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通願法師

通願法師簡介: 通願法師(1913-1991),中國當代名尼。俗姓翟,名堯臣,祖籍山東。祖父輩遷黑龍江雙城縣。自幼讀書,1937年念至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經濟系。1940年從慈舟老法師出家,法名通願,號妙體。1941-1955年北京通教寺參學,依止開慧比丘尼,開始弘法生涯。1956-1969年隨師及母居五台山。「文革」中遭受折磨。1972-1985年住五台山南山寺,弘傳戒律,培養僧才。此間,曾在成都、大同兩次為出家女眾傳二部僧戒。後又居繁峙圭峰寺、陝西終南山大願寺弘

戒,並建弘戒道場「吉祥精舍」。曾任五台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一生簡樸,清高淡雅,志堅行苦,愛國愛教,廣為僧俗稱頌。

法師生平事記: 1913年9月6日,通願法師生於雙城縣,從此開始了她不平常的人生之旅。 1921年至1924年,隨母於林甸讀書。 1925年至1926年於齊齊哈爾女師附小讀書。 1927年至1929年於瀋陽女師附中初中讀書。 1930年至1932年於北平女師附中高中讀書。 1934年至1937年於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經濟系讀書。   1938年至1939年於北京聽慈舟老和尚講《華嚴經》。  1940年在北京依慈舟老和尚披剃出家。同年於廣濟寺受具足戒。後依止開慧尼師。   1941年至1955年在通教寺參學講經。   1953年至1961年隨侍開慧尼師和其母移居五台山,駐錫小茅蓬等寺庵。   1962年等主持五郎廟。「文革」期間移居南山寺。    1981年底,法師撫病南下四川弘戒。   1982年春,與一代名尼隆蓮法師合作,於1982年1月圓滿完成了二部僧戒。   1982年和1983年夏安居期間,開講「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記」。   1984年,法師到遼寧開原普覺寺安居。後到山西大同華嚴寺,與比丘合作,又一次圓滿傳受二部僧戒。   1985年遷居圭峰寺。   1986年在遼寧丹東西蓮精舍結夏安居,為在家二眾傳一堂菩薩戒,秋季移錫終南山大圓寺。   1987年遷居清涼精舍。   1988年在乾縣吉祥精舍成立如法弘戒道場。   1990年秋,再禮峨眉山,與隆蓮法師匯合。 1991年3月6日於太原崇善寺祥歸安養。世壽七十八歲。僧臘五十有一。

通願法師的一生,以「華嚴為宗,戒律為行,凈土為歸」。她深感末法僧團渙散,非提倡戒律無法治理。法師積極投入創設北平「比丘尼八敬學院」,健全尼眾二部僧中受戒的佛制。晚歲仍扶病在華北、東北和赴成都與隆蓮法師合力圓滿完成二部僧戒。經常有來自十多個省市的尼僧,依止法師聽講「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記」。不顧年老衰病,為弘傳戒律竭盡心力。自27歲出家以來,悲深願大,心堅行苦,無私無我,弘法利生。

通願法師的生活是清苦的。衣食極其簡樸,常常將別人對她的供養移作佛事經費,生活粗茶淡飯,唯三衣一缽。身資日用,僅有幾個紙箱,她清苦淡泊,身無長物。    通願法師的生活是寂寞的。她一生奉行「三不」主義。其一:不收徒弟。因為要維護一個道場,弘揚佛法,必須海眾和合,而收徒就有可能起紛爭。其二:不可為其寫傳,法師常隨弟子如瑞法師解釋說:「原因是古人有傳,是有修有證,為令後學見賢思齊,促使奮發圖強,步前人後塵而得成就。法師自謂空消信施幾十年,尚不知如何酬信施於萬一,所謂三心未了,滴水難消。每思及此,惶恐萬分、慚愧懺悔尚來不及,何敢再作戲論。」(《通願法師事略》)其三:自己不著書立說。認為古往今來,祖師法語,佛經註疏,汗牛充棟,只要精研,依教奉行,足夠應用,不需要自己的旁枝見解。通願法師自有不同人處,她超越自我,超越時代,走得好遠好遠,以至顯得煢煢孑立,孤單寂寞。

  通願法師是慈悲的。她勤苦自處,慈憫待人,悲心似海,欲報四恩於萬一。她隨依止師開慧尼和母親一同來到五台山,常思師恩、母恩浩蕩。母親年邁,且是北方人,開慧師是南方人,口味有異,常常一鍋飯做三樣菜。她早夕跟隨師側,執侍巾瓶,無有倦怠。她悲深願大,樂善好施,常常接濟附近村民。筆者在五台山集福寺(尼姑庵)採訪時,正遇幾位村民,言談間念念不忘法師的種種好處,讓人驟然有「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的意念從心頭掠過。法師是個有心人,「我雖出家未忘世」,她關心世事,愛國愛教,多次放棄出國的機會,專心致力於培養僧才的教育事業。為新一代僧尼樹立了良好的楷模。1981年後,先後任山西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五台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全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    通願法師一生行持,高風亮節。在學佛的旅途上,其人格閃現灼灼光華,似一通無字豐碑為學人作默默的接引。她一生不收徒弟,卻有那麼多尼眾欽服其教化,追隨左右。縱觀法師一生,在她自己決不求名利恭敬,而於實際上能令一切信眾皆受莫大之利益。法師平居時,如春風滿庭,易親易與,至其說教,則嚴於冰霜,厲於雷霆,無少假借。其常隨弟子都說,法師似慈母,又象嚴父。    通願法師威儀端莊,煥發著天然的尊嚴,令人一見之下肅然起敬。其人格本身就是一種無言的感召。常隨弟子如瑞法師在談到中國當代兩大名尼隆蓮和通願法師的弘法風格時說:她們一個象太陽,一個象月亮,可謂濡沫相深之見。    是的,通願法師的感召力象月色溶溶撒向大地。在這裡,沒有狂風暴雨,沒有斷岩絕壁,一切都和諧而平靜。原野空曠,一條路從沉沉的大地上伸向遠方……。一鉤彎月隱於薄霧之中,月色朦朧,你無法看清其真實面目,卻分明承受著這穿透力極強的陰柔之光。這就是通願法師。語默動靜,無非示教;行住坐卧,盡演圓音。在在處處都洋溢著慈悲救世、度生不倦的情懷。於極平凡處見其精神,看似默默無語,內心卻有悲天憫人的如火情腸。澹泊明志,寧靜致遠。這就是通願法師的人格境界。 通願法師不貪圖名聞利養,依教奉行,海內善信同仁,共仰風範。1981年底,法師扶病南下四川傳戒,與一代尼師隆蓮法師合作,於1982年1月圓滿完成了二部僧戒。這是自「文革」以來中國第一次傳二部僧戒,揭開比丘尼修持傳戒的新紀元。

成都傳戒

大同傳戒

法師四處弘法期間,都有如瑞、妙音兩位法師常隨的身影

1982年夏安居,是通願法師於成都為尼和尚圓滿二部僧戒後趕回五台山布置的,課堂就設在法師的寢室,學員來自遼寧、浙江、福建三省,有老者,也有後學,開講「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記」。法師開始實施她宏大的培養僧才的計劃。1983年夏安居,學員20餘人,仍講「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記」。1984年,法師由原在通教寺教過的學生永證等請去遼寧開原普覺寺安居。自此後彼等隨法師到山西大同華嚴寺,與比丘合作,又一次圓滿傳了二部僧戒。 1985年,因原先居處無法容納日漸增多的學員,通願法師移居圭峰寺,這是法師在五台山的最後一年,也是學員最多的一年,來自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仍講「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記」,應要求錄了音。    1986年,因特殊原因,圭峰寺無法居住。原先南山寺的住處又因窄小而不能招收學員。此時正好法師在陝西終南山大願寺的二個學生請師前往。通願法師只得戀戀不捨地離開自己行止三十年的五台山聖她,告別依止師和母親往生於此的台山寺院。芒鞋藜杖,一缽三衣,踏上前往陝西的路程。

  通願法師來到陝西,初居大願寺,本欲設建學戒道場,繼續弘傳戒學,但大願寺已為子孫廟,無法在此舉辦道場。遂在陝西乾縣,以個人積蓄買下楊漢鄉村五間廢棄的舊房,略作修整,建起「吉祥精舍」,成就一個弘戒道場。1988年有40餘人參加研究班;1989年夏天有50人,冬天有20人;1990年亦有50餘人。法師鞠躬盡瘁,給予悉心輔導。因法師處眾謙和,持身有則,常隨弟子及研究班學員都能自覺遵守叢林儀軌,奉行佛制。常隨弟子妙音師回憶說,法師常教誨她們要防止所謂獅子身中蟲自啖獅子肉的現象,應以戒為師,勤苦自修,做真正的佛弟子。為僧界現狀,要誓志創立風範,令人恭敬三寶(佛、法、僧),令人生信心。未信的令信,已信的令增長。法師自行化他,德望遠揚。吉祥精合出現了教觀齊重,講修並進,清規整肅,海眾樂道的新風。吉祥精舍為福建、浙江培養的佛學院教師,把法師的精神推廣至浙、閩一帶,影響所及,風行草偃。遠近四眾多來吉祥精舍參學,其中亦有新加坡、香港等地信眾。

  吉祥精舍,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房屋窄小,無法接納更多學人,這就給弘教者與參學者帶來不便。為了方便信眾的參學,擴大學戒道場的影響,同時為更好地保存精舍里的幾套大藏經,通願法師決定重返五台山。經與五台山有關部門協商,通願法師從參加峨嵋山金頂開光典禮後便由陝西回到山西太原,準備重返五台山。   l991年2月14日夜,除夕的爆竹禮花,映紅整個太原城,通願法師參加了居士迎春聯歡會;15日(初一)與前來拜年的幾位外地比丘尼談話,受感染而感冒;18日(初四)後病漸加重,法師不願去醫院;3月3日(十七),請中醫望診;4日(十八)住入264醫院,進行治療。6日(二十)法師自知塵緣將盡,出家人生歸叢林死歸塔,決意要回崇善寺(山西省佛教協會所在地)。到崇善寺後,法師頭西腳東,閉目正卧,一心念佛,求生凈土。夜裡,常隨弟子齊集師前念佛,為師助念,法師亦嘴唇微動,默念佛號。21時40分,在弟子念佛聲中,通願法師安詳辭世。法師病重及住院期間,山西省民族宗教事務局的有關領導同志曾前往探視。法師辭世消息傳出,省城信眾列隊前往哀悼。各地佛教組織、名山大寺及僧俗人士紛紛致電來函表示哀悼。通願法師的法侶、一代尼師隆蓮法師於3月9日從成都發來唁電: 電悉通願法師示寂,莫名哀悼,無緣趨奠,短章當哭,煩陳靈右:

南山日月, 清涼冰雪, 鴻泥幾度留遺迹。 古調重彈, 律意誰傳, 流水高山生暮寒。 悲君不起, 留君無計, 青囊總是埋愁地。 長記相從, 麗日晴空, 影落峨嵋第一峰。

3月4日早晨,一行靈車從太原出發,向五台山徐徐駛去。通願法師要回五台山。下午4時左右,靈龕送至化身窯。通願法師的遺體,如法荼毗,獲舍利7000餘顆。遵師遺囑,骨灰分作三份:一份撒在五台山大白塔周圍,以法師慈悲願力,護持佛法;一份撒在四方朝台路上,令僧俗人等悉踏而上,以消弭塵世罪愆;一份送蘇州靈岩山寺供養。 通願法師走完了她78年的塵世之路,圓滿了她51年青燈黃卷、古剎鐘聲的苦修生涯。 早在佛教百廢待興的1981年,通願法師便向弟子提出:「不要著急修大廟,而先來修修自身的小廟;如果想要佛法振興,就要號召全體尼眾起來建十方道場。佛法以後最缺的是僧才。」    1991年,常隨通願法師左右的如瑞、妙音二位法師,秉承老法師的遺願,發心修建和合道場,以供十方尼眾,使有場可聚,有戒可修,當時懷揣著一百零五塊現金,前往政府指批的一座「古破廟」(文革期間已毀壞成醫院),建造十方尼眾共同修學的道場。這就是聞名遐爾的普壽寺的由來。 通願法師生前希望在這座道場不要分國籍,不要分任何差別,到道場都同一師學,------都跟本師釋迦牟尼佛學習,如水乳之合,大家共同修學佛法、住持正法。老法師並給後學立下了修學三步驟:第一步是學威儀,不辱僧象,改毛病,早證菩提;第二步是發心讀完大覺書,立願行盡佛子事;第三步是學有所成,自利利他,修有所證,自度度人。兩位師父以老法師的教誨為宗,同樣奉行「三不主義」,自1991年起建至今,已為佛教、社會培養輸出二千四百三十六人,歷屆學員來自全國二十八個省市、自治區,同時也培養了台灣、香港學員一百五十人。

願老法語 —— 廣修福慧,清凈三業。嚴持佛戒,不染世緣。 —— 行住坐卧護威儀,六和同修學無為。 —— 善護眾念就是去自私的心。 —— 多念佛,少管事,快備資料,要緊要緊!但念無常,慎放逸! —— 無論你欲生到哪位佛的國土,都要修相應法,才能去得成。如果你要生極樂世界,就不要說一句與極樂世界不相應的話,不做一件與極樂世界不相應的事。

緬懷願老

供奉通願法師舍利與生前遺物的憶恩堂

通願法師的遺物

通願法師一生節儉的風格

老法師簡樸的一生

願老塑像

掃塔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講《金剛經》十
禪凈雙修講記(凈界法師)第四、五、六卷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慧律法師(二)
【龍泉之聲】-學誠法師|[法音]以戒為師 進趣菩提(中)
已往生者需要祭祀嗎?|《印光法師文鈔》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