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光輝——看英國人如何利用戰爭崛起 - 軍事天地 - 加拿大華人論壇 - 加拿大華人網

興也戰爭,敗也戰爭。既有秦王嬴政橫掃六國奠定天下,也有隋煬帝窮兵黷武葬送河山;既有康熙開疆拓土的豐功偉業,也有後輩子孫國土拱手送人的羞恥之為。沒有戰爭,何來六國統一,如今的中國也會如同歐洲一樣散沙一片;沒有戰爭,何來新疆(新疆,不就是新的疆土的意思嗎)?沒有戰爭,台灣或許還是荷蘭人的殖民地。 其實戰爭並不危害國家本身,就看在戰爭中能夠撈取多少資源來彌補參與戰爭所耗費的一切費用,或者在戰爭中消耗的資源不足以危害國家。放眼古今中外,一個國家的崛起,首先軍事上崛起;一個國家的滅亡,也是在軍事上被消滅。 一、光榮革命後,英國進行的五次對外戰爭 當我研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時候,教科書上是這麼寫的:英國從此步入了穩定的資本主義發展階段。那麼穩定是否意味著沒有戰爭呢?然而得到的資料讓人驚訝萬分,光榮革命以後,英國對外戰爭不斷,100年間連續發生了五次大規模對外戰爭。 戰爭規模越大,迎來的和平間歇時間越長;戰爭規模稍小,和平間歇時間就較短。從奧格斯堡聯盟之戰(1689-1797也叫威廉王之戰)結束到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3,也叫安妮女王之戰)開始只隔了四年;從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到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也叫喬治王之戰)開始,隔了28年(人們會發現路易十四死之後歐洲迎來的和平時間要比往常要長);從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結束到七年戰爭(1756-1763)開始,只隔了8年;從七年戰爭結束反法戰爭(1792-1815,也叫拿破崙戰爭)開始隔了46年(七年戰爭交戰各方都精疲力竭了,所以間隔時間這麼長)。 如果按照現在人的觀點:一發生戰爭,國家建設就會倒退無數年。可是從歷史看到的現實確是戰爭推動了歷史的進步。七年戰爭後,歐洲國家開始進行工業革命;拿破崙戰爭後,歐洲徹底將亞洲甩開,從而真正開始對亞洲的征服。沒有一戰和二戰,現在還不知道什麼樣子呢? 1、誰是英國的對手 解決了這個問題,就很容易理解美國與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 英法在1337-1453年進行了百年戰爭,結果最終法國獲勝,英國失去了在法國的領地,徹底和英國分家。從此英法各自走上獨立的發展道路。 1453被我認為世界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對歐洲來說尤為重要。這主要發生了三件大事,第一是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從此歐洲土地上有了伊斯蘭教,而這個深遠的意義不僅在於巴爾幹是一戰的火藥桶,更重要的在於土耳其人在幾個世紀對歐洲形成了巨大的優勢和壓力,這是我們回顧歷史必須看到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百年戰爭結束,英法分家。英法各自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為日後的崛起奠定了基礎,以至於18世紀以來,人們最熟悉這兩個國家,中國人對英法的侵略尤其在意。第三件在時間上通常被忽略的,就是1479年西班牙的阿拉岡王國和卡斯提爾王國合併,西班牙獨立王國形成。西班牙成立的意義在於一方面宗教戰爭的勝利,在西方基督教戰勝了伊斯蘭教,把阿拉伯人趕出了西班牙。土耳其人把伊斯蘭教帶到巴爾幹。另一個意義更加深遠,就是西班牙的宗教戰爭所培養出來的戰爭熱情和擴張情緒使得西班牙率先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殖民。 百年戰爭中,英國喪失了在法國的領地,心有不甘,自然而然的把法國當成天人的敵人,這種敵對情緒一直延續到1871——德國的出現(當然偶爾會有些合作,比如克里米亞戰爭和隨後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就像日本和中國自甲午戰爭以後的敵對情緒一樣。 如果理解英法必然成為對頭,就很容易理解這段時間歐洲的聯盟形式,法國和英國分屬於兩個不同的陣營。直到1703年普魯士王國形成,普魯士和奧地利成為了水火不容的對手,只要法國人支持奧地利,英國人就毫不猶豫的支持普魯士;如果法國人支持普魯士,英國人就支持奧地利。普魯士和奧地利的對立就像朝鮮和韓國的對立一樣,背後有聯盟的影子,伊朗的問題也如此。當然並非奧地利和普魯士始終是對手,當對頭力量過於強大的時候,他們也會站在一起,比如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拿破崙站戰爭,都因為法國勢力過於強大,而共同反對法國(一個是路易十四,一個是拿破崙)。 2、胃口不能太大 戰爭的目的總是為了獲取某種利益,如獲取土地。我非常欣賞彼得一世的話「和以繼戰,戰以繼和」,不能一口氣吃個大胖子,得讓敵人有這個心理承受能力。比如拿破崙和希特勒的胃口太大,像吞併整個歐洲,日本的胃口太大想滅亡整個中國,結果《馬關條約》之後被干涉還遼,二戰還被中國聯合美國打敗。俄國人對土耳其的野心也太大,比如想吞併伊斯坦布爾,這超過了英法容忍的限度,所以迫使俄國人做出讓步。 在這幾次戰爭中,我們看得的是每次英國人都有收穫,當然付出的越多,得到的收穫也就越多。而且,很少看到英國人在戰場上空手而回,必然是有所得。 奧格斯堡聯盟戰爭(1688-1697)。由於法國的路易十四野心勃勃不斷擴張領土,對其他歐洲國家形成了極大的威脅,因此1686年荷蘭聯合奧地利和勃蘭登堡組成反法的奧格斯堡聯盟,後來西班牙、瑞典、薩克森、巴伐利亞等加入。最後,法國在陸地取勝,在海戰敗於英國,英國海軍實力滲透到地中海(不然的話,英國很難進入地中海)。這給予我們一個重要啟示:不能和路易十四一樣,樹敵過多,最正確的策略是各個擊破。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戰爭的緣由依然是路易十四的野心,想讓自己的孫子繼承西班牙王位。結果遭到英國、奧地利和荷蘭聯合起來反對。戰爭的結局是英國從西班牙手裡得到重要的直布羅陀,從此控制了從大西洋通往地中海的要道。在北美地區英國也收穫頗豐,從法國人手裡奪得新斯科舍,而且法國承認了英國對紐芬蘭和哈德遜灣周圍地區的權利。在歐洲大陸,法國還喪失了部分領土並讓予了奧地利和荷蘭,當然由於路易十四的孫子繼承了西班牙王位,使得西班牙和法國形成了天然的同盟關係,以至於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後來拿破崙會把他的兄長放在西班牙的王位之上(拿破崙會被認為是波旁王朝的合法繼承人)。由於在戰爭中法國遭遇失敗,經濟受到破壞,財政虧空使得國力大為削弱,不可一世的路易十四不得不品嘗法國走下坡路的苦果,從此法國被英國人壓在頭上,直到偉大的拿破崙出現(而令人遺憾的是拿破崙並不算是個純正的法國人,曾有一段時間他試圖讓自己的出生地從法國獨立出去)。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戰爭的原因在於是否支持聖神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的大女兒瑪利亞·特蕾莎做上奧地利的君主(聖神羅馬帝國的皇帝首先是奧地利的國王)。戰爭是由特蕾莎的表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入侵西里西亞開始的(這個傢伙曾經信誓旦旦的聲稱要保護他的表妹)。而腓特烈恰好還是英國國王喬治二世的外甥。英國和哈布斯堡結成聯盟之後,法國立刻站在了奧地利的對面,而此時巴伐利亞選侯以查理六世侄女婿的身份要求繼承奧地利王位(他的妻子是查理六世兄長的女兒)。這樣就形成了奧地利與普魯士和巴伐利亞的矛盾雙方,而背後英國支持奧地利,法國支持普魯士和巴伐利亞。這場戰爭的特點是反覆無常的同盟關係,為了一己私利表現出來的背信棄義,戰爭過程極其無聊。唯一的閃光點就是成就了腓特烈,他被冠以腓特烈大帝的稱號,而且獲取的西里西亞被列強認可。英國的收穫就是這場戰爭極大的消耗了對手——法國。而且,在戰爭中也見證了英國海軍控制了地中海海權的作用(本來地中海在法國家門口,可是遙遠的英國卻控制了法國家門口的海權,這一點非常像現在東亞的情況,在遙遠的美國卻控制了中國家門口從日本海到中國南海的海權)。 七年戰爭(1756-1763)。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的結束迎來了八年的和平,戰爭的原因在於瑪麗婭·特蕾莎不能容忍祖傳的西里西亞落入他人之手。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期間結成的聯盟關係被繼承下來,英國和奧地利、俄國是盟友,英國人認為如果把普魯士也拉過來,英國就可以贏得半個世界,遂向普魯士提出共同防禦的建議(事實上這一點被美國人繼承,現在美國人利用北約控制了大半個世界)。但是英國和普魯士結盟(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是英國喬治二世的外甥,而且英國國王還同時是德意志漢諾威的選帝侯),意味著英國人背叛了俄國和奧地利,普魯士背叛了法國。這種局面原本希望孤立法國的做法立刻得到改變,英普的結盟迫使幾百年為世仇的奧地利和法國站在了一起(這讓我不得不思考,什麼情況下中印和中日的仇恨可以化解?)。 英普結盟還體現了一個重要原則,這個原則可以很好幫助我們去了解英國人和以後美國人的思維。即英國人遵守條約的承諾,《亞琛條約》以法律形式確定了西里西亞歸屬普魯士的地位,英國人願意來捍衛它。由此推論,我們可以按著這種思維去理解美國人會捍衛二戰簽署的各種條約,所以美國人在北方四島上不支持日本,卻在釣魚島問題上支持日本。 按理說該是奧地利為了收回西里西亞率先發動戰爭,而事實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採取了先發制人,而這種先發制人的方式被他的盟國——英國認可。這種先發制人的方式,能夠幫助我們去理解當今美國的某些行為,以及美國支持其盟國採取先發制人的行為(我們是否可以這樣進行推理:當美日間諜得知中國政府收復釣魚島的意圖,從而先發制人,率先襲擊中國?)。 奧地利首相考尼茨做了出色的外交表演,將歐洲大陸上的幾乎所有強國拉攏在一起來反對普魯士,這包括法國、俄國、瑞典和波蘭(波蘭國王還同時是薩克森選侯)等重要國家。英國人原本預計的反法大同盟徹底破產。這給予了我們啟示:如果美日同盟逼中國太甚,有必要結成中俄印鐵三角來共同應對。當然七年戰爭英國的勝利,使得我們相信了英國的海軍實力,而現在我們也必須相信美國的海軍實力。 1763,英國獲取了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成就了大英帝國。 總結:路易十四的胃口太大,臨死之前喪失了歐洲霸權;腓特烈大帝的胃口太大,為了奪得西里西亞,差點失去了整個普魯士。與其說實力拯救了普魯士,不如說運氣拯救了腓特烈(運氣主要指俄國人兩次退出戰爭)。而現代戰爭中,我們不能寄希望於運氣。而英國人很好的發揮了自身的優點,即海軍力量的強大,從而擊敗了法國,成了大西洋和北美殖民的霸主。 二、英國一系列對外戰爭的經驗教訓 1、戰爭不在本土進行 算上拿破崙戰爭,這五次戰爭沒有一次在英國本土進行,儘管法國曾經在七年戰爭和拿破崙戰爭中試圖進攻英倫三島。 發生在本土和不發生在本土的戰爭有什麼區別呢?第一,會造成平民的大量死亡,而在中世紀國家的實力大小很大一部分決定在人口數量多少。大量平民的死亡,會導致勞動力短缺。第二,戰爭會破壞生產。首先會破壞糧食生產,使得很多糧食沒有經過人的胃,就以各種方式消失了,比如火災,或者未成熟就遭到破壞。第三,對商業、手工業和工業的破壞。這個時候的歐洲,經濟迅速發展,而戰爭會帶來破壞,造成經濟的發展停滯。 法國之所以在路易十四時期稱霸,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戰場基本不是在法國本土舉行。拿破崙戰爭也是這樣,拿破崙把戰火燒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於英國來說,更是如此,英國置身事外,投入戰場的只不過是人力、金錢和糧食。 現在美國也是如此,動不動侵略中小國家,如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最終收益,不在於投入了戰爭多少資源,而在於能夠從戰爭中獲得多少資源。所以蒙古大軍能夠一直打到多瑙河,這在於他們付出的戰爭資源極小,而獲得的戰略資源極大。 鑒於目前中國只能在周邊國家行使軍事力量獲勝面比較大的情況下,如果條件合適,即在大多數國家尤其是聯合國認可的情況下要毫不猶豫的發動一場戰爭,從而檢驗我們的軍隊。當然敵對的國家要把俄羅斯和印度排除在外,只能選擇小國,甚至連越南都不動。 2、大戰之後,立刻轉向殖民擴張。 沒有在歐洲的戰爭,也不會有英法對外的殖民擴張。戰爭不僅帶來軍事力量的發展,還帶來了人類對金錢財富的慾望,同時戰爭還刺激了人類的征服欲。 那些在戰爭中受到創傷的國家忙著國內諸事,無暇擴張。戰場基本上在奧地利和普魯士,這兩個國家傷害最大,因此戰爭後,他們全心放在國內恢復生產上。儘管普魯士和奧地利都有海岸線,卻對海軍不怎麼感興趣,也沒有心思爭奪殖民地。而四次戰爭耗費了法國太多的國家資源,所表現出來的就是路易十五時期,法國在戰場上總是勝少敗多。奧地利經過了一系列戰爭,國力相對衰落。而普魯士經歷了七年戰爭的折騰,在面臨拿破崙軍隊時,也只能俯首稱臣。 本來法國是唯一能夠和英國在歐洲大陸和海外殖民地上進行較量的國家,由於在七年戰爭喪失了海外殖民地,法國海外殖民的勢頭不英國遏制,只剩下英國一枝獨秀。而英國人利用在戰爭中獲得優勢,極大的拓展海外殖民地,這使得現在重要的國家,諸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印度都和英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而我們現在社會穩定,應該進行新殖民主義擴張,將我們的人力、資本等帶到世界各地。我們看到的一個現象是:到處都可以看到中國的國旗,到處可以看到中國人的身影,到處可以聽到漢語。 3、老二永遠是老大的眼中釘,肉中刺 路易十四時期,也許英國還沒有法國的威望大。但是到了七年戰爭結束後,英國確立了頭號強國的地位,當然在拿破崙戰爭時期,他又將英國的風頭蓋住,直到戰爭結束,英國真正成為世界第一,直至後來被美國人替代。 也許國家和個人一樣,都想爭著做這個老大。當兩個國家實力相當,不分伯仲的時候,都想打敗對方,做老大這個位子。而當老大的地位明確,老二的地位也明確的時候,老大總是擔心老二太強大了,來替代自己,於是就找借口打壓老二。表現在國家的層次上就是大國拉攏其他國家結成聯盟,形成遏制老二的局面。也就是英國經常採用的歐洲均衡戰略。當老大地位明確,老二地位不明確的時候,競爭便不再那麼激烈。更多的情況是老大的手下有脫離老大控制的慾望,從而結成某種聯盟,比如歐盟的出現。 現在俄羅斯是軍事上的老二,中國是經濟上的老二。美國自然會把俄羅斯和中國作為戰略對手,這是毫無疑問的。而鑒於俄國人歷來在歐洲事務的表現,能夠看到俄國人更多的是背信棄義,而且總是結成有利於自己的聯盟,因此最穩定的對手關係就是美國和中國。 鑒於英法幾百年來的敵對關係,我們不能奢求中國和美日結成聯盟。中國和美國結盟條件只有一個,就是有一個國家比中國還要強大。過去由於蘇聯的過於強大,中國和美國曾經一段時間走到了一起。那麼現在中美走在一起只有一種可能,即印度或者俄羅斯在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上都超過中國(當然我們不能小看印度,印度如果不分裂,2010年底中國人口13.4億,印度是12億。2020年底印度和中國人口差不多,為14億。當印度人口超過中國的時候,印度的GDP也有可能超過中國,這絕非危言聳聽)。 總結:戰爭並不能毀滅我們的國家,如果採用適當反而有利於國家的強大。在本土社會穩定的情況下,英國和美國就是通過對外戰爭強大起來的。所以,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弱小對手欺負一下。 遠程導彈原創
推薦閱讀:

【論壇推送】實用的水波紋圍巾(附教程)
成衣尺寸加放(3) 西服上衣篇行業時尚頭條穿針引線服裝論壇
讓我們繼續前進(頁 1) - 我的家庭日記 - e度教育論壇 - Powered by D...
所有關於狗狗的美國電影 - 阿拉斯加俱樂部 - 狗民論壇 - 狗民網
原來溫州也有這麼底蘊深厚的文化! - 溫州城事 - 溫都論壇 溫州論壇 | 溫州都市報 |...

TAG:軍事 | 戰爭 | 英國 | 英國人 | 加拿大 | 華人 | 利用 | 崛起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