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的愛情經濟學分析

大學校園的愛情經濟學分析北京工業大學國際貿易在讀碩士劉剛

摘要

大學生活是緊張中帶有浪漫,戀愛文化已經成為大學校園裡一道風景。愛情讓人歡喜讓人愁,更多的人賦予了它浪漫的感性氣息,但當我們用制度經濟學進行分析後,發現有關愛情的種種現象更多的是有關理性人圍繞戀愛的這種准契約關係的種種理性行為,本文將以制度經濟學的內容和概念對這些現象來思考和分析。

關鍵詞:

校園愛情 產權交易成本非正式制度

引言

新制度學是真實世界的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學相比,新制度經濟學關於人的假定更接近現實的人。理性人的個人追求自身利益的強大動力,既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也是經濟繁榮的主要源泉。無論這種結果的好壞,均依賴社會於社會的制度結構,這種制度結構指限制人類行為並將他們的努力導入特定渠道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規則及其實施效果。[1]

大學校園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區域,它有它自身區別於社會制度的獨特校園制度,在這裡人與人的關係相對更為簡單。愛情作為體現校園學生之間關係的一種常見行為和現象,在非正式制度的影響下也在處處體現了產權和交易成本的影子。

本文的幾個假設前提

1.戀愛都有追逐的一方和被追逐的一方,在這裡假設男生是相對主動的,是追逐的一方,女生是相對被動的是被追逐的一方,且越多的女生對某個男生有好感即表示該男生吸引力指數較高;

2.假定女生是稀缺的;

3.每個人都有戀愛的傾向,每個人都是理性的,都力圖使自身在各方面的利益都得到最大化,都喜歡才貌雙全的人;

4.假設當戀愛雙方都已經承認戀愛關係既被追逐的女生接受追逐者則視該男生對女生擁有產權;

5.假設感情是可以相對量化的,即感情的投入可以通過個人感受,物質消費外在體現出來的;

產權在愛情中的體現

產權的定義很多,但一個被羅馬法、普通法、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現行的法律和經濟研究基本同意的產權定義為:產權不是指人與物質間的關係,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關於他們的使用所引起的人們之間相互認可的行為關係。[2]

在大學校園中,尤其像我們工大男女比例比較失調,我們假設在入學前所有學生都是處於非戀愛狀態的,那在入學後,在戀愛傾向的引導下,每個男生都要尋求自己的追求目標。這時,競爭是自由的,為了達到自己的最大邊際收益,一個男生會儘可能多的追求他認為好的幾個女生,因為一個不行還有另一個,以減少自己的機會成本。因為都是沒有戀愛的,所以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如果處理得當也可以避免輿論的壓力,因為都沒有處於戀愛狀態,沒有產權的概念,戀愛是自由的,每個人都是理性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就好比在沒有產權的池塘中捕魚,每個人都有權利撒下網,都可以不受限制的撒網。

在這種情況下將出現產權失靈的現象,所謂產權失靈是指產權不存在或者產權的作用受到限制出現的資源配置低效甚至無效的現象。[3]在最初的狀態下,因為產權的限制,喜歡某個女生的人數理論上可以達到男生的總數,通常根據追求者的多少,大家會給女生排順序,也就促成了校花的出現。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戀愛這種契約的達成)在這條隊列的兩端經常是沒有效率的:也就是一個女孩追求的人越多或者越少的,達成戀愛的幾率也就越小。追求者多的女生要在龐大的追求者中選出她認為最好的,這需要時間也需要精力,匆忙的選定戀愛對象會使自己所付出機會成本太大;而對於追求者少的女生來說,與其達成戀愛契約關係的男生同樣也會面臨機會成本過大的問題。因此在這兩端會產生產權失靈的現象,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的「校花」和寡追求者沒有男朋友。

但為什麼現實中我們大學校園中情侶如此多呢?

每個人都有戀愛的傾向,可以解釋為每個男生都是想擁有對某一女生的產權的,這個產權的確立不是免費的。如果每個女生的外部條件都是相同的,每個女生都根據男生的示愛程度來決定戀愛對象,這確實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極度沒有效率,但現實情況是女生並不是毫無感覺和沒有明顯區別的魚,她有權利進行選擇,但這種選擇是有成本的,她不喜歡一個人要逃避一張網,雖然拒絕一個的成本不大,但不是可以無限拒絕的;每個男生也在所追求的目標中進行考慮和分析,由於女生的想法男生很難揣摩,所撒的網並不一定有收穫,不能無節制撒網,這對雙方的成本付出的承受能力也是一種考驗。在這種情況,男生和女生根據自身情況都會形成符合自身條件的需求偏好範圍(這個範圍是理性的,每個人都有確定這種範圍的能力),在雙方的範圍出現交叉時就相對愉快的達成戀愛最終減少雙方因選擇而造成的巨大成本付出,而在女生排名居中,男性好感指數偏中的人交叉相對範圍較大,比較容易達成愉快的戀愛,所以在這一部分的人會較快的進入戀愛狀態。

除此之外,由於非正式制度的約束(主要指道德約束),會加速戀愛的達成。比如一個女生是宿舍里唯一的獨身者,這對其潛在的愛情需求是一種「歧視」性的刺激,又比如對於有跡象表明的追求對象已經被別人擁有產權了,對於男生也是一種打擊,長時間沒有女生對其好感將是十分沒有「面子」的事情。這也是「黃昏戀」、「閃電戀」十分之多的原因。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愛情的發生過程中的許多現象實際上是有「產權」這個因素在起作用。在一個女生的產權界定後,圍繞產權將又會產生交易成本的諸多問題。

愛情中交易成本的產生與降低的手段

交易成本的概念,一個較為流行的定義是:「交易成本包括事前發生的為達成(arranging)一項合同而發生的成本,和事後發生的監督(monitoring)貫徹(enforcing)該項合同而發生的成本,簡言之交易費用是制度運行所帶來的成本;[4]

在我們這裡的,可以把戀愛關係視作一種契約,亦即某男生對某女生擁有產權,但如何監督和貫徹這種產權擁有也同樣將產生一系列的成本。戀愛的雙方如果是相互愛戀的,那雙方必定是風險的厭惡者,因為戀愛的這種契約和產權是不穩固和模糊的,事實上他們依然存在著尋找其他戀愛替代對象的權利和可能,這必定會產生維護戀愛關係的交易成本。

降低這種交易成本的手段很多,除努力提高自身外更多的人選擇輿論壓力和信任的建立。製造輿論優勢是每個戀愛對象的最基本方法,在戀愛初期,雙方都會傾力的付出,以使自己站在一個相對有利的輿論地位,為戀愛對象的潛在分手傾向製造輿論困難。所以很多痴情怨女在戀愛初期會不惜成本的投入,時間金錢和自由的投入都不在話下。信任的建立是許多浪漫故事發生的誘導因素,大把鮮花和漫長的等待之所以成為校園戀愛的常見現象是因為要維持這種契約和產權關係,雙方必須通過手段來達到互相信任。相互猜忌的戀愛是不容易堅持長久,可以想像,一個男生懷疑他女朋友不愛他,他將會做些什麼:他會側面了解她與哪些男生接觸,他會花更多的時間來糾纏她,他會想辦法試探她是否愛他,他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維持這個關係,女方在感受到這些後也不得不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這將使戀愛這種契約的貫徹成本陡然加大,直到雙方心裡感到不平衡,最後無法忍受而分手。所以我們經常見到,很多人在戀愛伊始便許下海誓山盟來達到互信,用誠信來減少貫徹合約的成本。

另外我們很難看到一個男生痴情的要去追一個已經被擁有產權的女生。這不是因為痴情的人太少,是因為他這種行為導致更多的交易成本。第一他要承擔輿論壓力,付出多出普通追逐數倍的精力,他還要面對追求對象的男朋友的強烈反彈和較大的失敗風險,一個理性的人在面臨如此大的付出成本時是不應該做出這種決定的。

結論及不足

經過分析我們會發現所有這些現象:選擇追求對象、實施追求、維護愛情等等這些行為是大家博弈的結果,是圍繞戀愛的這種准契約關係而達成的一些非正式的制度,這些非正式制度最終使得參與其中的人在一定範圍和程度上確定了產權,並在事實上減少了處理各種關係的交易成本。

由於本文假設較為苛刻,對於純真愛情對制度的替代性,以及對他們的非理性行為也沒有進行仔細分析,所以文章的結論適用性有限,邏輯也不夠完善。

主要參考文獻:

《西方新制度經濟學》 中國發展出版社盧現祥

《現代制度經濟學的範疇和體系》龍江社會科學 郭井泉

《關於制度的經濟學對話》茅於軾郭梓林

[1] 【盧現祥《西方新制度經濟學》 中國發展出版社P1】

[2]【盧現祥《西方新制度經濟學》 中國發展出版社P153】

[3]【盧現祥《西方新制度經濟學》 中國發展出版社P185】

[4] 《現代制度經濟學的範疇和體系》龍江社會科學 郭井泉


推薦閱讀:

瞎子摸象式的爭執 同樣也誤入歧途的經濟學家張維迎先生
如果說經濟學發展仍舊延綿不絕,那《國富論》就是起頭的那個」1「
高能激勵的罪惡:哥倫比亞政府軍的殺良冒功
需求曲線|來自保姆市場的觀察

TAG:愛情 | 經濟學 | 大學 | 經濟 | 校園 | 大學校園 | 學校 | 學分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