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綜合征的中醫治療〈2〉

腎病綜合征的中醫治療〈2〉(2009-02-25 16:47:52)

轉載

標籤: 腎病綜合征 中醫 健康

三、西醫治療 在腎病綜合征的治療中應盡量找出病因,治療根底病;原發性腎病綜合征一般均須通過腎活檢明確其病理改變類型,為治療方案的選擇和預後的估計提供依據。PNS的治療不應僅以減少或消除尿蛋白為目的,還應重視保護腎功能,減緩腎功能惡化的趨勢與程度,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一)一般治療 1.休息嚴重水腫、體腔積液時應卧床休息;病情緩解後可適當活動,防止肢體靜脈血栓形成。 2.飲食治療限鈉是治療PNS水腫的基本措施,水腫時攝鈉量為2~3g/d;蛋白的攝入量多主張腎功能正常者以1.0g/(kg·d)為宜,腎功能不全者予以優質低蛋白飲食[0.65g/(kg·d)];脂肪的攝人,宜少進食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多食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可溶性纖維的飲食。 (二)對症治療 1.利尿治療可選用噻嗪類利尿劑、瀦鉀利尿劑、襻利尿劑及滲透性利尿劑。臨床常並用噻嗪類利尿劑和瀦鉀利尿劑,一方面可提高利尿效果,一方面可減少鉀代謝紊亂。低蛋白血症者可靜脈輸注血漿或血漿白蛋白,以提高膠體滲透壓,增強利尿,但不宜過多過頻,防止腎小球出現高濾過,反而加重腎損害。 2.降脂治療對單純飲食不足以改善高脂血症時,需用降脂藥物。常用的降脂藥物有膽酸結合劑、煙酸、丙丁酚、洛伐他丁、辛伐他丁等。 3.減輕蛋白尿持續性大量蛋白尿本身即可致成腎小球高濾過,加重腎臟病變,促進腎小球硬化。因此,對症性地減少PNS患者的大量蛋白尿,有時也有必要。血管

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ACEI)有較強的抗蛋白尿作用,可能與其降壓、舒張球後血管及改變腎小球通透性有關。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的降尿蛋白效果。 (三)免疫調節治療 1.糖皮質激素該葯可能是通過抑制免疫、抑制炎症、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而發揮治療作用。國內多主張在運用該葯時,起始量要足,減撤葯要慢,維持用藥要久。根據激素治療的反應,對PNS可分為「激素敏感型」(用藥12周內腎病綜合征緩解)、「激素依賴型」(激素減葯到一定程度即複發)和「激素無效型」3種。 2.細胞毒類藥物環磷醯胺(CTX)、苯丁酸氮芥是較常用的細胞毒藥物。常規用量為CTX以2mg/(kg·d),共8周,累計用量不超過150mg/kg;苯丁酸氮芥推薦用量0.5mg/(kg·d),累積總量7~8mg/kg。以上藥物1年內不能使用2次。細胞毒類藥物常用於「激素依賴型」和「激素無效型」PNS,若非激素禁忌,一般不首選及單獨應用此類藥物。 3.環孢黴素(CsA) 在CTX、苯丁酸氮芥等藥物無效時,可選用CsA。它不同於烷化劑.烷化劑對免疫細胞的抑制缺乏選擇性,而CsA具有選擇性免疫抑制作用。近年來開始用此葯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CsA最大優點是減少蛋白尿及改善低蛋白血症療效可靠,不影響生長發育和不降低白細胞。其副作用主要是腎、肝毒性。一般起始劑量在5~7mg/(kg·d),國內有人推薦5mg/(kg·d)。見效後逐漸減量,療程一般為3~6個月。 總之,PNS至今尚無統一治療方案,最好能根據病理類型施治,療效與病理類型有關。MCN及輕度MesPGN多對激素敏感,可單用激素,複發者或療效較差者,可並用細胞毒藥物,應力爭將PNS完全治療緩解。對早期MN(釘突形成前)約60%可經治療緩解,因此,應該用激素和細胞毒藥物積極治療;釘突形成後的MN一般治療困難,常無療效,對其治療與否看法不統一。MPGN、FSGS及重度MesPGN無良好治療措施,有主張先給足量激素和細胞毒藥物正規治療,療程完成後不管療效如何,均應及時減撤藥物,可保持維持量激素及血小板解聚葯長期服用,雖多數病人不能獲得緩解,但可能延緩腎功能減退。 四、名醫、專家經驗方 1.加味陽和湯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黃春林) 組成:肉桂3g,熟地黃30g,鹿角膠9g,乾薑1.5g,麻黃1.5g,白芥子6g,甘草3g,黃芪30g等。製成低糖顆粒沖劑,每次3包(含生葯10g),每日1次,連服8周。 主治:溫陽益氣,利水消腫,活血祛瘀。用於難治性腎病綜合征屬脾腎陽虛兼水濕瘀阻者。 方解:本方由陽和湯原方加黃芪、益母草組成。方中肉桂溫補命門之火為主葯;輔以熟地黃滋陰補血,於陰中求陽;鹿角膠補肝腎,益精血;乾薑溫中回陽,助肉桂加強溫陽之功;佐以麻黃髮汗、利水消腫,具「開鬼門、潔凈府」之效;白芥子溫中利氣,散結豁痰;甘草調和諸葯,補脾益氣為使;加黃芪益氣昇陽,利水消腫;益母草活血祛瘀,利水消腫。諸葯合用共奏溫陽益氣、利水消腫、活血去瘀之功。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肉桂、熟地黃、鹿角膠、乾薑、麻黃、甘草、黃芪均有抗變態反應性炎症作用,其

抗炎作用多與興奮垂體一腎上腺皮質功能有關;熟地黃還能對抗連續服用激素後血漿皮質醇濃度的下降和腎上腺的萎縮,防止激素的副作用,並有抗凝和利尿作用;甘草則能減少激素撤退時的反應;肉桂還能提高血清白蛋白;鹿角膠能增強腎臟的利尿功能,並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麻黃有發汗和利尿作用;黃芪能明顯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膽固醇,改善腎小球毛細血管的血運情況,增加尿量;白芥子也有報道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其機制可能與對抗變態反應性炎症有關;益母草則對實驗性血栓形成的各個階段均有明顯抑制作用,並有排鉀利尿作用。可見,從單味藥理來看,本方既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又能減少其副作用和依賴現象,且有利尿、抗凝、提高血清白蛋白的功效。 加減:若心悸、唇紺、脈結代者,則甘草改為炙甘草30g,加丹參20g以活血通脈定悸;若喘促、汗出、脈虛面浮者,宜重用人蔘l0g(另燉),加五味子6g、煅牡蠣20g,以益氣固脫,寧心定悸。(廣東省中醫院) 2.消水腫方治療腎病綜合征屬濕熱內蘊者(王自敏) 組成:益母草、玉米須各30g,金錢草、篇蓄、車前草各15g。水煎服,日1劑。 主治:清熱利濕,利水消腫。用腎病綜合征屬濕熱內蘊者。 (王自敏,呂宏聲,劉玉寧主編.中西醫臨床腎病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7.173~175) 3.苓桂術甘湯加味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王鋼) 組成:茯苓15g,益母草15g,芡實15g,澤瀉15g,白茅根20g,白朮10g,桂枝6g,甘草6g,隨證加減。每日1劑,水煎服,3個月為1個療程。 主治:溫腎益氣利水。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王鋼主編.專科專病治療叢書·腎臟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90~298) 4.消蛋白方腎病綜合征屬濕熱內蘊(王自敏) 組成:丹參30g,石韋、益母草、黃芪各15g。長期蛋白尿不消者,重用石韋及黃芪。水煎服,日l劑。 主治:益氣活血,清熱利濕。用於腎病綜合征屬濕熱內蘊者。 (王自敏,呂宏聲,劉玉寧主編.中西醫臨床腎病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7.173~175) 5.活血補腎利濕方治腎病綜合征屬濕熱內蘊證(馮桂梅) 組成: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益母草、丹參、杜仲、牛膝、仙茅、淫羊藿、車前草、澤瀉等為主組成基本方,隨證加減。每日1劑,水煎服,治療3~4個月。 主治:活血化瘀,補腎利濕。治療腎病綜合征屬濕熱內蘊證。 療效觀察:治療腎病綜合征患者60例,治癒6例,好轉47例,無效7例。(王鋼主編.專科專病治療叢書·腎臟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90~298) 6.葉氏消白固腎湯治療腎病綜合征尿蛋白經久不消(葉傳蕙) 組成:芡實15g,金櫻子15g,繭絲子15g,桑螵蛸15g,白茅根30g,石韋15g。 主治:清熱利濕固攝。適於腎病綜合征尿蛋白經久不消。 [劉玉寧,王立,郭立中.葉傳意教授治療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經驗.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誌,2002(8):439]

五、單方驗方 1.鯉魚湯鯉魚1條,去鱗皮及內臟,加入少許砂仁、薏苡仁、生薑、蒜。共放蒸籠中,不放鹽蒸,每日食1條魚。 2.黃芪粥黃芪30g,砂仁3g,赤小豆9g,糯米30g,金橘餅2枚。取水600ml,先煎黃芪20分鐘,去渣,入砂仁、赤小豆,煮30分鐘後再加金橘餅、糯米煮成稀粥,分2次服,每日1劑,每次服藥粥嚼橘餅l枚。 3.水蛭粉水蛭研細粉裝膠囊,每次lg,日3次,151服。 4.黑大豆丸 黑大豆250g,山藥60g,蒼朮60g,茯苓60g。共研細末,和蜜為丸,每服6~9g,1日2~3次。 5.小葉石韋茶小葉石韋30g,水煎代茶飲,日服2~4次,連服數月。 6.消尿蛋白方黃芪30g,龜甲30g,山藥15g,薏苡仁15g,玉米須30g。水煎服,日1劑。 7.益。腎湯(李晏齡) 黃芪15g,石韋15g,玉米須30g,白茅根30g,川芎9g。水煎服,日 l劑。 8.民間方鮮車前草60g,鮮玉米須60g,水煎服,每日1次,連續服用。適用於腎病綜合征濕熱壅滯。 9.田螺鹽搗爛敷臍有消退腹水和水腫之功。用法:將活田螺與鹽搗爛炒熱,放置於9cmX 9cm薄塑料膜上,敷臍下氣海穴,外用繃帶包紮,每日換1次,直至腹水消退為止。須注意防止燙傷。 ◆醫案精選 一、趙紹琴醫案——溫陽散寒通絡治腎病綜合征 王某某,女,68歲 初診:患者病水腫已3年余,時輕時重,經某醫院診斷為腎病綜合征。服中西藥無效,近2月來水腫加劇,下肢尤甚,幾乎難以行走,由其女攙扶前來就診。患者面目一身悉腫,按之不起,下肢腫甚,面色白而虛浮,眼瞼難以開啟,兩眼如線狀,肚腹腫脹如鼓,自覺脹滿,小便不利,大便艱澀難下。診其兩脈沉遲澀滯,如病蠶食葉狀,關尺脈虛微若無,舌胖質嫩色淡,舌苔白膩滑潤有液。一身關節沉重,動則作痛。檢視其前所用方,不外五皮、五苓、腎氣丸之類,然均無效驗。 [辨證]中陽不足,寒濕阻絡,三焦不暢。 [治法]溫通散寒,疏通絡脈。 [方葯] 四逆湯加味。附子30g(先煎),吳茱萸10g,乾薑10g,肉桂6g,川椒6g,細辛6g,茯苓lOg。3劑。 二診:4日後患者自己步行前來就診,既不需人攙扶,也不需扶手杖。觀其腫勢已消之大半。患者自述服前方1劑後,至午夜腹痛作泄,下如稀水,連續3次,其勢如注,總量約5000ml。因其瀉勢甚猛,家人甚為擔憂,意欲前來急診,後因見其瀉後自

覺舒適,且精神尚佳,遂較放心觀察。泄後安然入睡,次日服第二劑葯後又泄3次,約3500ml。第三劑服後又泄水2次,約2000ml。3日之內,水腫日見消退,精神日增,飲食知味。已能自主活動。遂來複診。再診其脈已由沉遲澀滯變為沉緩濡滑,按之已覺力增,舌白水滑之象已減。說明三進大劑溫熱,陽氣已得振奮,驅逐陰寒水濕之邪由大便泄出,此為三焦暢通之象。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仍以前法繼進,溫陽益氣,崇尚制水之法。處方:附子30g,吳茱萸lOg,乾薑lOg,桂枝lOg,川椒目6g,黃芪30g,党參20g,白朮lOg,茯苓10g。5劑。 三診:葯後水腫全消,面色漸轉紅潤,精神日增,飲食睡眠均佳,二便如常,行動自如,能協助家人幹些輕活,脈象沉軟濡滑,舌白苔潤。寒濕雖去,恐其復來,為擬丸藥處方,常服以資鞏固。處方:黃芪60g,党參60g,附子60g,乾薑20g,吳茱萸lOg,肉桂lOg,當歸30g,白芍30g,熟地60g,川芎30g,白朮30g,陳皮20g,茯苓60g,炙甘草30g,鹿角霜20g,雞內金30g。上藥共研細面,煉蜜為丸,每丸重9g,每日早、午、晚各服1丸,白開水送下,如遇感冒發熱可暫停。上藥服完後,身體日漸強健,水腫未再反覆。 按:此為陰水腫,緣於陽氣衰微,陰寒內盛,閉阻絡脈,氣血不得流通,三焦不得通暢,水濕無由泄越,溢於肌膚而為。仲景雲「病痰飲者當以溫葯和之」,概指此言。其證膚腫按之沒指不起,肌膚四肢沉重發涼,時時畏寒,口淡不渴,舌胖質嫩,苔白水滑,脈象沉微,按之無力。治療此證當以溫陽為先,使陽氣振奮,則寒濕自去。觀本案服溫熱回陽劑後,由大便泄水如注,其理即如《傷寒論》所云「由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其方用淡附片、淡乾薑、淡吳萸三者合用,名三淡湯,最善溫陽散寒,是師門口授心傳之經驗方,為治療陰寒內盛,元陽衰微之陰寒證之要方。再合辛甘大熱之肉桂溫陽化氣,走竄行水之椒目,溫經散寒之細辛,健脾利水之茯苓,故能振奮脾腎之陽氣,而泄寒濕之壅盛。此證以溫陽為急,故不可加入陰柔之葯,若援引張介賓陰中求陽之例,加入熟地等補腎滋膩之葯則誤矣。故初診、二診皆不用之。水腫消退之後,以丸藥善後調理則可用之。此間道理,細細揣摩,自可明之。(彭建中,楊連柱.趙紹琴臨證驗案精選.北京:學苑出版社,1996.198) 二、時振聲醫案——健脾行氣利水治腎病綜合征 鍾某,男,23歲,住院號17337。因眼瞼及下肢浮腫1月余而住院。同時尚有腹脹尿少。查體:血壓130/100mmHg,眼瞼浮腫,心肺無異常,兩胸下部叩濁,腹部膨隆,腹水征明顯,腹圍76cm,下肢亦有明顯水腫。化驗:尿蛋白(4+),紅細胞O~2個,白細胞O~1個,顆粒管型O~1,透明管型O~1,膽固醇定量為748mg %,白蛋白1.2g%,球蛋白2.Og %,胸透示兩側胸腔積液。 [辨證]脾虛氣滯。 [治法]健脾行氣利水。 [方葯]初以健脾行氣利尿為治,尿量由400ml增至1000ml以上。後合併用禹功 散攻水,每日1次,每次lOg,共3次。20天後腹脹減輕,因瀉水後小便減少每日僅 350~500m1,以後單純以行氣利水為治,用五皮飲加木香、檳榔、厚朴、茯苓、澤瀉、 滑石等緩圖。結果尿量又增至1000~1500ml,浮腫逐漸消退,20天後腹水征(一), 腹圍66cm。惟尿蛋白仍為(3+)。紅細胞及白細胞各O~2個。

按:本例為脾虛氣滯水腫,經健脾行氣利水後,尿量增加。其間配合小量攻瀉逐水法,以禹功散(黑白丑、小茴香、木香)瀉水3次,攻補兼施,以後又以行氣利水為治,終於使水腫消退。攻瀉逐水法現在不作為常法應用,因為攻瀉可以傷正,大劑量攻瀉逐水,可使正氣更虛,反而不利病情,小劑量雖然可用,但必攻補兼施,且應間斷應用,庶可不致傷正,有利於病情的恢復。(時振聲主編,時氏中醫腎臟病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7.944) 三、祝諶予醫案——培補脾腎治療水腫證 楊某,男性,18歲,華僑,病例號C155129。 1978年4月5日初診。主訴:全身水腫2年余。患者2年前因水腫伴大量蛋白尿在國外確診為腎病綜合征,間斷服用激素治療效果不理想,故來診。刻時口服潑尼松40mg/d,檢查尿蛋白(3+~4+),24小時尿蛋白定量>3g。 現症:雙下肢明顯浮腫,按之凹陷不起,尿量不少。形體雖豐但弱不禁風,極易感冒後咽痛。疲乏無力,腰酸膝軟。舌淡胖,舌尖紅,有齒痕,脈沉細。 [辨證]脾腎兩虧,水濕內停。 [治法]培補脾腎,利水消腫。 [方葯]六味地黃湯、防己黃芪湯加減。生、熟地黃各10g,五味子10g,山藥10g,牡丹皮10g,茯苓25g,澤瀉10g,黃芪30g,防己lOg,白朮lOg,炙甘草5g,石蓮子15g,車前草30g,旱蓮草15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1劑,水煎服。 前方加減服用30餘劑,患者自覺體力增加,感冒次數減少,水腫減輕,化驗24小時尿蛋白定量2.3~3.2g。守方再加菟絲子15g。續服45劑,患者水腫大減,體力基本恢復,經常去院內花園鍛煉,查尿蛋白(一)。口服潑尼松減至30mg/d,前後服藥共計90餘劑,經治3個月,患者水腫消退,化驗24小時尿蛋白微量,口服潑尼松減至20mg/d維持,乃將原方稍事加減,改配丸藥,緩圖收功。 按:前賢論治水腫,總不離乎肺、脾、腎三臟。如張景岳云:「凡水腫等證,乃肺脾腎三臟相干之病。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於氣,故其標在肺;水惟畏土,故其治在脾」。可知攻水與補虛乃治療水腫兩大法則。本案病程兩年,腫勢嚴重且正氣已虛,治之較難。若徑用攻逐利水之法,雖可取快於一時,但復傷正氣,終非良策。祝師認為,腎病綜合征從中醫辨證分析多呈本虛標實之證,由於脾虛不攝,腎氣不固,精微物質下瀉所致。(董振華,季元,范愛平.祝諶予臨床驗案精選.北京:學苑出版社,1996.96) 四、鄧鐵濤醫案——補脾益腎澀精法治腎病綜合征 梨某,男,22歲。 初診:1980年3月16日。主訴:幾個月前臉部浮腫2次,均未治療而自然消退。今年2月3日,眼瞼、頭部出現水腫,漸蔓延至全身而住院,西醫診為慢性腎炎急性發作,經用激素、利尿葯與五苓散、五皮飲等治療,水腫在l周內消退,而後隔日服潑尼松80mg共50餘天,其中加服環磷醯胺半個多月,但蛋白尿持續,逐漸出現激素副作用,全身毛細血管擴張而發紅,臉上長痤瘡,兩顳有搏動性頭痛,服安眠藥始能人睡但

易驚醒,易興奮激惹,頭髮脫落。 診查:現尿蛋白(3+)或(4+),眠差易驚,頭髮脫落,食慾一般,大便正常,小便稍少,色淡黃。口微苦,不渴。舌邊尖略紅,有齒印,苔灰黃濁膩。脈弦滑,左關尤甚,重按無力。 [辨證]脾腎虧虛,精微下泄。 [治法]補脾益腎澀精。 [方葯]黃芪15g,玉米須30g,山藥30g,茯苓皮15g,生薏苡仁30g。 每日1劑,水煎,連續服用。服上方葯1周後,小便蛋白(++);2周後,小便蛋白(+);3周後,小便蛋白(+);第4周後,小便蛋白(一)。以後連續服藥3周,小便蛋白都是陰性。囑其以後仍服此方葯,酌加龜甲,以圖鞏固(治療期間仍隔天服潑尼松80mg,曾因預防感冒注射過丙種球蛋白1支)。 按:本病從辨證審視,其蛋白尿與脾腎兩臟關係最大。脾氣散精,腎主藏精。脾氣虛弱,不能運化水谷精微,上輸於肺而布運全身,水谷精微反與濕濁混雜,從小便而泄。腎氣不固,氣化蒸騰作用減弱,亦致精氣下泄而為蛋白尿。故治此病,常以補脾益腎澀精,恢復脾腎功能而收效。(鄧鐵濤著.鄧鐵濤臨床經驗輯要.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8.156) 五、汪承柏醫案——溫陽利水、益氣固腎治水腫證 現病史:患者於1978年5月發現全身浮腫,查「尿蛋白強陽性」,以「腎炎」住院,醫院用環磷醯胺、潑尼松、中醫辨證等治療,癥狀有所減輕,但停用潑尼松後立即出現反覆,再次服用潑尼松40mg/d,因未能減輕浮腫及蛋白尿而來京求治。在京期間因急性細菌性痢疾住本院,l周內痢疾治癒,為治療浮腫、蛋白尿而要求會診。 主證:全身浮腫,蛋白尿半年,自汗氣短,形寒肢冷,小便清長,夜尿頻數,質淡,苔黃膩,沉細。 實驗室:血漿白蛋白/球蛋白2.21g/1.96g,尿蛋白定性(2+~4+)。 』 [辨證]脾腎陽虛,陽虛水泛。 [治法]溫陽利水,益氣固腎。 [方葯]真武湯合參苓白朮散加減。熟附子lOg,肉桂末3g(沖服),茯苓30g,炙黃芪30g,山藥30g,川芎15g,當歸15g,芡實20g,升麻6g,黃芩15g。 病人人院後繼續用潑尼松40mg/d,加用中藥後開始遞減:11月15日減為30mg/d,11月24日20mg/d。 二診:1978年11月14日。服上方5劑,尿量漸增,每天3600~4900ml,水腫明顯減輕,體重下降7kg,腹圍由94.5cm減至88.5cm,納可,睡眠較前明顯好轉,肢冷減輕,舌尖微紅,脈沉細,調整處方如下:炮附子12g,肉桂粉5g(沖服),余葯同前。1978年11月20日查血漿白蛋白/球蛋白3.22g/1.60g,尿蛋白微量,體重70kg。 三診:1978年12月26日。自我感覺良好,舌脈同前,查血漿白蛋白/球蛋白4.11g/2.60g,尿蛋白陰性。將炮附子加至20g,余葯同前。因患者急於出院,囑出院後將潑尼鬆緩慢減量,繼續服中藥治療。其後通過去信聯繫3年,1年內停完激素,尿蛋白保持陰性,未再出現浮腫,健康狀況良好,3年後未再聯繫。

按:本病屬中醫水腫範疇。《奇效良方》中云:「水之始起也,未嘗不自心腎而作」。《景岳全書·腫脹》篇中說:「凡水腫等證,乃肺脾腎三臟相干之病。而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若脾虛不能制水,水濕壅甚,必損其陽,故脾虛進一步發展,必然導致腎陽衰。人體水液的氣化、輸布,主要由腎陽的蒸騰、推動來完成。若腎陽虛衰,則水液的氣化失常,出現周身水腫。腎陽不足之水腫癥狀,有周身浮腫,腰痛膝軟,畏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夜尿特多,舌質淡白,而尺脈弱。《丹溪心法》中將此種水腫歸之於「陰水」。本例根據臨床見症,完全符合腎陽虛之水腫。 對水腫的治療,張景岳強調調補脾腎之重要性。稱補益為治水腫的「正法」。張氏在《景岳全書·腫脹》篇中說:「水腫證以精血皆化為水,多屬虛敗,治宜溫補脾腎,正法也」,金匱腎氣和真武湯為常用方。 本著師古而不泥古的原則,考慮到其嚴重水腫系因血漿蛋白過低,而低蛋白血症又為大量蛋白丟失所致,尿中丟失有形成分系。腎氣不固。結合其為脾腎陽虛,以附子、肉桂溫陽化氣以行水消腫;用芡實、山藥以固腎而保留蛋白;用當歸、川芎補血行血達到血行則水行之目的;重用黃芪30~60g,有利尿消腫、消除蛋白尿作用,配用茯苓其作用尤為顯著;《經驗良方》載:「黃芪半兩,茯苓一兩,有利濕、益氣作用。」伍用升麻,既可升提中氣,又可加速下肢水腫之消退。(陳可冀主編.中醫藥學臨床驗案範例.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4.195)

摘自《專科專病中醫臨床診治叢書-泌尿科專病中醫臨床診治》楊霓芝 黃春林主編


推薦閱讀:

中醫治療糖尿病的29個驗方
金匱要略必背條文
中醫中藥治療下肢靜脈血栓
桂枝湯治療小兒厭食,效果很好
中醫治療【銀屑病經驗方】選錄

TAG:中醫 | 中醫治療 | 治療 | 綜合 | 綜合征 | 腎病綜合征 |