫情」色彩。

第三部分(最後一句):小結,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第二課時.

1.文章線索:順著濟南的冬天是「溫情」的這一主線,作者具體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2.寫景(方法)藝術:

(1)緊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來寫,使全文基調一致,色彩和諧。

(2)景物的層次,安排得當,使眼前景物紛至沓來,而又井然有序。

(3)取景遠近大細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則尺幅百里,或則纖毫華觀。

3.寫作特色:

(1)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2)語言樸實,清新上口。

(3)布局謀篇,層次井然。

4、語言特點:語言樸實,清新上口。

作者寫濟南是個寶地,是陽光下曬著的小城,寫雪後的山,寫獨特的水,娓娓道來,不矯飾。

如:(1).寫第五段的「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儲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段話,把濟南冬天水溫適宜,綠萍、水藻之類的水生植物長勢良好的情況生動真切地描繪出來,語言是那麼清新樸實,就好象拉家常似的,讀起來朗朗上口,絲毫沒有故作高深之態。

(2).作者在詞語的選用上非常講究,值得我們仔細品位。如.第3段描寫小雪後的山色,樹尖的「頂」,山尖的「鑲」山腰的「露」,都各得其所。

(3).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口語,如「準保暖和」「著落」「干 」「藍汪汪」等之,都是家常用語,富有生活氣息。

邵月梅

1

13.夏感

一課時:

1.作者簡介:

梁衡,1946年生,長期從事欣慰寫作和新聞出版管理工作,創作了大量新聞作品和文學作品。

2.重點字詞:

磅礴,澹澹,春華秋實,春花秋月,芊芊,黛色,貯滿,

3.文章結構:

第1段, 概述夏季總體特點。

第2-4段,描述夏季的自然風光和夏季里農民勞作的景象。

第5段,表達作者對夏天的熱愛和讚美。

中間三段分別寫了,夏天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天緊張的旋律

4.語言特色:

(1)描寫細緻生動,富有韻致。

如「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快割」有動作,有形象,還有節奏感。

(2)語句具有對稱性,旋律感,顯得雅緻。如「春日融融,秋波澹癚」

(3)剛性氣質

如「磅礴」「滾動」「升騰」

5.修辭手法的運用

比喻:如「好像路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具有視覺效果,突出了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

擬人:「清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想像優美的舞姿,很生動。

6.有關夏天的詩詞: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王樂

14.秋天

一課時:

1.字詞: 丁丁 幽谷 肥碩 棲息 歸泊 寥闊 枯涸 清冽 夢寐

2.作者簡介:何其芳(1912-1977),四川萬縣人。現代詩人,評論家。著作有《漢同集》《畫夢》《生活是多麼廣闊》。

3.文章體裁:詩歌

4.文章思想內容:文章通過一個個鮮明的畫面,構成一組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無比喜愛之情。

5.文章結構:全文共15行,分三節

第一節:(1-5行):描繪農家豐收圖。

第二節:(6-10行):描繪霜晨歸魚圖。

第三節:(11-15行):描繪少女思戀圖。

.文章線索:秋天

3.寫作特色:

(1)運用富有特色的詞語,描繪秋天的特徵。如:「丁丁」寫出了山谷伐木之聲悠遠地飄來;「棲息」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裡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造出鬆弛、閑靜的氛圍。

(2)運用富於音樂性的語言,營造意境。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繪出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複合畫面。「秋天棲息在農家裡」「秋天遊戲在漁船上」「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三句互為呼應,均運用擬人手法,表現詩人筆下秋天的寧靜、悠遠的特點。

邵月梅

15.古代詩歌四首

第一課時:

1.作者作品簡介

曹操,字孟德,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人。曹操是一位傑出的詩人政治家軍事家。

王灣是洛陽人,唐代詩人。

《觀滄海》:樂府詩。

《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詩

2.誦讀

重點詞語音形:竭 澹 竦峙 蕭瑟

詩歌節奏:四言詩一般讀成二二節拍。

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拍,二一二或二二一

如:客路/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3.分析詩歌內容

重點詞語釋義:澹澹 竦峙 蕭瑟 若 其 幸 次 客路

曹操的《觀滄海》

這首詩是一首樂府詩。

詩中對景物作總寫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詳細寫詩人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樹木從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描寫詩人想像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本詩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懷的詩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本詩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但是也有兩句詩是敘事的,這兩句詩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王灣的《次北固山下》:這是一首五言律詩

詩中有一個對偶句,蘊含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這兩句詩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詩句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的詩句: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4.作者思想感情

《觀滄海》這是一首以寫景為主題的名作,通過對登山觀海的描寫,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次北固山下》:描寫了詩人客游他鄉的羈旅之情,

5.寫作方法

《觀滄海》:虛實結合的手法

《次北固山下》頷聯頸聯的對仗手法

第二課時:

1.作者作品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

馬致遠(1250?-1323?),字千里,號東籬,元大都(今北京)人。

《錢塘湖春行》七言律詩

《天凈沙 秋思》元曲

2.誦讀

重點詞語音形:沒 枯藤 昏鴉 天涯

詩歌節奏:七言詩句的節拍一般有: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

如: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天凈沙 秋思》節奏: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3.分析詩歌內容

重點詞語釋義:初 處 亂花 欲 迷 沒 行不足 斷腸

《錢塘湖春行》七言律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近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徑孤山寺和亭時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寫春水漾滿湖堤。「雲腳低」寫遠望白雲朵朵,似與湖水相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近景,寫高處,寫鶯、燕的動態。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們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初春生機勃然的感覺。「詩眼」在「早」「新」兩個字上:「幾處」而不是「處處」,「爭暖樹」是說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雲歌唱,可見是「早鶯」。「誰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則是剛剛開始築巢,可見是「新燕」。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詩人以很輕的疑問語氣敘述這些景象,不是實問,也不是存疑,而是對早春景色情動於衷的喜悅。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也是近景,寫地上的花草,寫人們騎馬游的陶醉感。走馬看花,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兒也在與詩人遊戲。春草雖茂,但卻不高,也才剛剛沒過馬蹄。這是作者對景物入情入微地觀察,將游春人也融入春色來寫了。這兩句透出詩人游春的舒感。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這兩句略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蔭里更是美不勝收。詩人在這兒完全陶醉了,留連忘返了。這兩句寫詩人游春非常盡興。

《天凈沙 秋思》元曲

描寫景物的氛圍是蕭條、冷落、凄涼的詩句是: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

表明遊子飄泊在外思鄉心情(點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遊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徵的9個景物描繪了一幅秋原黃昏行施圖,即: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4.作者思想感情

《錢塘湖春行》這首詩雖是寫景,但景中有情,對盡興游春的喜悅感情表達得淋漓酣暢。

《天凈沙 秋思》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遊子的羈旅之思

5.寫作方法

《錢塘湖春行》頷聯頸聯的對仗手法

《天凈沙 秋思》寫景 抒情

焦瑞霞

第四單元

1.重點詞語積累。

2.文學常識積累。

3. 豐富科學知識,提高閱讀現代科技文的能力。

4.能快速默讀課文,並抓住主要線索。

5.激發求知慾,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6.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把握作者的情感.

16.化石吟

第一課時:

1.字詞:

奇幻 骸骨 烏有 潛行 裹藏 蔥蘢 幽雅 造物主

海枯石爛 日轉星移

2..文章體裁:科學詩

3.文章思想內容:

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地球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讚美了科學的神奇和偉大。

4.文章結構:

全詩7個自然段,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通過發問,引發聯想。

第二部分3-6,具體抒寫,無限遐思。

第三部分7,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第二課時.

1.理解題解:

「吟」,古詩的一種,這裡是讚頌之意。

2.詩歌寫作特點

(1)作者把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用第二人稱,顯得親切。

(2)擬人手法。

(3)語言優美,意境奇麗,音樂性強。

3.重點語句理解:

「平凡的真理」:生物進化的科學觀點,上帝創造萬物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

王淑芳

17.看雲識天氣

第一課時:

1.字詞:

峰巒 一霎間 點綴 綾紗 瀰漫 月暈 崩塌勻稱 預兆 輕盈

2.文章體裁:科普說明文

(1)說明方法:摹狀貌,打比方,分類別,作詮釋,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列圖表等。

(2)說明順序 :邏輯、時間、空間順序

(3)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準確 生動

4.文章思想內容:(說明對象)

這是一篇介紹識別天氣的說明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勾畫出千姿百態的雲,使讀者從中得出許多識別陰晴雨雪的天氣知識。本文是從雲的形態和雲的光彩兩方面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

5.理清文章脈絡結構:(把握中心句)

總——分——總

第一部分1,說明雲是天氣的「招牌」,人們可以看雲識天氣。

第二部分2-6,具體介紹雲的形態、變化、天上的光彩現象跟天氣的關係,從而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 7,說明看雲識天氣的意義和局限性。

第二課時:

1.說明的方法:分類別、作詮釋、打比方、列數字等。

2.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3.文章語言特點:

(1)嚴謹、準確。

(2)生動、形象。

4.寫作特點:

(1 ) 結構嚴謹、層次清晰。

(2)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說明。

(3)語言生動,運用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方法。

張建茹

18.綠色蟈蟈

一課時:

1.字詞:

喧囂 劫掠 靜謐 酷愛 吮取 氣氛 喑啞 狩獵 篡奪 篝火 萵苣 螽斯

2.作者簡介

法布爾,法國著名昆蟲學家,著有《昆蟲記》。

3.文章體裁:

文藝性小品文。

4.說明對象:

蟈蟈。文章主要介紹蟈蟈的外表特徵、生活習性。

蟈蟈的外表特徵:

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

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蟈蟈的習性:叫聲、食性,重點寫食性。

5.寫作特色:

(1)文藝筆調。對昆蟲既有形象的描寫,又包含了作者的情感。

(2)生動傳神的語言。詞語的恰當運用。

(3)擬人手法的運用。作者賦予了蟈蟈以人的性情,使文章自然、親切,增強了可讀性。

(4)通過比較寫蟈蟈。作比較的方法,既突出了蟈蟈的習性,又說明作者的細緻觀察。

王淑芳

19.月亮上的足跡

一課時:

1.字詞:

海域 暢談 里程碑 昂首挺立

遙遙在望 軌道 故障

2.文章體裁:科普小品

3.文章思想內容:

這篇文章真實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指出登月活動的重大意義。

4.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2 指出此次登月活動是宇航事業的里程碑,引出下文,引出閱讀興趣。

第二部分:3---15 具體記敘登月經過。

第三部分;16----18 總結登月的重大意義。

6.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讚歎,對宇航員為科學勇於探索的冒險精神的讚歎。

8文章寫作特點:

(1)文章敘述清楚明白,生動形象:時間線索;渲染的手法;

(2)生動的語言特點:恰當的敘述;列數字的方法;敘議結合的手法。

9.重點句子理解。

「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

這一步是人類外空探索的里程碑。

張建茹

20.山市

第一課時:

1.文學常識:

(1)蒲松齡:字留仙,世稱聊齋先生。清代文學家。本文選自《聊齋志異》,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記述。異:奇異的故事。

(2)識記字詞:青冥,禪院,窗扉,連亘,睥睨,飛甍,高垣。

(3)理解詞義:

相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往來屑屑:形容來往匆匆。

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不一狀:形狀不一。

逾時,無何,未幾,意思相同:不久,不一會兒。

倏忽與忽意思相同:突然。

(4)通假字:

一切烏有:烏同無,沒有。

裁如星點: 裁同才。

2.重點句子含義:

(1)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其中有的像樓,有的像廳堂,有的像街巷,都清晰的出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

(2)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過了一會兒風停了,天氣變得晴朗了,什麼都沒有了。只有一座高樓,直接插向雲霄與天河。

(3)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而樓上的人來往匆匆,有的人站著,有的人靠著欄杆,形狀不一。

第二課時:

1.文章寫作順序

以時間為線索描寫山市變化的,標誌性詞語有: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遂。

2.文章結構

本文講述了山市從出現到消失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

(2)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

(3)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結尾寫鬼市,是本文的補筆,既照應開頭,又說明奐山確實會看到奇異現象。

3.寫作特點

豐富的想像。

3武鳳梅

第五單元

1.重點詞語積累。

2.文學常識積累。

3、感悟親情。體會親情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4、積累多樣化的語言。

5、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6、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的方法。

21.風箏

第一課時:

1.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詩集《野草》,小說集《吶喊》等。

2.文章體裁:

散文詩:它是一種抒情文體。具有散文的形式,包含詩歌的情感。

3.掌握詞語:

(1)生字

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樣mú 嫌惡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 驚惶huáng 瑟縮sè 懲罰chéng 虐殺nüè 寬恕shù 苦心孤詣yì 墮duò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

4.作品結構

以「風箏」為線索組織材料。

第一部分:1—2段,比較北京和故鄉放風箏的時令,引出回憶。

第二部分:3—4段,回憶小時候弄壞弟弟風箏的事情。

第三部分:5—11段,人到中年,再提此事,心中充滿愧疚。

第四部分:12段,回到眼前放風箏情景,心中充滿哀痛。

5.文章寫作順序

順序、插敘

第二課時

1.作品的主題(作者情感)

(1)對一件小事、往事,知錯必改,體現作者的反省精神。

(2)從小兄弟深受「虐殺」卻毫無怨言,深刻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倫理道德對人們思想的影響和毒害。

(3)從文中「我」嚴於自責,懇求小兄弟寬恕自己的過失和小兄弟幼稚純真,全然忘卻兄長的錯誤,深刻表現了真摯深沉的手足親情。

2.重點語句理解賞析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於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彷彿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

3.景物描寫

對比描寫,襯託了作者心情,引出下文。

4.人物描寫

動作描寫 ,心理描寫。

王春玲

22.羚羊木雕

第一課時:

1.作者簡介

張之路,著名的兒童作家。

2、字詞:

犄角(jī) 怦怦(pēng) 樹杈(chà)寒顫(zhàn)發愣(lèng )臉頰(jiá)

攥著(zuàn)  逮著玩(dǎi)

3.文章體裁:

小說

4.文章思想內容:

借羚羊木雕來講述一個關於家庭矛盾的故事。表現人與人之間的觀念上的衝突。

5.文章線索

以羚羊木雕為線索組織材料。先寫媽媽追查、逼問,再回顧「我」和萬方的真摯友情,接著寫奶奶的批評,最後得到了萬方的諒解。

6.文章寫作順序

順序寫作,插敘讓場面更為集中。

7.寫作人稱

第一人稱寫法。

第二課時.

1.人物形象

①人物性格特徵:爸爸媽媽重財輕義;女兒重義輕財;奶奶深明大義。

②塑造人物方法:

語言描寫

動作描寫

心理描寫

2.景物描寫

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對人物塑造起到襯托作用。

3.作品的主題

父母要珍視友誼,兒女學會與父母溝通。學生要深入思考親情與人生。

宋偉麗

23.散步

第一課時:

1.字詞:

分歧 信服 霎時 委屈 嫩芽 拆散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2.文章體裁:

記敘文。

3.文章主題:

本文記敘了祖孫三代人再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現出一家人之間互相敬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一家三代人的溫和,謙讓,體貼的濃濃的親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4.文章結構:

全文38個自然段,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 總起

第二部分2-8 重點寫散步的過程。

5.寫作特點

以小見大,以「散步」這樣的小事來寫親情和責任、使命,耐人尋味。

6.人物形象:

①塑造人物方法:

A選擇典型事例 B動作描寫

C心理描寫 D語言描寫

②景物描寫

有些襯託了散步中一家人的快樂心情、和睦關係,有些則可以引起讀者對生命的聯想。

7.語言特點:

句勢精美,詞格豐富,描寫細膩,感情豐富,意蘊深刻。

8.重點語句賞析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作為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後的眾人,對生命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採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抒發此中感受。

陳艷萍

24.散文詩兩首

第一課時:

1.文學常識:

泰戈爾,印度文學家,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家,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長篇小說《小沙子》《沉船》

冰心,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詩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讀者》。

2.體裁

散文詩

3.重點字詞:

嗅 疊 匿笑 花瓣 沐浴 禱告 妄棄 驚訝 倘若 無端 至愛

4.作品主題

《金色花》讓我們感受到了家庭之愛,母子情深。

《紙船》抒發了詩人思念母親的深情。

5.寫作特點

1.《金色花》:豐富的想像。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讓媽媽嗅到花香,看書不傷眼睛,從而表達對母親的愛。

2.《紙船》:以紙船為題,托物寄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徵漂泊無依的孤獨,表達對母親的思念。

6.語言特色

1.《金色花》語言活潑,生動。

2.《紙船》文筆清麗,明白曉暢而又情韻悠長。

陳艷萍

25.《世說新語》兩則

第一課時:

《詠雪》

1.文學常識:《世說新語》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編撰者是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志」是記的意思。跟「志怪小說」之著重記述神怪異聞不同,「志人小說」主要是記述人物言行事迹。

2.作者簡介

  劉義慶(403-444),南北朝時宋朝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武帝劉裕的弟弟長沙景王道憐的第二子,因義慶叔父臨川王道規無子,故定義慶為嗣子,襲封臨川王。他著書甚多,《世說新語》最為流行。這本書可能是他和他手下的文人集體編寫的。

3.字詞:

生字:

謝太傅(fù)  柳絮(xù)  雪驟(zhòu)  無奕女(yì)

多音字:

似①sì   差 ①chā

②shì    ②chà

       ③cī

       ④chāi

詞語的含義:

內集:內,這裡指家庭內部。集,指聚會。

驟:急

紛紛:形容雪花紛飛的樣子。

差:差不多。

擬:相比。

4.重點句子含義:

白雪紛紛何所似? 白雪紛紛像什麼?撒鹽空中差可擬。和空中撒鹽差不多

未若柳絮因風起:不如說像柳絮乘風飛舞

5.文章的結構。

第一層(從開頭到"……講論文義"):點明人物和事件發生的環境。

第二層(從"俄而……」到"公大笑樂"):通過一次應答,體現了少年謝道韞的聰穎。

第三層(從"即公……」到結尾):點明謝道韞的身份。

6.比喻修辭

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各有千秋。

7.塑造人物

「欣然」「公大笑樂」寫出了人物的神態,體現了家庭氛圍融洽、歡快和輕鬆。這樣的氛圍能夠讓人心情愉快,這樣的活動能夠啟發人的思維,更好地促進人的成長。

第二課時:學習《陳太丘與友期》

1. 字詞

字音:

尊君在不(fǒu) 非人哉(zāi)

多音字:

舍 shě

  shè

2.重點詞語翻譯:

  期:約定。

  去:離開。

  委:丟下,捨棄。

  引:拉

  顧:回頭看。

古今異義的字:

(1)陳太丘與友期行:古義為約定,動詞 ; 今義日期,名詞。

(2)太丘捨去:古義為離去;今義為前往。

(3)下車引之:古義為拉;今義為引用等。

(4)元方入門不顧:古義為回頭;今義為照顧或顧客

稱謂常識:

「君」是有禮貌地稱呼對方,就像現在的「您」,「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家君」是一個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3.理清文章的結構:

第一層:(從開頭到"去後乃至"。):寫陳太丘的朋友失約。

第二層:(剩餘部分):元方以禮責客,體現了少年元方的機智。

4.人物形象性格

①人物性格的多樣性

陳太丘:友人與 「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後,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得較為有禮;當得知陳太丘已先行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後,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元方:聰敏、機智

②塑造人物方法

神態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張紅霞

第六單元

1.練習默讀和朗讀.要求做到使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

2.了解聯想和想像的基本常識,培養聯想和想像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聯想、想像的能力,引導學生憎惡假惡丑,嚮往真善美。

3.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把握作者作品的情感。

4. 學習改寫和擴寫,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5.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理解課文.

26.皇帝的新裝

第一課時:

1.字詞:

炫耀 賞賜 爵士 御聘 陛下 妥當 賜給 稱職 滑稽 頭銜

勳章 駭人聽聞 隨聲附和 不可救藥

2.作者簡介

安徒生,19世紀丹麥著名童話作家 。生於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他一生創作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醜小鴨》等大量的優秀童話作品。作品想像豐富,情節生動,語言樸素。

3.文章體裁:

童話,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往往採用擬人的修辭,舉凡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以及傢具、玩具都可以賦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們人格化

3.文章思想內容:

本文講述了一個昏庸無能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上當受騙的故事。揭露和諷刺了以皇帝為代表的統治階級的虛偽、愚昧和自欺欺人的醜行,同時告訴我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於說真話。

4.文章結構:

全文36個自然段,按事情發展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劃分層次如下:

引子(1)交代皇帝喜歡穿新裝的怪癖。

開端(2-3)騙子投皇帝所好,輕而易舉的騙過了皇帝,開始做新裝。

發展(4-22)做新裝,皇帝派人去看新裝。

高潮、結局(23-36)皇帝穿上新裝參加遊行大典,在光天化日之下當場出醜。

全文以騙開始,又以騙結束,以新裝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是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到這件衣服」作為貫穿故事始終的主線,展開情節、安排材料、刻畫人物。

第二課時.

1.文章線索:

「皇帝的新裝」在情節結構上起到了線索作用,而貫穿這個離奇而又生動故事始終的主線則是「新裝」的奇怪特性。作者展開情節、安排材料、刻畫人物都是圍繞這條主線來進行的。

2.人物形象:

①人物性格特徵:

皇帝---驕奢淫逸、昏庸虛榮、愚蠢無能、自欺欺人

大臣---自私虛偽、自欺欺人

②塑造人物方法:

誇張和想像:為了寫出皇帝酷愛新裝,竟然到了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的地步;為了穿漂亮衣服,不惜花掉所有的錢,甚至從來不關心他的軍隊。突出了這個不稱職的皇帝的驕奢淫逸和愛好虛榮的性格特點。

心理描寫:如「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織得怎樣了」皇帝心裡想。不過,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稱職的人就看不見這布,心裡的確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無須害怕的,但仍然覺得先派一個人去看看工作的進展情形比較妥當。」精彩,一波三折,把皇帝不自信又心虛,愚蠢又狡猾的特點準確百毆打了出來。

3.寫作特點:

誇張和想像運用。無論是人物性格的刻畫,還是整個情節的安排,都成功的運用了誇張和想像,繪出了一幅騙者行騙、被騙者自欺欺人甘心被騙的群醜圖。

江海燕

1

27.郭沫若詩兩首

第一課時:

1.字詞:

縹緲 定然 珍奇 閒遊 陳列 籠罩

寬廣

2.作者簡介

郭沫若,四川樂山人,原名郭開貞.中國現代傑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代表作有<<屈原>>,<<女神>>等。

3.文章背景

1921年和1922年,作者三次從日本回國.這時,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於北洋軍閥混戰時期,面對社會的黑暗現實,他感到極大的憤怒,但他並沒有悲觀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1921年寫下了<<天上的街市>>。

4.文章思想內容:

這首詩借豐富奇特的想像,描繪了神妙的天街景象,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5.文章結構:

全詩共四節

第一節,描繪出一幅米人的街景。

第二節,寫想像中的街市。

第三,第四節寫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

6.詩歌朗讀:

分清節奏,念准重音,讀出感情。

7.聯想和想像的運用

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想像,就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作品把街燈和明星聯繫起來,並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描繪出迷人的夜景,並通過聯想構想出仙境,引發讀者遐想,感受作者追求理想的美好情懷。

第二課時.

1.<<靜夜>>的主旨

這首小詩,寫於詩人留學日本時期,作者通過對月光,松樹,疏星,天河,白雲等景物的描寫,描繪了一幅極其寧靜美好的月夜晚景圖,表達了對時代的失望情緒,也隱隱流露出對祖國,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2文章結構

本詩共兩節,第一節寫人間的月色和晚景。

第二節寫天上鮫人的故事。

3.聯想和想像的運用

與《天上的街市》相似,都是以寫景作為基礎的,描述了一個靜謐的夜景;以「鮫人流珠」引發了人無窮的想像,使得司空見慣的景變得空靈美麗。

4.虛實結合的寫法

第一節描繪了靜謐的夜景,是寫實;第二節是想像,無論寫實還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靜謐的特點。

5.詩歌語言特點

節奏感

情感美

宋啟平

1

28.女媧補天

一課時:

1.文學常識

(1)作者:袁珂,四川新繁人,神話學家。論著《中國古代神話》是中國第一部漢民族古代神話的專著。

(2)本文體裁:神話。神話是遠古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和想像的故事。其最重要的特點是充滿想像。

2.字詞

澄澈 綿延 神通廣大 莽莽蓁蓁

3.本文內容

課文詳細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表現了原始初民對人類自身來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對在當時社會生活條件下所做出的極富有想像力的解釋。

4.文章寫作特點

充滿了豐富的想像:如女媧造出人之後歡欣鼓舞的場面以及對女媧人性化的描寫都體現出了這一點。

5.人物形象

特點:

女媧雖然是一個想像中的人,但作者卻賦予了她人的心理、情感、特點。①她是一個神通廣大的神;②她是一個活潑、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孩子;③她是一個慈愛、勤勞的母親;④她是一個普通的人,有孤獨感、會生氣等。

塑造方法:

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第一課時:

1.字詞:

嬉戲 潺潺 哞哞 咩咩 癢酥酥 霹靂 踉踉蹌蹌 泥濘 孿生

2.文章體裁:童話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往往採用擬人的修辭,舉凡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以及傢具、玩具都可以賦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們人格化

3.課文思路

要抓住表現盲孩子心情變化的關鍵語句

「他的日子過得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樂」——「啊!我看見它了,螢火蟲……他從來沒這樣快樂過。」——「盲孩子望著他的影子驚喜地叫起來:「啊!我的影子,是你嗎?我好像看見你了!真的,我看見你了!」——「他看見了周圍的一切!」

4.童話主旨

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如:

(1)文章從「影子」、「螢火蟲」對盲孩子的關愛、幫助中,概括出大家都應該來關愛弱者,只有「愛」才能使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這個主題。

(2)「影子」最後也獲得了生命,從中概括出給別人幸福,自己也能獲得幸福的主題。

同學們還可以各抒己見,只要合理就可以

5.文章寫作特點

⑴美的意境。盲孩子熱愛生活,渴望光明,情調輕鬆歡快,情境多姿多彩。

⑵美的語言。按句排列,短小、活潑、跳躍,像小溪流水,自然流暢,叮咚有聲,適合表現童話內容,適合孩子們的閱讀心理。大量運用疊詞,如「靜靜」「輕輕」「潺潺」「沉沉」「陣陣」等等,這些詞語不僅描寫情態逼真,而且語氣舒緩,琅琅上口。

宋啟平

1

30.寓言四則

第一課時:

1重點字讀音

赫 庇護 較量 遽 髀 跛

多音字 將 塞 量

2.詞語積累

庇護 愛慕虛榮 較量 凱歌 智子疑鄰 不築 暮而果大亡其財 馬無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何遽 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死者十九

3.作者簡介

⑴伊索

伊索(約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寓言作家。

⑵韓非(約前280~233),戰國末期韓國人,著名思想家。他著有《韓非子》一書,共20卷,55篇。

4.關於寓言

⑴寓言:以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為內容的一種文學體裁。它的 篇幅一般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是人格化的動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的東西和現象。主題大多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諷今、借小喻大等寓意深刻的道理於故事中,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在創作中常用誇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⑵《伊索寓言》:是一本古希臘寓言集。伊索是公元前六世紀希臘的一個奴隸,善講寓言故事,後人搜集了古希臘流傳的寓言,幾經加工、編輯成書,統歸在伊索的名下,稱《伊索寓言》。

5.寓言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諷刺了那些妄自尊大,愛慕虛榮的人。

《蚊子和獅子》諷刺了那些取得成績便得意忘形的人,由於忽視自己的短處,勢必要被小人物打敗。

《智子疑鄰》說明聽意見只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的,對人不能持偏見。

《塞翁失馬》比喻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好事

6.人物形象

赫爾墨斯:盲目自大

塑造方法: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

蚊子: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塞翁:語言描寫

7.寫作特點

古希臘寓言:先敘事,後點明寓意,用諷刺、對照和對話表現主題,構思巧妙。篇幅短,卻情節曲折,跌宕有致。

中國古代神話:用文言寫成,只有故事情節,沒有揭示寓意,寓意蘊含在情節之中,主要以對話展開情節。

范曉霞

推薦閱讀:

呂氏八字教材(二)
流年教材選載5——流年主事訣
關於習題答案的問題
四柱命理初級教材(四)

TAG:知識 | 教材 | 語文 | 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