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女兒為什麼喜歡啃指甲

女兒為什麼喜歡啃指甲

前不久,鄒女士找到我求助,說她的女兒毛毛很反常,只要去幼兒園就會生病,發熱、拉肚子,夜裡經常驚夢,大哭小叫。去醫院診治,卻查不出病因,但只要不去幼兒園,就什麼病都沒有,睡得也踏實。醫生無計可施,只好介紹她來做心理諮詢。我們聊了很久,最後她終於理解了,毛毛不肯去幼兒園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害怕與媽媽分開,而生病則是心理障礙導致的生理反應。鄒女士無奈,不再送毛毛去幼兒園,並且利用年休假在家陪了女兒兩周。假期結束,鄒女士把媽媽從老家接來,專門在家陪毛毛。

轉眼間,毛毛該上小學了,但她依然不願意去學校。這回鄒女士無法再讓步,逼著女兒上學。前不久,鄒女士無意間發現毛毛好端端的指甲被啃得禿禿的,甚至啃到與肉相連的地方,有兩根手指指甲處還滲出了血。鄒女士害怕了,再次找到我。

纏媽媽的小女孩

鄒女士是一位做事幹練的電氣工程師,長年做項目經理人。和我談話的時候,她的手機不停地響,看來業務繁忙。她的丈夫和她在同一家公司,也是項目經理人,主要接外地工程,所以經常不著家。對此,鄒女士頗有微詞,因為毛毛丟給她一個人照顧,使她身心疲憊。

「你說我有多倒霉,一個人帶孩子,孩子偏又得上吃藥打針不管用的心理疾病。」鄒女士抱怨道。

我勸慰她:「想開點,就算毛毛的爸爸在家,她也會纏媽媽的,女孩子嘛。」

「可也不能這個纏法呀!總不能不上學吧?」她嘆了口氣,「你幫我分析分析,難道這孩子還是缺乏安全感?」

我說:「上幼兒園時,孩子不肯離開媽媽,主要是缺乏安全感,但也不排除幼兒園不好玩,對孩子沒有吸引力等因素。現在孩子不肯上學,還啃指甲,看來我們當時低估了問題的嚴重性。」

「有多嚴重?」

「啃指甲,表明毛毛在壓抑自己內心的攻擊性。」

「攻擊性?壓抑?」鄒女士大惑不解。

我告訴鄒女士,指甲和牙齒是我們身體最尖銳的東西,是攻擊的主要武器。不會使用工具的動物靠這兩樣武器捕食、搏鬥,而人類會使用工具,發明了各種各樣更具威力的武器,牙齒和指甲的攻擊功能逐漸退化,但體內仍殘存著動物的本能。對幼兒來說,最方便使用的攻擊和防禦武器只有牙齒和指甲,如果孩子尚未長出牙齒,那就只剩下指甲了。在很小的時候,如果孩子發現攻擊和防禦會帶來嚴重的懲罰,那麼他就會努力壓抑自己的憤怒。怎麼壓抑呢?就是放下武器,把指甲啃禿,使其喪失危險的功能。孩子這樣做的時候,自己並沒有意識到,是潛意識發出的信號,讓孩子不自覺地那麼做。

「真的嗎?」跟許多缺乏心理學常識的家長一樣,鄒女士對我的解釋半信半疑。

「毛毛小的時候,你和丈夫也是這麼忙嗎?」我慢慢引導。

「是的,我分娩前一天才請假,產假只休了15天,孩子的爸爸也只在家待了不到兩天。毛毛小的時候,只能對著爸爸的照片學叫爸爸。3歲前,她爸爸每次回來,她都不認識,張口叫叔叔……」說著說著,鄒女士有些難過了。

「你一個人帶毛毛,一定很辛苦。你仔細想一想,她很小的時候,有沒有攻擊行為被你強烈制止的情況?」我問。

「啊,我想起來了,」鄒女士說,「毛毛一歲多的時候,喜歡抓我的頭髮,還喜歡用小指頭很使勁兒地挖我的耳孔、鼻孔。有一次,她居然想把手指頭伸進電源插孔!我嚇壞了,嚴厲呵止她。為了改掉她這些討厭的毛病,我還打過她幾次。」

「我猜,當時你一定說過『再抓人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吧?」

「你怎麼知道?」

「說話沒輕沒重的家長都這樣。」

「不過,我說的是『再抓人就把你賣給收廢品的大爺,用帶補丁的麻袋把你背走。」

「我的天!你這當媽的可真狠心!」我不客氣地說,「從那以後,毛毛是不是變得很乖?」

「是的,再也不抓人了。」

「是不是也更纏你了?」

「是的,睡著了還要貼緊我,感覺到我的存在,還攥我的睡衣。你說,我是不是把女兒嚇壞了呀?」鄒女士的表情逐漸慚愧起來,「可是,那時她還小,不記事呢。

「她可能不記得,但她的潛意識記得。具體的事她可能記不住,但那種被拋棄的感覺已深深刻進她的大腦。對幼兒來說,還有什麼比被拋棄更可怕的嗎?所以,她只能拚命壓抑自己的攻擊性,以免再招來懲罰;她只能死死纏住媽媽,以免被媽媽突然拋棄。」迎著鄒女士噙滿淚水的眼睛,我好一番數落。

媽媽是最重要的

鄒女士的語言暴力之所以對毛毛傷害那麼大,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即鄒女士沒有意識到媽媽對幼兒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媽媽對每個孩子都是最重要的,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重要是雙重性的。一方面,媽媽的愛是孩子內心幸福與健康的基石;另一方面,媽媽的非愛行為,也常常是孩子內心痛苦的源頭。

假若幼兒的心理發展順利度過0~3歲,那麼他就有了最基本的安全感與信任感,就會接下來追求優秀和卓越;假若0~3歲階段有嚴重的心理缺失,孩子的心理發展就會停滯不前,反覆尋求安全感。即使成人以後,也會在安全感方面顧慮重重。我在諮詢工作中發現,不少婚姻不幸福的女性,根本原因是內心缺乏安全感,尋求男人保護,又怕男人拋棄,疑神疑鬼,患得患失。說穿了,她們還在糾纏幼年的不幸。等到做了母親,缺乏安全感的女性如果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又會不自覺地抑制孩子的安全感,使悲劇延續到下一代。

「我也是這樣的媽媽……」鄒女士打斷我的話。她抽泣著告訴我,她小的時候,她的媽媽傳統觀念很頑固,認為女孩遲早要嫁人,不需要受太好的教育,一度反對她上高中,而對她不愛學習的弟弟卻很好,有求必應。鄒女士當年學習非常刻苦,因為她想向媽媽證明自己不比弟弟差。結婚後,與丈夫長年兩地分居,感情也有不少波折。此外,她還老覺得世界是灰暗的,好像眼前蒙了一層什麼東西似的,讓她看不清,也讓她覺得與這個世界總是隔著一段距離。她的脾氣很大,不光對女兒,對丈夫也是如此。「當年我非常害怕媽媽說到『嫁人』這個詞,好像她馬上就不要我了。記得每次我考了高分,總是跑著回家,大呼小叫給媽媽看。可媽媽總是說,女娃娃學習好有什麼用?早晚要嫁人。每次我都偷偷地哭。但是,我怎麼會把厄運再加到我女兒的頭上呢?」

「這在心理學上叫投射,即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投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通過無意識幻想,將自己的觀念全部或部分地導入客體對象內部,以便予以危害、佔有或控制。毛毛便是這樣的客體對象。」我解釋道:「在你的無意識幻想中,毛毛就是幼年的你,現在的你便是你幼年的媽媽,你想回到童年,追問媽媽為什麼待你那麼不公平。你這樣做,其實是在無意識地釋放你壓抑多年的憤怒。」

「可是,我為什麼不啃指甲呢?」鄒女士問。

「因為你幼年的攻擊性行為沒有被媽媽抑制過。你也害怕被媽媽拋棄,但你缺少的是媽媽的溫情和關注,所以你一直在討好媽媽。」我說,「現在可以總結了,毛毛缺乏安全感,害怕分離,根子在你身上。你們母女需要共同解決心理上的問題。」

「你的意思是說……」

「對。只要你解決了毛毛的問題,你自己的問題也隨之煙消雲散了,一舉兩得。」鄒女士重重地點點頭。

不必說出的原諒

問題分析清楚了,解決起來就容易了。經過我的指導和示範,當天晚上,鄒女士和女兒有了一次重要的談話。

吃過晚飯,鄒女士把毛毛叫到卧室,說有件重要的事要談。

到卧室後,毛毛怯生生地問:「是不是我做作業太慢,媽媽生氣了?」

鄒女士柔聲道:「不是,不關作業的事,是另外的事,並且,媽媽是攢了很大勇氣才決定和你說的。」看女兒很緊張,她補充說,「媽媽要說的事,可能會讓你不舒服。」

毛毛沒有吱聲,但她看著媽媽的眼睛,有點嚴肅,也有些期待。

鄒女士問女兒:「隔壁家的小寶寶,還不到一歲大,他有時候會抓大人的頭髮,咬大人的胳膊,你也挨過吧?被他抓被他咬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

毛毛想了想說:「他好小好小啊,不懂事,我不會和他計較的,只是躲開,不讓他抓到咬到就行了唄。我還小聲對他說,不能抓不能咬,姐姐會疼的。」

「是的,你做得很好,說明你有愛心,也有耐心。」鄒女士停頓一下,穩定穩定心情,「可是你知道嗎?你那麼小的時候,卻沒有這樣的福氣……」說到這裡,鄒女士的眼淚流了出來,「你那麼小的時候,也會抓媽媽的頭髮,咬媽媽的手,挖媽媽的鼻孔,可是媽媽沒有耐心,媽媽訓斥你,嚇唬你,有時會把你打得哇哇大哭……」

毛毛凝神聽著,眼圈紅了,有淚水慢慢溢出來。她帶著哭腔質問媽媽:「您怎麼能那樣?那時我還是一個小寶寶!」

「是,媽媽是那樣做的。」鄒女士抬起頭對女兒說,「媽媽知道,跟你說這事,你會難過,可是媽媽覺得你應該知道,你被媽媽這樣對待過。媽媽錯了,對不起!」

毛毛沒再說一句話,甚至沒有說原諒媽媽的話,她只是抽泣。鄒女士看得出,女兒非常難過。

第二天,鄒女士給我打來電話,通報昨晚的談話過程。

我說:「你做得很好!我欽佩你的勇氣。」

「可是,我還是很擔心毛毛,她始終沒有說一句原諒我的話。往常,只要有人對她說對不起,她馬上就會說沒關係。」

「這說明你的話戳到了她內心的痛處,也就是說,你的手術刀已準確地到達病灶,割除了她的隱憂。她當時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中,並沒有想到禮貌之類的事。或許她的潛意識告訴她,此時的原諒是沒有必要的。試想,如果一個人欠你一筆債,一欠就是五六年,你討了五六年也沒有討到,現在終於還上了,你需要原諒他嗎?」我說,「如果毛毛輕易原諒了你,那倒麻煩了,要麼是我們的分析是錯的,要麼是你態度不夠誠懇,她原諒你只是在禮貌地敷衍。」

「我的態度非常誠懇!」鄒女士趕緊說,「我心裡一直想著你教我的要領,害怕說錯了,但真的開始說的時候,愧疚感佔據了我的大腦,我完全是自由發揮。事後我一再回憶,好在我沒有說錯什麼。」

「太好了,這是最佳狀態。」我進一步解釋:「當一件事發生時,人的第一感覺叫原生感覺,而為了逃避原生感覺而發展出來的種種感受叫派生感覺。原生感覺是最真誠的,也是最美最打動人的,派生感覺則是虛偽和另有所圖的。你向女兒道歉時,充滿大腦的愧疚是原生感覺,你只想還債,只想彌補女兒的心理缺失,沒有乞求女兒的原諒,說明你沒有派生感覺。人際交往過程中,即使是一個7歲的孩子,也能第一時間察覺對方的態度和表情是原生感覺還是派生感覺。心理學上稱之為非語言外交流。祝賀你!你親手治癒了女兒的童年心理創傷,你是最好的心理醫生!」

「不不,別誇我,我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鄒女士在電話里又抽泣起來。

「你當然是合格的母親。」我說,「在我看來,你能真誠地向女兒道歉,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好媽媽。我對好媽媽的定義,一個很關鍵的內容是,她願意看到自己的錯誤,並願意承認和改變,甚至,哪怕改變不了都不要緊,只要她努力去改就行。媽媽,是一個偉大的稱號,但真正做起來,卻很難很難。」

半個月後,鄒女士又打來電話,驚喜地告訴我,她發現毛毛的指甲都長出來了,很整齊,沒有啃過的痕迹。女兒說她現在感覺心情很舒暢,還說媽媽老了,吃了一輩子苦,不容易,爸爸長年在外打拚,也不容易,她要好好待他們。於是,我知道,她的童年心理創傷也治癒了。


推薦閱讀:

指端疼痛有提示 食指指甲角疼提示大腸有問題
11種指甲反常的現象預示啥病?
拔倒刺,是不是容易導致指甲被拔   錢江晚報
咬指甲怎麼戒除?

TAG:女兒 | 指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