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後一位天文學家
關於宇宙的另一種解釋,該解釋有更縝密的數學計算的支持,但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證據了。
我常想,是否還能為天體運行軌道的分布找到一個更合理的解釋。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
《短論》(Commentariolus,1514年)
尼古拉·哥白尼對偏心等距點心懷疑問。
1491年,當時18歲的哥白尼還是克拉科夫大學(UniversityofCracow)的一名學生,那時他第一次讀到《〈天文學大成〉摘要》。
從一開始,他就對那些複雜而笨拙的軌道提出了質疑。整個托勒密模型是在亞里士多德物理學——重物質和輕物質的屬性,以及前者向宇宙中心墜落的傾向——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但是托勒密模型違背了亞里士多德的另一條核心原則,即天體總是在做圓周運動。
偏心等距點和本輪二者都是名義上維持了星球的圓周軌道,事實上卻都扭曲了軌道;只有眯著眼看,且必須使勁眯著眼看,托勒密的軌道才是圓形的。
並且,每個星球都有其運動軌跡和特有法則。
哥白尼後來寫道,就像一位藝術家想畫一個人,但是他分別依照不同的模特畫出了雙手、雙腳、頭以及身體其他部位,每一部分都畫得很好,但是無法組成一個完美的人體……最終的作品與其說是個人,不如說是個怪物。
困擾著他的並不是托勒密體系的不準確,而是其粗糙的本質。
接下來的15年,哥白尼一邊學習《天文學大成》,一邊獨自進行觀測。
就讀克拉科夫大學5年後,他開始記錄畢宿五(Aldebaran)上出現的食。
又3年之後,他按照順序詳細記載了土星和月球的每一次相合。他在羅馬講授數學,自學了希臘語,並一直進行天象觀測。
到1514年,他構建了一條更為細緻的理論。他以簡潔易讀的形式將該理論寫了下來,刪掉了其中所有的數學運算,並在朋友之間傳閱。
這份通俗的理論構想《短論》(Commentariolus)開篇承認托勒密系統總體上很好,能解釋天體運動;哥白尼的主要目標是要擺脫該系統要求的數學運算。
儘管托勒密及其他大多數天文學家的天體理論與大量的數據一致……
但仍存在較大的問題,即除非構想出相應的偏心等距點,否則這些理論是不成立的……
我常想,是否還能為天體運行軌道的分布找到一個更合理的解釋;根據該軌道分布,可推導出每一個均差,且其中的一切都會環繞各自中心點做一致運動。這也是絕對運動定律所規定的。
在我著手設法解決這一極其困難、幾乎不可解決的問題很長一段時間後,我才知道,如果我能做一些假設(或稱之為公理),那麼我就可以通過比之前更少、更簡單的運算來解決這個問題了。
這些假設非常簡單:「一切天體都以太陽為中心旋轉,因此太陽是宇宙的中心。」
地球只是「月球圓周」的中心,並且這一中心並不是固定不動的。相反,它圍繞太陽在軌道上快速運轉(就像其他的星球一樣),它運轉速度驚人,這樣才能在一年內完成一次環繞。
除此之外,地球「每天圍繞著其固定不變的地極做整周的自轉」。地球的這一旋轉事實上(給我們造成了)太陽在運動、其他行星在逆行(的錯覺)。
哥白尼的結論說:「地球運動本身……就足以解釋天體中如此多的明顯的不均等。」
1800年前,阿里斯塔克曾提出日心宇宙觀,並說地球不停地運轉;阿基米德在《數沙者》思維實驗中利用了這一模型。
但這一觀點從未獲得太多的關注。但是與先前希臘的日心說思想家們相比,哥白尼的優勢在於:他可以獲得幾個世紀以來的觀測數據。
托勒密體系從未達到過百分百的精確,其預測與現實之間總有一點兒延誤和差異。隨著數據積累,時間流逝,這一延誤也愈加明顯。
正如托馬斯·庫恩(Thomas Kuhn)所指出的,行星環繞均輪和本輪所做的圓周運動就像鐘錶指針的運動一樣,每年都慢一秒鐘,可能10年甚至100年後,鐘錶看似還是準的;但是1000年之後,誤差就會變得明顯了。
換言之,對《天文學大成》提出挑戰的時機已經到了;隨後的25年,哥白尼繼續研究《短論》中提出的想法,補上了數學運算,使該書成為一本完整的手冊。
這是一本精心撰寫的反《天文學大成》之作,其篇幅和複雜性都與備受推崇的《天文學大成》相匹敵,形式也類似。
這本書就是《天體運行論》(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Heavenly Spheres),是一部數學傑作。
如此前的希臘天文學家一樣,哥白尼決心要「拯救現象」——進行一系列計算,使其與數據相吻合。
不同之處在於:哥白尼認為星球是圍繞太陽而非地球運轉的。他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並且沒有用到托勒密的偏心圓旋轉。
正如他唯一的、私下教授的學生雷蒂庫斯(Rheticus)所言,哥白尼把天文學從偏心等距點(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但是《天體運行論》這本書,即便是其定本也仍有大量值得商榷的問題。
一方面,為了能完全拯救天體現象,與信奉托勒密體系的天文學家相比,哥白尼不得不引入更多彼此相連、不斷旋轉的天體;他撇開了偏心等距點,但沒有脫離天體中的那個極其精細的傳動裝置。
另一方面,他所堅稱的地球一邊自轉一邊以極快的速度在太空運行的這一說法,明顯與普通人的經驗不符。
顯而易見的是,大家都知道,人向上跳起後會落回原地;當一個人跳起在空中時,地球不會從他腳下「嗖」的一下移開。
16世紀的物理學根本無法解釋這一現實情景,更合理的做法似乎就是相信地球就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完全靜止。
此外,日心說理論似乎與《聖經·約書亞記》第十章第12—13節的詮釋相矛盾,《聖經》中這一段說,太陽和月亮都是「靜止」的,並不是環繞地球不停地運動的。
其實,這其中的神學問題實際上不如科學問題更棘手,但是二者結合在一起,就會對哥白尼的新模型產生很大的懷疑。
人們普遍對此產生懷疑,事實上,當1543年《天體運行論》首次出版印刷時,書中附加了一篇匿名導言,導言解釋道,日心說模型只是一種計算的工具,是另一種拯救天體現象的數學方法。
「這些假設不必是真的,甚至不必有可能是真的。」導言向謹慎的讀者坦言,「相反,如果這些假說能提供一個與觀察結果相吻合的計演算法,這就夠了……提出這些假說,並不是要試圖說服每個人相信它們是正確的,而只是為計算提供一個可靠的基礎。」
推薦閱讀:
※外星人難尋 天文學家:人類可能是宇宙惟一
※現代文學家中的舊體詩寫作群體
※它曾經也是正的,後來硬是被天文學家「掰彎」了... [一點資訊]
※歷史上思想最深邃的文學家排名 作者:落熵
※已與麓山青燈相伴17年的鵝毛詩人、紅學工匠唐國明與他的文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