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佛塔之演變(45)

中國佛塔之演變(45)

明、清文峰塔

1、南方地區

塔始建於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1990年進行全面加固維修。鳳凰塔平面八角形,為九層樓閣式磚石塔,高47.72米。塔門額刻「鳳凰塔」三個字,對聯有「玉柱擎天鳳起丹山標七級,金輪著地龍蟠赤海鎮三陽」,均為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潮州知府郭子章撰書。二層正面復嵌「萬代瞻依」石匾。塔基須彌座分別刻龍、鳳、鶴、馬、羊、魚等祥禽瑞獸和奇花異草及力士等精美石刻浮雕圖案。

廣東潮州鳳凰塔(1963年香港華文影片公司出版的明信片)

廣東潮州鳳凰塔(網路照片)

魁崗文塔在廣東佛山三水河口鎮魁崗。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平面八角型、九層仿樓閣式磚石塔。高40餘米。門前上額題「文星開運」。篆書。為道光三年督粵使者阮元所題。門兩旁有一對聯,右為「奎炳三垣光肆水」。左為「筆揚七耀責崑山」。道光美未暢月知三水縣事李再可題。第三層和第五層分別題有「靈傑樓」和「大奎閣」。1986年修復文塔,已基本恢復原貌。

廣東佛山三水魁崗文塔(網路照片)

桂洲文塔位於廣東順德市桂洲鎮振華村。建於清乾隆年間。為六角七級樓閣式磚塔,高36米。1989年曾修繕,塔周圍闢為小公園。

廣東順德桂洲文塔(網路照片)

番禺蓮花塔原名文昌塔,位於廣州市番禺蓮花山。據清乾隆年間《番禺縣誌》載:「明時有南海龐端業生員郭等冒認稅山,招商開採,傷地脈,人文罹厄,萬曆四十年(1612年)邑舉人李惟風、劉如性、林彥樞、崔知性、梁瑛告官封禁,復建浮屠其上,今呼石礪塔」。因塔雄據珠江口,外來船舶以此為航標。塔平面呈八角形,青磚砌築,高48米。1981年進行了修繕。

廣東番禺蓮花塔(20世紀80年代廣東番禺旅遊公司發行的明信片)

廣東番禺蓮花塔(20世紀90年代廣東人民政府新聞辦發行的明信片)

文閣塔位於廣東東源縣黃村鎮下七村水口藍溪河邊,屬「風水塔」。塔始建於同治四年(1865年),塔八角五層,高約22米。門上有一長形橫匾,寫「文閣」兩個大字,並刻聯「文塔輝煌,光騰萬丈;筆花吐艷,陣掃千軍」。

廣東東源文閣塔(網路照片)

華表塔位於廣東和平縣彭寨鎮墩頭村,建於明代。為六角五級樓閣式三合土塔,高17米。門額分別題「祖師殿」、「文武、帝閣」、「奎星樓」、「仰之爾高」、「參天」等字。

廣東和平華表塔(網路照片)

開元塔位於廣東開平市樓岡墟平額嘴馬山,始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據傳時四川南溪人葉重秀任開平知縣,見開平文化不興,科舉無名,便倡議馬山頂上建「文堛」塔。塔建後不久,開平先後有十餘人中舉。

廣東開平開元塔(網路照片)

河婆塔位於廣東揭西縣河婆鎮西北郊橫江河畔,乃鎮水塔,建於清嘉慶年間(1805年)。塔八角七層,高28米,全由青磚砌成。塔門北向上游,上石刻「清河砥柱」四大字。旁附刻「清嘉慶乙丑春月建。各層有門洞,洞頂分別嵌石刻書「千秋監」、「雲路」、「天衢」、「東海」等。

廣東揭西河婆塔(網路照片)

艮塔在廣東高州市潘州區城北的東門嶺上,始建於清道光六年(1826年),因此塔當時是為培壯高州郡城龍脈而倡建。該塔為八角六層樓閣式磚塔,通高21.08米。門額石匾橫書「龍騰天市」。二層石匾橫書「積基樹本」。以此為中心,在其左右也各鑲嵌石匾一塊,左側面石匾上,橫書「科宦俱高」;右側面石匾上,橫書「群山領袖」。

廣東高州艮塔(網路照片)

廣東蕉嶺縣藍坊鎮高思村東邊山上有一座水口塔,又稱文奎閣,建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重修。塔為八角五層樓閣式磚塔,高30米,第二層有「文煥天人」、第三層有「天光雲影」大字刻在塔身正面。

廣東蕉嶺藍坊水口塔(網路照片)

鳳西塔位於廣東省梅州市三河鎮匯東村,建於明嘉靖三年(1524年)。

廣東大埔三河鳳西塔(網路照片)

元魁塔始建於明朝萬曆己未年(1619年),由邑人吏部侍郎、翰林學士李士淳(號二何)募資建造。據傳李士淳中解元後曾先後四次上京會試皆受挫,覺得鬆口之梅溪出口處「山川文峰欠佳」,乃建塔以補「風水」之不足。塔高39.5米,為八角樓閣式九層磚石塔。

廣東梅縣鬆口元魁塔(網路照片)

凌風塔位於廣東平遠石正鎮潭頭村潭頭山頂,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平面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高35米。首層在西北方正面設大門,石條門框,門額「凌風塔」石刻碑文遭雷擊脫落遺失,各層均有木樓板,第二層供奉「魁星帝君」塑像神位。

廣東平遠凌風塔(網路照片)

廣東興寧文峰塔位於興寧市寧新鎮文星村長陂嶺,建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建塔以興文風。一百多年來,文峰塔,歷盡滄桑。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塔三、五層遭雷擊;「文化大革命」期間塔腔內木構件被盜竊一空;1985年又遭雷擊,擊崩部分塔磚。1994年修復。

廣東興寧文峰塔(網路照片

文塔位於廣東陽山縣城東郊一點五公里山坡上,塔始建於明崇禎元年(1628年),原為九級石塔,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為風暴所毀。雍正五年(1727年)改建為平面八角形,外觀九級,樓閣式磚塔,高40.4米。

廣東陽山文塔(網路照片)

英德文峰塔為出檐平座空心磚塔,屬集辟邪和興文於一體的風水塔。該塔建於明朝天啟年間(1621—1627年)。據《英德縣誌》記載:「文峰塔在南岸,高九層,與鳴弦峰對峙……李裕、吳應乾募建。」該塔坐南向北,共有八角九層,高達48.5米。

廣東英德文峰塔(20世紀20年代末外國出版的明信片)

涵元塔位於廣東汕頭潮陽區金灶鎮港內村龜山上。據碑刻張明弼《涵元塔記》載:「涵元塔始建於明天啟七年(1627年),落成於崇禎十二年(1639年)」。為樓閣式磚石塔,塔高43.4米。底層塔門匾額石刻「涵元寶塔」四字,門兩旁有石刻對聯:「印光西度浴南離占壁曜奎瑞應當年舟楫;魁壘東搴儀北斗看烽銷挽息醇還滿地桑麻」。

廣東潮陽涵元寶塔(網路照片)

文光塔位於廣東汕頭潮陽區中心,宋紹興元年(1131年)始建,後崩塌。咸淳二年(1266年)道人張汝篪重建,內置千佛,故名千佛塔,後又崩塌。明崇禎八年(1635年)重建,更名文光塔,寓意人文昌盛。塔自明崇禎八年知縣漆嘉祉主持復建以來,多次修繕,其中以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唐文藻主修工程為全面。1956、1981和1996年再度進行維修。

廣東潮陽文光塔(網路照片)

廣東潮陽晴波塔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據史料記載,縣內海門漁港海灣風浪常作孽,漁舟多不安生,時人在海灣淺處堆土建塔,以鎮風浪,護佑漁舟。塔高16米,八面七級。塔第二級有塔門,門匾有「晴波塔」三字,兩側門聯書曰:「晴看漁舟安水面,波環寶塔得源頭。」。

廣東潮陽晴波塔(網路照片)

騰輝塔位於廣東汕頭市龍湖區鷗上社區塔圍內一橫東側,始建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由鷗汀鄉檢討辛昌五籌建,系貝灰砂混合夯築的風水塔。塔為六角形,共七層,高約20.3米。騰輝塔的塔匾為辛昌五所題,塔門兩邊刻有對聯「七層聳壯麗之觀雲蒸霞蔚,五嶺盛衣冠之氣鳳翥鸞翩」。

廣東汕頭騰輝塔(網路照片)

在廣東廉江良垌鎮東橋村東橋河畔,有一座建造於清朝道光年間的三層古塔,高約15米,為磚石結構,外呈六角形,各層鑲嵌磚花邊,塔頂飾有葫蘆。

廣東廉江文筆塔(網路照片)

鳳凰文昌塔位於深圳市寶安區福永鎮鳳凰村委西,始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一1820年),原四層,到清同治年間(1862一1874年)加修至六層。塔系用青磚砌成,呈六角形高六層,六柱攢尖頂,高20米。每層塔門均有石匾或對聯,第一層為:「鳳閣朝陽」、第二層為「開文運」,左右聯為:「近丹山從鳳翥,天開黃道任龍翔」,三層為「經緯樓」,左右聯:「風雲蟠五嶺,金壁聯三台」;四層為「獨佔」;五層為「直上」;六層為「綺漢」,均為楷書陽文。

深圳福永文昌塔(網路照片)

寶寧塔位於廣東省新興縣天堂鎮內洞盆地的出口。該塔始建於清朝乾隆十九年(1755年)秋,塔高24米,八角七層,聳立在綠色田野上,十分雄偉壯觀。

廣東新興寶寧塔(網路照片)

雙峰塔位於廣東省吳川市吳陽鎮塔腳村內。前接特思山、麗山二峰,故稱雙峰塔。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為彌補吳川風水,縣令周應鰲應邑人之請,選此江海匯流之處建塔。塔前原有江陽書院及周公廟,今已不復存在。塔為八角七級樓閣式磚塔,高23.15米。

廣東吳川雙峰塔(網路照片)

登雲塔坐落在廣東省徐聞縣徐城鎮相交的路口街心處。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由知縣趙一鶴所建,明天啟三年(1623年)竣工。我國古代講究風水,常以塔象徵文筆,意在蔭護士子登雲直上,高中科甲,故名登雲塔。塔為八角七級樓閣式磚塔,高36.41米。

廣東徐聞登雲塔(網路照片)

見龍塔位於海南定安縣城東南約7公里的龍滾坡上。始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因資金缺乏,半途停工。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續建而成。塔名「見龍」,是據易經「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句而命,其本意是祈求出人才,顯而易見是風水塔。塔由磚石砌成,共7層,高25米。1986年進行了搶救性保護。1996年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

海南定安見龍塔(20世紀40年代日本出版的明信片)

海南定安見龍塔(2006年海南定安縣郵政局出版的明信片)

文筆塔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塔呈八面體,高25米,共七層,塔體為樓閣式磚石結構。自清末以來,往來清瀾港的漁船都以文筆塔作為歸航航標。此塔又有「重教興文」之意,許多祖籍文昌的海外鄉親以及在外工作和求學的文昌人都對此塔有著深厚的感情。文筆塔也成了文昌標誌性建築和傳統文化象徵之一,是東郊椰林一處獨特勝景。2010年2月完成了修繕工作,很遺憾修復後的文昌文筆塔與歷史原貌大大不符。

海南文昌文筆塔(1988年海南文昌郵電局出版的明信片)

海南文昌文筆塔(網路照片)

海南文昌文筆塔(網路照片)

儋州魁星塔矗立於儋州市中和鎮內,始建於明代,清光緒乙末年(1895年)重修。其塔身外形如竹筍狀,底座寬而尾部尖。塔身高7.5米,分八面七級,全部用條石或方石塊雕砌構築而成。

海南儋州魁星塔(網路照片)

海南儋州文峰塔屹立在墳山和港尾澇的交叉水口之處。塔高約13米,十一層。建於清光緒廿五年(1898年)。為了表彰符煥章中舉故而取名「文峰塔」,寓意村中英才輩出,不絕於斯。

海南儋州文峰塔(網路照片)

據《瓊東縣誌》記載,聚奎塔為明代萬曆二十一年(1599年)瓊東知縣盧章興建。據傳在建塔期間的一個夜晚,盧章在夢中看見一位名叫宵霍的人,身穿青衣裙,站在塔頂念道:「奎塔插天連甲第」。因此,把塔名命為「聚奎塔」。塔高約二十多米,為七層八角形。

海南瓊海聚奎塔(網路照片)

青雲塔建於清朝道光壬辰年(1832年)。據《萬州志》載,青雲塔的前身是文魁塔,始建於清朝康熙十年(1671年),毀壞後於道光壬辰年重建,取名青雲塔。塔高約30米,八面七級。


推薦閱讀:

洗筋
2014中國情愛報告
中國客每年買走韓國百億元化妝品
中國官員的著裝秘密

TAG:中國 | 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