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斯蒙:讓有些香港人愛國,為什麼這麼難?
最近,香港藝人溫兆倫發表愛國言論,遭到另一名藝人杜汶澤的惡語相向,觀察者網編輯詢問我對這件事的看法,我想了想問:杜汶澤是誰?也許是這位即將參演日本性愛AV的演員實在沒多少名氣,香港媒體倒是沒怎麼炒作這件事,不過事實上香港本地也的確不缺少類似他這樣想法的人。
從歷史上說,自從香港被割讓之後,愛國對港人就是個問題了。殖民統治時期,英國政府自然不會把香港人當成自己的國民,只要聽話就好,不聽話則棍棒伺候,顯然培養不出香港人愛英國的心。同樣是為了自身統治的穩固,殖民政府更不可能容忍港人愛中國,一百多年時間裡,英國人手上沾滿了香港愛國者的鮮血。這種環境下,愛國對香港人是一種奢侈的行為,整個社會缺乏愛國熱情也就順理成章了。
當下的香港,愛國又是個敏感話題,因為愛國必然和支持中央政府聯繫起來,結果總要牽扯進建制派和反對派的政治鬥爭。一旦有愛國主義的言論和行為,立刻會被反對派指責為試圖侵犯香港自治,破壞民主和言論自由,甚至被攻擊為「妄圖」協助中央政府「西環治港」(西環是中聯辦在香港的駐地)的陰謀。久而久之,公眾人物在發表任何愛國言論前都要三思而後行,或者在前面加上首先維護香港自治和自由的導語。相反,反對派們分裂賣國的言論倒是通行無阻,不受譴責。長此以往,怎能不令香港人,尤其是了解大陸較少的普通香港人視愛國為畏途,自然而然地對中國表露出疏離和反感?根據最新調查,香港居民中自稱「香港人」的比率是38%,而自稱「中國人」的僅有23%,還有36%的人先認同是「香港人」,其後才是「中國人」。
當然,香港居民的複雜現狀也是愛國主義難以推廣的重要原因。根據《基本法》的規定,擁有政治權利的香港永久居民指回歸前的所有永久居民、回歸後因各種原因被允許常住香港超過7年並申請成為香港永久居民的人以及在香港出生的人,這些規定中並無一字涉及到永久居民的國籍。換句話說,無論你是英國人、美國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只要出生在香港,或者在香港工作生活超過7年,均有權選舉香港的立法會議員和特別行政區長官(2017年之後);反而大陸的中國公民卻沒有權力對香港社會表達意見。這項特殊歷史條件下《基本法》的規定給愛國主義在香港帶來了巨大的障礙。前幾年港府要在中小學推廣國民教育,反對派指責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很多香港學生都不是中國人,為什麼要學習中國歷史?
其實一直以來鬧得沸沸揚揚的所謂「行政長官普選程序」,關鍵癥結也在於有政治權力的永久居民和國籍不掛鉤。類似於拿綠卡的中國公民投票選美國總統,這本來就夠荒唐了,如果中央政府再完全放棄審查權,被一堆外國公民隨意選出來的香港特首到底算哪國的官員?
以筆者的觀察,除了少數激進人士,香港人大多對政治遠不如大陸人敏感,早年英國殖民統治者的奴化教育使得港人更習慣服從而非獨立思考、獨立負責。回歸以後中央政府出於善意給予香港前所未有的自治權力,港人反而不知道該如何運用。例如前特首董建華執政時期要修建八萬個居屋以改善香港住宅狀況,正值房產泡沫破滅的港人卻上街遊行抗議這個極有長遠眼光的政策,迫使董特首下台,居屋政策無疾而終;結果幾年後樓價重新高企,無數市民購房無力,全港上下又是一片指責政府之聲。
在類似的不斷失敗嘗試之後,香港人沒有反省自身,反而埋怨中央政府未給予更多的支持,就像一個寵壞的孩子哭著鬧著要玩火,自傷後卻責怪父母沒有保護好他。長此以往的惡性循環下去,到今天港人大幅缺乏中國認同感也就不奇怪了。也許只有等到將來某一天,香港眼見著被大陸全方位迎頭趕上,才會理解祖國的含義到底是什麼,才會由衷熱愛一個能帶領自己走出困境的強大母親。
杜汶澤和溫兆倫的論戰揭露的是在香港長久以來存在的「身份認證」問題
作者:居港工程師德斯蒙推薦閱讀:
※好評:《那年那兔那些事》巨萌巨淚巨愛國
※覺得美國空氣都甜美的女孩,我有一堂愛國主義教育課送你
※舌頭和牙齒的故事,是只屬於我們民族的智慧
※「愛國」 莫變「禍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