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傳統《鄭氏家規》對當今的意義

  

小編語:

學以致用,古為今用,我們該從《家規》中汲取哪些精華呢?筆者以為,下列五種《家規》所體現的意識,就是在今天,也應該學習與加強,尤其是對年輕的90後一代,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是有幫助的。

馬山:傳統《鄭氏家規》對當今的意義

  「江南第一家」又稱鄭義門,是飲譽中外的華夏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遺址。居住於此的鄭氏家族,以孝義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間開始,歷經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達三百六十餘年,鼎盛時三千多人同吃一「鍋」飯。其孝義家風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親賜「江南第一家」。

  鄭氏家族之所以能幾千人同居共處而不亂,而且鄭氏家族數百年間173人為官無一貪瀆,以其清廉家風揚名於世,其168條家規無疑是起到了關鍵作用。

  《家規》後經明朝第一文相宋濂整理帶至南京,成為明代典章制誥的藍本,又是「史上鮮見」。

  今天,我們該怎樣來理解《家規》呢。筆者以為,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歷史的觀點辯證地來審視。要認識到《家規》是時代的產物(宋、元、明時代),是適應時代的需要應運而生的,必定是帶有時代的烙印的,也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局限性。當然,我們也要認識到,《家規》主導的「鄭氏理家」模式也是「時代的楷模」,否者也不會成為當時國家法典的藍本。

  每一個朝代都會隆重樹立「義門」典範,唐朝旌表「義門」張,宋朝旌表「義門」陳,明朝旌表「義門」鄭。可見,鄭氏家族除了是當時的楷模,也是當時統治階級的「工具」。

  我想,這樣全面地去看待《家規》,才是科學的歷史觀。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傳統文化一脈相承,不同的是歷史的進化演變,和對文化呈現方式的「與時俱進」的改變。放在今天,就是現代的思想觀念和其表達形式。但其中的「核心」價值觀,無疑是幾千年而一貫制的,至少,其精華部分,體現民族精神的部分,亦即我們現在所說的「普世價值觀」部分,必定是從古傳至下來的。換言之,我們現在的思想觀念,教育理念,必定還帶著「家規」時代也推崇褒揚的部分,比如《鄭氏家規》所體現的「忠、信、孝、悌、禮、義、廉、恥、耕、讀」思想,不也是我們當今社會都在提倡的中華文明嗎?

  《鄭氏規範》融會了道德規範、行為準則、生產管理、獎懲措施等制度,它的智慧足以笑傲天下,可謂世上最齊全的「家庭管理條例」,甚至可以與一個朝代的國法媲美。這種大智慧指引了一個累世同居的家族在驚濤駭浪的歷史巨河中前行了600年,成為中國家族史的絕響。筆者以為,其中的核心思想,對當今社會仍有現實意義。

  學以致用,古為今用,我們該從《家規》中汲取哪些精華呢?筆者以為,下列五種《家規》所體現的意識,就是在今天,也應該學習與加強,尤其是對年輕的90後一代,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是有幫助的。

  一是傳統意識。中華文明前有幾千年的歷史,後必將還有千萬年的歷史。《家規》本身就體現著承前啟後的傳承意識,這種傳承意識的固化,就是歷經千年而不衰的傳統意識。筆者以為,這種意識,是一個名族的DNA,對一個民族來說,是必須堅守的,否則民族文化就會在前進中消逝。

  二是仁愛意識。鄭氏家族在創設祠堂、統宗收族、重風厚俗的同時,還開展了「仁愛」「睦族」的撫恤事業,有祭田、墓田、義田、義莊之類族內「公共財產」,還設立嘉禮堂、學校、醫院、葯市、公墓,惠及鄰里,造福一方。尤其是對孤寡老人的關愛照顧,比如《家規》第92條明確了「立義冢一所,鄉鄰死亡委五子孫者,與給櫘櫝埋之,其鰥寡孤獨,呆無以自存著,時周給之。」

  三是廉潔意識。家規第87、88條規定的就是對世子出仕為官的要求,要體恤下民,如果為官貪贓枉法,「生則於譜圖上削去其名,死則不許入祠堂。」所以,「鄭氏家族數百年間173人為官無一貪瀆」,這無疑是《家規》「廉潔制度」起到的作用。

  四是法制意識。《家規》後來成了國家法律的藍本,被國家效法,可見鄭氏家族的法制意識有多麼的強烈。應該說,鄭氏在當時是走在了時代的前列。

  五是進化意識。《家規》從修訂開始,歷經幾代人,逐步完善。從開始的道德範疇的規範,到「經濟管理」「家族行政」的引入,彰顯著鄭氏家族的與時俱進的進化意識和發展觀。這對今日的我們都有指導意義。

  以上幾點是筆者對《鄭氏家規》的初淺認識,也是筆者認為需要繼承的《家規》思想。因為,這些思想意識已經影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以後還將影響著我們的下一代。

(本文部分圖片選自網路)


推薦閱讀:

《雷氏族訓、家訓、家規》
周恩來為何平掉自家祖墳?揭生前立下的十條家規
張氏族訓家規
家訓、家規、家教、家風
吳氏宗族家規家訓 吳氏宗規二十四則(現行)

TAG:意義 | 傳統 | 家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