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子宮易導致骨質疏鬆,臨床應警惕!

臨床手術應盡量考慮子宮的非生殖作用, 避免盲目切除子宮。

作者 | 殷浩

來源 | 醫學界骨科頻道

日前,筆者接觸到一名女性患者,50歲,因為2年前跌傷小腿骨折,切開複位鋼板內固定,本次是來拆除鋼板的。筆者不由好奇,一般患者都是術後1年取內固定,為什麼這位患者拖延至兩年?

患者說,術後1年複查時骨折仍然沒有癒合,今年總算癒合了,這才來拆鋼板。筆者觀察到患者X線骨折線已經消失,但骨痂稀少,骨皮質菲薄,十分疑惑為什麼她骨折癒合如此緩慢?追問病史後,才知道患者於5年前因子宮疾病行子宮及附件切除術,上次也是輕微扭傷就骨折。

切除子宮與骨折,骨癒合有關係嗎?

骨質疏鬆是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可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於發生骨折。導致骨質疏鬆的原因很多,子宮切除是婦產科最常施行的一種手術,對於術後骨量、骨密度是否發生改變以及如何改變?

一項針對子宮切除術後及同齡正常女性的研究表明,隨術後時間延長,骨密度逐漸下降,切除組發生低骨量的危 險是正常組的3. 74 倍。子宮切除組與子宮 + 單 附件切除組 、 子宮 + 雙附件切除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 < 0.="">

結果解讀1:

骨密度值與術後時間負相關 ,手術後時間越長,骨密度值下降越明顯。骨密度值下降在術後 1 年即可出現,並隨著術後時間的延長骨丟失加重 ,骨密度值下降,骨峰值和骨丟失率 是決定骨量的兩個關鍵 因素, 當骨峰值水平確定後,決定絕經後婦女骨量及骨質疏鬆程度 的主要因素是骨丟失率。術後時間不同,骨丟失率也不同。這一方面是由於年齡的增加,另一方面, 雌激素水平的逐漸降低,導致骨丟失加重,骨密度值降低加重 。

結果解讀2:

子宮切除對患者遠期的卵巢功能、骨量有影響,骨丟失加重,子宮和卵巢同時切除,骨丟失更加明顯。骨密度值與手術範圍負相關,切除部件越多骨密度下降越快,隨手術範圍增大而呈下降趨勢。子宮 + 單側卵巢切除組及單純子宮 切除組的骨密度 比對 照組低, 差異有顯著性,且子宮 + 附件切除組的骨密度比單純子宮切除組低, 表明單純子宮切除即使 保留雙 附件也使患者骨密度降低,所以子宮不可輕易切除。

研究顯示, 非絕經期婦女子宮切除後骨丟失加速、 骨量減少甚至發生骨質疏鬆 症 , 與未行子宮切除術女性相比差異顯著,分析其 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方面:

(1)子宮切除後卵巢功能減退, 一方面是切斷了子宮動靜脈的卵巢支,使卵巢血液供應減少, 加速 了卵巢功能耗竭的過程;另方面由於子宮不僅是激素的靶器官,其本身也能產生許多生物活性物質, 切除子宮改變了排卯及激素活性, 使卵巢甾體激素的產生減少,影響卵巢的周期性變化, 尤其是早期卵泡發育的啟動,術後易發生卵泡期延長和黃體功能不全,卵巢對促性腺激素反應 的惰性 類似絕經狀態。

(2)目前 已知子宮 可分泌多種激素和細胞因子。如內皮素、 甲狀旁腺激素相關蛋 白(PTH -RP )、 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 F )、表皮生長因子(BG F ) 、轉 移生長 因子 (TG F )和腫 瘤壞 死 因子 (TN F )等,其 中多種 細胞因子與骨代謝關係密切。

總之,子宮切除後骨丟失明顯, 骨量丟失與年齡、手術年齡、手術範圍、 卵巢功能狀態均有關。子宮在骨量維持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子宮切除後,尤其手術年齡 > 50 歲,不論手術是否保留卵巢,均應警惕骨質疏鬆的發生 。臨床手術應盡量考慮子宮的非生殖作用, 避免盲目切除子宮。

推薦閱讀:

子宮怕寒涼 教你暖宮妙計
女人子宮保養吃什麼好
子宮內膜厚度與經孕、黃體酮與中藥
子宮肌瘤何時該切?
子宮腺肌症-----程宇宏整理

TAG:子宮 | 骨質疏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