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古箏是應該用簡譜還是五線譜?
這篇文章選自我著的《趙勃楠答學箏者100問》一書。此書從音樂愛好者和古箏專業教師和學生的十餘萬條留言和郵件中,精選出100個提問率最高、大家最關心和最具代表性的問題,並予以詳細回答,寫成了這本書。比如:如何選購古箏,如何提高孩子學習興趣,如何寫古箏論文,五線譜是怎樣的一種記譜法,怎樣選擇假甲,如何給古箏校音,如何學習揉弦,如何減輕雜音等,既有專業性很強的問題,也有非常有趣味性的問題。這本書不僅是古箏學生和愛好者所需要的,同時也會給古箏專業老師以很多理論上的指導。
有需要這本書的,可以致電0429-3881388聯繫。
趙老師您好。我是南京的,現在也在學習古箏,經常上網上的古箏論壇。自從看到您的博客後,我就非常非常崇拜您,也特別喜歡您演奏的曲子。我一直有個問題,您說學習古箏是不是必須要用五線譜呢?請問老師您教學生時教五線譜嗎?您平時用不用五線譜呢?我也學習了五線譜,但是感覺非常難,學不下去。還是簡譜方便。我看一個帖子說全國古箏要統一使用五線譜,是真的嗎?我是不是應該也學習五線譜?請老師指點一下。網友:千尋
千尋你好。五線譜是很重要的一種記譜法,應該盡量掌握。不過你說的什麼「全國統一使用五線譜」,這恐怕是無稽之談。下面我就對你的問題簡單進行一下解答。
五線譜是目前國際通用的記譜法。它在5根等距離的平行橫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音樂各種細節。應該說這是比較先進的一種記譜法。一般認為它的起源可追溯到7世紀或者更早的年代。以五條線來做為記譜的格式,最起碼也在13世紀就出現了。多年以來,這種記譜法一直在不斷發展和完善,於17到18世紀逐步定型。現在我們通用的五線譜規範,比如5條線、實心點、空心點等記譜規則,大多是在18世紀之前就確定的。可見,這是一種經過了千年的漫長時間發展起來的,彙集了一千多年來諸多音樂家才智的一種記譜法。
簡譜是依靠阿拉伯數字來記錄音符,不同的音用不同的數字,這和五線譜用橢圓點在不同的線上來記錄音符有很大不同。有必要指出的是,簡譜並不是中國發明出來的記譜法,它起源於17世紀的法國,後來著名的法國思想家盧梭對簡譜做了重大改進。而這種記譜法傳到中國大概還是日本人的功勞。目前簡譜在日本和中國大概是最為流行的。
五線譜在記錄音樂細節方面具有很強的優勢,尤其是在調式的轉換方面,它簡直就是十二平均律的絕配。比如鋼琴,如果不用五線譜,那實在是很不合理的。
而簡譜很人性化,它注重歌唱性和旋律性,很親切很直觀。簡譜中不同音符之間的差異要比五線譜大得多。初學者看五線譜肯定都有看錯線看錯間的時候,但是學簡譜絕對不會把3看成4,把1看成2。這是簡譜的特點和優點之一。
歐美大多都是五線譜天下,只有中國等少數國家還比較重視簡譜。在中國,有人只會看簡譜,拿到五線譜就得翻成簡譜才看得懂;有的人只會看五線譜,只有固定調音符概念而沒有首調旋律概念。有人兩種都可以看,但是一般來說對某種記譜法較習慣,視譜速度與正確率較另一種高。
對於那些一開始就學習五線譜的人來說,一段旋律他是不會,或者很難用首調唱出來的。比如梁祝開頭,3561……,看慣了五線譜的張嘴就是7235……。不知道我舉這個例子大家能不能明白。看五線譜習慣了,一般頭腦就是固定調思維,只把C唱做1,不管什麼調的曲譜,往往總是習慣按照C調來,再加上升降音。首調概念已經比較淡化。
而首調,簡單說就是把旋律儘可能地以自然音唱出來,能不要升降音就不要升降音,能少用4和7就少用4和7,這個比較符合人的感性認識。簡譜記譜就是這個規律。如果遇到不同的調,那麼就標出一個調號來,記譜還是首調格式不變。而五線譜在調的方面就是硬性地規定把C調的某個或者某幾個音升降,以此來標記不同的調。其實簡譜要把升降號都用上,完全可以和五線譜一樣使用,但是,這就違背了簡譜的初衷——易讀性。所以簡譜還是要有1=G、1=D這樣的調號,使用簡譜也就有個最大的問題——轉調。所以樂隊裡面是不大用簡譜的,一大堆不同調式的樂器,抄個分譜還要考慮轉調問題,真的會累死人。
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看出來沒有,這個簡譜的記譜方法和古箏的結構與特點正好是吻合的。
首先,古箏是五聲音階定弦,一般來說是D調。也就是最細一根弦為D,唱做1(1就是唱名Do。為了方便起見,我把唱名Do,Re,Mi,Fa等都用簡譜1234567表示,相信大家看得懂),古箏上面的所有音符都要按照12356這麼排列。如果放到五線譜裡面,按照固定調來排的話,那可就麻煩了,不是12356,而是2,3,#4,6,7。道理很簡單,D音在五線譜裡面一般是要唱成2的,C才是1(CDEFGAB,對應唱名是1234567)。對於一開始就學習五線譜的人來說,你給他D調的12356,他肯定第一反應就是先看成2,3,#4,6,7。看,這樣一來,初學者就很頭痛了吧。
其次,古箏樂曲大多是在一個調式之下進行的,按照首調唱起來很舒服很方便。而五線譜的弱項就是在這裡,大凡一開始就接觸五線譜的,往往不太習慣用首調方法來唱譜。而古箏可以看作是首調樂器——因為它缺乏半音,47都沒有,所以也只能是按照首調來進行。要想轉調,一般做法是對樂器進行較大改動,比如利用移碼方法轉調。假如把古箏硬性規定為C調,也許問題可以解決不少,但是非常可惜,古箏偏偏是常用D調。還是以D調為例,大家可以試著用2,3,#4,6,7對應著翻譯一下《漁舟唱晚》,看看是個什麼樣子,唱起來是不是舒服(我來寫開頭幾個音:#4 67 3 …………)。讓初學者就接觸這樣的五線譜,實在是不太人道。而鋼琴相對就好得多。鋼琴自然音階就是C調,中央C的概念深入人心。這給初學者帶來了很多方便。
最後,五線譜比簡譜雖然功能強大,但是掌握起來要相對困難很多。前面已經說到,簡譜中不同音符之間的差異要比五線譜大得多,初學者掌握一般的簡譜讀譜方法大概有個把小時就可以了,絕對不會發生把1和2搞混的情況,而五線譜則不同,學習幾星期仍然一不留神就搞不清楚線和間的音高關係,更不要說升降號了。時間長了有時還會看得眼花,更就是一塌糊塗了。我在教學中也曾經做過一些研究,發現初學者從接觸五線譜開始到基本具備一定的讀譜能力,所花的時間和精力要遠大於簡譜。簡譜確實名副其實,簡單易學。這與它用更加邏輯化的數字來代表音符有很大關係。而五線譜雖然非常直觀地表示了音符的高低走向,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要養成這樣的直觀概念,還是需要一定努力的。
所以,古箏使用簡譜而非五線譜,這是與它自身特點有關係的。絕大多數人學習古箏都是自娛自樂的業餘愛好,一般而言簡譜完全可以滿足常見的記譜功能需求。而業餘愛好又決定了古箏愛好者不可能把很多時間花在複雜的五線譜識認方面。即使是專業古箏演奏,古箏的特點也決定了簡譜更加適合它。
當然,記譜法這個東西與習慣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一開始就學習五線譜,習慣了五線譜的特點,當然也就無所謂了。但很有意思的是,即使從來沒有接觸過簡譜,學習簡譜的速度也非常快。但先習慣了簡譜後再去學五線譜,往往就會感到困難一些。
不過,我還是非常鼓勵學生多學習一些五線譜的。我平時也會給學生講解學習簡譜的五線譜知識。這也是我的老師,箏樂大師王天一先生從教我們時就重點強調的。我們學習王派箏法時,一開始往往是從G調入手,而並非傳統的D調,原因就在於此。因為五線譜中,G調是除了C調外比較容易接受的一個調,只有一個升號。我記得還曾經有人非常不解,不明白為何王派箏法一開始就學習G調。其實對此只要對五線譜多了解一些就會理解了。
總之,五線譜和簡譜一樣,也是一種記譜法,只不過五線譜現在比較通用而已。如果有精力,我還是非常鼓勵大家多學一點五線譜,因為多學習一點知識畢竟沒有壞處。五線譜目前是世界最為通用的記譜法,很多音樂文獻、教科書都是基於五線譜的,不會五線譜就很難閱讀這些著作,更是談不上自學。尤其是打算搞音樂專業的話,更是應該熟練掌握五線譜。但是如果說什麼「全國古箏要統一使用五線譜」,您就把它當個笑話聽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