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秘密會社傳奇:「天地會」揚名「立萬」!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目的是什麼呢?用句套話說,為了「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又或者說「揚名立萬」。「揚名」,這個好理解,在《孝經》裡面就曾出現過,並且還有《廣揚名》一章: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孝經·廣揚名章第十四》)
那麼「立萬」怎麼解釋呢?今天,我們就說說「立萬」的由來。
要說「立萬」的由來,自然要說到天地會,因為「立萬」一詞就起源於天地會。所以順便說說天地會的一些逸事。
(一)
關於天地會,大家自然多少知道一點。而這一點的東西,很可能是來自金庸先生的小說《鹿鼎記》。《鹿鼎記》是一本武俠小說,多有演繹的成分,很難盡實。所以大家對天地會的理解也就多有歧誤。現在我們就結合這《鹿鼎記》第八回《佳客偶逢如有約盛名常恐見無因》中關於天地會的描述,來展開我們的話題。
先說說天地會的創始時間。關於天地會的創始時間,一直爭議不斷,眾說紛紜。現在常見的說法至少有六種,諸如「明季說」、「清初鄭成功創立說」、「康熙甲寅(1674)說」、「雍正甲寅(1734)說」、「乾隆辛巳(1761)說」「乾隆丁亥(1767)說」等。其中又以「康熙甲寅說」「乾隆丁亥說」最有影響力。在《鹿鼎記》中:
蔡德忠當下將天地會的歷史和規矩簡略給韋小寶說知,說道:「本會的創始祖師,便是國姓爺,原姓鄭,大名上成下功。當初國姓爺率領義師,進攻江南,圍困江寧,功敗垂成,在退回台灣之前,接納總舵主的創議,設立了這個天地會。那時咱們的總舵主,便是國姓爺的軍師。我和方兄弟、馬兄弟、胡兄弟、李兄弟,以及青木堂的尹香主等等,都是國姓爺軍中校尉士卒。」……(《鹿鼎記·第八回·佳客偶逢如有約盛名常恐見無因》)
蔡德忠又道:「七月二十五日丑時,是本會創立的日子時辰。……」(《鹿鼎記·第八回·佳客偶逢如有約盛名常恐見無因》)
由此可見,金庸採用的是「康熙甲寅鄭成功創立說」,並把創會時間精確定為「甲寅七月二十五日丑時」。這很可以理解,因為按照民間流傳的「西魯故事」傳說,天地會首次結盟時間就是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白壽彝先生主編的《中國通史》也堅持「康熙十三年甲寅創立說」,不過對創會者是誰並沒有給出具體答案。而戴玄之教授在《中國秘密社會與秘密會社》中則認為天地會創始於清乾隆三十二年,而創始人也不再是鄭成功、或陳近南,而是萬提喜。
萬提喜,又名洪二和尚,福建漳浦縣高溪鄉觀音亭人。俗家姓鄭,以萬、洪為姓,顯然有意附會天地會「用洪字作暗號」。可見萬提喜之前存在有天地會。早期的天地會組織出現在反清復明非常激烈的清初,隨著反清武裝的敗退,民間的反清力量轉入地下,從而形成鬆散的反清聯盟,這是天地會最早的萌芽,經過一段時間的整合,漸漸形成結構嚴密的天地會勢力。但「康乾盛世」的到來,民生漸漸好轉,社會慢慢穩定,天地會逐漸失去其賴以生存的民眾基礎和「反清復明」的號召力,勢力隨之萎縮,組織趨於鬆散,成員日漸零落。
而萬提喜於乾隆年間先在廣東傳授天地會,之後,他又回到故鄉觀音亭繼續發展會眾,隨後廣泛傳至廣東、台灣等地。同時成功改組天地會,減輕「反清復明」的政治色彩,加強內部的管理規範,注重與社會底層群眾的結合,把以前鬆散的「反政府組織」,變成了一個「秘密會社」性質的社團。他親自傳授的天地會會員,成了乾隆年間粵閩一帶傳播天地會的重要骨幹,因此他在天地會的發展厲史上起過極為重要的作用。也正因為如此,萬提喜成為天地會眾所敬仰的神秘人物。然而他只是天地會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雖然為天地會的脫胎換骨改革轉型做出傑出貢獻,卻並不是創始人
扯得有些遠了,但與「立萬」還是有很大關係的,所以就多說了一些。下面我們再說說天地會內部的一些情況。我們接著看《鹿鼎記》:
眾人一齊跪下,向靈位拜了。蔡德忠在供桌上取過一張白紙,朗聲讀道:「天地萬有,回復大明,滅絕胡虜。吾人當同生同死,仿桃園故事,約為兄弟,姓洪名金蘭,合為一家。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日為兄,月為姊妹,復拜五祖及始祖萬雲龍為洪家之全神靈。吾人以甲寅七月二十五日丑時為生時。凡昔二京十三省,當一心同胡虜剿滅之天兆。吾人當行陳近南之命令,歷五湖四海,以求英雄豪傑。焚香設誓,順天行道,恢復明朝,報仇雪恥。歃血誓盟,神明降鑒。」
蔡德忠念罷演詞,解釋道:「韋兄弟這番話中所說桃園結義的故事,你知道嗎?」韋小寶道:「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蔡德忠道:「對了,你入了天地會,大家便都是兄弟了。我們和總舵主是兄弟,你拜了他老人家為師,大家是你的伯伯叔叔,因此你見了我們要磕頭。但從今而後,大家都是兄弟,你就不用再向我們磕頭了。」韋小寶應道:「是。」心想:「那好得很。」(《鹿鼎記·第八回·佳客偶逢如有約盛名常恐見無因》)
這是很有趣的事情,雖然韋小寶拜陳近南為師,卻可以稱其為兄弟。因為天地會成員之間,俱是以兄弟相稱。這是與其他秘密組織的等級森嚴有很大區別的天地會成員模仿桃園三結義,「約為兄弟」,入會時要「八拜」,並賦予「八拜」以特定的含義: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三拜日為兄,四拜月為嫂(一說為「姊妹」),五拜五祖神,六拜大哥萬雲龍,七拜陳近南先生,八拜諸弟。
「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好理解,這就是天地會稱呼的來歷。
「三拜日為兄,四拜月為嫂(或『姊妹』)」,這與前面「天父、地母」結合起來看,也不難理解。
「五拜五祖神」,所謂的「五祖神」,是因為在傳說中,有五房(即五祖)之說,即:長房蔡德忠、先鋒吳天成,在福建;二房方大洪、先鋒洪太歲,在廣東;三房馬超興,先鋒姚必達,在雲南、廣西;四房胡德帝,先鋒李識弟,在湖廣;五房李式開,先鋒林永昭,在浙江、江西。相傳天地會的山堂就是在這五祖蔡德忠、方大洪、馬超興、胡德帝、李式開時期建立起來的組織機構。五堂分別稱為青蓮堂、洪順堂、家後堂、參天堂、宏化堂。《鹿鼎記》中也提到了「五祖」及「五堂」
陳近南道:「本會共有十堂,前五房五堂,後五房五堂。前五房蓮花堂、洪順堂、家後堂、參太堂、宏化堂。後五房青木堂、赤火堂、西金堂、玄水堂、黃土堂。……」……那前五房中,長房蓮花堂該管福建,二房洪順堂該管廣東,三房房家後堂該管廣西,四房參太堂該管湖南、湖北,五房宏化堂該管浙江。後五房中,長房青木堂該管江蘇,二房赤火堂該管貴州,三房西金堂該管四川,四房玄水堂該管雲南,五房黃土堂該管中州河南。天地會為鄭成功舊部所組成,主力在福建,因此蓮花堂為長房,實力最強,其次為兩廣、兩湖,更其次為浙江、江蘇。(《鹿鼎記·第八回·佳客偶逢如有約盛名常恐見無因》)
接下來是「六拜大哥萬雲龍,七拜陳近南先生,八拜諸弟」,在《鹿鼎記》中只提到「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日為兄,月為姊妹,復拜五祖及始祖萬雲龍為洪家之全神靈」六個就沒有了,那是因為這八拜的含義其實是天地會被朝廷查禁之後,改稱洪門時才出現的,那時候陳近南先生早已去世多年。而《鹿鼎記》中陳近南尚生龍活虎,台灣鄭氏亦在,自然不能將自己列入這八拜之中。會中除了「大哥萬雲龍」之外,都算是「弟」,所以第八拜「拜諸弟」也好理解。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第六拜「拜大哥萬雲龍」上。在《鹿鼎記》中,金庸先生是這樣寫的:
蔡德忠道:「我們天地會,又稱為洪門,洪就是明太祖的年號洪武。姓洪名金蘭,就是洪門兄弟的意思。我洪門尊萬雲龍為始祖,那萬雲龍,就是國姓爺了。一來國姓爺真姓真名,兄弟們不敢隨便亂叫;二來如果韃子的鷹爪們聽了諸多不便,所以兄弟之間,稱國姓爺為萬雲龍。『萬』便是千千萬萬人,『雲龍』是雲從龍。千千萬萬人保定大明天子,恢復我錦繡江山。韋兄弟,這是本會的秘密,可不能跟會外的朋友說起,就算茅十八爺是你的好朋友、好兄弟,也是不能跟他說的。」(《鹿鼎記·第八回·佳客偶逢如有約盛名常恐見無因》)
在金庸先生筆下,萬雲龍就是鄭成功,並且給予了解釋:為什麼不叫鄭成功,而是叫萬雲龍。其實按照金庸先生的邏輯,既然天地會已經是秘密組織,是眾所周知的「反政府武裝」,被清廷知道「萬雲龍」就是「鄭成功」又有多大關係?所以不可信。目前學術界很多人都認為,「大哥萬雲龍」就是前面說過的萬提喜。傳說中,萬提喜又名洪起、雲龍和尚、洪二和尚、萬雲龍等。
(三)
加入天地會後,會中諸人便皆是兄弟。為了體現這一點,並為了紀念大哥萬雲龍,會中成員俱以萬為姓,即為同姓兄弟。當然,改姓「萬」字的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避免真名為外人尤其是清廷所偵知,以造成家庭或家族的劫難。在《鹿鼎記》中有一段這樣的描寫:
總舵主道:「我姓陳,名近南。這『陳近南』三字,是江湖上所用。你今日既拜我為師,須得知道為師的真名。我真名叫作陳永華,永遠的永,中華之華。」說到自己真名時,壓低了聲音。韋小寶道:「是徒弟牢牢記在心中,不敢泄漏。」(《鹿鼎記·第八回·佳客偶逢如有約盛名常恐見無因》)可見會中諸人的真名是素不為外人所知的。 尤其是在天地會被清朝嚴密查禁之後,會中諸人愈發注重保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聯絡通訊方式:
一路上都有三三兩兩的漢子,或坐或行,巡視把守。為首的使者伸出中指、無名指、小指三根手指往地下一指,把守二人點點頭,也伸手做個暗號。韋小寶見這些人所發暗號各各不同,也不知是何用意。(《鹿鼎記·第八回·佳客偶逢如有約盛名常恐見無因》)
還有一段:
眾香主散後,陳近南拉了韋小寶的手,回到廂房之中,說道:「北京天橋上有一個賣膏藥的老頭兒,姓徐。別人賣膏藥的旗子上,膏藥都是黑色的,這徐老兒的膏藥卻是一半紅、一半青。你要有可跟我聯絡,到天橋去找徐老兒便是。你問他:『有沒有清惡毒、便盲眼復明的清毒復明膏藥?』他說:『有是有,價錢太貴,要三兩黃金,三兩白銀。』你說:『五兩黃金,五兩白銀賣不賣?』他便知道你是誰了。」
韋小寶大感有趣,笑道:「人家貨價三兩,你卻還價五兩,天下哪有這樣的事?」
陳近南微笑道:「這是唯恐誤打誤撞,真有人向他去買『清毒復明膏藥』。他一聽你還價黃金五兩,白銀五兩,便問:『為什麼價錢這樣貴?』你說:『不貴,不貴,只要當真復得了明,便給你做牛做馬,也是不貴。』他便說:『地振高岡,一派溪山千古秀。』你說:『門朝大海,三河合水萬年流。』他又問:『紅花亭畔哪一堂?』你說:『青木堂。』他問:『堂上燒幾柱香?』你說:『五柱香。』燒五柱香便是香主。他是本會青木堂的兄弟,屬你該管。你有什麼事,可以交他辦。」(《鹿鼎記·第八回·佳客偶逢如有約盛名常恐見無因》)
關於這類的行為方式還有很多。
由於天地會(後來的洪門)聯繫方式保密性前、使用範圍廣泛、運用人員眾多,影響日廣,漸漸成為了一個「行業標準」,行走江湖之人,必打出萬字姓氏,如姓趙者自稱燈籠萬,姓錢者自稱現水萬,姓孫者自稱跟斗萬,姓李者自稱抄手萬,姓周者自稱匡吉萬,姓吳者自稱口天萬,姓鄭者自稱四方萬,姓王者自稱虎頭萬等等。此已經形成江湖共識。傳為清石玉昆所著的《小五義》中有這樣一段:
夥計倒不得主意了,盤問盤問他吧,說:「真是『河』字。」艾虎說:「可不是『河』字孫『河』字線上的朋友,找你們瓢把子來了。景子外有號買賣,阻倒粘值,咳拘迷子,留丁留兒勢孤,先搬點出,然後兌盆兒。」這是賊坎兒話,只見艾爺繼續說:「夥計我們是一個道上的朋友,尋你們頭來了。這號買賣銀子多咧,在城外頭東南上,我一個人勢孤。我喝點酒兒,好見你們頭兒。」夥計說:「我就知道你是行中人,你算冤苦我了。我給你言語聲兒去吧。」艾虎說:「不用,我還有句話,你先給我帶了去。你們寨主是什麼萬兒?萬兒可就是問姓。」夥計說:「你不認得呀?」艾爺說:「聞名。」回答:「外號人稱飛毛腿,叫高解。你要是初會呀,給拉號買賣,我們掌柜的准能做成。那人有多少買賣到手,你給多少是多少,你可想著我們點。你叫我帶什麼話?」艾虎說:「附耳上來。」(清·石玉昆《小五義·第五十八回·高家店胡喬裝病烏龍崗徐艾追賊》)
在清乾嘉以後,「萬兒」漸漸由秘密會社的黑話演變成為平民生活中的一個俗語。而固定的搭配是「立萬兒」就是打出響噹噹的名聲,也隨之廣泛使用。
如上所說,「萬兒」其實說的是姓,中國人通常說的是「姓名」,有姓有名,於是「揚名」與「立萬兒」就慢慢的搭配起來使用,變成了一個成語「揚名立萬」。不過這個成語出現的很晚,大約是清末民初的事情。
推薦閱讀:
※容齋筆記 觀千年坐具演變 賞明清經典傢具
※系列藏品(13)明清「背十 一兩」錢(三)
※【東方收藏】明清景德鎮外銷瓷的輝煌與衰落
※劉伯溫預言《燒餅歌》明清預言簡解(上)
※道教指南-道學入門-明清道教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