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雷諾二戰題材 又一部喚醒記憶的作品 黑暗之中的光芒【圍捕】

圍捕La rafle (2010)8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慘烈的歷史甜蜜的親情 電影所講述的將是一段不輕鬆故事。銘記血史,正視歷史,反思歷史,居安思危,珍惜和平。2009年法國政府公開承認,二戰時納粹德國佔領法國北部後,曾武力威逼法國的傀儡政權,把生活在法國的數萬名猶太人送到了德國設立的集中營。法國電影《圍捕》的題材就取自於此。影片著力表現的是家庭和個體在歷史洪流里的的軟弱和無奈,在強大的專制力量面前,追求自由的生命是如同草芥一般微不足道。透過天真的兒童的眼睛,又一次彰顯了歷史深處的罪惡。

納粹屠殺猶太人的又一次演繹。角度不同、情節類似的故事,一部好影片。但未能超越同類題材的作品。全景式的敘事方式,又不乏精彩的細節描繪,值得觀看!關於法國在二戰中角色的自我尷尬認知的電影這幾年沒少出,當作某個側面的歷史值得一看,電影本身各方面都是不錯的。法國片子依然陽光如沙,色彩斑斕。題材一樣,但表現方式與《辛德勒的名單》迥然不同,溫馨浪漫充斥膠片,像《圍捕》這樣樸實的倒不多見,影片沒有演員的太多表演,即便巨星讓·雷諾出場,也樸實無華,淡定從容,一切從生活開始,一切從歷史開始,讓觀眾只覺歷史的真面目和人性的真善美。讓·雷諾的酷斃和溫情,但在《圍捕》中,不見他的硬漢和冷漠,卻見識了他的責任和實在,更使得巨星走進觀眾、影片貼近真實。 影片看似平實甚至略顯平淡,但看過之後的感觸,卻綿長、深刻,這或許就是真實的力量,也是影片的最大亮點。「在被圍捕的一萬三千人中只有25人重回法國。」這是影片的結尾字幕。希望這真實的歷史不再重演!法國人的這部《圍捕》拍得很有歷史感,也是第一次看到法國維希政府協助納粹迫害猶太人的電影,這是法國歷史上的一段醜陋的章節,每一個法國人都應該感到恥辱。勇敢的法國人。 他們敢於將自己歷史上黑暗的一面拿出來展示給大家,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圍捕》:黑暗之中的光芒2009年法國首次公開承認歷史上的傀儡政權維希政府在二戰時曾根據納粹德國的意旨,把生活在法國的數萬名猶太人送到了德國設立的集中營。法國電影《圍捕》中的故事就是發生在法國排猶運動的前期,在這個一度被視為禁忌的事件中,包括4000多名孩子在內的13000名猶太人被捕並被送往集中營,最後僅有25人生還。而當年法德當局原計劃逮捕的猶太人是20000多名,但是在很多有良知的法國人的幫助下不少猶太人逃脫厄運,可見即使再黑的黑暗之中也會有微弱的光芒。和《辛德勒的名單》、《偽鈔製造者》等大批反映猶太集中營事件的電影相比,《圍捕》幾乎沒有多少展示排猶暴力的鏡頭,而重點放在了表現親情和人性良善上面。對於籠罩在片中人物身邊的黑暗和心中的痛苦,導演有意使之邊緣化和模糊化,但在這種被「溫柔化」的氛圍之下,影片的悲愴絲毫沒減弱,同樣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影片開始,在遊樂場中的旋轉木馬旁,一名正在拍照的德國軍人的相機鏡頭內突然闖入了一個小孩,他胸前的那顆黃色的星星讓這名德國軍人勃然變色,而隨後影片中佩戴黃色星星的人越來越多,這預示著在1942年二戰正酣的時候,在德國、波蘭等猶太人慘遭屠戮的時候,法蘭西曾被很多猶太人視為避難所。儘管麵包店的女老闆表現出鮮明的排猶情緒,但是另外的很多法國人依然對猶太人友好,這讓大多數猶太人有理由相信,這只是清晨的微風中偶爾帶來的一兩粒沙子而已,法國政府是不會拋棄他們的,與生存相比,這點委屈又算什麼呢?只是他們忘記了胸前的那顆星星是一個凶兆,一個和平寬容而富於人道主義的政府怎麼會把同屬上帝的子民人為地加以區分呢?而種族主義的直接特徵就是首先要把人群按照不同的種類做出嚴格的區分,佩戴了那顆星星就如同待宰的羔羊被標上價格標籤一樣,厄運只是早晚的事情。於是,當影片中約瑟夫一家還在討論法國政府會不會繼續對他們友好的時候,維希政府和德國納粹已經開始密謀圍捕了。少不更事的約瑟夫正在父母面前煞有介事地模仿希特勒的瘋狂講演時,畫面突然一切換,立刻變成了真的希特勒的歇斯底里的講演:消滅猶太人!這應該是這部電影中最經典的一個鏡頭。一邊是猶太人寄人籬下但平靜快樂的生活,另一邊是邪惡力量的磨刀霍霍。山雨欲來風滿樓,黑雲壓城城欲摧,當軍警們粗暴地破門而入時,覆巢之下再無完卵。人性是不會徹底被湮滅的,即便是在歷史最黑暗的時候。電影的後半段把重點放在了善良的法國護士莫諾(梅拉尼.羅蘭)的身上,從這10000多名猶太被塞到冬季自行車賽場時,她就自覺地開始了人道主義行動,在讓.雷諾扮演的猶太醫生被限制了自由之後,這種行動一直持續到最後。只是很多人還不相信這些猶太人的命運是死亡,畢竟種族滅絕是超過大多數人心理極限的事情,他們認為這不過是上帝打了個盹,只可惜,上帝經常打盹,而且有時還一睡不起。在圍捕過程中,有人自殺有人逃走,在集中營中也有拳腳相加的暴力,也沒有出現赤裸裸的處決猶太人的畫面,但這絲毫不影響影片的震撼力。影片以男孩約瑟夫和護士莫諾的感情以及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生離死別為重心,表現的是人性的良善以及圍繞在這些感人力量周圍的強大的邪惡力量。我們看過很多反映猶太人在二戰中的苦難經歷的電影,我們只能遠遠地無比同情地看著那些無辜死去的生命,同時也驚愕而厭惡地看著實施這些暴力的劊子手,但是我們永遠都無法真切地揣摩和理解對猶太人的那種仇恨到以至於非要從肉體上消滅他們的思想。然而有一點可以明確,這絕非希特勒一個人的過錯,希特勒只不過是反猶太群體中最瘋狂最極端的一個代表罷了,他真正的作用在於推波助瀾,倘若沒有長久以來深埋於普通民眾心中的仇視猶太人情緒,這樣的人間慘劇是不會發生的。儘管上帝教誨他的子民要仁愛,但是有時這只是教徒們掛在口齒之間的華麗詞藻,當資源和慾望受到擠壓時,他們就會把上帝的教誨拋到九霄雲外去。而就在不久前法國政府又開始驅逐吉普賽人了,只不過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類文明的發現已經不允許太野蠻的方式,所以我們看到的不是慘劇而只是牢騷。但是歷史上一群人對另外一群人的瘋狂滅絕實在太多了,心有餘悸之外有時很難確定人性之中到底是善多一些還是惡多一些,唯一的希望是在人類的不斷自省之中抑惡揚善。《圍捕》可能是反映猶太人集中營歷史的電影暴力色彩最弱的一部,著力表現的是家庭和個體在歷史的洪流里的無奈,在強大的政治力量面前,生命是如同草芥一般微不足道。影片中在室內自行車賽場中的一個長鏡頭中,充滿了密密麻麻的猶太人,局促的空間壓抑的氣氛,龐大和渺小,形成強烈的對比。黑白的影像資料有一種無聲無息的歷史質感,透過天真的兒童的眼睛,將這種歷史深處的罪惡又一次挖了出來。如果《美麗人生》是笑中帶淚的先喜後悲,那麼《圍捕》就是苦中作樂的先悲後喜,在戰後,莫諾和死裡逃生的男孩約瑟夫偶然重逢,歷經劫難喜極而泣的場面充滿了悲劇美,讓影片在情感上更加豐潤。不斷地喚醒記憶是這類電影的歷史責任,歷史的黑暗之中的光芒也同樣需要有人知道。導演:Roselyne Bosch編劇:Roselyne Bosch主演:梅拉尼·羅蘭/讓·雷諾/塞繆爾·勒·比漢/加德·艾爾馬萊/西爾薇·泰斯圖德/安妮·波諾什類型:劇情/動作/歷史/戰爭製片國家/地區:法國 / 德國 / 匈牙利語言:法語 / 德語 / 意第緒語上映日期:2010-03-10片長:115 分鐘又名:The Round Up劇情簡介1942年,11歲的小約瑟夫(約瑟夫·魏斯曼 Joseph Weismann 飾)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盛夏六月的一個清晨,小約瑟夫穿著一件胸口縫著黃色小星星的衣服,正要興緻沖沖地去上學。舊貨商鄰居鼓勵他好好上課,而麵包師傅卻開他玩笑。他的猶太小夥伴和他的家人在蒙馬特高地學習和生活。即使這是塊被佔領的法國區域,他們仍然得到了暫時的庇護。然而這短暫的幸福和寧靜,很快就崩塌了。1942年7月16日早上,在埃菲爾鐵塔附近的冬季自行車賽車場里,一萬三千名受害者被兇殘的虜獲在一起,準備運往波納·拉·羅蘭德集中營。從維希到伯格霍夫(希特勒在巴伐利亞山中的寓所),《圍捕》將跟隨這些受害者和儈子手的真實命運。那些發動戰爭的。那些懷揣信心的。那些逃亡的。那些彼此對抗的。電影中所有的人物都真實存在。所有的事件,甚至那些最極端離譜的,都發生在1942年的這個夏天。


推薦閱讀:

作品賞析
美國藝術家James.Avati繪畫作品賞析
黃忠平藝術作品欣賞
陳忠洲作品欣賞

TAG:記憶 | 黑暗 | 作品 | 雷諾 | 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