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特級教師:追尋語文教學的詩意
傳播教育新理念與新做法,履行社會責任,促進社會改革與發展。立足深圳,走向全國,輻射全球。
「人,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上。」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曾用這句話來解讀他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在物質生活高度富足的今天,人們衣食無憂以後,轉向追求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因而「詩意」二字便經常被人們掛在嘴邊,並滲透到工作、生活中。詩意,多麼清新脫俗的兩個字,立即讓人想到浪漫、優雅、飛揚的才情、高雅的精情趣……詩意是「採菊東籬下」的悠閑,是「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凄清,是「大漠孤煙直」的雄渾,是「壯士飢餐胡虜肉」的豪邁,是「仰天大笑出門去」的洒脫!今天推送深圳市南山區語文教研員、著名特級教師茹清平老師的近作。茹老師不滿足於枯燥單調的應試教學,一直致力於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努力追求充滿詩意的教學與生活。本文引領學生走進積澱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指出涵養詩書氣質必須在「熏陶」「積累」「遷移」上下工夫,詩意還須從課堂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詩意的生活才是生活的最高境界!全文文采斐然,字裡行間充溢著濃濃的詩情畫意。此刻的您肯定迫不及待要去享受其浪漫詩意了吧。
(深圳高級中學黃元華微信 hyh7261917,彭曉)
解讀詩意語文
每個學科都有其特色。如果說數學注重邏輯性,理化生強調知識性,那麼,語文的突出特點就是詩意。上海師範大學劉士林教授在《中國詩性文化》一書中強調,中國文化是一種「詩性文化」。國學大師辜鴻銘也曾提出過類似的觀點:「漢語是一種心靈的語言、一種詩的語言,它具有詩意和韻味,這便是為什麼即使是古代的中國人的一封散文體簡訊,讀起來也像一首詩的緣故。」(《中國人的精神》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06頁)
何謂「詩意」?《現代漢語詞典》的注釋為「像詩里表達的那樣給人以美感的意境」。何謂「詩意語文」?曹明海在《語文陶冶性教學論》一書中這樣詮釋:「在語文教學中所體現出來的一種以師生的共同合作、創造為基礎的美學追求、生命精神追求,並以此引導整個教學活動向著師生完美的心靈塑造與健康人格培養的方向發展,使師生在其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中獲得智慧上的滿足和生命成長的欣悅。」(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1頁。)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則認為,詩意語文是一個動詞,一個過程,你不可能得到她、擁有她,你只能在行進的過程中不斷體驗她、觀照她。在這樣一個即時即是的過程中,你發現了自己靈魂深處的一些感動、一些悲憫、一些純真、一些美好。於是,你在成就詩意語文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詩意人生。
我對詩意語文的理解是:以文本言語為中介,以學生語言學習、語言實踐為重點,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多維互動,平等交流,真誠溝通,互相啟迪,放飛浪漫詩情,充實睿智感悟,激發豪邁胸襟,領悟語言的魅力,發掘潛藏在語言中的豐富文化內涵和濃郁的詩意,促進學生生命自由活潑地生長的語文學習過程。其要義有二:一是在語言學習、語言運用過程中品味、享受詩意;二是語文學習中習得、熏陶過程中獲得的生命感動和生命美感。
對詩意語文的境界,我曾在一首詩中這樣描述:……追逐唐詩宋詞的墨香/守望李白的月亮/聆聽邊關的號角、怨婦的啜泣/古道西風中與遊子一道灑淚思鄉/和著元曲的音韻/看竇娥把六月哭成白雪茫茫 /伴著明清小說的情節/體會俠肝義膽,兒女情長,狐仙怪誕背後的鋒芒/在古今中外文學的大花園駐足/品味肝腸寸斷的凄苦/感受超脫凡世的清遠/醞釀春暖花開的嚮往/汲取五千年中華文化的瓊漿/思想在心靈與心靈的交流碰撞中成熟/語言在積累、玩味、比較、運用中個性飛揚/詩意在領略藝術情感中孕育/詩意的人生之旅在語文課堂中起航……
詩意語文,強調引領學生走進積澱了五千年民族精魂的中華文化,主張調動學習主體的積極性,讓其投入情感,細細品味,從不經意的一個漢字、一個詞語,一個句子甚至一個標點符號中,讀出民族文化的印記,獲得審美愉悅,對漢語言文學生出一種敬重、一種親近、一種珍愛、一種驚嘆,進而豐潤、升格、溫暖、快樂自己的人生。
「詩意」是語文之魂,語文之根。少了詩意,語文素養的發展、豐厚語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開發就無從談起。
涵養詩書氣質
清代陳其元在《庸閑齋筆記·蔣振生書法論》中說:「學者苟能立品以端其本,復濟以經史,則字裡行間,縱橫跌宕,盎然有書卷氣。」所謂的「書卷氣」即詩書氣質。詩書氣質不是包裝出來的,而是一種表裡如一的氣韻美、書香味,是飽讀詩書後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種高雅氣質。
如何涵養學生的詩書氣質呢?我主張在熏陶、積累、遷移上下功夫。
熏陶,是指引領學生在浩瀚無際的書的海洋里徜徉,熏染古人逸飛的豪情、橫溢的才華、博大的胸懷、獨特的人格魅力。一個語文老師的詩書氣質往往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我的學生張穎在《茹老師印象》一文曾寫到:
茹老師是個真正的讀書人,他的腦中似乎裝著「百科全書」。有些我們讀過好幾遍才初曉其內涵的作品,茹老師去皮剔骨後將精華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人人都能讀懂。如此這般,晦澀難懂的名著不再高不可攀,而自己那淺薄的優越感也不復存在,促使我不得不充實自己的閱讀量,不再躺在那讀過八遍的《紅樓夢》上睡大覺,開始讀《人間詞話》,讀《菜根譚》,讀《楚辭》。細細想來,是愛讀書的茹老師讓我們也愛上了讀書,體會到了讀書的那份獨到之樂。
涵養詩書氣質也要在「積累」上下功夫。我所強調的積累,不是「知」的積累,不是機械分割後的窮究,而是「感」的積澱,重在整體的體味和領悟。如何積累?我主張美文勤背誦,時文勤抄寫,好句(段)勤模仿,經典日日讀,心得多交流,生活勤觀察。學生要備齊「讀書筆記本」「美文剪貼本」「觀察日記」「錯題集」,老師經常督促檢查,以期養成日積月累的好習慣。
「遷移」也是涵養詩書氣質的好方法。茅盾提倡「窮本溯源」,華羅庚力求「厚書薄讀」,錢鍾書主張「取長補短」,馮友蘭所謂「知音解味」,在我看來,都是強調在讀書活動中通過「遷移」來融會貫通,學貫中西,博古通今。「遷移」有哪些方法呢?一是由「讀」向「說」遷移。如每節語文課安排「三分鐘讀書演講」,或以「我喜愛的一本書或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個場景」為題,轉述書的內容;或以「我欣賞(反對)的一個觀點或一個哲理、一句名言、一個理論」為題,論證自己的觀點;或以「我看宋詞流派」「我看魯迅雜文」等為題,進行對比分析。二是由「讀」向「寫」遷移。讓學生寫讀後感,文學短評,將散文(詩)改寫成詩(散文),用文言文改寫現代文,續寫結尾,改寫開頭等等。三是由課內學習向課外活動遷移。如演課本劇,圍繞某一作家或作品進行專題研究等等。四是由書本學習向生活實踐、社會交際活動遷移。如,設計南頭古城導遊解說詞;調查街頭廣告語、店面招牌不規範漢字、客家族習俗等,寫出專題調查報告。
信息技術手段為涵養詩書氣質搭建了有效平台,利用這個平台,我建立讀書QQ群,註冊博客,和學生一道推介好書,交流讀書心得,發表讀書隨筆,學生讀書的興趣更濃,收效更顯著。我還堅持轉錄讀書類電視節目,如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讀書》(原《子午書簡》)、北京電視台青年頻道《書香北京》、河北衛視《讀書》、 上海衛視《今晚我們讀書》、上海第一財經頻道《速讀時代》、鳳凰衛視《開卷8分鐘》,我精選轉錄的節目,製作成「讀書節目速遞」系列,通過QQ群推薦給學生觀看。此外,中央電視台組織的一年一度的新年新詩會,我不僅組織學生收看,而且還還和學生一塊誦讀部分詩歌。最近幾年,我還嘗試通過「微課」向學生介紹讀書方法,推薦優秀讀物,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營造詩意課堂
有人說,語文課堂應充滿濃濃的詩意:涌動詩的靈性,洋溢詩的浪漫,瀰漫詩的芳香,勃發詩的激情,流淌詩的旋律,演繹詩的精彩。這一觀點「於我心有戚戚焉」。
如何營造詩意課堂呢?
其一,深入文本。要善於發現文章的精妙處,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變文本的「此情此景」為學生的「我情我景」,讓學生或喜、或憂、或傷、或憤……從而獲得詩意享受。
下面以我《再別康橋》的教學為例來談談深入文本對營造詩意課堂的必要性。
課前預習時,大多數同學覺得這首詩很簡單,無非是寫徐志摩與母校告別時依依不捨之情。為了讓學生深入文本,我組織同學們到學校電子閱覽室,查閱與《再別康橋》相關的背景資料,如:徐志摩寫作本詩時的生活狀態,徐志摩的詩歌主張,徐志摩的康橋情結等等。學生做了資料搜集整理工作後,當我追問「徐志摩是否僅僅是在與母校告別」時,同學們做出了詩意的解讀:
第一層:告別母校。(生活層面)
第二層:告別甜美的愛情:愛情幻滅的輓歌。(生活層面)
第三層:告別集愛、美、自由於一體的人生理想。(人生層面)
第四層:告別集平等、博愛、自由於一體的社會理想。(社會層面)
第五層:告別的是「精神依戀之鄉」 (文化層面)
第五層:告別的是美:美麗的人生境界。(美學層面)
第六層:告別的是「真我」。(哲學層面)
其二,學習語言。
詩意語文立足點是「語言」,強調在語言學習、語言運用過程中品味、享受詩意。因為語言是精神建構的土壤,只有當精神的建構紮根於豐厚的語言土壤,才能使精神在學生生命中生根、發芽,否則,精神便成了符號,成了空洞的說教。
在語文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引導學生細品慢嚼,在特定情境中,領悟作者用詞的精妙,開掘語言文字背後的價值取向、精神母題和文化傳承,感受母語的博大精深,培養對母語的熱愛,汲取其中豐富的營養,滋潤言語,培育心智。日積月累,學生的言語就傳神了、豐滿了、美麗了。
如,孫犁的《荷花澱》一文,寫水生報名參軍,回家向妻子辭行時,水生嫂說了這麼一句話:「你走,我不攔你。家裡怎麼辦?」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
師:哪位同學把水生嫂的這句話讀一讀。(生一讀)
師:如果把中間的句號改成逗號,該怎樣讀?請試一試。(生一再讀)
師追問:結合全文內容,大家議一議,這個句號能換成逗號嗎?
經過討論,大家得出一致的意見:這句話中的句號不能換成逗號。這個句號把水生嫂的話分成了兩層意思:「你走,我不攔你」水生嫂深明大義,丈夫參軍,決不拖後腿。「家裡怎麼辦?」在明大義的前提之下向丈夫訴苦,家裡上有老父、下有幼子,丈夫一走,生產、生活的重擔就要落在自己一個人的肩上,她在丈夫出發前提出這一點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此外,用逗號,水生嫂性格顯得懦弱,顯得自私落後;用句號,語義切分為兩層,第一層刻畫出一個在黨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深明大義的先進婦女的形象。第二層,刻畫出水生嫂的另一面,丈夫要離開自己了,自己的不舍,以及在丈夫面前的示弱,撒嬌。一個句號的妙用,讓人物形象更豐滿。
一個標點符號尚且蘊含如此豐富的意義,一篇文章的詞、句、篇可供把玩的地方就更多了。如果能關注字詞句篇背後的情字(情感,情操,情懷等),就找到了語文的根,就找到了生命的根,就可尋覓到語文教學的詩意。
其三,詩意表達。一方面老師要自覺錘鍊課堂語言,力求準確生動、流暢優美,具有詩一般的感染力。另一方面,要為學生詩意地表達創設機會。如我教學《燭之武退秦師》一課時,曾有這樣一個教學片段:
師:請同學們將課文內容歸納一下。
生一:第一段寫秦國和晉國圍攻鄭國,第二段寫燭之武接受任務,第三段寫燭之武勸退秦師,第四段寫晉國撤走軍隊。
師:基本把握了課文內容,但語言不夠簡潔,有誰能用四字句概括每段內容嗎?
生二:第一段寫秦晉圍鄭,第二段寫臨危受命,第三段寫智退秦師,第四段寫晉國撤圍。
師:這樣概括簡潔多了。我們再來挑戰一下自己,為每段擬寫一副對聯,要求:能準確概括每段內容,符合對聯要求。
學生分組討論,全班交流後歸結:第一段寫「大兵壓境,小國告急」;第二段寫「鄭文公誠心悔前過,燭之武大義赴敵營」;第三段寫「勇士闖虎穴,巧言退秦師」;第四段寫「秦穆公度勢盟鄭,晉文侯審時班師」。
其四,適度拓展。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具有一定的張力,能夠把學生的視野又課內引向課外,由閱讀引向寫作。
如,我教學杜甫《蜀相》的一個教學環節。
師:學習詩歌,我們應養成摘抄、點評的好習慣。我們可以就所學的某首詩歌進行賞析,寫評點或隨筆。如:(1)樂景襯哀,倍增其哀——談「空」「自」的表達效果;(2)尋找「對接點」——借古抒懷詩探微;(3)因「尋」生悲,悲由「尋」來——「尋」之妙用管窺。還可以通過其他一些方式與作者對話。如:(1)為詩人擬對聯、擬頒獎辭;(2)選取一個角度,進行專題研究;(3)多角度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寫散文、詩歌等。下面是老師讀了《蜀相》之後寫的一首詩,請同學們讀一讀,體會老師是如何解讀杜甫的。(投影)
傾聽杜甫
茹清平
杜甫,你是尋找寶藏的孩子/攜著詩歌的巨臂在唐朝的風煙里尋找、迷失/記下了每一個黃昏、雨夜和徘徊的足音/當我找不到哪間茅屋可以盛放你高潔的靈魂時/我渴望,渴望能傾聽你的心聲
我想聽/你這位讀書破萬卷的名門之後/何時走出書齋,裘馬輕狂/何時登臨絕頂,睥睨眾山/又是在何處與李白同醉,與高適和唱
我想聽/一個高潔的靈魂怎堪朝扣富門、暮隨馬塵/老婦的告白,徵人的陳述/路邊的餓殍,朱門的歌舞/又是如何攪亂你傷痕纍纍的心湖
我想聽/你如何寬慰新安吏抓來的壯丁/如何慰藉新婚別夫的婦人/烽火連三月如何傳遞可抵萬金的家書/風雨飄搖中邁著怎樣的步履走進羌村
我想聽/何處的翠柳邊有兩個黃鸝/何處的小舟上有獨立的危檣/知時的好雨何時敲打遊子的無眠/放歌縱酒後的你可曾穿過巫峽回到洛陽
我想聽/西郊草堂的床頭屋漏是否修葺/千萬間廣廈為何只庇天下寒士/錦官城的蜀相為何讓英雄灑淚如雨/安史之亂中你與妻兒有怎樣的分合離聚
我還想聽/貧窮何以成就偉大/困窘怎樣堅守內心/國家不幸為何詩家幸/滿目瘡痍的時代為何有你這樣仁厚深沉的詩人 /……
我想聽,我想聽你的心聲/然後跟著你往洛陽走,往西南走、往大唐的土地走/體會沉鬱頓挫,體會憂國傷時/或者泡在你的淚水裡/尋找有厚度的人性,有張力的精神/……
其五,張揚個性。創設平等開放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感悟走進作者的精神世界,用自己的語言去品評鑒賞,鼓勵學生在文本內部的空白處、未定點,做出獨特的語義填充。倡導個性化寫作,自由寫作,以我手寫我心,在學做人中學作文。
著名詞人蔣捷有這樣一首詞《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學過這首詞後,學生趙越模仿其意境,創作出新的作品《少年聽雨》:「紅燭。紅帳。紅光 /映紅了。少年的遐想/煙雨樓台的惆悵 /在歌聲、笑聲中飛揚/江南。江北。江水 /沖刷壯年的脊樑 /航之雁穿過低雲的迷茫/唱著秋風不懂的空曠/禪房。禪境。禪心/呼喚著暮年的安詳 /是誰賜予的白髮 /是情。是怨。或是時光/不記得有幾夜的思念/只記得。恍惚中。雨/已伴誰 /走完了夢鄉/走到了天亮……」
在我的課堂,吟詩作對者有之,填詞作賦者有之,寫小說編戲劇者有之,寫武打小說、文言文系列作品者有之。廣闊的閱讀背景,自由的寫作氛圍,培養出一個個具有詩書氣質的學生,不少學生出版個人的詩歌、散文作品,湧現出不少校園詩人、作家,有不少人因文學特長而被高校錄取。
享受詩意生活
從教近30年,被我視為精神財富的不僅包括「特級教師」「南粵優秀教師」之類的榮譽,大大小小的一些論文、論著,厚厚的數十本教學隨筆,還包括那些抒發個人情感的數百首小詩。但沿著這一頁頁的詩階,我卻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初上講台的青澀,風華正茂的傲骨,人到中年的沉穩。這些詩歌讓我貧瘠的日子多了一些溫暖、快樂,讓我平凡的教育教學多了幾分詩情、詩意。
我用詩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如2012年5月1日,是我與妻子銀婚紀念日,一幫朋友前來祝賀,觥籌交錯,好不熱鬧。與妻子相濡以沫,互敬互愛的往事歷歷再現,百感交集,作一首《銀婚紀念日有感》送給妻子:「沐雨經風廿五秋,粗茶淡飯樂悠悠。人情冷暖同體察,世事浮沉共戚休。侶燕壘巢情契合,鴛鴦交頸氣相投。夫妻執手並肩老,夕照輝煌眼底收。」
用詩和學生交流對話。記得一個端午節,我與學生共同表演自創的詩歌,用「吟詩會」的形式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我的詩歌很簡單,題為《端午節偶感》:「玉粽幾粒桌上擺,龍舟千艘水中游。時人盡誇蒲酒美,誰解屈子汨羅憂?」而我的學生的詩作卻精彩紛呈。特別是趙越的《寄屈原》,形式、內容均令人嘖嘖稱奇——
江
水逝,神傷
忠魂怨,楚天蒼
玉粽含淚,龍舟赴湯
離騷路漫漫,天問夜茫茫
日月飛梭有恨,春秋代序無常
一片丹心終遲暮,兩袖清風入骨涼
「惟楚有才」豪放,「惟我獨醒」痴狂
屈身亂世間,原屬汨羅浪
空留華夏,世代興亡
月斷腸,瀉寒光
求索,歸鄉
傷
詩意何止在語文課堂?如,學生家長會,我在黑板上擬寫一副對聯:「茹苦含辛無怨無悔只為孩兒成龍成鳳,嘔心瀝血有酸有甜但求弟子立德立功。」並讓學生也給自己擬寫一副。高三了,有位學生不思進取,常常不交作業,屢屢受訓卻無悔過之意,我請來學生家長,與我一道和這名學生交心談心,這位學生痛改前非,學習成績提升很快,我於是寫成一首小詩送給他:「莫怨為師嗓門高,龍門之躍實難熬。年年應聘艱辛路,多少男兒淚如濤。」這位學生至今珍藏。學生的畢業合影,我為之配詩:「三年書聲催朝陽,千日燈火逐星斗。詩意校園桃李壯,如花歲月歌聲悠。離人何用多情淚,攜手同登諾亞舟。一笑嫣然老樹下,且擁師長倩影留。」
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成立歷屆「茹家弟子」群,把他們語文學習的經驗、教訓,傳遞給學弟學妹們。我的一些詩歌常為弟子而作,因而,弟子們常常是除我之外的我的詩歌的第一讀者。當然,弟子們也頻頻詩文相贈,雖多有溢美之詞,我也權當是對我的一種獎勵。遇到教學中的困惑,生活中的煩惱,讀一讀學生的詩,困惑、煩惱便遠遁他處,不知所蹤了。從學生的詩作中,不難看出學生對老師的那份敬重與感激。記得一個的教師節,我曾收到一首題為《老師,我想對您說》的詩:「若不聆聽您的講述/思想或許還是一片荒蕪/那平凡的話語/如同曼妙的音符‖儒,是您的風度/道,是您的傲骨/詩,是您的談吐/書,是您的征途‖那山山水水的晨靄與輕霧/怎就如同您對我們的愛護?/那歷朝歷代的史詩與典故/怎就順從地被您細數?‖感謝您/即使我們的羽翼如小荷初露/您也願意用生命的力量/攜我們飛舞‖倚在您的臂膀/先秦的深邃/盛唐的綺麗/兩宋的凄迷/明清的繁華/瞬間掙脫了時光的桎梏/醉了千年的明月與白露/飛了萬載的落霞與孤鶩/在您的導引下/也化為我們的財富‖親愛的老師/請包容我們的淘氣與失誤/話語雖然簡單又質樸/卻道出我們真摯的感激與祝福……」
這些平凡的小詩,給我帶來快樂,也帶來欣喜。2012年,我選取幾首小詩參加全國首屆教師文學獎,參賽者高手雲集,我的詩居然忝列獲獎者之列,頒獎會上,《詩刊》編委,《詩探索》主編,著名詩人林莽親自為我頒發了獲獎證書、獎品、獎金,並用「立足生活,情感真摯,典雅蘊藉」這十二個字高度評價了我的作品。
教師的生活也許枯燥、單調,但「堅守詩歌,悠悠唱響水之高歌,思想可愛的家鄉,記錄我生活、居住工作學習中所發生的喜,怒,哀,樂,熔親情,友情,愛情與一爐,仍然是我的選擇」(詩人大衛語),我很享受我的詩意生活。
(作者自負文責。未經授權,他人不得轉載)
作者簡介:茹清平,男,1964年4月生,教育碩士,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深圳市南山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中學語文教研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課程、新教材培訓專家,廣東省中語會理事,廣東省特級教師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廣東省首批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廣東省首批班主任講師團成員,深圳市第二批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主持人,廣東省特級教師、中學高級職稱評審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深圳大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客座副教授,深圳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專家。獲得過 「全國優秀語文教師」,省「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南粵優秀教師」,市「高層次領軍人才」,「十大傑出青年」、「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學生最喜愛的老師」,區「十大傑出教師」等三十餘項榮譽稱號,有論著、教輔用書、論文200餘萬字,課例《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由人民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曾在全國10多個省市舉辦講座30餘場,上觀摩課50餘節。愛讀書,愛旅遊,愛寫詩,詩歌作品2012年曾獲全國首屆「教師文學獎」。
閱讀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推薦閱讀:
※散打連載教學-3拳法教學
※華爾茲舞(慢三)教學 初級 中級1-18節 學知
※孫氏形意劍(純陽劍)完整教學——孫劍雲
※交誼舞教學視頻(一學就會)
※武當劍實戰教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