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陳果老師的經典語錄

復旦大學陳果老師的經典語錄關於朋友  對方(真正的朋友)說的不是他自己的話,對方說的是你心裡想說的卻無從表達的話。  朋友不是酒友,不是玩伴,是你寂寞的慰藉者,不是你精神的庇護所。朋友不是你為了任何的功利的原因搭建起來的人脈人橋,不是哄來哄去扎堆的人群。  朋友不是對你的任何意見或觀點都持有贊同,迎合態度,顯示出自己的妥協。這樣的人是跟班,不是朋友。朋友有的時候比你的敵人對你還苛刻。  朋友不是為了索取,朋友相反是為了奉獻。我們之所以交朋友,不是為了被愛。你之所以交朋友,是因為你有那麼多的愛要付出。你之所以交朋友,並不是因為朋友有用,朋友是「無用的」。無用就是無功利之用。  他不是你的親人,跟你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你和他在同一個問題上經常能碰撞出默契。朋友如空氣,朋友如水。朋友,並不時常想起,但卻無處不在。  朋友不是實用品,朋友是奢侈品。什麼叫奢侈品。一旦你擁有它,你就心滿意足。愛朋友,就不要在不必要的時候給人家帶來麻煩,愛他就不要讓朋友為你操心。不要讓他承擔過多功利之用。既然君子之交淡如水,就不要拿太多顏料搞混它。當我出現危機的時候,你並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你只要陪著我,這個時候也許我們只是相互握手,但是那已經足夠了,這樣精神上的默契和同在感已經足夠了,我知道我一點也不寂寞。  朋友的前提是真誠。我和他在一起的時候,我可以做自己,而他同樣也可以做他自己。我不強加任何原則,可以安靜的思考。所以衡量一段友誼的一個最好的標準就是,你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你心理面感覺很滿足。比滿足更高的是安寧。你沒有任何需要刻意去做的行為,沒有不得不說的話,沒有需要打破冷場還需要投入的熱情。這就是朋友給你的效果。  你和真正的朋友,你無需任何的語言交流。無需任何刻意的矯飾。你和他在一起時,安靜但不冷清。因為相互信任和理解,而構成了一個輕鬆寬鬆的氛圍。  理解的同情和同情的理解。同情,不要和可憐放在一起。同,感同身受。情,是情感。佛家所說的慈悲心,就是同情。同體大悲,世界上任何角落的悲哀就如同我本人發生的悲哀一樣。朋友之間,就是這樣一種同情和理解。人和人之間很多時候很費力的一點是你說了一句話,你還要去向對方解釋為什麼你要這麼說。什麼情況下人和人之間不需要解釋。那就是一種理解的同情和同情的理解。跟朋友之間就應該如此。你們互相共存,卻不相互干擾。  關於孤獨  寂寞是一種病。寂寞的藥方是社交。但是這裡我要非常冷酷地提醒大家,社交是非常廉價的。雖然社交是吸引人的。廉價不代表沒有價值,只是價值不高。社交無非出於兩種目的,一種出於利益關係搭建人脈,每個人都只是一個節點。第二,社交就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為什麼?因為人跟人在社交當中接觸的時間如此短促,交談如此膚淺,如何認識到你之為你的價值所在?寂寞者的累加還是寂寞者,就好像一件無意義的事情重複一千遍還是無意義的,一句無意義的話重複一千遍還是成不了真理。寂寞的群體是逃不出寂寞本身的。  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孤獨與寂寞不是一回事。孤獨是自成世界的一種狀態。孤獨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圓融的姿態。印度恆河邊的冥想者是圓融的,道教里能達到冥想並且羽化的人是圓融的人。而寂寞,是一種無所適從的寂寞。寂寞是由虛無引起的恐懼,表現出的是焦灼,百無聊賴,像困獸一樣踱來踱去。孤獨是一種由思想帶來的一種揮之不去的氣質。它給人的感覺是嫻靜的,是淡定的。孤獨者,對於環境沒有必然要求。孤獨者可以身處鬧市,甚至被朋友包圍著。孤獨是自己的一份心境,即便是在鬧市和喧囂中,孤獨者依然能夠做到「和敬清寂」。(「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  人是在思考自己而不是思考他人的時候產生了智慧。人是在自我批判當中,而不是批判他人的過程當中,看到自己的勇氣和智慧的。當人孤獨的時候,他就是在和自己對話,那是一種自我反思的過程。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頭。自己何等重要,一個唯一陪伴我們一輩子的人。  正因為我們不斷需要和別人說話,所以我們沒有時間和自己說話。我們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是非常少的。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你的時間屬於朋友,跟親人在一起屬於親人,即使一個人在教室自習的時候你的時間也屬於你的作業,你的專業。即使你一個人待在宿舍,但是一旦你開啟電腦,打開MSN,你的時間就不屬於你自己。因而人是需要孤獨的。  很多時候我們的眼睛壞了我們的大事。很多人我們看得見的時候,我們的感知僅有視覺。但是你會發現,當你看不見他,你才會動用自己全身的細胞去感受他。因為你怕忘掉他,他是如此重要,你不能忘掉他,但是你不能看到他,所以你必須去懷想他。  關於自由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以一顆清醒的頭腦從善若流。同時,我們要知道,我們要學會思想。思想的自由,是最高的獨立。如果在復旦的四年當中,你如果真的學會了一樣東西,並且讓你受用終身的話,那隻可能是思想的自由。你所學的專業可能不對口,你不喜歡,這些東西未必長久。在復旦的校園裡一個真正合格的老師,他不會去壓抑你的思想。對於學生思想發展的各種結果,我們應該引導,而不是壓抑。這是復旦身為復旦自由的精神和獨立的人格所在。  少一點偏聽偏見,多一點海納百川。我們對於任何真誠的聲音,應該打開思想的大門。但是不要向任何偏見妥協。這些偏見,肯能是社會的偏見,家庭長期的傳統所產生的偏見,但是,最嚴重的偏見是你自己的偏見,當你自己產生偏見的時候,你也要學會破除他。  自由不是放縱。自由是取捨。取我們所要的,捨棄我們不要的。自由,分成主動被動。什麼叫被動的自由?比如法律,我們不能在法律之外舞蹈我們的自由,比如本能,我們不可能不吃東西而生存。但是,在這些範圍之內,我們做出的取捨就是主動的。所以康德有句話說得很好:「自由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那是獸性。自由是你不想做什麼的時候,可以不做。」  關於感恩和愛  任何人選擇不幫你是自然的,是人性的正常狀態。他之所以幫你,是他選擇自我奉獻。所以,感恩心是很重要的。  耶穌告訴我們:愛人如己。首先要學會愛自己。關懷他人的他首先要把自己料理的很好。關懷是一種付出,只有富足的人才能付出啊。你本身就是一個一碗水都端不平的人,你怎麼幫人家去端平一碗水?  關懷是在你生命當中能讓你感到非常快樂的事情。  感恩並不只是言謝。很多時候,人類之間的交流最低的檔次是語言。最高的檔次是「端其心,落其行」。銘記善意並傳播善的種子。我們既然是善的受惠者,就應當把我們的湧泉相報報給你能接觸到的所有人。  這個世界上從來不存在誰誰誰對你好。誰誰誰指的是任何人。尤其包括你的父母愛人朋友。為什麼,他為什麼要對你好?他對你好的原因是因為他愛你,這種好,要落到你的理解,對你的包容,對你的奉獻。問題是,為什麼兩個平等的人一個就因為對另外一個人好?不好又怎麼樣?因為你要知道,什麼是愛?每一份愛解構到底,其實都是付出,都是自我的犧牲和奉獻。我們這個人類世界,之所以值得留戀,之所以還值得我們去努力和奉獻,就是因為有愛。  但是,我們往往會銘記一個陌生人的一點小小的幫助,然後想要回報。卻很多時候記不住那些和我們親近的人愛我們的人對我們的好。這些愛並非理所當然。這份愛,再多的感恩也不過分。  其他  猶太人有一句格言:猶太人生活到哪裡,善的種子就播撒到哪裡。這是一個種族的遠見啊。你以為要使自己的國家以利於世界之林,需要怎樣的雄心壯志?這樣的遠見就夠了。如果有一天,無論中國人在世界上的哪裡,他都在播撒善的種子,不會有任何歧視,不會有任何看不起。這就是對於國家的最大奉獻。  ……人有的時候,就是這麼賤。只有你到了國外的時候,你才會發現你的根原來深深地扎在中國。  當你要對一個人的生命和對一個人的前途下決定的時候,再多的慎重的思考都不是過分的。你們將來會成為法官,律師,老師,各種各樣社會的人才,當你要決定一個人命運和前途的時候,再多慎重的思考,都不是多餘的。  真正的美一定是善良的,一定是真實的。真實是最高的高貴。藝術大師林風眠有一句話很著名:「美不分領域,美不分區域。美只有真和假之分。」真善美,真是善和美的前提。  什麼是學習?學是模仿和效仿,習是操練和實踐。學習就是把你學來的東西不斷投入你的生活實踐,從而從一個外在標準變成一個內在的習慣和需求。真正的教育,是沒有語言表達這一關的。真正的學習,是要謀求榜樣的力量,真正的學習,是要謀求精神的導師。老子也說過:「行不言之教。」真正的教育不應該有太多的語言。真理,往往是心領神會的。這個時候耳朵其實是個多餘的東西。  孔子最喜歡的學生是顏回。為什麼最喜歡顏回。因為他第一,不遷怒,第二,不二過。不遷怒,這很難做到。很多時候,我們一生氣就遷怒於手機,枕頭,遷怒於同學。有時候父母打個電話就遷怒於父母。其實父母很無辜啊。不二過,就是不重複犯錯誤。  不要輕易地去說「對不起」三個字。任何話說多了就很廉價。不要讓對不起成為你的口頭禪。當他成為口頭禪的時候,它其中已經沒有蘊含抱歉了。真正的對不起也是千斤重的,他的對不起不僅僅是對於你所傷害的,更是對自己的道德良知的譴責。
推薦閱讀:

李涵辰老師解答弟子提問
劉泰雄老師「山嶽風景攝影」講座(12)夜景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陳斌老師教學第五十四式:金雞獨立
《群書治要360》——蔡禮旭老師 第四十五集
小狗老師

TAG:大學 | 經典 | 語錄 | 復旦大學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