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廣‖當怎樣與人相處?

人,能與他人相處是生命的特性,此特性是上帝三位格之間關係的反應。能與人交往是上帝賦予人類的特別恩典。當聖經把所有律法歸納為一條之後,不外乎就是"愛人如己"這一條(【加 5:14】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既然上帝吩咐我們"當愛人如己",這隻能在社交關係中踐行,那麼,怎樣為人處事對於基督徒而言則不可忽略。而今,總有人將成聖(或者聖潔)過分的"出世化",遂而導致似乎聖潔只在乎讀經修心,又或者冥思祈願,與個人怎樣為人處事無甚關係,誰知,聖潔其實就在基督徒的舉手投足之間,往往都體現在一些蠅頭小事上。不過,既然人類全然敗壞,從小就心存惡念,因此就沒有誰與生俱來就兼備為人處事之異稟。縱使有人生性頑劣,有人性格謙順,但都不過是外在的差別,沒有本質的不同。

這世界是個關係性的社會。神人關係、親子關係、朋友關係、主僕關係、夫妻關係、同事關係、同學關係、鄰舍關係,會友關係 …… 各種關係盤根錯節。可以說人人都身處於這些關係網中,概莫能外。連基督都是道成肉身在這個關係網下,以圖憑藉著自己的救贖,修復破損之處。其實,我們蒙贖之後並非跳過這些關係,實乃重入這些關係,而尋求突破與得勝。和平的福音,正是處理關係問題的良藥!我們知道,當罪孽侵染全人類以後,無論是人際關係,還是社會結構,無不被其徹底撕裂。因此,古往今來,人類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關係性的問題。在此,人與神的關係姑且不說,單論人與人的關係,不可謂不錯綜複雜,亂象叢生。正是因為關係被不斷地破壞,各種罪孽才不斷滋生,而所有罪孽幾盡都是使各種關係被一再地破壞再破壞。兇殺如此,戰爭如此,失信如此,姦淫如此,不孝如此,偷盜如此,搶劫亦如此 ……在這個"六親不認只認錢,不顧永世顧眼前"的世代,不會來事,不諳世事者眾;知理明道,氣度非凡者寡。教內教外,盡皆如此!我們須知,為人處事是生命的事,當然也關乎方法。縱使世人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身為基督徒,母寧說"在神沒有難成的事。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行"。因此,但凡重生之人,對於人際交往,只要稍加操練,終必大有改觀。而至於方法,以下分享幾點:

一、學習處事之道。

與人相處需要學習嗎?答案是肯定的!任何一個道理,知道僅僅是知道,不實行,都不過是任由其停留在腦海中,吹噓在唇齒間。我們須了解,行義的才是義人。猶記得,在神學院的時候,崇懷恩師常教導我們"要做神的僕人,先得學會做人;因為不會做人,就不能很好地做神的僕人"。當然,我們在此所說的"會做人"絕非指那些慣於長袖善舞,八面玲瓏,溜須拍馬,阿諛奉承之人的做人。這類人不過是在自掘墳墓,自挖陷阱。但我們也確實看到多數人,甚至多數教牧同工行事為人,根本等於不懂事,不知趣 ……

所謂"服侍"有豎向層面,亦有橫向層面。豎向層面關於信仰本質,既為真信心(仰望上帝),也為真知識(學習真道);而橫向層面不是別的,正是學習並踐行怎樣為人處事。好人+錯誤方法=壞事;義人+正確方法=美事。一句話,何時說,怎樣說,誰去說,向誰說,大有學問;一件事,何時做,怎樣做,誰去做,向誰做,要有講究。許多人常說:"我就這樣了,改不了",也有人說"我這個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還有人說:"熟悉我的都知道我是怎樣一個人,不會和我一般見識" ……這似乎都是些理由,但我們一定要謹記:服侍不能任性。如果說,我們信主前,又或者我們未參與服侍時那樣也就算了,因為那樣影響不大,也無關宏旨。可一旦我們歸信基督,又服侍上帝,那麼,毫無疑問,我們則必須"以基督的心為心,以祂的眼看世界"。我們必須提升自己的心境,必須擴寬自己的視野。因此,服侍別人必然先被服侍,欲勸別人當先獨善其身。在為人處事上,人人都得學習!不學習,不會進步;不認真,絕無突破。

服侍上帝,不能以自己為中心,也不能讓任何事都照顧自己,更不能讓所有人都遷就自己。試問,你行路,若不順,是改道易規呢,還是調整自己呢?不是什麼都得適應自己,乃是學著適應環境。我們必須不斷地更新變化。沒變化,就沒長進。曾經,為了成全選民,也是為了鍛造摩西,上帝把已經在社會大學畢業的摩西差往曠野神學院,一學就是四十年,才終於徹底改觀他當年那種處理問題簡單粗暴的方式,不然,在其最後做統帥的另一個四十年,每逢百姓背道,豈不幹脆手起刀落,圖一個痛快了事?正因為性情上的轉變,摩西才被神大用,才可能在希伯來人屢次悖逆之際,為其冒死代求(【出 32:32】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無獨有偶,基督在訓練門徒時,豈不也把稱為"雷子"的約翰、雅各兄弟二人栽培成熟,以至於一位英年殉道,一位以愛為旗?這都是我們必須思考的。

在復興運動時期,王明道與宋尚節先生是兩位傑出的代表人物。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榮神育人。他們無一例外,都具備先知的果敢與堅毅,也都曾在有生之年,不遺餘力地直斥教會的諸多罪孽,絕不允許任何領域藏污納垢。然而二者不僅性格迥異,接人待物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王明道先生深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舉手投足間都透露著一股儒生范,落的款款大方。但其人卻不失威嚴,深得後人敬仰;而宋尚節先生則不修邊幅,不怒自威,雷厲風行,直言不諱,雖也為後世紀念,卻在當時樹敵頗多,屢遭詬病。根據《靈食季刊》第七十一期王明道先生所著《宋尚節先生去世了》一文,我們看到王明道如此評價宋尚節博士:"宋先生實在是一個極特別的人。他非常聰明。他的缺點就是任性。聽他講道,看他待人,與他同處,處處能看出來他是那樣無拘無束,願意怎樣便怎樣。因著他那樣任性,不知觸犯了多少人,使多少人對他起惡感,使多少人說他驕傲。其實他一點沒有驕傲。他沒有不好的存心,但他確是拙於處世。我聽見一些人批評他,便為他們解釋。我覺得在這些事上應當特別幫助他。所以當他到北平協和醫院住院的時候,我就好好勸他。一次,我問他說:』有人告訴我說:他到你的屋子裡去你,你驅逐他出去,你為什麼這樣作呢?『他回答我說:』我要祈禱,我要看聖經,我沒有暇時同他說話,所以我叫他出去。『我對他說:』你祈禱讀經不是為幫助人么?如今有人來向你求幫助,你倒叫他出去,這不違反你的初衷么?縱使你現在在急需安靜祈禱讀經,實在不能同人談話,也當委婉向他說明理由,請他改日再來才對,怎麼可以驅逐他出去呢?『 他回答說:』我不會那說。『 我對他說:』讓我告訴你怎樣說。『他笑了,我也笑了。我又向他說,』別人給你寫信,你回信不回呢?比如有的教會寫信請你領會,你能去或不能去,你怎樣回復呢?『他說,』我若能去,就寫信告訴他們幾時去,若不能去,就不寫回信了。他們得不著我的信,自然知道我不去了。何必再寫信呢?『我告訴他說,』別人既給你寫信,你無論能不能去,都應當給人一個回答,不應當使別人望眼欲穿的長久等候著。『他對我說:』沒有工夫寫那麼些信。『我說,』你沒有工夫也必須寫。你自己實在不能,也當托別人替你寫。『末後他接受我的勸告。我又向他說,』有人請你吃飯或送給你禮物,你道謝不道謝呢?『他回答說,』我謝謝主,我不謝謝人。『我當時告訴他說那是不對,謝謝主固然要緊,謝謝人也是不可缺的。我告訴他急需好好讀一讀信徒處世常識。他回答說,』 你所寫的書我都喜歡讀,就怕讀那本信徒處世常識『我說,』你最需要學習如何處世。你雖然怕讀,也必須讀,我要強迫讀這本書。我下次來看你,就為你帶一本來。你必須應許我好好用心去讀。『他向我作出小孩子的笑臉來,表示我是在難為他。我們兩個人笑了好久。最後他點頭應許了。第二次我來看他便給他帶一本來。他也履行了他的應許。雖然我沒有再問他有沒有好好用心讀這本書,但事實告訴我說他確是好好的讀過。因為第二年我到香山去看他的時候,他已經會見人鞠躬行禮,會出來迎接人,會起立讓坐,會向人道謝,當客人告辭的時候還送到大門外,向人說再見。這些都是他向來不作也不會作的。他一見著我就操著那福建音的國語笑著說 』處世常識『。意思是 』我已經學了處世常識『。這句話他對我說了好多次。看他那種樣子完全象一個幾歲的孩子,天真爛漫,毫無矯飾。有些人因為他待人那樣輕慢,那樣沒有禮貌,便以為他是驕傲。其實他真是一點也不驕傲,他只是太任性太拙於處世而已。任性固然是他的大缺點,但他卻有一些最大的的長處,其中的第一樣就是他誠實正直,毫無虛偽。他不會同人鉤心鬥角,他尤其不會作偽欺人。他心裡怎樣看,口裡就怎樣說。他裡面有什麼,外面就發出什麼來,他決不敷衍人,也不瞻徇情面。他傷人就在這裡,他得人也在這裡。我最愛他的大原因也是在這裡。我知道的一些為上帝作工的人當中有才幹的人也有,有熱心的人也有,有恩賜的人也有,但要找里外一樣,心口如一,絲毫沒有虛偽的人卻是寥寥可數。虛偽好象是我國人的特長,連熱心為主作工的人也不例外。許多為主作工的人談吐文雅,手段靈活,與人交際的時彬彬有禮,和善可親。當你乍一見到他們的時候,真令你對他們發生無限的敬愛。但及至你他們同處的日子一長,你便看出來他們的那種虛偽詭詐,那種矯揉造作,真令人疾首痛心。看他們外面的表示聽他們的口中所講的道,真令我們不能不承認他們是主耶穌的好門徒,但一觀察他們那種虛偽詭詐的言行,又不能不令我們承認他們是撒但的高足。許多為主作工的人在人面前是一種人,在家庭里另是一種人。當你看見他們的時候,縱使他們的臉上沒有帶著一副假面具,最少也是塗著一些化裝品。你要尋找一個毫無矯飾毫無虛偽百分之百的本來面目的人實在不容易多見。宋先生便是這種少見的人當中的一個。他在人面前,在人背後,在講台上,在家庭里,在生人面前,在熟人面前,完全是一樣。他的短處容易被人看見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其他為主作工的人當中,有的短處比他的短處嚴重幾倍,但別人卻看不見;因為那些人會掩飾,會遮蓋。他卻是有什麼就顯露出什麼來。許多人為這個批評他,我卻為這個愛他。我不是愛他的短處,我所愛的乃是他的真誠,當然那些短處是不好的,所以應當改正(《宋尚節傳》五十三——王明道的的推崇)。

是的,宋先生是單純的,但單純不能迂腐;沒錯,宋先生的直率的,但直率不能任性。根據《靈歷集光》與《宋尚節言行錄》我們得知,宋尚節博士其實一生都在與"脾氣"爭戰,但卻直到離世前才稍有改觀。其曾將翻譯直接推下台,曾將一碗熱面直接扣在地上,曾在嚴冬將兄長整夜關在門外……這都是個人不成熟的表現。索性上帝使用的只是他的剛直不阿與赤子忠心。我們或者應當深受啟發!

二、能夠換位思考。

沒有人能以一窺任何一件事的全貌,也沒有誰能夠完全了解任何一個人的心態。故而,我們必須學著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是亘古不變的黃金法則。任何關係,哪怕已經勢如水火,但凡去嘗試著換位思考,就總會滋生出一些憐憫與恩慈,而這是無比寶貴的。一個人再聰明,再睿智,都有失誤或者失策的時候。我們必須正視自身。只要承認人性全然敗壞,只要肯定即使得救的聖徒都有盈餘之惡。那麼,一來,就不可高估自己。因為,沒有誰可以單獨做誰一切事的審判官;二來,也不可高估他人。因為,沒有誰會如基督一樣永不失腳。我們理解了人性就不會詫異別人的軟弱,而明白了聖經就不會誤判人性的本質。

換位思考,必須將心比心。

正所謂: "子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聖經也教導我們:"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加福音》6:31)"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不多方了解,就不可能客觀。再真實的偏見則是偏見。我們在換位思考時,首當其衝的是要將心比心。試著以理解與接納作為與人交往的前提。理解人的想法,理解人的難處,理解人的選擇。但在此也要切忌:絕不可強加自己的意願於人,也不可用自己的道德水準強制別人,更不可以自己的抉擇代替別人。人人處境不同,人人背景不一。這些差別總會影響人的思維方式與為人處事。與人交,只要無關宏旨就當學會保留。而即使是關乎大是大非也當耐性善勸,什麼事都勉強不得。將心比心,理解了自己,也就理解了他人。當然,理解了他人,也會讓我們升華自身。約拿單之所以偉大,就是能夠接納大衛,他當然會將心比心。而這是一種謙卑,也是一種豁達。

換位思考,別讓他人為難。

很多人,時有強人所難,圖人所愛的毛病。這是必須調整的。別人的東西就是別人的,他浪費也是他的;他丟了也不該惦記。為什麼有那麼多同工會分道揚鑣,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夫婦以離婚收場?基本都與強人所難相關。不想自己改變,總想改變別人要不得!如果,人與人交,我們總讓人倍感壓力,或者明顯惹人厭惡。那麼,我們勢必當明白這無非說明是自己出狀況了。人與人交,要讓人打心底里感到輕鬆,更當令人感到你的善意(【羅 14:13】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有時候,糟糕的局面還有機會挽回,權在於當事人的態度。但凡不想看到危機化為轉機的,大抵都會選擇魚死網破,執拗到底。

換位思考,情願吃虧受欺。

對於一點虧都不想吃的人,根本無法與任何人相處。處處都想占人點便宜不過是小肚雞腸之人。聖經要求我們在必要時情願受欺(【林前6:7】你們彼此告狀,這已經是你們的大錯了。為什麼不情願受欺呢?為什麼不情願吃虧呢?)。護虧與受欺是無法迴避的,也是極其必要的。受欺無妨,主必判斷;吃虧是福,不必計較。不情願吃虧受欺,必然時時盛氣凌人,囂張跋扈。那不算能耐,反而是敗道之舉。

換位思考,給人留有空間。

"得饒人處且饒人,殺人不過頭點地"。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誰都並不比誰更容易。給人留個空間,給事留有迴旋餘地。總會皆大歡喜。倘若,我們真有耐性聽完許多人的生平經歷,不難發現,人與人之間,人生軌跡都多有重疊。所以,人何必為難人?尤其是聖徒,何必為難聖徒?

換位思考,直言不必言盡。

說話是一門藝術,我曾從各個角度強調過此項真理。聖經也不乏這方面的教訓(【箴15:1】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25:15】恆常忍耐可以勸動君王,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西4:6】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但在此,我只想追加一條,那就是:"話不必言盡"。當曉得,有些話,雖必須說,但卻不必言盡。言盡難免傷人,傷人再無痊癒。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那是傻人傻舉!那得分場合,分情況。也不是彙報敵情!我們不能不說話,但卻應當有所保留;正如我們不能不做事,但卻理當學會節制。

三、永遠心存尊敬。

很多地時候,對於陌生人,我們似乎還能心存丁點的尊敬。而一旦關係進步,相對熟悉一些,就會有失尊敬。這都是我們的罪性使然。我知道,多少人總是由於√某些人懷恨在心之故,從而巴不得對方死於非命,或者突遭變故。這都是必須悔改的心態。我知道恕人不易,尤其是向那些曾對自己恩將仇報之人。但無論如何,退一萬步,我們還得因為對方是個"有上帝形象的人"而對其保有尊敬。聖經教導我們,務要尊敬眾人(【彼前2:17】務要尊敬眾人,親愛教中的弟兄,敬畏 神,尊敬君王。)。這裡不分好人歹人,亦不分高低貴賤。尊敬人是一位能以被稱為人之人的基本美德。當然,不尊敬人的人同樣不受人所尊敬。大衛豈不就因著尊敬惡王掃羅而名垂青史?

?——《基督徒信仰問題解答》第九十四問。


推薦閱讀:

相處一個月,識別一個人
公婆相處之道——「會傻」是一種境界
都說相處久了你就可以看清一個人,才結婚半年我就想離婚了
家庭和睦常相處
教你怎樣與不同個性的人相處(上)

TAG:相處 | 與人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