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城門影像(11)崇文門(哈德門、海岱門)
崇文門(俗稱「哈德門」)位於內城南垣東側,西距正陽門三里,元代稱文明門,明永樂十七年(1419年),將南垣南拓時重建,仍名「文明門」,正統元年(1436年)重建城樓,增建瓮城、箭樓、閘樓,正統四年(1439年)竣工,改稱「崇文門」。
(《乾隆京城全圖》.崇文門圖)
崇文門是內外城通衢的孔道之一。其城樓面闊5間,通寬39.1米深,通進深24.3米;樓連台高35.2米;重樓重檐,歇山式灰筒綠琉璃瓦剪邊。 在清朝,崇文門外多糟坊,過往一路飄酒香,故有「酒門」的俚稱。但當年,不管是富商巨賈還是販夫走卒,對崇文門之所以熟悉卻不在酒,只因這是進京商貨的大稅關,一年凈斂白銀數十萬兩,崇文門的稅官,遂成為戶部諸稅官中有名的「肥缺」,該稅關1930年才撤銷,前後存在四百餘年。
(1890年代 崇文門城樓門洞和「崇文門」匾額。)
崇文門以瓮城左首鎮海寺內鎮海鐵龜著名。「崇文鐵龜」名遍響京都。原北京四大城區之一的崇文區,無疑是由崇文門而得名的。崇文門原為元大都的十一個城門之一(當時名文明門),是南城三個門最東的一個。明朝改建北京城,將十一門改為九門;文明門的位置雖然未動,但改名為崇文門。
(崇文門:元稱文明門,俗稱「哈德門「,「海岱門」。)
崇文門的俗名「哈德門」是怎麼來的呢?據記載,因元代哈達王府建在崇文門內,故崇文門俗稱「哈達門」,這一名稱一直沿用到民國時期。「哈達」與「哈德」諧音,天長日久,口口相傳,哈達門便被演繹成「哈德門」、「哈大門」、「海岱門」等,著名的「哈德門」香煙之名由此而生。
(1870年代.崇文門全貌. 城樓、閘樓、箭樓、瓮城及城牆)(西向東拍)
崇文門城門城台高10.20米,基寬43.45米,城台基厚28.55米,城台頂面寬38.35米,城檯面進深23.80米,內側券門高9.49米,寬6.95米,外側券門高5.60米,寬6米,城台內側左、右有馬道1對,寬4.85米。
城樓形制小於正陽門,面闊五間,連廊通寬39.1米,進深三間,連廊通進深24.3米,城樓連城台通高35.20米,城樓形製為重檐三滴水,歇山式屋頂,樓閣式建築,頂鋪灰色筒瓦綠琉璃瓦剪邊,飾綠琉璃脊獸,樑柱為紅色,施墨線旋子彩畫。
(1886.崇文門全貌. 城樓、閘樓、瓮城、箭樓、護城河)(西向東拍)
瓮城大致為長方形,南北長86米,東西寬78米,北面二直角接南城垣外側,南面二角抹圓。西側辟有券門,券門上建單檐歇山小式閘樓。瓮城為長方形,南、北長86米,東、西寬78米,北面二直角接城垣外側,南二角抹圓,瓮城西側辟券門,券門上建閘樓,瓮城西北角建關帝廟。
(1890年代 崇文門箭樓、瓮城,可見瓮城外的小商鋪。)
崇文門箭樓在瓮城南城台上,與正陽門箭樓形似,但形制略小。箭樓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毀於八國聯軍炮火,後未重建,僅存城台。
(1890年代拍攝崇文門箭樓、瓮城、閘樓及出入的卷洞。)
(1898.崇文門瓮城內的關帝廟,照此照片後三年即被拆除。) 崇文門瓮城內建有關帝廟和鎮海寺。1901年英軍將鐵路修至正陽門東側,拆通崇文門瓮城,拆瓮城西側之閘樓,及關帝廟,
(1901.德使穆莫 攝影)
1900年代 崇文門城樓。
( 1906.崇文門城樓北側面,還有登城馬道。)
(1910.崇文門 上色照片)
(1924年 喜仁龍拍攝 修飾一新的崇文門城樓。)
中華民國十年(1921),對城樓進行修飾。民國年間,有軌電車5號在崇文門內設站。
這是崇文門城樓北側面照片,是從北向南拍的,透過城樓門洞可以看到箭樓城台下新開闢的門洞。
(1928.崇文門外大街,北望城樓和箭樓城台,街邊可見警察樓子和閱報欄。)
(1890年代崇文門外景色,幾年之後,這裡將鋪設鐵路,景觀會發生極大的變化。)
崇文門外的護城河東流入通惠河。通惠河是北京水運的主要河道,明代終點碼頭改在崇文門東的大通橋下,商船、貨船都要在此接受檢查和繳納稅金。 今天,崇文門城牆已經大部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河水改為暗溝裡默默地流通。
(崇文門外建設京奉鐵路的圖片,我將在下一篇博文中介紹給大家。)
(照片源自網路 致謝)
推薦閱讀:
※漫漫長夜如何熬 光軌影像讓夜晚輝煌璀璨
※【病例】左側腎上腺假性囊腫伴鈣化1例CT – 影像PPT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評論李振盛影像
※走走停停,行進中的影像碎片——上海
※回憶影像:1956年《春節大聯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