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夏文化與夏王朝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夏文化與夏王朝,我先在下面分四個問題來講。第一個問題,因為我是學考古的,我們今天在座的不一定都是學考古的,為了大家都聽得懂,所以第一個題就是名詞解釋。首先是夏文化,夏文化指的是夏王朝時期夏民族的考古學文化。這是一個名詞解釋;咱們又念到另外一個名詞了,就是考古學文化,這個也需要解釋一下,什麼叫做考古學文化?考古學文化是在一定的實踐和一定範圍的,並且具有共同特徵的遺址或目的。

這又是一個名詞解釋;第三個解釋就是夏王朝,不用解釋可能大家也知道,夏王朝是中國古代第一個朝代,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簡稱為夏朝。就這麼幾個名詞解釋。

夏文化與夏王朝第二個問題就是講中國文明史的開始。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所謂是文明古國了。現在問題就來了,既然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國,那麼中國的文明史究竟是從何時開始的?這個問題是學術界共同討論的一個重大的學術問題。所謂學術界就不光是歷史學,也包括考古學在內,甚至文學、哲學都包括在裡面,是共同討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重大的問題,夏朝已經成為大家所公認的、中國的第一個朝代,最早的朝代。

大家都知道西漢時候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司馬遷在他有名的著作《史記》中就是從夏朝開始記載的,他也認為夏朝是第一個朝代,那就是說夏朝以前沒有朝代了,朝代的建立就意味著有了國家。比如說我們中國,在夏朝之前沒有國家,從夏朝開始就有了國家,有了國家就有了文字的記載,有了文字的記載,文明時代就已經開始了。

但是關於夏朝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這個問題又是長期以來沒有解決的問題,甚至還有這種情況,夏朝究竟存不存在,中國究竟有沒有個夏朝,還有爭論。特別是外國的學者,尤其是歐洲的學者,他們很懷疑中國有個夏朝,所以這就是個很重大的學術問題,是世界上的問題,不光是中國了,中國既然是世界文明古國,它就影響了全世界。

在20世紀初,中國曾經流行一種所謂疑古學派,就是懷疑古代,我這個上面也有。疑古學派他們把中國的一批古書考訂為偽書,是假的,中國最早古書是假書,所謂假書就是比較晚的它冒充早的,從而就對中國最早的古史,古代歷史產生了懷疑,所以叫做疑古學派。它是個學派,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現在有的學者提出來所謂走出疑古時代,我個人意見,實在沒有這個必要。

走出疑古時代這種提法,本身我覺得也不見得就是十分科學的。如果按照它這個提法,走出疑古時代,那叫我們走到哪兒去呢?那無非再走到信古的時代了,要從疑古走到信古了。這個信古可不可靠呢?很多都是不可靠的,就是我們原來用一個比較可靠的研究成果,走到一個不可靠的情況,我覺得這樣提出來是不太科學的。

而現在真正要整理出中國的古代史沒法解決的問題,古代文獻就沒法解決,它已經走到絕路了。因為這個都是幾千年來一直研究的,已經沒法再研究了,肯定得不出什麼好的結論。現在所依靠的只有一個新的辦法,那就是依靠考古學。這就說明考古學的地位相當地高,為什麼考古學的地位非常高呢?就是因為考古學本身就是一個科學,它不是憑一個腦子隨便想出來的,它是個科學的東西,所以真正要恢復中國古代史,恐怕只有用考古學了,用考古學才能恢復,何況絕大多數的疑古派學者,並沒有徹底否定夏朝的存在,當然它有些說過頭的地方,但是他也沒徹底說中國沒有個夏朝,它也沒有說出這種話。

疑古派學者在解放後仍活著的人到最後乾脆直接肯定了夏朝的存在。現在之所以否定夏朝,主要是外國人。我在1990年曾經在美國洛杉磯參加一次會議,全世界的會議,否定的多半是歐洲人、美洲人,多半是這些人,因為他們從來不相信中國的歷史,他要貶低中國歷史。日本人站在中間不表態,玩滑頭了,而有中國血統的,或中國顏色的這種人,黃種人,無論他住在美國,美籍華人也好,無論是香港也好,那個時候香港還沒有回歸,無論是新加坡也好,無論是台灣也好,無論哪個地方的中國人,只要是中國人,都一致贊成夏朝的存在。

第三個問題就是夏文化的研討,它是怎麼研究的。上個世紀中國興起了考古學,這個最早的考古學,跟清華大學很有關係。大家可能都知道,有位學者叫做李濟,他當時就在清華大學教考古學。中國考古學從它一開始就具有明顯的特點,每一個國家考古學都有它的特點。中國的考古學有明顯的特點,它的目的就是為了研究中國古代史,非常明確。

夏文化問題就是在考古學上提出來的,在歷史學界和文獻學界都提不出來這個問題,它沒法提出來,只有從考古學上提出來夏文化的問題。夏文化研討已經很多年了,應該說夏文化研討的歷程是隨著中國考古學的發展而不斷深入的,考古學發展越深入,夏文化研究就越好,是這樣的。

但是在19世紀的末葉,就是清朝了,在河南省殷墟發現了甲骨文。殷墟大家知道在殷墟發現的甲骨文為研究商朝的歷史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從而開闢了研究商史新的研究領域,新開闢一個領域了,因為甲骨文的發現。甲骨文王國維尤其是王國維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法,叫做二重證據法,更為中國古代史的研究找到了一條新的途徑。

王國維不是一個很簡單的學者,那是一個很偉大的學者,提出了新的研究途徑。王國維把出土的甲骨金文,這是通過考古在地下挖出來的,和古代文獻密切地聯合起來,做出相互印證的效果,這是王國維的功勞。

他更具體的功勞還不僅於此,因為在甲骨文中,發現了眾多的商代帝王的名字,甲骨文中有商朝帝王的名字,根據甲骨文發現帝王的名字如果排列起來,它的世系,世系就是誰是父親,誰是兒子,誰是孫子,就這麼祖孫多少代,依照順序排列起來,排列的結果,同司馬遷所寫的《史記·殷本紀》基本上能夠符合了,基本上一致了,這就是王國維最重大的一個發現,他的學術地位最重要的就在這兒。考古的材料和古代的文獻完全能夠對合起來了,這個是不簡單的,由此證明了甲骨文就是商代直接遺留下來的文字記錄。

因為甲骨文出來以後,很多學者研究這究竟是什麼字,是什麼朝代的都搞不清楚,儘管有的人猜可能是商代差不多,但是不敢肯定,沒有做出一個很具體的結論。

王國維根據帝王的名字進行排列,肯定地說這就是商代的,甲骨文就是商代的,時代確定了,這就證明了甲骨文本身就是商代一直保存到現在的文字記錄。這是王國維的一個結論,同時反過來也證明了《史記·殷本紀》的可靠性,因為它兩個都對起來了,甲骨文可靠,那麼《史記·殷本紀》也可靠,這是絕對的證明,是根本推不翻的,所以這是王國維最大的功勞。

這個功勞非同小可,把中國的歷史就往前推了,原來懷疑搞不清楚的,現在完全可以搞得清楚了。既然《史記》的《殷本紀》講的商朝事情完全可靠,我們現在要進一步地問:《史記》不只有《殷本紀》,還有《夏本紀》,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夏朝,這樣我們就可以推測,既然《殷本紀》可靠,那麼《夏本紀》也應該是可靠的,至少它有很大的可靠的一部分。到1928年,殷墟的考古發掘開始了。

根據考古學的地層原理和同層位出土的甲骨文,終於識別出其它的商代遺物,如陶器、銅器等等。原來我們並不認識商朝的陶器是什麼,商朝的銅器是什麼,從宋代以來就一直出土,一直到清朝,都搞不清楚,究竟是哪個朝代,不認識。就是因為甲骨文的發現,它同一層位出的,所以把這一器物的特點找出來了,慢慢地研究出來了,不僅僅知道這個其它的器物,而且發現了宮殿遺址,不僅宮殿,而且他死後的墓葬也發現了,就是王埋在什麼地方了,他是一個什麼情況,這樣一來,它的當時的器物、當時的宮殿、當時的墓葬都知道了,這樣整個的商文化就知道了,是這樣總結出來的。這種工作都是考古學的成績,都是考古學把它證明出來的。

到了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有的歷史學家例如像翦伯贊,像范文瀾,這都是非常著名的歷史學家,他們曾經提出來仰韶文化或者龍山文化就是夏文化,直接這麼做結論。

他們這個結論當然很有意義,在學術上很有意義,但是他講的仰韶的年代和龍山的年代都同夏文化不相稱,它比夏文化還要早,不是一回事情,所以作用並不是太大,學術界並沒有一致公認。這是很長的時間,不是幾年的時間,儘管他們都是很有名的歷史學家,但是沒有得到證明,大家還是不會相信這個說法。

這也是因為中國考古學開始的時候,並不是很早,有很多的重要問題,特別是關於同夏文化有關係的問題,都來不及研究,研究夏文化問題的條件還不成熟。剛才講的這些歷史學家,他是提前地提出這個結論了,考古學還沒有研究到這個程度,它就提出來了,當然就得不到大家的公認。到了50年代,解放以後了,中國考古學同步發展,發展得非常快,從仰韶文化一直到殷墟文化,特別是通過鄭州商城的發掘,鄭州的發掘意義非常重大。最主要的意義,它把先商文化和早商文化和晚商文化統統聯繫在一起了。什麼叫做先商文化?就是商湯以前的商文化。什麼叫做早商文化?就是從商湯起義一直到武丁為止,這是早商文化。什麼叫做晚商文化?就是從武丁開始,一直到商紂王。整個商朝的線索都非常清楚了,這樣就為研究夏文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1959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徐旭生在河南省偃師縣發現了二里頭文化,二里頭遺址。二里頭文化是個什麼文化呢?二里頭文化是介於龍山文化和早商文化中間的一種青銅時代文化。我們中國考古學界經過了四十多年的研究,後面二十來年,互相爭論,爭論得非常激烈,那是很有名的了,發掘的文物有多少?大概有四百多片。

最後終於在1997年,夏商周斷代工程在河南省偃師縣召開了一個全國性的夏商前期的年代學的商討會,討論它的年代。在這個會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見,這個是很不簡單的,爭論了三四十年沒有一個結果,夏商周斷代工程開全國性的這麼一個會,大家一致贊成二里頭文化1-4期就是夏文化。

第四個問題要進一步講為什麼二里頭文化1-4期是夏文化。我現在也簡單地分為四點來講。第一點就是關於它的年代。這個年代就牽扯到鄭州商城,就是剛才提到鄭州發現的這個商城,鄭州商城已被確證為商湯的首都,商朝首都叫什麼名字呢,叫做亳都,還有一個城就是偃師,偃師也發現一個商城,經過考訂它應該是早商的,早商時候的離宮,正式首都在鄭州,還有個離宮在偃師商城,這是在考古發現上很重大的發現,很了不得的發現,這兩個地方,特別是鄭州。

而在地層上面,這兩個城,這是我們考古的專用名詞,在地層上面,在層位上面,這兩個城都晚於二里頭文化,二里頭文化比這兩個城都要早,所以二里頭文化必然是早於商湯的時候。它比商湯的首都還要早,那當然就到了夏朝了,因為商是接著夏朝來的,就到了夏朝這個年代了。

第二講文化的分布,就是夏文化和商文化是不是一樣呢?不一樣,分布情況不一樣。二里頭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西部和山西省的西南部,當然還有其它的地方,與古代文獻上所記載的,關於夏人,就是夏朝的人,他們活動的範圍是相合的。

再就是先商文化。先商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和河南省的太行山的東邊,河北省的西南和河南省的北邊,太行山的東邊,主要在這個區域,它和夏文化分布得完全不一樣,但是它的年代是相同的,很接近的。這就說明了什麼呢?就是夏文化和商文化它們是平行發展的,就得到這麼一個規律了,同時存在,同時發展,但是在不同的地區。這是考古上一個很大的發現,這又是一個很重要的證據,這是從文化的分布來看,本來先商或夏它的年代是相同的,它分布的地域是不一樣,恰好在考古上得到證明。

第三點證據,就是文化特徵的不一樣。因為文化特徵在我們考古學上面是比較複雜的,很多的,我這兒舉最主要的文化特徵講一下。現在就講這個二里頭文化的最突出的酒器,就是喝酒的一種器物,叫做什麼呢?叫做雞彝,這是二里頭文化。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合金銅爵商文化最突出的酒器叫什麼呢?這叫做斝,那個字念jiɑ(假)。周朝最主要的酒器是。這三個酒器把它區別出來有什麼意義呢?因為根據文獻的記載,根據什麼記載呢,就是根據《禮記·明堂位》:"灌尊,夏後氏以雞彝,殷以斝,周以黃目"。所謂"以"就是用,飲酒究竟用什麼器物,它這兒記載得非常清楚,三個朝代夏商周不一樣,恰好我們從考古的發現來看,正是如此,正是不一樣,這就把夏商周區別開來了,所以這是文化特徵,抓住一個最主要的證據。既然雞彝同夏文化聯起來了,這也就直接證明二里頭文化就是夏文化,這是古文獻上的根據,這是第三個證據。

二里頭宮殿復原圖第四個證據就是國家的象徵。我們知道夏王朝既然是中國文明的開始,它就應該有了國家。那麼你現在從考古上證明,是不是有國家呢?這就是個問題了,如果有國家,這當然又是一個很重要的證據了。當然在考古上面,國家是比較抽象的,你怎麼證明一個國家的存在呢,這個很不好證明,但是我們考古學上面也有方法,可以證明。在二里頭遺址中間發現了一座大型的宮殿遺址,所謂宮殿遺址就是當時王住的那個遺址,住的地方。這有多大的規模呢?它的面積達到一萬平方米以上。大家可以想一想,一萬平方米,大概跟現在故宮的太和殿也差不了太多了,你想這在幾千年以前出現這麼大的宮殿,你說它這不是國家的一個象徵是什麼?何況進一步考證,這個宮殿是什麼?這個宮殿是宗廟,那上邊寫的宗廟,證明它是宗廟。有宗廟的出現,直接證明二里頭文化就是夏文化。因為宗廟它不僅是祭祀用的,而且作為行政的場所,就是官府衙門,有官府衙門,它不是國家是什麼?這就直接證明了國家的出現。這同文獻上記載的夏朝本來就是中國最早的國家是一致的。

根據以上我講的四點,證明夏文化問題應該是基本上解決了。這是爭論了多少年很重要的問題,別的辦法根本沒法解決,根據文獻都沒法解決,現在根據考古學就很自然地把它解決了。當然我是講的最簡單的,很複雜的,時間當然不夠了,不過大家可以聽出一個大概。當時既是青銅時代,夏朝年代又是這個年代,又是這樣的文化特徵,同時也出現了國家,在那個時候,你說這不是夏朝是什麼?它的證明比較全面了,那就和多少年前、幾十年前的這些歷史學家所推斷的完全不一樣了。因為他們當時沒有提出任何證據,就是說了一下,就這麼說說而已,所以沒人同意,現在我們這個不是說說而已,有這麼多的硬的證據,所以夏文化的研究到現在達到一個高峰,從來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這就是說考古學起的作用是沒法估計的,現在有些人對考古學不算太理解,以為考古學就是找點古器物什麼的,以為是這個,這是一種誤會。其實我們考古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研究中國的歷史,研究中國歷史的其他的方法都試了,不行,沒法解決,唯獨考古學能夠從另外一個方面徹底解決。

問:鄒老師您好,我想向您請教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說通過剛才先生所講的,我們已經看到了,通過考古學的發現,並且根據《史記》裡面那個《殷本紀》、《夏本紀》已經證明了商朝和夏朝的存在,國家制度的建立,那我們現在可不可以推測,《五帝本紀》裡邊所記載的堯舜時代,他們也已經建立了國家制度。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看到在堯的時候已經設立了百官,而且堯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個刑法,所以提到"五伏三流",然後舜設行"天子賜贈"的時候,他通過向堯稟報,鎮壓了鮦佟、關周、鯀這些持不同政見者,也可以說已經有了國家機器,從這種角度看,我們說堯舜時代是不是國家制度已經建立了呢?謝謝。

鄒衡:前面我已經講到這個問題,直接牽扯疑古派的問題。我說疑古派有這麼大的功勞,周揚說是一次革命,就是講這個道理了。剛才這個同學所講的、舉的這些情況,絕大部分都是不可靠的,都是偽史,都是假史,如果我們走出疑古時代,就走到這個道路上去了,那隻能這樣,所以這正是不可靠的一部分。這個不可靠,根據顧頡剛他們的分析,完全有把握說是不可靠的,它都是根據以後的那些想法加進去的,另外改造了寫的。所以我們研究歷史的,不能根據不可靠的東西來做出結論。我認為堯舜時期不是不能研究,也可以研究,恐怕是很難具體地研究了,同夏朝有很大的不同,根本的不同。

究竟有沒有個堯舜活動的地方,沒有任何人能說清楚。我們剛才說夏朝分布的地域,講得非常地清楚,堯舜是不是講得清楚呢?我想沒有任何人可以講得清楚究竟堯舜在哪裡。誰知道在什麼地方,有人說在山西,有人說不在山西,又相差很遠,有的說在山東,你說這怎麼說,說不到一塊,為什麼呢?這些話我可以肯定說都是假的,都是不可靠的,這正是顧頡剛的功勞,疑古派的功勞。

問:鄒先生,我想問一下,商朝已經有確證的甲骨文,證明它的文化的存在,那麼對於夏朝我們已經能證實它的文化,有沒有相對的文字?如果沒有的話,那我們比如說從青銅器上有沒有類似的符號能夠傳達文明的信息?因為它已經有王朝的話,王朝之間那些行政的命令,上級對下級的統治,我想它總是應該以文字的形式來傳達。

鄒衡:這一個問題正是我們在考古上的一個缺陷,現在的工作還是做得很有限,這個同學提出這個問題,我不能做肯定的答覆,但是也不能完全否定,那要靠以後的工作了。不過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夏朝雖然有國家,它同商朝來比,恐怕就沒法比了,它的層位,應該比商朝要低得多,它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商朝的國家組織形式各方面都比較全了,但是夏朝恐怕就很難達到這一點,它就是剛開始有國家,文明起源剛開始,剛開始不一定面面俱到,不一定都弄得像商朝一樣那麼合適。商朝實際上也不行,商朝同周朝比,那又差一塊了。二里頭遺址出土的

陶器上刻劃符號表總而言之,國家是不斷地發展,越來越完善的。所謂堯舜時期是不是有國家,那就不好說了,沒有證據,現在拿不出來任何證據,就是在文獻上也拿不出證據。剛才這位同學講的證據都是不可靠的,不能用,不可靠的東西我們就不能用。

至於講文字,夏朝的文字,據我個人的推測,也許現在還沒有發現,也不是說一點線索都沒有,現在有的陶器上面有同文字非常接近的東西,現在已經發現不少了,就有點像甲骨文了,但是你要發現一大片的文字記錄那是不可能的。商朝也沒發現,它不過是發現一大堆的甲骨,甲骨非常多了,發現十多萬片了,但是你要成為一本書,還做不到這一點,包括甲骨文也做不到這一點,也許這本書很難發現了,因為距離了幾千年,三千多年了,到夏朝已經四千年了,年限太長了,它不可能保存到現在。不過夏朝有文字,我是存在這種希望的,可能將來能夠發現更多的文字,很有可能。

問:我想問您的問題是,現在考古學界有一個趨向,就是挖掘一個遺址以後,我們傾向於拿第一個遺址挖掘出來的東西,跟一些允許我們能確定或者不大確定的它所對應的年代中的文獻來印證它,這種方法是不是科學。比如說我們發現了一個遺址,這個遺址發現了很多重要的事情,發現了很多重要的遺物,但是裡邊沒有任何的文字記載,比如說在山西,也許這一地區有一段歷史,跟它的年代是一樣的,我們是不是可以拿第一段歷史來跟它印證呢?而如果第一段歷史是假的話,那麼這個遺址做的工作是不是沒有用?

鄒衡:這個我要解釋一下,跟大家簡單說一下。考古學它是一門科學,首先講是這一點,不是你隨便說的。你要經過很多的研究,並且一個人還研究不了,根據很多人研究出來,找出什麼東西呢?找出一種規律,任何科學都得找一個規律,它找出規律以後,在不懂考古學的人看來,你怎麼知道這就是那個時代的那個朝代的,你眼睛怎麼這麼厲害呢?

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是根據科學的研究,很細緻地研究它的特點,研究出來,所以根據這個特點一看,誰看呢?考古工作者看,不是任何人都能看。考古工作者一看就知道是什麼時代的,一般不會有太大的錯誤。但是你要訓練到有這個本領,恐怕你念四年大學還不一定能達到這個水平,那是非常困難的。


推薦閱讀:

大明王朝那些鼎盛時期的首輔
崇禎最恨的一個人,大明王朝最後一任內閣首輔,最後慘死場面血腥
大唐王朝曾經有多大?(一)平定盤踞蒙古高原的薛延陀汗國
薩利安王朝的名稱來源?
《中國古代的王朝和國家》:大西(明末張獻忠建立的政權)

TAG:文化 | 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