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了解的古埃及文明都在這裡了

發源於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以其輝煌的文化成就令人讚嘆不已。在近3000年的法老時代,古埃及人始終保持著其民族的固有文化傳統。以象形文字為例,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創造了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已形成了完整的象形文字體系,這標誌著埃及文明已經成熟。象形文字對保持古代埃及文化的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並成為法老時代官方使用的主要文字。在古代埃及,雖然後來有了書寫更為簡化的祭司體文字和世俗體文字,但象形文字並沒有被廢棄,仍固定用於書寫官方和神廟的文獻,甚至到了托勒密王朝時期,神廟祭司仍在使用象形文字撰寫銘文,著名的「羅塞達石碑」銘刻就是一例。

古埃及文化固有的特點,反映在宗教信仰方面,就是對死後生活的關心。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來世一種準備,最為重要的在於要把死者在來世所用的東西準備好,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對死者實行厚葬。古埃及人生來講求實際,墨守成規,客觀上也有助於保存他們的文明成果。儘管他們晚期經常遭受外族的入侵和統治,各個方面都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但他們對於古老的習俗還是信守不渝,尤其對宗教上的許多傳統是決不會拋棄的。在古代埃及一直盛行著對死者實行厚葬之風,法老時代凡是能修起正式墳墓的埃及人,從在世之時起,都會不惜錢財去辦理他們認為「有死之年」必備的各種物品來裝飾墳墓。地理和自然條件對於古物的保護也大有幫助,尼羅河兩岸的土地大部分是沙漠,每年很少或者根本不會下雨,隨葬的物品在干沙覆蓋下不會受到什麼損害。在埃及,幾乎沒有什麼埋在沙土裡的珍寶會腐爛,就是挖出來最精緻的雕刻品,也是完美如新的,乾燥的沙土能永遠保存一切。

世界上差不多所有的古代民族都有過在死者墳墓里放置隨葬品的習俗,但從來沒有一個民族像古埃及人那樣生前就為冥世的生活不遺餘力地準備。對冥世深信不疑的觀念,使他們在告別塵世之時就把一切能用得上的物品連同他們的遺體一起埋入墳墓,以便在冥世繼續享用。即使是在最為簡陋的墳墓當中,死者遺體身邊也會擺放幾個陶罐、一些工具和幾件個人用品。家境富裕的人們能夠建造得起精緻的墳墓,裡面配置一些傢具、供品和衣物。對於無法埋入墳墓的物品,古埃及人就代之以模型,這些模型的製作精巧,跟真品毫無二致。5000多年來,古埃及人一直把他們文明創造的一切物品如盤碟、衣服、傢具、珠寶、雕像、飾物、書籍等和死者的木乃伊一起埋進天然防腐的沙土裡。因此,我們今天才能得到有關古埃及文明一套較為完整的記載,使古代埃及文化的許多遺產保存至今。古埃及文明雖然在年代上離我們極其遙遠,但由於保留下來的古埃及文化遺產內容豐富,影響深遠,所以今天我們看起來,古埃及文明在某些方面仍比任何別的古老文明更加親切可知。

古埃及藝術自成體系。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繪畫作品裡,人像造型必須遵照嚴格的側頭正胸式的基本法則,即表現人站立、行走時,頭和面孔必須以側面形式表現,雙肩和胸部則以正面表現,而雙腳又是側面的。這種造型最早出現在前王朝時期(約公元前4500—3100年)的蠍王權標頭上。從第1王朝之始的那爾邁調色板上可以看出,側頭正胸的表現手法已經相當成熟,此後,形成固定的模式,法老時代一直被奉為圭臬。對於表現法老的形象,這種「規範」化的程式要求就更為嚴格,法老必須畫得高大,佔據畫面的中心位置。因為在古代埃及這樣一個王權神授的國度里,法老就是在世的神,藝術作品表現法老的形象必須按照「應有」的樣子,而不是根據實際看到的樣子去塑造,必須把人神一體的君主表現得儘可能的充分和完美,由此確定的一套人像程序,作為官定模式而用於一切藝術作品。所以,古埃及浮雕和繪畫中的人像面貌,令人一眼就能看得出來,而且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是深刻的。這一藝術風格一旦形成便流行於整個法老時代,歷時近3000年而不衰,同時也構成了古埃及文化突出的一個特點。

推薦閱讀:

托勒密王朝是一個埃及化的希臘王朝,這麼說是否有道理?如果是,那麼埃及化程度有多深,又為何會埃及化?
為什麼到了埃及,決不能錯過圖坦卡蒙?
為什麼古埃及人不修建長城這樣的大型防禦工事?
埃及尼羅河流域的小希臘聚居地有著什麼樣的來源?
《舊約·創世紀》中,上帝為啥為Abram更名為Abraham,Sarai更名為Sarah?

TAG:古埃及文 | 古埃及 | 文明 | 了解 | 這裡 | 在這裡 | 埃及 | 在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