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也談《聖經》

經文

  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提後3:15-17

  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

  ——約5:39

  上述兩處經文出現一個共同的名詞——聖經,第一處經文講到聖經的來源和益處;第二處經文講到聖經的主題和應用。

  作為一名基督徒,我們務必明白聖經是怎樣寫成的?聖經是一本怎樣的書?應該怎樣去讀聖經?應該如何應用聖經?

  當前,多數基督徒面對聖經的反應是:只知道聖經對基督徒的方方面面很重要,但又不願意騰出更多時間去細讀聖經、思考聖經、應用聖經。《聖經的未來》一書寫道,一項針對紐西蘭信徒展開的調查發現,僅11%的基督徒每天讀聖經,24%的基督徒每個月讀一次聖經。雖然這項調查不是絕對的數據,但具有參考價值。總而言之,當前基督徒缺乏對聖經的渴慕。

  根據上述兩處經文,零星探討有關聖經方面的花絮。

  一、聖經的由來

  簡而言之,聖經的由來就是指聖經是誰在怎樣的環境下寫成的?

  1、聖靈默示

  至於聖經的由來?答案是明確的,聖經是神所默示的。默示該如何理解?默示原文譯作「神呼出」,也就是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簡單的說,聖經不是一本憑人的智慧而寫成的書,乃是神藉著聖靈向忠僕啟示自己的本性和計劃,然後由忠僕將神願意顯露的信息記錄下來而成的書。正如彼得所說:「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 彼後1:21)這樣看來,聖靈才是聖經的真正作者,人只不過是神的器皿,這一點至少沒有疑問。

  在這裡,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聖經雖然是神的默示,但人的參與程度值得我們去思考?根據聖經學者的歸納和分析,參與聖經寫作的作者大約有四十位,其中有宗教領袖摩西,君王大衛、所羅門,牧人阿摩司,先知撒母耳、以賽亞、以西結,醫生路加,稅利馬太,漁夫彼得,使徒保羅等等。

  人的參與程度「量」的問題,一直是關注的焦點。目前有著三種說法。

  第一種是機械默示論。有人認為,既然聖經一字一句都是神所啟示的,那麼人僅僅是代筆的角色。人在寫作時,完全受神的控制,完全沒有自己的意思,也不知道自己在寫些什麼。這種觀點認為人只是一台機器,神要他寫什麼,他就寫什麼。

  第二種是字句感應論。認為聖經是一句一字由聖靈向作者默示,作者在寫作時雖然神智清晰,卻已經清楚知道所寫的就是神的啟示。

  第三種是默感論。認為神安排特殊的環境,運用作者的心智判斷力,由聖靈向作者顯明神的啟示。聖靈及神的全能,保證全部聖經每一句每一字都是神的啟示。

  這樣看來,第三種觀點最容易讓我們接受,當然,第一和第二種觀點並不是完全錯誤,也有一定的道理。

  機械默示論指出作者在參與聖經的寫作時,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我們可以從聖經里看到一些經文,證實作者確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例如《詩篇》第22篇第1節:「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這話明顯是大衛在遭難的時候所發出的嘆息。大衛的詩後來被以色列人所傳,成為他們的「律法和先知」,也就是現在的舊約聖經。耶穌傳道年間,「律法和先知」己經被猶太人確立為正典,就是舊約聖經。

  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話:「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可15:34)作者還特意加上了註腳:「翻出來就是: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由此可見,耶穌在十字架上說的這句話就是《詩篇》第22篇第1節的內容。我們可以肯定,大衛當時寫這句話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日後會應驗在耶穌身上。也讓我們看到,一位聖經作者,得到神的感動,把自己的感觸寫下來,卻完全無心的成全了神的旨意。

  接著看看字句感應論,有時候作者在參與聖經的寫作時神智清晰,卻清楚知道所寫的是神的啟示。如約翰寫道:我先前從天上所聽見的那聲音又吩咐我說:「你去把那踏海踏地之天使手中展開的小書卷取過來。」我就走到天使那裡,對他說:「請你把小書卷給我。」他對我說:「你拿著吃盡了,便叫你肚子發苦,然而在你口中要甜如蜜。」(啟10:8-10)這裡說到天使手中的小書卷由約翰拿過來吃盡了。這「吃盡了」的意思就是一口吞下肚子的意思。吃在口裡其甜如蜜,吞下肚去卻又令他發苦了。因此可以確定這是神賜下來的一顆知識的書卷。約翰吃了,就說出許多複雜的啟示來。

  試想,若不是神賜給約翰特別的智慧,他豈能寫出歷世歷代所隱藏的奧秘?

  再來看看默感論,它承認作者自己的心智判斷力,這一來,就等於把作者個人的軟弱也表現在聖經里。許多人覺得,這一來,聖經就失掉了準確性。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聖靈參與整個寫作過程,保證了聖經的正確性和權威性。可見,神的啟示不會因個人軟弱受到影響。

  使徒保羅在寫信給哥林多教會的時候穿插了不少個人領悟的觀點。如保羅說:「論到守童身的人,我沒有主的命令,但我既蒙主憐恤能作忠心的人,就把自已的意見告訴你們。因現今的艱難,據我看來,人不如守素安常才好。你有妻子纏著呢,就不要求脫離;你沒有妻子纏著呢,就不要求妻子。」(林前7:25-26)至於守童身的問題,保羅坦言「沒有主的命令」,但是保羅有他個人的意見:結婚自由,倘若覺得結婚麻煩,可以選擇不結婚。因保羅這句話,現在基督教和天主教就有不同的解釋。天主教到現在仍然主張神父修女不可以結婚。

  此外,我們也發現,參與聖經寫作的作者也會受到學歷、職業等因素影響。例如,彼得和保羅,他們都是神重用的僕人,都是大名鼎鼎的佈道家,彼得此前的身份是打漁的漁夫,按理說,是沒有什麼學問的,他僅僅只寫了兩卷書,分別是《彼得前書》和《彼得後書》。但保羅此前具有文士身份,是有學問的人才,他寫了十三封書信,而且文法與彼得大大不同。路加,他是一名醫生,在寫《路加福音》時,經常插入一些醫學名詞,是其它書信所沒有的。

  2、權威篩選

  聖經是神所默示的,但各位作者寫好神所要他寫的內容後,事先可能不知道其內容要成為今後的聖經。再說,聖經66卷寫作時間長達1600多年,66卷整理成一本聖經需要漫長的時間,而且過程複雜。這裡,他需要人去組合,才能夠有一本完整的聖經。我們經常聽「外書記載」這個觀念,如彼得倒訂十字架而死沒有記載在聖經里,只記在外書里。那為什麼不記載在聖經里,這是因為有些外書不具備例入聖經的資格。也就是說,要想把經卷列入聖經,首先它必須成為正典(標準),否則只能成為次經,也就是外書。

  整本聖經分新舊約,舊約包括律法書、先知書、聖文集(詩歌),新約包括福音書、歷史書、使徒書信。這六大塊組成聖經在時間上是有先後的,如舊約律法書是最早具有權威的,根據列王記下第22-23章記載,約西亞王在位第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621年,在修理耶路撒冷聖殿的時候,發現了律法書,後來約西亞根據這書上的內容,進行一次復興運動。這說明,律法書在約西亞時代已具權威,具體時間無從查考。根據外書記載,先知書在公元前200年具有權威,詩歌則是在公元前100年左右具有權威。新約時代,也就是公元1世紀,羅馬公會一批德高望重的神仆根據兩大原則組合聖經。一是鑒別在內容上是不是神的話語,二是這些作品是不是出於使徒或使徒所認可的人所寫。

  經過權威篩選後,新舊約聖經在公元1世紀左右完成,此後,不得增加和刪減。

  二、聖經的內容

  現在,各國學者包括知識分子都在關注「聖經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有人說,聖經是一本關乎道德的書;有人說,聖經是一本關乎科學的書;有人說,聖經是一本關乎歷史的書;也有人說,聖經是一本文學著作。總而言之,人們對聖經的認識零零碎碎,雖然聖經當中有關道德、科學、歷史、文學,但這並不能涵蓋聖經的本質,實際上,聖經是神的啟示,是一本關乎上帝對人類永恆救贖的書。

  整本聖經都在講基督,也就是聖經以基督為中心。

  1、以基督為中心

  雖然在舊約找不到耶穌的名字,但舊約處處隱藏耶穌,也就是說舊約是影,新約是形。主耶穌曾經說過,「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

  聖經學者從整本聖經以基督為中心分成五大塊,舊約是預備基督;新約四福音是表現基督;使徒行傳是傳揚基督;書信是解釋基督;啟示錄是榮耀基督。

  先來看舊約,舊約講到神創造宇宙萬物,其神、人、自然和諧相處。但好景不長,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偷吃了上帝吩咐不可吃、不可摸的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違背了神的命令,這就是罪。始祖犯罪得到死的懲罰,彰顯上帝的公義,但上帝又是慈愛的,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女離開自已,陷入罪惡當中,於是應許要救贖人類。上帝救贖人類是有計劃的,是一點一點向我們啟示。上帝首先揀選一個人,就是亞伯拉罕,然後又揀選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再揀選以撒的兒子雅各,就是以色列,以色列生了12個兒子,稱為12支派(逐步形成以色列國家)。到了約瑟時代,他們的家屬從迦南遷至埃及,定居埃及。大約過了430年後,有不認識約瑟的埃及王興起,他們用壓制的手段逼迫以色列民。在這關鍵時刻,神興起摩西,借著神跡奇事,將以色列民從埃及領出來,進入應許之地迦南。從埃及到迦南,原本只需四十天的路程,但因以色列民的屢次犯罪,結果走了四十年。在曠野中,神頒布了律法。摩西死後,上帝揀選約西亞完成征服迦南的重任。隨後,以色列民從士師時代過渡到君王時代。以色列立國後,掃羅成為以色列國第一位君王。但掃羅沒有遵行上帝的旨意,上帝在憂傷之餘中揀選了大衛續位。大衛死後,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繼續掌控以色列國。所羅門死後,他兒子羅波安繼位,但他作惡多端,上帝興起耶羅波安背叛羅波安,導致以色列國分為南國(猶太國)和北國(以色列國)。執政階段,南國還有幾位好王,北國幾乎沒有好王。公元前722年,北國被擄。一百年後,南國也被擄,這都是他們犯了罪,受到上帝的懲罰。神是慈愛的,懲罰一過,應許他們復國。

  這是舊約大概的簡史,雖然我們見不到耶穌的名字,但可以看到很多預表耶穌的地方,如約瑟、摩西、約書亞、大衛、所羅門等。整本舊約雖然是講上帝與以色列民的關係,但實際上是預表新約基督與教會的關係。

  再來看看新約,四福音講到道成肉身的耶穌降世拯救人類,並為全人類的罪訂死在十字架上,死後三天復活,四十天之久升天,以後還要再來接我們到父家。

  使徒行傳記載耶穌的門徒怎樣把福音從猶大國傳到外邦,讓外邦人同享福音的好處。書信雖然是寫給個別教會或個人,但實際上是寫給全球歷世歷代的基督徒,也就是讓我們怎樣更好地認識主耶穌,更好地服侍神。啟示錄告訴我們基督徒有個榮耀的盼望,將來與耶穌一同坐王。

  由此看來,整本聖經讓我們看到神救贖的計劃,先揀選一個人,然後發展成為一個國家,再由這個國將福音家普及全球。因此,耶穌是救贖計劃的完成者。

  約翰福音第3章第16節作為整本聖經的中心: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我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2、以立約為貫穿

  整本聖經分為新舊約,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神與我們人類在立約。顧名思義,立約就是簽協議。我們知道,國與國之間可以立約,人與人之間可以立約,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上帝與人類立約就有點不平凡。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人與人之間所立的約是平等的約,同時雙方很有可能會違約,再則約一旦破裂,就很難修復。上帝與我們所立的約不同的是,我們會違約,上帝永不違約;我們是最終的受益者,上帝是永遠的施恩者;我們是人,上帝是神;人若毀約,上帝用新約代替舊約。可見,我們與上帝所立的約是《不平等條約》。

  所謂的舊約指上帝與以色列民立約,所謂的新約就是指基督與教會立約。我們來對比一下這兩者的區別。舊約的聖經依據是:摩西下山,將耶和華的命令、典章都述說與百姓聽。眾百姓齊聲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摩西將耶和華的命令都寫上。清早起來,在山下築一座壇,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十二根柱子。又打發以色列人中的少年人去獻燔祭,又向耶和華獻牛為平安祭。摩西將血一半盛在盆中,一半灑在壇上。又將約書念給百姓聽,他們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摩西將血灑在百姓身上,說:「你看,這是立約的血,是耶和華按這一切話與你們立約的憑據。」(出24:3-8)

  從摩西時代到新約,大約有1300多年,這期間,以色列民犯罪作惡,多次違約,上帝又與人類立新約。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不像我拉著他們祖宗的手,領他們出埃及地的時候,與他們所立的約。我雖作他們的丈夫,他們卻背了我的約。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和華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耶31:31-33)

  這個新約由主耶穌與人類親自訂立和執行。耶穌接過杯來,祝謝了,說:「你們拿這個,大家分著喝。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等神的國來到。」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掰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22:17-20)

  三、聖經讀法

  讀法不同會導致效果的差異。在這裡,我們探討四個錯誤的態度和四個應有的態度。

  1、 不可以讀小說的方式讀

  讀小說是為了樂趣,有的甚至是為了打發時間。讀聖經是為了明白上帝的旨意,切勿一目十行,走馬觀花,而是要細心的讀。

  2、 不可以挑毛病的態度讀

  有人喜歡挑聖經中的毛病,也就是喜歡鑽牛角尖。比如,《創世紀》第4章1第7節寫道:該隱與妻子同房,他妻子就懷孕,生了以諾。該隱的妻子是哪裡冒出來?因為上帝只創造亞當夏娃,他兩生了兩個兒子,就是該隱和亞伯,該隱殺了亞伯後,世上只剩下亞當夏娃和該隱,哪來的妻子?實際上,聖經不是讓人挑毛病,而是光照我們,引導我們走天路的指南針。

  3、 不可斷章取義的方法讀

  我發現,有些信徒讀經的時候缺乏連貫性,今天讀馬太明天讀路加,這樣的讀法不是不可取,而是容易讓我們出現斷章取義。有位弟兄說:「掃羅本來是君王,後來看破天下萬事,改行做傳道。」這種說法豈不成為笑話嗎?所以讀經時不但要做到了解字句,同時還要聯繫上下文。

  4、 不可用聖經的話去攻擊別人

  用聖經的話去攻擊別人,把講台當拋台都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聖經的話主要是教導我們,而不是攻擊我們。

  那該怎麼讀聖經?

  1、 要以愛慕的態度去讀

  神的話語是我們的靈糧,我們要如鹿渴慕溪水的心態去讀。教會老前輩愛慕聖經值得我們效法,特別是「文革」期間聖經稀缺就抄寫聖經,這是多麼渴慕神的話語啊!

  2、要以禱告的心態去讀

  每次讀經時先默禱,同時要選擇安靜的環境。基督徒要明白,當我們拿起聖經的時候,、撒旦會千方百計地攔阻我們,要麼使我們沉睡,要麼使我們難以靜下心。所以,我們一定要禱告,求主幫助,賜下力量、智慧、亮光等。

  3、 要以虛心的態度去讀

  神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太11:25)這節經文告訴我們,驕傲自以為是的人就如法利賽人,他不能明白主的道;相反,我們若像小孩子一樣的謙卑,就能明白天國的奧秘。所以,我們讀經時,應該持謙卑的心態,就如大衛所說:「求主開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詩119:18)我們要虛心、甘心領受神的道。

  4、要以遵行的態度去讀

  讀經最重要的不只是了解經文的意思或找出聖經的原則,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怎樣將聖經上的話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每次找到可應用的原則,就應該立刻思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應當怎樣更好地應用在生活上。

  四、聖經益處

  1、促使人學義

  美國總統林肯說:「沒有聖經,我們就不能辨別是非。」

  愛迪生說:「聖經的寶訓,乃是人類行為最崇高偉大的規範,是行事為人的指南針。」

  聖經明確告訴我們,聖經是教導我們學義的。這一點,得到所有閱讀過聖經的人的認可。如舊約的十條誡命,新約的登山寶訓等。主耶穌說,舊約的律法只有兩條,就是愛神和愛人,實際上只有一條就是愛。

  尋求聖經真理的時候,必須牢記聖經寫成的目的之一——預備我們去行善。我們研讀神的話,不應該只為了增加知識,或使自己在論辯中獲勝,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接受真理,預備行善。大衛說:「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119:105)

  2、促使人思考

  聖經中的知識包羅萬象,經常閱讀聖經容易啟發我們的思考。帖撒羅泥迦教會的信徒為我們樹立良好的榜樣,他們天天查考聖經,要知道這道是與不是。當前,基督教開辦查經會、聖經班、神學班等旨在促使基督徒對聖經的思考。積極推進神學思想建設,就是讓所有的基督徒對照聖經的話語,結合當今社會實際情況進行思考和調整,使基督教文化「本色化」,讓非基督徒更加容易認同和接受福音。

  3、促使人智慧

  聖經明確告訴我們,聖經使人有得救的智慧的。這種智慧的價值非同凡響,它的獨特之處乃是關於得救的智慧。著名神學家奧古斯丁原先是無惡不作的小混混,後來因為聖經的啟蒙,悔改信主,成為一名影響全球的神學家。

  通過閱讀聖經,還能夠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婚姻觀、世界觀、人生觀、金錢觀、工作觀等。

  的確,聖經是我們判別真理的標準,也是我們行事為人的指南。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閱讀聖經,了解神的真理,以致對生命和信仰充滿信心。

  五、聖經文化

  聖經是真理的寶典,聖經中蘊含豐富的文化,這些文化值得我們去挖掘和思考。

  1、 影響之最

  聖經是基督教的經典,真理的源泉,被譽為「人類共同的教科書」。 聖經影響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大學畢業前必看九本書,聖經居首位》一文指出,你可以不是基督徒,但不可以不讀聖經。聖經是當今社會最暢銷的圖書,被譯成兩千多種語言的聖經,以全球年銷售量超過六千萬冊名列前茅。

  西方執政黨很多執政理念都是以聖經為依據。如外交、經濟、道德、文學、藝術、音樂、哲學等都受聖經影響。學者公認,西方文化的源頭就是被稱為「兩希文化」(即基督教文化)的希伯來文化和希臘文化。

  2、著作之全

  聖經是一本偉大的書。有一位學者發表過一篇文章《何謂偉大的書》,作者列舉六大標準,一是最能廣泛閱讀的書;二是通俗易懂的書;三是何時合宜的書;四是具有可讀性的書;五是能給人受益的書;六是以人生尚未解決的問題為題材的書。這六大標準聖經一應俱全。可見,聖經冠上「奇妙之書」為名正言順之理。

  3、藏書之奇

  經曆數千年的變革,聖經的可靠性在經受「火」的考驗後,巍然不動。著名學者蘭姆教授曾說:「沒有任何一本書,像聖經這樣被宰割、被刃殺、被考察、被查緝、被誹謗。有什麼哲學、宗教、心理學、古典或現代的詩詞書籍曾經歷這麼多的集體攻擊?如此刻毒地批判過?如此徹底地摧毀過?人對其中的每一章、每一節甚至每一字都不肯輕易放過?然而,如今聖經仍為數以百萬計的人所愛、所讀、所研究、所傳揚,而樂此不倦。」正如經上所記:「草必枯乾,花必凋謝。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彼前1:24-25)


推薦閱讀:

預定論在聖經上的證據
十二籃靈修丨默想聖經人物 · 利亞 LEAH
《聖經》里十種愛的表現
遺傳學家 Francis Collins 信仰見證
真道分解:《約翰福音》第9課:附語音(每日一課研讀聖經)

TAG:聖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