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敗家子,恃才傲物,成就大藏家張宗憲的瓷器收藏世界!

導讀:張宗憲祖籍江蘇蘇州,自稱「雲海閣」閣主,其祖父張揖如是近代竹刻巨擘,尤其擅長扇骨微刻,縮寫金石,鬼斧神工,稱譽一時。其父張仲英,為上海灘古董界之翹楚,在五馬路開設有著名的「聚珍齋」古玩、珠寶行,經營項目以明清官窯為主,兼營古玩、金石、書畫。他自幼和古董打交道,耳濡目染,吃住在東四牌樓的「敦華齋」。當時「敦華齋」是馳名全國的古玩店鋪,老闆是鑒定瓷器的泰斗孫瀛洲先生,張宗憲與在這裡學藝的耿寶昌成了莫逆之交。這些經歷為他以後在藝術市場中的創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張宗憲1948年隻身來到香港發展,並在1951年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古董店「永元行」,後來陸續在舊海運大廈開了兩個首飾店、一個古董店。(配圖為2006年香港佳士得「玉剪霓裳」張宗憲藏瓷專場中的藏品。)

從紈絝子弟到收藏大家張宗憲的故事,聽來總有一股傳奇似的江湖豪氣。只不過他的豪氣不是年少輕狂,而是恃著「才」和「財」的底氣而迸生出來的。這個1929年出生於舊上海古董珠寶商家庭的三少爺,年少時也可以像一般紈絝子弟一樣出沒十里洋場、敗光部分家產;而20歲時卻隻身闖蕩香港,想干出一番事業。初到香港,張宗憲並未繼承家業從事古董生意,而是經營服裝。直到1951年才正式開設自己的古董店,店名為「永元行」。開始開設古玩店是很艱難的。上世紀40年代末,北京的舊王孫、上海的昔日收藏家紛紛避居香港,香港頓時成了中國文物流通的重鎮。慶幸的是,北方來了一個梁雪庄(三爺),梁三爺對他頗為賞識。於是,張宗憲就硬著頭皮向梁三爺借了十兩金子,當時十兩金子約合2700港元。 張宗憲曾收藏的張大千《荷花》 孤注一擲的張宗憲,立刻與在上海外貿工藝品公司工作的父親接上線,匯去3000港元,上海外貿工藝品公司發來一批舊工藝品。也就是這批貨,成就了年輕的張宗憲。這批貨旗開得勝,很快就賣出去80%,收款1萬港元,還清了梁三爺的借款。這就是張宗憲在香港淘到的第一桶金。

康熙,青花龍紋瓶,H:24.1cm

嘉慶,粉彩纏枝蓮紋葫蘆瓶一對,H:18.5cm

康熙,豇豆紅釉暗花團龍紋太白尊,H:12.7cm

1989年11月,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1650萬元港幣,幫台北鴻禧美術館創辦人張添根購得清雍正「琺琅彩芙蓉蘆雁杯」,創下當時清代瓷器最高紀錄。

20世紀60年代起,他開始了坐著飛機,穿梭於倫敦、紐約、香港、東京之間,趕赴蘇富比、佳士得國際拍賣公司拍賣會的奔波生活。

1992年,他遴選藏品118件,在英國倫敦舉辦「張宗憲中國陶瓷收藏精品展」,展品中不僅有宋代五大名窯之珍藏,還有明清精品無數。此次陶瓷精品展震驚了西方,展覽結束後出版了《雲海閣藏中國陶瓷精品》一書,影響很大。

乾隆,粉青釉淺雕夔龍紋如意耳葫蘆瓶,H:18cm

明弘治,黃地青花折枝花果紋盤,D:26.2cm

明萬曆,五彩龍鳳紋八棱蓋罐,W:10.8cm

乾隆,仿掐絲琺琅粉彩福如東海蓋瓶,H:33cm

祖籍蘇州,長於上海的張宗憲先生對蘇州有著深厚的感情。早在1992年和1993年,張宗憲先生就分別將多年收藏的瓷器、書畫等文物224件捐贈蘇州博物館。2008年在蘇州博物館展出張宗憲收藏的掐絲琺琅器。2009年3月29日,在蘇州博物館展出收藏在蘇州「張園」的古玩雜件珍品(「張園」為張宗憲在蘇州的莊園豪宅)。2012年,在蘇州博物館展出「金玉滿堂掌中寶——香港張宗憲先生珍藏鼻煙壺特展」。

2002年,在香港蘇富比舉辦的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會上,張宗憲收藏的一件清雍正時期的粉彩蝠桃紋橄欖瓶,以4150萬港元成交,購買者是他的妹妹張永珍女士,創下了當時清朝瓷器世界拍賣紀錄。後來,這件寶物被捐給了上海博物館。在2006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秋季拍賣會上,張永珍再以1.5123億港元拍得張宗憲收藏的清乾隆御制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最後一張配圖),再次捐贈給上海博物館。

清雍正,粉彩纏枝葫蘆蝙蝠紋盌,D:12cm

乾隆,爐鈞孔雀毛釉如意耳扁瓶,H:26.5cm

乾隆,青花纏枝蓮紋扁壺,H:36.5cm

乾隆,青花礬紅彩雲龍紋賁巴壺,H:19cm

乾隆,青花雲龍紋環耳豆,H:17.5cm

乾隆,御制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盌,D:11.3cm

版權聲明:本文由古玩元素網進行整理,其他同行轉載請聯繫我們,否則一律投訴到底!

推薦閱讀:

淺談----世界讀書日
【讓這個世界充滿愛,必須先愛自己】
世界名表匯總[63P]
美元是如何在全世界循環的?這篇講的最清楚!
世界需要摩羯座,任重而道遠!

TAG:世界 | 收藏 | 瓷器 | 成就 | 富二代 | 敗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